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的小别离家庭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mac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别离。”一部名为《小别离》的电视剧近日在荧幕上收官,但现实中,仍有无数家庭在上演着“小别离”……这部剧在朋友圈的刷屏和它所引起的热切讨论,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在剧中的三种原生家庭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担忧和焦虑。
  一句话概括《小别离》,就是“反映当下的中学生留学热”。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平坦的人生路,不惜动用所有资源送孩子出国。可选择与孩子们“小别离”,就一定能保证孩子有个好的未来吗?
  养育一个孩子是不易的,是责任重大的,对儿女们的爱让每位家长都不敢掉以轻心。今天就让笔者和你们一起从《小别离》的故事里吸取经验和教训。
  小别离的家庭,各有各的故事。
  1、精英家庭
  中产阶级的女儿朵朵,中等生,成绩一直在年级100名上下挣扎。妈妈对她的最大期望,就是从“良”到“优”。
  朵朵的父母是典型的上中产阶级的代表,白领、骨干、精英。
  朵爸是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朵妈是带着一整个团队的主管,家里买得起大房子和好车子,唯独在孩子的教育上,忧虑重重。
  这样的人物设定,让朵妈争强好胜,绰号“母变形金刚”,整天梦想孩子的未来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朵朵必须要每天6点一刻起床,马不停蹄背单词,晨跑,在饭桌上写作业,不光要完成老师布置的繁重功课,还要参加妈妈的“特训”……
  于是,老人想到了一招,貌似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送孩子出国。
  这也真切地反映出了许多爸妈送孩子出国学习的初衷:减轻学习压力。
  2、小康家庭
  第二个孩子,琴琴,普通人家的孩子。优等生,成绩一直排在年级的前几名,被称为“学仙”。按照爸爸的话说:“我们家是祖坟冒青烟,才出了琴琴那么好的孩子!”
  那么,学仙就没有烦恼了么?并不是。
  琴琴的爸妈,一个是出租车司机,一个是社区医院的医生(曾经多年无照行医)。琴琴妈当初没有上过大学,可是她的姐姐早年咬牙出国,现在有房有车。
  所以根据琴琴妈的人生经验,自己当初就是没有好的学习机会,所以现在才过得那么辛苦。
  典型的,把人生期望转移到下一代身上的家长。
  琴妈很经典的一句话是:“要那么多朋友干什么?自己出色了,朋友自然就来了,你看你爸爸,年轻的时候朋友可多了,现在谁理他?”
  为了孩子将来“不被耽误”,琴琴妈想了一个办法: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
  这也是很多父母送孩子出国的另一个初衷:出国镀金、出人头地。
  3、富裕家庭
  第三个孩子,小宇,富二代,太子爷。顽皮可爱,典型学渣,成绩排名在年级倒数。
  在三个孩子中,小宇面临的家庭问题最多:父母离婚,后来母亲去世,爸爸找了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蒂娜,然后蒂娜肚子里还怀上了小baby。
  处在青春期的小宇,又是怨恨,又是嫉妒,和继母之间矛盾不断,一会儿偷偷在蒂娜辛辛苦苦做的饭菜中多撒盐,一会儿天天敲架子鼓,惹得孕妇继母无法安睡,还把爸爸气到青光眼爆发,被送去了医院。
  为了缓解家庭矛盾,小宇爸爸想了一个歪招:送孩子出国。
  当然,缓解矛盾只是小宇爸想送儿子出国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包括——
  躲避中考和高考;
  出国成绩好坏没人知道;
  以及镀金回来接管家族企业……
  “真的没有哪个民族,会像我们中国人这样为了孩子以后过得好,而忍受当下的骨肉分离。许多老外教师无法理解这种夫妻、子女的分离,竟然是为了小孩以后过得好。”三种家庭,在当下的中国都不鲜见,也许就在我们身边。
  《小别离》原作者鲁引弓说:“当妈妈的只要想到小孩有个好前景,哪怕只有一条门缝宽的机会,都会不顾一切向里挤,哪顾得想后面的事。”
其他文献
清理书架的时候,一张纸片落下,翩翩地,左晃右晃,甚至似乎有某一瞬间在空气中停顿了那么一下。我伸手把它接住,我终止了它的这一次飞翔,如果它也是一种生命,那么我终止了它生命中惟一的一次飞翔。  有一串数字潦潦地占据了纸片的腹地,显然是久远了的,蓝色的墨迹因不知几个潮湿季节的浸染而漫散开来,隐没了字迹原本的个性。我因此而无法分辨它们是否出自我自己的手,它们陌生得仿佛新生。  6775143。许是某人的电
期刊
