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协同创新角度,分析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类型和变化趋势,提出符合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设计,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的协同发展”,促进“政府、用人单位、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协同创新”,并推进“参与式”“项目法”“案例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完善 “1+X”的多元主体和多种形式的考核机制改革,以期能在应用型本科相关的经管类专业中的加以实施和运用,为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培养“适销对路”的营销人才提供借鉴。
一、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文献研究综述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新事物一出现便引起领域内的无数研究者和专业人士的探索和研究兴趣,王素兰在西安文理学院学报发文探讨了“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的定位并认为设计能突显民办应用型本科特色的专业定位很有必要。黄金红等从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认识方面、实习方面、师资力量方面、实践教材和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思路。张芳明等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桑红莉等教师对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王玉霞提出应加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探讨,认为双创教育模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并探讨了营销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新模式。姜锦萍在“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点是专业定位或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性不够。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仍然偏重理论教学模式,缺乏实质性创新。本课题主要从协同创新视角研究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导向与参与式教学法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上的有机结合与实践,建立新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设计,将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和参与式教学法程序化、系统化,寄希望于在应用型本科相关经管类专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二、社会对本科营销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供求矛盾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后至今三十多年的发展,市场营销专业现已成为国內各大高校开设面极广的专业,据本课题组通过与多家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人员访谈以及网络调查、实地考察了解到本省及省外多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差异化程度不明显,大部分学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都是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面向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從事市场营销、管理、教学及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由此可见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明显,需要进行培养目标的错位定位。近几年应用型本科高校数量猛增,目前全国约有几百所普通高校在向应用型本科转型,每年有大批的营销专业学生走上社会寻求就业,但据统计资料显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却很不理想。2014年教育部曾对一些就业率低的专业予以公布,市场营销不幸位列15个被亮红牌的专业之一;职导网发布的2016年就业资讯显示市场营销专业为该年度十大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然而另一方面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据2017年初网易调查“2016年第四季度才市分析报告出炉市场营销人才需求量最大”;另外2017年2月的凤凰资讯网也刊出“春节后西安招聘市场销售人才需求量大”标题文章。根据近几年的人才需求统计,市场营销人才一直是最紧缺的专业人才种类之一,并据有关统计数据推测未来若干年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量仍然非常大。
市场对营销人才需求旺盛,而高校培养的营销人才就业难,所反映出营销人才供求矛盾就充分说明高校培养的营销人才和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不相匹配。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没有凸显特色致使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通高校或研究型高校培养研究型理论型人才,而应用型高校营销专业培养的营销人才应用性也不明显;②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和不稳定阶段,课程体系设置欠科学;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进程较慢,教师还无法逾越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④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教材理论性较强而教材编写滞后于市场的变化;⑤教学形式与手段单一,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不出事故和保障教学管理的便利性及维护整齐划一的教学秩序,不敢让教师把学生走出学校进行营销实践;⑥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思维影响,懒于动手动脑动腿,对实践技能学习的主观要求较高而实际上客观能动性不高,体现为“叶公好龙”现象。
因此,本研究认为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供需矛盾的思路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突出应用为出发点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必须深入区域行业企业,紧跟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应用型高校、教师以及学生联动,协同发展创新,建立动态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机制,培养供与求相匹配的适销对路的营销人才。
三、解决应用型营销人才供需矛盾的策略
(一)进一步明确经济社会所需要的营销人才类型
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总体来说应拥有市场营销专业特长、具有较强数据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健全人格,能吃苦肯付出,能在工商企业开展营销策划、销售业务、营销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具体主要表现:
1.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能吃苦耐劳的营销人才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各类人才很多,但是放眼社会现状,会发现具有专业知识又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还是比较匮乏的。营销人才、营销专家更是凤毛麟角,但这一群体中很多人虽具有营销行业经验、专业技能、广博人脉,但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打着营销幌子的传销,对和谐社会和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不足甚至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高校在培养营销人才时一定要重视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营销人才的培养。 2. 具有敏锐市场需求感受力和较强执行力的销售业务人才
