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人说日土县:“湖环绕而水清碧,山巍峨而草丰美。”向往了很久,偏不能成行,终于在2015年的夏季有了一次走近它的机会。
从阿里往日土去的路上,一条河始终绕在左右,时而肥成一个水潭,时而瘦成一条细线,弯曲得天造人设,肥瘦得画情诗意,好似哪一位丹青高手在画面上涂抹了几笔。河岸边坐着几对青年男女,有的相依相畏,有的并排平躺,有的嬉戏打闹,不论做什么的,身边都斜躺着一把遮阳伞,有红的,有黄的,红的亮红,黄的明黄,对视着蓝天上的白云。河水清澈而冰凉,洋溢着雪的爽朗,伸手进去,冷得人直打激凌。两三只长条鱼摇着尾巴在水中游来,灰脊梁、白肚膛,精灵般机智,闪电般迅疾,才在眼前一晃,一眨眼就消失在卵石之间,水里头只留下蓝天白云和倒立的山崖,让人无端生出一种孤寂。
路边的草出奇得好看,浓密处绿得深沉,稀疏处绿得简练,大块的像地毯,小块的像荷叶。近河处有几块湿地,长满爬地草,一片抢眼的深红,地块虽不大,色彩却夸张,映衬得整条沟一片通红。红绿之间嵌着一个个小水洼,一群群野鸭子在里边觅食,发现它们的过程最富诗意。先看见是一个个小点,黑的有,灰的也有,似动不动,像水鸟也像石头,等到小点变成大点,能看清它就是水鸟时,它们却“轰”地一声飞走了,半空中响起“扑拉拉”的拌膀子声,水面上只留下一圈圈波纹,越来越大,越来越浅,直推向远处的草丛。两只长腿鹭鸶在草丛中探了探头,伸长脖子“嘎嘎”地叫了两声,然后一纵身飞向了远处,天空中留下一个朦朦胧胧的弧形。
越往里头走,景色越迷人。沟道宽成了展滩,草甸长成了草原,水洼肥成了湿地。一群群白色的绵羊在草丛里吃草,下半身掩在草里,上半身缓缓移动,似白云在蓝天上漫游,如帆队在大海中轻荡,看得人浑身舒坦。黑色的牦牛花撒在绿地上,绿草把黑牛衬得更黑,黑牛把绿草显得更绿,黑绿之间的空地上,是一些棕红青灰不等的马匹。马儿天性喜水,摇着尾巴排成队从湿地边上走过,湖水中便有了它们清晰的影子。有一只口渴了,前蹄子微屈,后腿子紧绷,拉长脖子低头喝一气湖水,抬头看几眼蓝天,然后叉开四腿在水边撒一泡尿,黄色的尿液把它的倒影一层层染浑。几个围着粉红色围巾的藏族妇女骑着摩托车从旁边经过,风把她们扯成了一张弓,线条曲美,悠然飘逸,给静止的画面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美。
过日土县城十二三公里处,是来日土必去的跨境湖,一头在日土县境内,一头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这个海拔四千二百多米湖泊,总面积三百四十余平方公里,印度人叫它班公湖,日土人叫它错木昂拉红波,意为长脖子天鹅湖。湖是一个狭长的形状,长一百五十多公里,最宽处八公里,最窄处仅有五米,老远看去是一线瘦长瘦长的蓝。这蓝,像天蓝,但比天蓝蓝得幽深;像湖蓝,但比湖蓝蓝得鲜亮,就那么蓝茵茵地铺在峡谷之中。湖两边是大山,高峻险峭,顶上是长年不化的雪,太阳一照,闪着白光;山腰里全是风化后的石头,深褐色,多皱裂,像饱经沧桑老人的脸;山脚下是草甸,水草丰茂,色彩鲜艳,像一幅厚厚的绿毯。湖面上平如镜面,风尘尘不动,蓝的天、白的云、褐的山、绿的草,一齐映了进来,和湖中心的鸟岛连成一体,让人恍惚间不知哪儿是倒影,哪儿是实景。