由于工作原因,很多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维持长期的恋爱关系。我没有一一回复,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相互迷恋产生,发自内心深处,基于荷尔蒙又不止于荷尔蒙的感情,没有那么多套路,如果非要说出个究竟来,那就是“用心”。用心经营一段感情,将心比心,付出真心,即使错过也无憾。  我跟我老公03年相识,13年结婚,每次在一起都是初恋般的感觉,你侬我侬,羡煞旁人。有朋友取笑说我们都老夫老妻了还公然秀恩爱,但是我们
期刊
花一年时间,走遍20多个国家,采访百余人。她是中国“即客”的代表之一,余莹。  即客,意指“即刻去做的人”。  也许还有人记得2009年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曾全球选拔大堡礁看护员,宣传语让人记忆深刻——“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全球35000名报名者中,余莹位列前50名,是中国大陆唯一入围的女性。虽然未能成为最后唯一的幸运儿,但最终她如愿获得昆士兰旅游局的邀请,完成了前往大堡礁之梦。  北京电影学
期刊
喝早茶  我在18岁的时候才知道,除广东外还有一个地方把吃早餐叫喝早茶,而且那碗里的食物确实是以茶为主。这个地方就是锡林浩特和以锡林浩特为代表的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那茶水是用青砖茶熬制的,再兑上适量牛奶,加少许盐就成了。兑牛奶的叫奶茶,蒙语叫“苏太且”,不加奶的称其为清茶,蒙语叫“哈日且”,但翻译的时候你可不能直译,否则就成了黑茶了,虽然从颜色上看叫黑茶也比较接近,但大家习惯的叫法还是清茶。熬制
期刊
英国已故戴安娜王妃在一项时尚女性评选中被评为1900年以来最时尚女性。  2000名美国人参加了由美国服装租赁商Le Tote开展的这项评选,评出了他们心目中各个年代的最时尚女性。演员丽莲·吉许获评20世纪10年代最时尚女性,其后各个年代的“女神”依次为可可·香奈儿、凯瑟琳·赫本、劳伦·白考尔、玛丽莲·梦露、杰奎琳·肯尼迪、费拉·福赛特、戴安娜王妃、詹妮弗·安妮斯顿、詹妮弗·洛佩兹。凯特王妃获评当
期刊
去年5月9号,赵波最近一本书《像候鸟一样飞》首发式在南京五台山先锋书店开启。这场活动汇集了著名音乐人、优秀专栏作家以及资深品牌设计师等很多有影响力的人。除了朋友环绕,还有一众读者排队购书……这也是后来陆续在上海、杭州、厦门、深圳、广州、北京、成都、重庆等多地轮番上演的一幕。  每次宣传新书,赵波都会带上活跃于音乐、文学等不同领域的朋友一起出发,仿佛不是外出工作,而是带着一群朋友跟当地的另一帮老朋友
期刊
我正专心的看电视,他突然说:“我们离婚吧。”  他很严肃,不像开玩笑。我脑海里第一个念头是:他肯定炒股亏大了,或是得了绝症怕连累我。我坚决的摇头,油然而生一股要跟他共患难的豪情。  他的第二句话将我打入地狱:“我爱上别人了,对不起。”  “什么时候?”我努力沉住气。  “半年了,是旅行认识的,她是导游,很单纯,人又热情。”也许意识到自己赞美的词语用得过多,他刹住了,愧疚的看着我。  “有多爱?” 
期刊
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性格,即: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各种品质,才是孩子自立于社会的根本。而这些结合起来,恰恰构成了一个人的好性格。  看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简单总结为三句话,那就是:  佳妮说:我一定要送孩子出国。  文洁说:我一定不会送孩子出国。  张亮忠则犹豫着:我是送孩子出国呢,还是送孩子出国呢?  送还是不送,父母们看起来都煞费苦心
期刊
我家院子里曾有一株合抱粗的大枣树。母亲在世时对大枣树有着很深的感情。  每年初夏枣树开花时,母亲都要在根部刨一个大坑,填满肥料,再用清水细细地浇灌。母亲说这样才能保证花稠、果多。“今年的枣儿会结多少?”母亲轻轻地抚摸着树身,喃喃自语。  待到落了一地淡绿色的枣花,树上已缀满了刚刚能辨得出的青青的小果实。母亲时不时地抬头看看,目光中满是希冀。  盛夏,大枣树碧绿如洗,几乎覆盖了整个院落。全家人在树下
期刊
记得参军临走那几天,亲朋好友都非常高兴,唯独母亲闷闷不乐。问她也不说,当时我以为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罢了,五姨妈和母亲在一旁小声说话,一会喜笑颜开,一会愁眉不展,五姨妈问我去哪里当兵,我说有可能去新疆,只见母亲匆匆打开老式木柜翻出一个布包袱,从底部拿出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交给我,我看了看照片的人,很陌生。母亲告诉我,这张照片是大舅和大舅母,十多年前从新疆寄给小舅的,这么多年没有联系上,你带在身边,到新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