该类人才主要是直接与消费者接触与互动的营销人员,他们能敏锐地感知到顾客需求的利益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并把这些感受准确地传达给后方的营销团队,以便其及时地做出准确应对市场的策略反映。营销团队要迅速把握市场变化,需要能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市场资讯和消费者需求动态消息,这些主要都来源于这类营销业务人才,而销售策略和各种业务活动的具体实施也依然是这些具有敏锐市场需求感受力和較强执行力的销售业务人才。
3.具有与时俱进营销战略管理及数据分析能力的思考型人才
营销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分析,营销团队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市场数据的分析展开的,因此该类人才是营销企业和营销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成分。该类人才精于分析,善于挖掘信息和整合各媒介作用,将数据分析与营销有机结合,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精品营销团队是那些拥有数据分析人才和营销人才合二为一的团队,那样他们才能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数据,制定可行性的营销策略。
4.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创新人才
国家提出万众创新、全民创业,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营销创新也是创业的大好时机,这为对应用型高校培养营销创新人才提出了要求,因此应用型高校应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在营销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做出一番作为。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课教学的协同发展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从专业特征来说也是一个核心课程,其他专业课的开设,主要是围绕该课程的各个知识模块展开的,同时该课程也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开展教学改革的基础课程,对提高营销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协同视角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将每一门课程作为一个模块自成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是由若干侧重某一实践知识的课程,共同围绕市场营销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相互协调配合,产生“课程系统” 的协同效应,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建设效果;其中,将市场营销学课作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核心,其教学体系可划分为若干知识模块,将每个模块知识拓展开都可以单独开设成一门专业课程,它们协同整合成为具有基础作用的综合课程,将其作为专业课的先修课程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专业基础知识,有助于提高整个专业的课程教学效果。
(三)政府、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和学生五位一体协同发展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绝不只是高校或教师哪一方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营销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不能把学校作为唯一责任主体,当然更不能看成是教师一个方面的任务,应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由政府、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学生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政府的教育部门应做好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桥梁,做好牵线搭桥和协调沟通工作,将双方各自的需求及各自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划分好并督促各方切实履行好。高校从用人单位那里充分准确了解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并按要求培养更有针对性和靶向性的人才。用人单位既然需要高校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则有责任也有义务提供需求信息和确切的要求,尽可能地给高校提供实习实训支持,政府也要充分做好双方的利益协调工作。
学校人才培養职责的最终落实者是教师,所以学校要对教师做好教研项目保障支持和管理工作,学校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创新,给教师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供平台,加强教师实践培训,鼓励教师开展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督促教师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促使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改革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以与学校协同发展。学生是体现学校培养职能的最终产品和载体,“产品”质量如何与“原材料”即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有极大关系,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学该专业,应从学生兴趣、性格、能力所以学校在招生阶段就应对该专业报考学生有所要求并给出明确的选该专业的指导建议,结合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限额专业人数,从源头把好生源关。政府、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各司其职,又协同发展,各自为提高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切实成效负一份责,出一份力。
(四)开展“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协同发展
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问题,开展“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协同创新是一个重要途径。第一课堂主要任务是做好专业理论知识的第一手教学与案例教学,第二课堂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第一课堂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个性因素、价值取向、待人接物的态度等隐形文化知识在第二课堂的各种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中加以创新性的运用,以验证和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以及促进个人顺利的社会化进程,两个课堂互为补充,协同创新,共同为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学用同步,用以促学”的协同效果。