湖中心鸟岛不大,二三百米见方的样子,没长树,草也不怎么稠密,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株叫不上名字的灌木,但并不安静。船刚一靠近,鸟群便“轰”地一声飞起来了,鸣叫着从头顶上掠过,脖子上顿时扇来一股凉丝丝的风。黑压压的一片,遮天蔽日的样子。鸟至少有五六千只,几十个种类,以斑头雁、棕头鸥、凤头鸭、赤麻雀为多。岛上遍地是鸟粪和碎石,除此之外就是鸟窝,一窝连着一窝,大小不等,形状不同,材质各异。鸟蛋静静地躺在窝中,有浅蓝的、肉红的、豆青的,还有月白的、桔黄的、翠绿的,让人看不够,爱不够,称奇不迭。我们看鸟蛋,鸟儿盯我们,黑压压地盘旋在头顶上空,扑楞着翅膀声嘶力竭地叫,一会儿像警告,一会儿像威胁,一会儿又像哀求,生怕人们伤害了它即将孵化成熟的新生命。
游览过程中,日土县的朋友给我讲了几则和这里有关的神奇传说。说有一年,县上几个外地籍干部在湖上打鱼,捞到一条大鱼,通体红色,美丽非凡,一看就不像俗物,连忙将它放掉。谁知紧放慢放,湖心上便卷起一股怪风,刮翻了一只船,淹死了一个人,据说是湖神在这里显了灵,从此再没有人敢在湖里打鱼。还说1971年夏季,日土县法院的三个干部驾车到湖边玩耍,发现湖面上突然出现一个十多米长的异物向他们游来,速度飞快,势头凶猛,直搅得整个班公湖波涛汹涌,嚓嚓有声。几个人一下慌了神,连跑带撤,连爬带滚,眼看着那怪物就要危及到生命的紧要关头,一名法警拔出手枪向这怪物开了一枪。一缕蓝烟在枪口弥漫,一股殷红在湖中喷射,那怪物突然在水面立起,直挺挺地腾起丈余高,随即又沉入水中。人们都说是那是湖怪,是不是我没有进一步考证。
看罢班公湖,我们又去了日土县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专门为看金丝野牦牛。金丝野牦牛是珍奇稀有的动物,近年来才发现,据说全世界唯独这里有。这里是羌塘草原自然保护区,一路上没遇一个人,没见一个村,除了崖壁上的岩羊和草地上的野驴外,便是茫茫的戈壁和高高的石山。到了金丝野牦牛活动的地方,日土的朋友要我们先停下来,等观察好了再行动。他说:“这些金丝野牦牛嗅觉灵敏,健跑如飞,由于经常见不到人,一有动静马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必须选好地方,不然几百里路程的辛苦就得白费,好多人来这里都白跑了。这位朋友是个林业干部,对这些动物的习性非常熟悉,他用望远镜照了照,就带我们攀上了一个山岗。
车子上了山岗,果然看到对面的山坳里卧着十来只金丝野牦牛,块头比一般的野牦牛大,膘情比一般的野牦牛好,光滑圆溜的躯体上披一身金色的毛发,两只光亮光亮的弯角高耸在头顶。我们正要细看,它们却发现了我们,打一个失惊,转身就跑,遍体金光闪闪,风一样卷上了山巅。等我们喘着粗气跑上山,十来只金丝野牦牛全没了踪影,只见四面山雪峰巍峨,沟壑间乱石纵横,崖壁像刀切成似的让人心惊胆战。几个人坐在山巅美美感慨了一番后,自我安慰说:幸亏用长焦镜头抓拍了几张照片,不然这回还真就白跑了!
