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做好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十分重要,可同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思想政治观念与党性修养,落实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为伟大中国梦的顺利实现贡献更多力量。本文初步探究了现代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融合模式;大学生;高校;思政教育;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2-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01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大学生处于个性化、多样化的成长发展环境中,这既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自强意识的提升,同时也令学生更容易受物质诱导出现价值观扭曲、政治立场动摇等问题。分析我国大学生发展情况不难发现,一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足,不具备艰苦奋斗精神,难以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亟待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改变大学生不良现状。这就对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工作提出了客观要求,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并未充分落实这项工作,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何有效构建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成为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打造专业队伍,夯实工作基础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与目标实现,都需要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与高素质作为基础支持,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也不例外,只有建立起专业的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才能够夯实该项工作的基础,避免二者融合流于形式。因此,高校要从队伍建设抓起,打造专业的思政教育队伍,组建素质过硬、能力够强的党建队伍。
大学生在校时间较多,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不足,校园生活中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有密切联系的教育工作者,既是渗透党建工作的可靠人员,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人员。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与培养,使其肩負起党建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职责,成为这项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注重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表率和榜样,潜移默化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变化,促进辅导员工作向着专业化、专家化、高效化方向不断迈进[1]。
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时,可通过为学生干部搭建交流渠道,更全面地渗透思政教育。相较于辅导员的谈心或者指导而言,作为同龄人的学生干部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具有辅导员难以具备的优势。辅导员根据学生特长做好学生党支部人员的选拔,明确任职内容与准则,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与考评机制,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党支部队伍,负责开展部分思政教育与党建的融合活动,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政水平、党建水平协同提升。
二、把握思政课程,渗透党的建设
思政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可作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党的建设,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党的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等联系到一起,激发大学生对党建的重视,为学生提供讨论党的统一战线、纪律检查、教育工作、宣传工作等话题的平台,密切关注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在落实这项工作时,高校思政课程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思想观念,深入钻研课程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党建元素,以此为切入点,合理渗透党建工作,确保二者融合具有课程教学辅助优势,能够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展学生对思政知识、党建知识的认知视野。
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针对很多大学生对“什么是大学”“怎样上好大学”“为什么上大学”“大学生涯对人生发展有哪些意义”等问题存在的迷茫以及认识不清等情况,教师采取结合新时代社会现状与党建背景导入新课的方法,将近两年党重要会议上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指导、要求、规划等内容引入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感受党建与大学教育密切相关的同时,可以从这个新角度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之旅,肩负起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任务,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成为对社会、对党的事业、对国家有贡献的优秀人才。这种渗透了党建的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激活了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时俱进革新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以及毕业后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铺垫。
三、创新融合手段,增强工作实效性
过去,各大高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工作普遍采取专题会议、线下培训等传统单一的方式,工作时间与空间受到较大局限。大学生在繁重的专业学习压力下,无暇顾及耗时较长、内容枯燥、过程乏味的各种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活动,活动参与度较低,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面对这种情况,高校要积极创新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手段,依据实际需求,调整活动方案、形式、内容,增加活动灵活性,更好地吸引高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充分参与其中,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与时间安排,随时随地接受相应培训和指导,不断增强融合实效性[2]。
学校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抖音账号的运营策略,将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内容以图文并茂、短视频形式传播出去,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关注这两个官方自媒体平台,便可以接收到新内容的推送信息。一方面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学习相关内容,利用平台表达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交流自己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看法,以方便提升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的信息交互性,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便于学校从学生反馈信息中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现状,参与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工作,进而制定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性地促进大学生的思政素质提升和党建能力提升协同发展。
四、发挥榜样力量,扩大学生党员规模 大学生入党是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在将这个任务与思政教育结合时,从端正学生入党态度,提高学生入党积极性,将学生发展成德才兼备的学生党员榜样角度出发,避免学生为了“一己私利”入党,纯净大学生的入党意愿和入党行为,扩大学生优秀党员规模,保持高校学生党员群体的高尚性与纯洁性[3]。
