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对话与教育教学的相连也愈发紧密起来,对话教学的理念也随之发展起来。在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课堂中,强调的是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教学双方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语文课堂上对话的有效性,那么就需要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设置合理有趣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对话;策略
1.小学语文无效对话教学的后果
1.1强调文本和教师而忽略学生主体
无效的对话教学会使得教师以书本为中心而慢慢的把学生边缘化了。这是因为在师生的沟通交流中,教师的主体性过度地占据对话中地位,而学生地位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把学生当成是自己可以随意改造的对象,学生也随之会更加依赖教师。有的人就会认为,学生越跟随教师的步伐,就越是好学生,听教师的话,跟着教师指引走。
在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能预先想象到的情形出现,如学生提出一个比较刁钻的问题,和教师原先设想的有些出入,教师该如何处理这类的问题可以看出一个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认为只有教材中出现的问题才能算是好问题,自己掌控着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问答,教师的话语霸权与控制教学进程,会导致学生不敢去和教师对话,慢慢地就丧失掉了有效对话的兴趣与能力。
1.2学生缺乏自由与产生恐惧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比较学生来说,教师的行为与话语是自由的,他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随意地走动,一般情况下是不受其他人的管制。然而,学生所做出的行为是深受教师的影响与控制的,不能真正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观点。学生的内心感受经常是难以引起教师的注意,这种状态和一般的外显性的行为是不同的,它比较隐蔽,有些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是无所事事,或许他们内心是黑暗的世界。但是,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对话,没有给学生创造出一种愉悦而又轻松的心理氛围,学生的思维怎么能被激活?教师的地位高高在上,造就了小学生更加依赖教师和语文课本,心理上的恐惧,导致了学生的思维上面的死板,慢慢地在这过程中丧失了真实、实在的自我。
2.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的对策
2.1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首先,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始终保持关注,不仅是对话语本身的关注,还包括对说话人语气、神态、表情、动作等细节的洞察,并对此做出正向、积极地回应;其次,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始终保持尊重,尊重意味着不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逻辑去框定他人,并能发现他人言语的精妙之处;最后,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始终保持理解。所谓理解,是指知其言,明其意,不但能明白他人言语的意思,也能明白其言语下想要表达的潜层意思。总而言之,学生在课堂中,必须全神贯注,把每一个人当作一个真实、完整的生命体加以尊重,并学会去理解别人的角度与立场,这样才是有效地倾听,才是和谐对话的完美开端。
2.2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
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和谐、平等、民主和信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情感、思想以及精神上的交流。在课堂上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这是语文对话教学开展的前提与实施效果的保证。学生只有身处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才会真正放松下来,大脑才会进行高速的思维,心灵才能沉静下来去感悟,语言才会生动有形象。只有学生真正进入了学习者的状态,课堂才能“活”起来,智慧才会在人之间流淌。教师首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分享知识,交流情感的互动过程,此过程必须建立在一个具有平等意识的对话平台之上。离开了平等,对话教学便会不经意间走向一种“控制”的情境,正像保罗·弗莱雷所说:“对话是一种创造行为,对话不应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狡猾手段。”而要想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则要给他们完全的“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摒弃传统教学中所谓的“师道威严”,走下“神坛”,走到学生中去,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在说说笑笑中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同伴,叫出教师的名字,让教学活动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展开。
2.3设置合理有趣地话题
语文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保证对话教学合理地进行,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的时候,他们还是处在正在发展的阶段,思维能力、知识储备都不能同成人相比较,教师要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文本。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文本、分析文本,才能有效地回答问题,与教师、其他同学良好的交流、讨论。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去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来学习。當学生或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从课本中去寻找灵感,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问题。
设置合理有趣地话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话题要有深度能引起师生的共鸣。在小学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对话的愿望,这样师生才可以在精神上交流。设置话题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话题要来源于学生丰富的生活实践。这样学生会倍感亲切,可以从生活中找寻灵感,并基于自身的经验回答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身心有规律的发展。第二,设置开放性的话题。封闭的话题,激发不起学生求知欲和多样性,利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设置一个比学生认知水平稍微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挑战欲,这样会使得学生满怀欣喜地参与对话之中。第三,话题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对话是一种精神状态,要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情感,没有情感的投入,是不能形成有效的对话。可以激起学生对于文本的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事情,感同身受作者的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结束语
语文对话教学深刻地揭示出语文教学的发展规律和内涵,对话教学可以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也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的认识,新的价值追求,因此,“对话教学”是值得我们学习运用。