日土宗遗址是一个著名的景点,去日土的人一般都要到这里看看,一为探幽寻古,二为观光赏景。遗址气势宏大,虽然只留下一些断壁残垣,但透过这些破砖碎瓦,仍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规模。站在废墟上极目眺去,远处的山峦灰蓬蓬地连绵起伏,近处的农田和牧场阡陌纵横,大小不等的湖泊匀称地点缀在其间,画一样的美丽。
日土县城建在一块草坝上,城不大但很有特色。街道上宽宽展展,干干净净,房屋多是二层,藏式风格为主,也夹杂了一些新疆元素,让人觉得别有一番韵味。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上,整齐地栽植着一些班公柳和红柳树,杆儿深红,叶儿翠绿,风一刮就软软地摆。街上的人多为游客,口音有好几种,肤色也大不同,他们匆匆地停下车,或进商店买点东西,或进饭馆里吃口饭,然后就駕车往各景点去了。
县城边上,是一条弯曲的河流,清澈的河水把县城浸润得一派生机。正是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只见河边坐满了纳凉的人,有河卵石上坐的,有草甸上躺的,有灌木丛中站的,有大石头背后隐的,三五一群,两人一伙,散散地拉话,悠闲地抽烟,谁也不碍谁的事。小娃娃们来的少,但仅有的几个也都淘气,不是扔一块石头溅起了河里的水,就是踢一个飞腿蹬翻了谁身边的饮料,整得娘老子忙忙跑过来招呼。有几对诧生的青年男女嫌人多,牵着手向河的上游走去,影子消失在灰蒙蒙的暮霭里。
凉风轻拂过面颊,夜鸟鸣叫在幽谷,徜徉在日土县城的河畔上,我不觉得自己是在世界屋脊上行走,而像在南方的某个公园漫步。
从阿里往日土去的路上,一条河始终绕在左右,时而肥成一个水潭,时而瘦成一条细线,弯曲得天造人设,肥瘦得画情诗意,好似哪一位丹青高手在画面上涂抹了几笔。河岸边坐着几对青年男女,有的相依相畏,有的并排平躺,有的嬉戏打闹,不论做什么的,身边都斜躺着一把遮阳伞,有红的,有黄的,红的亮红,黄的明黄,对视着蓝天上的白云。河水清澈而冰凉,洋溢着雪的爽朗,伸手进去,冷得人直打激凌。两三只长条鱼摇着尾巴在水中游来,灰脊梁、白肚膛,精灵般机智,闪电般迅疾,才在眼前一晃,一眨眼就消失在卵石之间,水里头只留下蓝天白云和倒立的山崖,让人无端生出一种孤寂。
路边的草出奇得好看,浓密处绿得深沉,稀疏处绿得简练,大块的像地毯,小块的像荷叶。近河处有几块湿地,长满爬地草,一片抢眼的深红,地块虽不大,色彩却夸张,映衬得整条沟一片通红。红绿之间嵌着一个个小水洼,一群群野鸭子在里边觅食,发现它们的过程最富诗意。先看见是一个个小点,黑的有,灰的也有,似动不动,像水鸟也像石头,等到小点变成大点,能看清它就是水鸟时,它们却“轰”地一声飞走了,半空中响起“扑拉拉”的拌膀子声,水面上只留下一圈圈波纹,越来越大,越来越浅,直推向远处的草丛。两只长腿鹭鸶在草丛中探了探头,伸长脖子“嘎嘎”地叫了两声,然后一纵身飞向了远处,天空中留下一个朦朦胧胧的弧形。
越往里头走,景色越迷人。沟道宽成了展滩,草甸长成了草原,水洼肥成了湿地。一群群白色的绵羊在草丛里吃草,下半身掩在草里,上半身缓缓移动,似白云在蓝天上漫游,如帆队在大海中轻荡,看得人浑身舒坦。黑色的牦牛花撒在绿地上,绿草把黑牛衬得更黑,黑牛把绿草显得更绿,黑绿之间的空地上,是一些棕红青灰不等的马匹。马儿天性喜水,摇着尾巴排成队从湿地边上走过,湖水中便有了它们清晰的影子。有一只口渴了,前蹄子微屈,后腿子紧绷,拉长脖子低头喝一气湖水,抬头看几眼蓝天,然后叉开四腿在水边撒一泡尿,黄色的尿液把它的倒影一层层染浑。几个围着粉红色围巾的藏族妇女骑着摩托车从旁边经过,风把她们扯成了一张弓,线条曲美,悠然飘逸,给静止的画面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美。