教师要丰富第一课堂的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方式,提高营销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教学效果,开展实验实训课程,比如开设营销沙盘实验课,以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做好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巩固。同时引导好学生选择合适的实践方向和活动主题,开展好第二课堂的知识转化创新。比如开展“企业营销部门实习”“营销知识网络大赛”“消费市场调查大赛”“营销实战竞赛”“营销策划大赛”“销售渠道创新设计赛”和“促销活动设计竞赛”等第二课堂的学科竞赛活动,将课外实践和课内理论知识通过这些专业学科竞赛和到企业现场实习过程加以检验和巩固,有助于培养应用型高校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考核机制与教学方法的协同创新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受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相关性及考核结果对自身的重要性影响。因此,应用型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机制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协同进行。考核机制要与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方法要便于进行量化或定性考核,考核方式要有多样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增加考核主体,采用“1+X”即一名课程教师加X名其他人员的多元考核模式。 其他主体包括营销知识竞赛多评委打分,案例汇报课请多名专业课教师及交学负责人现场给学生打分,另外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环节,尤其是小组长根据组员学生在讨论和团队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打分等。考核标准要有细则,比如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各学科模块的权重,其在专业学科中的地位,对学生的产生的影响要让学生清楚。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比较符合专业特点的。“参与式”教学法主要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使其在平等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新思想,获得与集体互动的机会,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还需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法可能无法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旦有些学生不习惯或不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势必影响其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将参与式、任务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其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可以更好地调动各类个性特征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考核。比如案例教学法规定学生一学期参加小组案例讨论的次数、所完成的具体小组任务、课堂发言次数、作业次数、参加的竞赛次数、竞赛获奖情况、企业实习时间、实习鉴定结果,期末考试成绩,对多项考核成绩进行综合给出总成绩。
四、总结
应用型本科高校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是顺应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更是培养符合社会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实际的重要举措。这是一个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教师齐心协力,协同创新的过程,百年大计,人才为本,相信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一定会发挥出良好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王素兰,张 静.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定位模式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3-117.
[2]田富强.陕西民办高校本科专业定位研究 [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7(4):12-14.
[3]张芳明,李 燕.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3):227-228.
[4]桑红莉,张凤武,唐 凯.论培养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职业素养[J].经济师,2013(5):219.
[5]姜锦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2):163-164.
[6]王玉霞.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2):17-19.
[7]宋 彧,田雪莲.基于协同理论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5(5):116-117.
[8]姚吉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139-142.
[9]宋彧,王轲柱.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35-137.
[10]钱存阳,刘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1(2):132-133.
一、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文献研究综述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新事物一出现便引起领域内的无数研究者和专业人士的探索和研究兴趣,王素兰在西安文理学院学报发文探讨了“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的定位并认为设计能突显民办应用型本科特色的专业定位很有必要。黄金红等从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认识方面、实习方面、师资力量方面、实践教材和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思路。张芳明等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桑红莉等教师对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王玉霞提出应加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探讨,认为双创教育模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并探讨了营销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新模式。姜锦萍在“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点是专业定位或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性不够。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仍然偏重理论教学模式,缺乏实质性创新。本课题主要从协同创新视角研究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导向与参与式教学法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上的有机结合与实践,建立新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设计,将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和参与式教学法程序化、系统化,寄希望于在应用型本科相关经管类专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二、社会对本科营销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供求矛盾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后至今三十多年的发展,市场营销专业现已成为国內各大高校开设面极广的专业,据本课题组通过与多家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人员访谈以及网络调查、实地考察了解到本省及省外多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差异化程度不明显,大部分学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都是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面向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從事市场营销、管理、教学及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由此可见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明显,需要进行培养目标的错位定位。近几年应用型本科高校数量猛增,目前全国约有几百所普通高校在向应用型本科转型,每年有大批的营销专业学生走上社会寻求就业,但据统计资料显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却很不理想。2014年教育部曾对一些就业率低的专业予以公布,市场营销不幸位列15个被亮红牌的专业之一;职导网发布的2016年就业资讯显示市场营销专业为该年度十大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然而另一方面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据2017年初网易调查“2016年第四季度才市分析报告出炉市场营销人才需求量最大”;另外2017年2月的凤凰资讯网也刊出“春节后西安招聘市场销售人才需求量大”标题文章。根据近几年的人才需求统计,市场营销人才一直是最紧缺的专业人才种类之一,并据有关统计数据推测未来若干年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量仍然非常大。