参考文献:
[1].隋永峰.让“对话”激活小学语文的教学氛围[J].新课程学习,2013 (7)
[2].周荷花.在语文课堂对话活动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c1a}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对话;策略
1.小学语文无效对话教学的后果
1.1强调文本和教师而忽略学生主体
无效的对话教学会使得教师以书本为中心而慢慢的把学生边缘化了。这是因为在师生的沟通交流中,教师的主体性过度地占据对话中地位,而学生地位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把学生当成是自己可以随意改造的对象,学生也随之会更加依赖教师。有的人就会认为,学生越跟随教师的步伐,就越是好学生,听教师的话,跟着教师指引走。
在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能预先想象到的情形出现,如学生提出一个比较刁钻的问题,和教师原先设想的有些出入,教师该如何处理这类的问题可以看出一个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认为只有教材中出现的问题才能算是好问题,自己掌控着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问答,教师的话语霸权与控制教学进程,会导致学生不敢去和教师对话,慢慢地就丧失掉了有效对话的兴趣与能力。
1.2学生缺乏自由与产生恐惧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比较学生来说,教师的行为与话语是自由的,他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随意地走动,一般情况下是不受其他人的管制。然而,学生所做出的行为是深受教师的影响与控制的,不能真正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观点。学生的内心感受经常是难以引起教师的注意,这种状态和一般的外显性的行为是不同的,它比较隐蔽,有些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是无所事事,或许他们内心是黑暗的世界。但是,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对话,没有给学生创造出一种愉悦而又轻松的心理氛围,学生的思维怎么能被激活?教师的地位高高在上,造就了小学生更加依赖教师和语文课本,心理上的恐惧,导致了学生的思维上面的死板,慢慢地在这过程中丧失了真实、实在的自我。
2.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的对策
2.1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首先,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始终保持关注,不仅是对话语本身的关注,还包括对说话人语气、神态、表情、动作等细节的洞察,并对此做出正向、积极地回应;其次,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始终保持尊重,尊重意味着不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逻辑去框定他人,并能发现他人言语的精妙之处;最后,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始终保持理解。所谓理解,是指知其言,明其意,不但能明白他人言语的意思,也能明白其言语下想要表达的潜层意思。总而言之,学生在课堂中,必须全神贯注,把每一个人当作一个真实、完整的生命体加以尊重,并学会去理解别人的角度与立场,这样才是有效地倾听,才是和谐对话的完美开端。
2.2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
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和谐、平等、民主和信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情感、思想以及精神上的交流。在课堂上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这是语文对话教学开展的前提与实施效果的保证。学生只有身处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才会真正放松下来,大脑才会进行高速的思维,心灵才能沉静下来去感悟,语言才会生动有形象。只有学生真正进入了学习者的状态,课堂才能“活”起来,智慧才会在人之间流淌。教师首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分享知识,交流情感的互动过程,此过程必须建立在一个具有平等意识的对话平台之上。离开了平等,对话教学便会不经意间走向一种“控制”的情境,正像保罗·弗莱雷所说:“对话是一种创造行为,对话不应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狡猾手段。”而要想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则要给他们完全的“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摒弃传统教学中所谓的“师道威严”,走下“神坛”,走到学生中去,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在说说笑笑中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同伴,叫出教师的名字,让教学活动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展开。
2.3设置合理有趣地话题
语文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保证对话教学合理地进行,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的时候,他们还是处在正在发展的阶段,思维能力、知识储备都不能同成人相比较,教师要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文本。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文本、分析文本,才能有效地回答问题,与教师、其他同学良好的交流、讨论。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去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来学习。當学生或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从课本中去寻找灵感,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问题。
设置合理有趣地话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话题要有深度能引起师生的共鸣。在小学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对话的愿望,这样师生才可以在精神上交流。设置话题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话题要来源于学生丰富的生活实践。这样学生会倍感亲切,可以从生活中找寻灵感,并基于自身的经验回答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身心有规律的发展。第二,设置开放性的话题。封闭的话题,激发不起学生求知欲和多样性,利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设置一个比学生认知水平稍微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挑战欲,这样会使得学生满怀欣喜地参与对话之中。第三,话题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对话是一种精神状态,要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情感,没有情感的投入,是不能形成有效的对话。可以激起学生对于文本的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事情,感同身受作者的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结束语
语文对话教学深刻地揭示出语文教学的发展规律和内涵,对话教学可以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也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的认识,新的价值追求,因此,“对话教学”是值得我们学习运用。
参考文献:
[1].隋永峰.让“对话”激活小学语文的教学氛围[J].新课程学习,2013 (7)
[2].周荷花.在语文课堂对话活动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c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