学校在审核学生入党申请时,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只听场面话,而是要全面考评过后,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学生思想不积极、动机不纯等问题,在严格入党标准下,构建高素质学生党员队伍。
学校可对党员发展采取抽查措施,提高对学生党员的关注和监察力度,对在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学生党员管理規章制度严肃处理,消除大学生党员队伍中的风险与隐患因素,筛选出大学生党员榜样,组织开展校风建设、社会实践、思政宣传等活动,体现榜样的模范与号召力,将全校大学生带动起来,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以党建为途径培养学生思政素养。
五、运用校外力量,延伸融合时空
学校独立开展的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工作,容易受到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进而影响工作效果,不利于二者融合的延伸发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校可挖掘校外可用资源,运用校外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力量、政府党组织力量,有效延伸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的时空,让社会各界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成为推动大学生思政素质与党性修养发展的一分子。
学校可与当地政府党务工作部门加强联系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参观和学习的实践机会,使其身临其境观察党务工作者的一天,了解其工作职责,对党建工作不同岗位有更全面的感受,看到党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辛苦付出,进而得到心灵洗涤,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决心成为党建事业中的一员。
学校还可以与当地龙头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给大学生提供“政工”实习机会,让学生可以有平台真正投入到基层党组织工作中,肩负起党群关系的建设职责,深入企业内部了解职工需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创新改进企业思政教育活动,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应用到实处,落实到党建事业里。
六、不断总结反思,持续向前发展
社会每天都在进步,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工作也不能一成不变,在新形势背景下,面临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挑战。所以,高校要不断总结反思现阶段开展的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工作,深入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有待提升和整改的地方,把握正确方向持续向前发展,紧随社会潮流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党建深度融合,令这项工作成为给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必要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价值与现实意义[4]。
高校要求党建工作人员与思政工作人员,定期将工作总结以报告形式体现出来,组织交流会议,集思广益探寻新方法,讨论新问题,针对工作中的新情况提出可行的方案。同时,树立未雨绸缪的意识,分析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阻碍、困境、风险,提前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将工作风险降到最低,这对于实现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最大效益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七、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十分必要,高校要着力打造专业队伍,夯实融合基础;把握学校思政课程教学优势,合理渗透党的建设;不断创新融合手段,增强工作实效性;发挥榜样力量,扩大学生党员群体;挖掘并利用校外资源,延伸融合时空;重视总结反思,保证向前发展,多措并举促使大学生踊跃参与党建事业,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提升党性修养与思想政治水平,加深学生对党建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双,丛娜.民办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路径探析[J].中文信息,2020(8):106.
[2]徐迪菲.如何强化党建工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春岁月,2020(16):44.
[3]王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的党建工作研究[J].长江丛刊,2020(16):185.
[4]刘晓伟,冯少雅.“党建+”视阈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4):63.
关键词:融合模式;大学生;高校;思政教育;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2-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01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大学生处于个性化、多样化的成长发展环境中,这既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自强意识的提升,同时也令学生更容易受物质诱导出现价值观扭曲、政治立场动摇等问题。分析我国大学生发展情况不难发现,一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足,不具备艰苦奋斗精神,难以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亟待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改变大学生不良现状。这就对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工作提出了客观要求,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并未充分落实这项工作,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何有效构建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成为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打造专业队伍,夯实工作基础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与目标实现,都需要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与高素质作为基础支持,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也不例外,只有建立起专业的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才能够夯实该项工作的基础,避免二者融合流于形式。因此,高校要从队伍建设抓起,打造专业的思政教育队伍,组建素质过硬、能力够强的党建队伍。
大学生在校时间较多,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不足,校园生活中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有密切联系的教育工作者,既是渗透党建工作的可靠人员,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人员。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与培养,使其肩負起党建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职责,成为这项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注重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表率和榜样,潜移默化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变化,促进辅导员工作向着专业化、专家化、高效化方向不断迈进[1]。
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时,可通过为学生干部搭建交流渠道,更全面地渗透思政教育。相较于辅导员的谈心或者指导而言,作为同龄人的学生干部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具有辅导员难以具备的优势。辅导员根据学生特长做好学生党支部人员的选拔,明确任职内容与准则,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与考评机制,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党支部队伍,负责开展部分思政教育与党建的融合活动,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政水平、党建水平协同提升。
二、把握思政课程,渗透党的建设
思政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可作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党的建设,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党的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等联系到一起,激发大学生对党建的重视,为学生提供讨论党的统一战线、纪律检查、教育工作、宣传工作等话题的平台,密切关注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在落实这项工作时,高校思政课程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思想观念,深入钻研课程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党建元素,以此为切入点,合理渗透党建工作,确保二者融合具有课程教学辅助优势,能够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展学生对思政知识、党建知识的认知视野。