市场对营销人才需求旺盛,而高校培养的营销人才就业难,所反映出营销人才供求矛盾就充分说明高校培养的营销人才和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不相匹配。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没有凸显特色致使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通高校或研究型高校培养研究型理论型人才,而应用型高校营销专业培养的营销人才应用性也不明显;②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和不稳定阶段,课程体系设置欠科学;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进程较慢,教师还无法逾越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④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教材理论性较强而教材编写滞后于市场的变化;⑤教学形式与手段单一,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不出事故和保障教学管理的便利性及维护整齐划一的教学秩序,不敢让教师把学生走出学校进行营销实践;⑥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思维影响,懒于动手动脑动腿,对实践技能学习的主观要求较高而实际上客观能动性不高,体现为“叶公好龙”现象。
因此,本研究认为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供需矛盾的思路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突出应用为出发点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必须深入区域行业企业,紧跟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应用型高校、教师以及学生联动,协同发展创新,建立动态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机制,培养供与求相匹配的适销对路的营销人才。
三、解决应用型营销人才供需矛盾的策略
(一)进一步明确经济社会所需要的营销人才类型
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总体来说应拥有市场营销专业特长、具有较强数据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健全人格,能吃苦肯付出,能在工商企业开展营销策划、销售业务、营销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具体主要表现:
1.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能吃苦耐劳的营销人才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各类人才很多,但是放眼社会现状,会发现具有专业知识又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还是比较匮乏的。营销人才、营销专家更是凤毛麟角,但这一群体中很多人虽具有营销行业经验、专业技能、广博人脉,但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打着营销幌子的传销,对和谐社会和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不足甚至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高校在培养营销人才时一定要重视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营销人才的培养。 2. 具有敏锐市场需求感受力和较强执行力的销售业务人才
该类人才主要是直接与消费者接触与互动的营销人员,他们能敏锐地感知到顾客需求的利益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并把这些感受准确地传达给后方的营销团队,以便其及时地做出准确应对市场的策略反映。营销团队要迅速把握市场变化,需要能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市场资讯和消费者需求动态消息,这些主要都来源于这类营销业务人才,而销售策略和各种业务活动的具体实施也依然是这些具有敏锐市场需求感受力和較强执行力的销售业务人才。
3.具有与时俱进营销战略管理及数据分析能力的思考型人才
营销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分析,营销团队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市场数据的分析展开的,因此该类人才是营销企业和营销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成分。该类人才精于分析,善于挖掘信息和整合各媒介作用,将数据分析与营销有机结合,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精品营销团队是那些拥有数据分析人才和营销人才合二为一的团队,那样他们才能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数据,制定可行性的营销策略。
4.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创新人才
国家提出万众创新、全民创业,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营销创新也是创业的大好时机,这为对应用型高校培养营销创新人才提出了要求,因此应用型高校应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在营销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做出一番作为。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课教学的协同发展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从专业特征来说也是一个核心课程,其他专业课的开设,主要是围绕该课程的各个知识模块展开的,同时该课程也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开展教学改革的基础课程,对提高营销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协同视角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将每一门课程作为一个模块自成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是由若干侧重某一实践知识的课程,共同围绕市场营销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相互协调配合,产生“课程系统” 的协同效应,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建设效果;其中,将市场营销学课作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核心,其教学体系可划分为若干知识模块,将每个模块知识拓展开都可以单独开设成一门专业课程,它们协同整合成为具有基础作用的综合课程,将其作为专业课的先修课程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专业基础知识,有助于提高整个专业的课程教学效果。
(三)政府、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和学生五位一体协同发展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绝不只是高校或教师哪一方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营销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不能把学校作为唯一责任主体,当然更不能看成是教师一个方面的任务,应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由政府、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学生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政府的教育部门应做好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桥梁,做好牵线搭桥和协调沟通工作,将双方各自的需求及各自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划分好并督促各方切实履行好。高校从用人单位那里充分准确了解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并按要求培养更有针对性和靶向性的人才。用人单位既然需要高校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则有责任也有义务提供需求信息和确切的要求,尽可能地给高校提供实习实训支持,政府也要充分做好双方的利益协调工作。