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针对很多大学生对“什么是大学”“怎样上好大学”“为什么上大学”“大学生涯对人生发展有哪些意义”等问题存在的迷茫以及认识不清等情况,教师采取结合新时代社会现状与党建背景导入新课的方法,将近两年党重要会议上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指导、要求、规划等内容引入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感受党建与大学教育密切相关的同时,可以从这个新角度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之旅,肩负起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任务,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成为对社会、对党的事业、对国家有贡献的优秀人才。这种渗透了党建的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激活了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时俱进革新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以及毕业后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铺垫。
三、创新融合手段,增强工作实效性
过去,各大高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工作普遍采取专题会议、线下培训等传统单一的方式,工作时间与空间受到较大局限。大学生在繁重的专业学习压力下,无暇顾及耗时较长、内容枯燥、过程乏味的各种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活动,活动参与度较低,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面对这种情况,高校要积极创新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手段,依据实际需求,调整活动方案、形式、内容,增加活动灵活性,更好地吸引高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充分参与其中,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与时间安排,随时随地接受相应培训和指导,不断增强融合实效性[2]。
学校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抖音账号的运营策略,将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内容以图文并茂、短视频形式传播出去,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关注这两个官方自媒体平台,便可以接收到新内容的推送信息。一方面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学习相关内容,利用平台表达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交流自己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看法,以方便提升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的信息交互性,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便于学校从学生反馈信息中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现状,参与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工作,进而制定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性地促进大学生的思政素质提升和党建能力提升协同发展。
四、发挥榜样力量,扩大学生党员规模 大学生入党是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在将这个任务与思政教育结合时,从端正学生入党态度,提高学生入党积极性,将学生发展成德才兼备的学生党员榜样角度出发,避免学生为了“一己私利”入党,纯净大学生的入党意愿和入党行为,扩大学生优秀党员规模,保持高校学生党员群体的高尚性与纯洁性[3]。
学校在审核学生入党申请时,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只听场面话,而是要全面考评过后,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学生思想不积极、动机不纯等问题,在严格入党标准下,构建高素质学生党员队伍。
学校可对党员发展采取抽查措施,提高对学生党员的关注和监察力度,对在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学生党员管理規章制度严肃处理,消除大学生党员队伍中的风险与隐患因素,筛选出大学生党员榜样,组织开展校风建设、社会实践、思政宣传等活动,体现榜样的模范与号召力,将全校大学生带动起来,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以党建为途径培养学生思政素养。
五、运用校外力量,延伸融合时空
学校独立开展的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工作,容易受到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进而影响工作效果,不利于二者融合的延伸发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校可挖掘校外可用资源,运用校外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力量、政府党组织力量,有效延伸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的时空,让社会各界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成为推动大学生思政素质与党性修养发展的一分子。
学校可与当地政府党务工作部门加强联系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参观和学习的实践机会,使其身临其境观察党务工作者的一天,了解其工作职责,对党建工作不同岗位有更全面的感受,看到党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辛苦付出,进而得到心灵洗涤,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决心成为党建事业中的一员。
学校还可以与当地龙头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给大学生提供“政工”实习机会,让学生可以有平台真正投入到基层党组织工作中,肩负起党群关系的建设职责,深入企业内部了解职工需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创新改进企业思政教育活动,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应用到实处,落实到党建事业里。
六、不断总结反思,持续向前发展
社会每天都在进步,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工作也不能一成不变,在新形势背景下,面临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挑战。所以,高校要不断总结反思现阶段开展的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工作,深入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有待提升和整改的地方,把握正确方向持续向前发展,紧随社会潮流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党建深度融合,令这项工作成为给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必要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价值与现实意义[4]。
高校要求党建工作人员与思政工作人员,定期将工作总结以报告形式体现出来,组织交流会议,集思广益探寻新方法,讨论新问题,针对工作中的新情况提出可行的方案。同时,树立未雨绸缪的意识,分析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阻碍、困境、风险,提前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将工作风险降到最低,这对于实现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最大效益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七、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十分必要,高校要着力打造专业队伍,夯实融合基础;把握学校思政课程教学优势,合理渗透党的建设;不断创新融合手段,增强工作实效性;发挥榜样力量,扩大学生党员群体;挖掘并利用校外资源,延伸融合时空;重视总结反思,保证向前发展,多措并举促使大学生踊跃参与党建事业,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提升党性修养与思想政治水平,加深学生对党建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双,丛娜.民办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路径探析[J].中文信息,2020(8):106.
[2]徐迪菲.如何强化党建工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春岁月,2020(16):44.
[3]王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的党建工作研究[J].长江丛刊,2020(16):185.
[4]刘晓伟,冯少雅.“党建+”视阈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