学校人才培養职责的最终落实者是教师,所以学校要对教师做好教研项目保障支持和管理工作,学校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创新,给教师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供平台,加强教师实践培训,鼓励教师开展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督促教师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促使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改革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以与学校协同发展。学生是体现学校培养职能的最终产品和载体,“产品”质量如何与“原材料”即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有极大关系,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学该专业,应从学生兴趣、性格、能力所以学校在招生阶段就应对该专业报考学生有所要求并给出明确的选该专业的指导建议,结合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限额专业人数,从源头把好生源关。政府、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各司其职,又协同发展,各自为提高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切实成效负一份责,出一份力。
(四)开展“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协同发展
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问题,开展“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协同创新是一个重要途径。第一课堂主要任务是做好专业理论知识的第一手教学与案例教学,第二课堂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第一课堂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个性因素、价值取向、待人接物的态度等隐形文化知识在第二课堂的各种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中加以创新性的运用,以验证和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以及促进个人顺利的社会化进程,两个课堂互为补充,协同创新,共同为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学用同步,用以促学”的协同效果。
教师要丰富第一课堂的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方式,提高营销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教学效果,开展实验实训课程,比如开设营销沙盘实验课,以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做好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巩固。同时引导好学生选择合适的实践方向和活动主题,开展好第二课堂的知识转化创新。比如开展“企业营销部门实习”“营销知识网络大赛”“消费市场调查大赛”“营销实战竞赛”“营销策划大赛”“销售渠道创新设计赛”和“促销活动设计竞赛”等第二课堂的学科竞赛活动,将课外实践和课内理论知识通过这些专业学科竞赛和到企业现场实习过程加以检验和巩固,有助于培养应用型高校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考核机制与教学方法的协同创新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受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相关性及考核结果对自身的重要性影响。因此,应用型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机制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协同进行。考核机制要与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方法要便于进行量化或定性考核,考核方式要有多样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增加考核主体,采用“1+X”即一名课程教师加X名其他人员的多元考核模式。 其他主体包括营销知识竞赛多评委打分,案例汇报课请多名专业课教师及交学负责人现场给学生打分,另外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环节,尤其是小组长根据组员学生在讨论和团队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打分等。考核标准要有细则,比如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各学科模块的权重,其在专业学科中的地位,对学生的产生的影响要让学生清楚。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比较符合专业特点的。“参与式”教学法主要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使其在平等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新思想,获得与集体互动的机会,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还需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法可能无法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旦有些学生不习惯或不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势必影响其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将参与式、任务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其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可以更好地调动各类个性特征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考核。比如案例教学法规定学生一学期参加小组案例讨论的次数、所完成的具体小组任务、课堂发言次数、作业次数、参加的竞赛次数、竞赛获奖情况、企业实习时间、实习鉴定结果,期末考试成绩,对多项考核成绩进行综合给出总成绩。
四、总结
应用型本科高校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是顺应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更是培养符合社会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实际的重要举措。这是一个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教师齐心协力,协同创新的过程,百年大计,人才为本,相信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一定会发挥出良好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王素兰,张 静.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定位模式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3-117.
[2]田富强.陕西民办高校本科专业定位研究 [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7(4):12-14.
[3]张芳明,李 燕.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3):227-228.
[4]桑红莉,张凤武,唐 凯.论培养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职业素养[J].经济师,2013(5):219.
[5]姜锦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2):163-164.
[6]王玉霞.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2):17-19.
[7]宋 彧,田雪莲.基于协同理论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5(5):116-117.
[8]姚吉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139-142.
[9]宋彧,王轲柱.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35-137.
[10]钱存阳,刘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