过日土县城十二三公里处,是来日土必去的跨境湖,一头在日土县境内,一头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这个海拔四千二百多米湖泊,总面积三百四十余平方公里,印度人叫它班公湖,日土人叫它错木昂拉红波,意为长脖子天鹅湖。湖是一个狭长的形状,长一百五十多公里,最宽处八公里,最窄处仅有五米,老远看去是一线瘦长瘦长的蓝。这蓝,像天蓝,但比天蓝蓝得幽深;像湖蓝,但比湖蓝蓝得鲜亮,就那么蓝茵茵地铺在峡谷之中。湖两边是大山,高峻险峭,顶上是长年不化的雪,太阳一照,闪着白光;山腰里全是风化后的石头,深褐色,多皱裂,像饱经沧桑老人的脸;山脚下是草甸,水草丰茂,色彩鲜艳,像一幅厚厚的绿毯。湖面上平如镜面,风尘尘不动,蓝的天、白的云、褐的山、绿的草,一齐映了进来,和湖中心的鸟岛连成一体,让人恍惚间不知哪儿是倒影,哪儿是实景。
湖中心鸟岛不大,二三百米见方的样子,没长树,草也不怎么稠密,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株叫不上名字的灌木,但并不安静。船刚一靠近,鸟群便“轰”地一声飞起来了,鸣叫着从头顶上掠过,脖子上顿时扇来一股凉丝丝的风。黑压压的一片,遮天蔽日的样子。鸟至少有五六千只,几十个种类,以斑头雁、棕头鸥、凤头鸭、赤麻雀为多。岛上遍地是鸟粪和碎石,除此之外就是鸟窝,一窝连着一窝,大小不等,形状不同,材质各异。鸟蛋静静地躺在窝中,有浅蓝的、肉红的、豆青的,还有月白的、桔黄的、翠绿的,让人看不够,爱不够,称奇不迭。我们看鸟蛋,鸟儿盯我们,黑压压地盘旋在头顶上空,扑楞着翅膀声嘶力竭地叫,一会儿像警告,一会儿像威胁,一会儿又像哀求,生怕人们伤害了它即将孵化成熟的新生命。
游览过程中,日土县的朋友给我讲了几则和这里有关的神奇传说。说有一年,县上几个外地籍干部在湖上打鱼,捞到一条大鱼,通体红色,美丽非凡,一看就不像俗物,连忙将它放掉。谁知紧放慢放,湖心上便卷起一股怪风,刮翻了一只船,淹死了一个人,据说是湖神在这里显了灵,从此再没有人敢在湖里打鱼。还说1971年夏季,日土县法院的三个干部驾车到湖边玩耍,发现湖面上突然出现一个十多米长的异物向他们游来,速度飞快,势头凶猛,直搅得整个班公湖波涛汹涌,嚓嚓有声。几个人一下慌了神,连跑带撤,连爬带滚,眼看着那怪物就要危及到生命的紧要关头,一名法警拔出手枪向这怪物开了一枪。一缕蓝烟在枪口弥漫,一股殷红在湖中喷射,那怪物突然在水面立起,直挺挺地腾起丈余高,随即又沉入水中。人们都说是那是湖怪,是不是我没有进一步考证。
看罢班公湖,我们又去了日土县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专门为看金丝野牦牛。金丝野牦牛是珍奇稀有的动物,近年来才发现,据说全世界唯独这里有。这里是羌塘草原自然保护区,一路上没遇一个人,没见一个村,除了崖壁上的岩羊和草地上的野驴外,便是茫茫的戈壁和高高的石山。到了金丝野牦牛活动的地方,日土的朋友要我们先停下来,等观察好了再行动。他说:“这些金丝野牦牛嗅觉灵敏,健跑如飞,由于经常见不到人,一有动静马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必须选好地方,不然几百里路程的辛苦就得白费,好多人来这里都白跑了。这位朋友是个林业干部,对这些动物的习性非常熟悉,他用望远镜照了照,就带我们攀上了一个山岗。
车子上了山岗,果然看到对面的山坳里卧着十来只金丝野牦牛,块头比一般的野牦牛大,膘情比一般的野牦牛好,光滑圆溜的躯体上披一身金色的毛发,两只光亮光亮的弯角高耸在头顶。我们正要细看,它们却发现了我们,打一个失惊,转身就跑,遍体金光闪闪,风一样卷上了山巅。等我们喘着粗气跑上山,十来只金丝野牦牛全没了踪影,只见四面山雪峰巍峨,沟壑间乱石纵横,崖壁像刀切成似的让人心惊胆战。几个人坐在山巅美美感慨了一番后,自我安慰说:幸亏用长焦镜头抓拍了几张照片,不然这回还真就白跑了!
日土宗遗址是一个著名的景点,去日土的人一般都要到这里看看,一为探幽寻古,二为观光赏景。遗址气势宏大,虽然只留下一些断壁残垣,但透过这些破砖碎瓦,仍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规模。站在废墟上极目眺去,远处的山峦灰蓬蓬地连绵起伏,近处的农田和牧场阡陌纵横,大小不等的湖泊匀称地点缀在其间,画一样的美丽。
日土县城建在一块草坝上,城不大但很有特色。街道上宽宽展展,干干净净,房屋多是二层,藏式风格为主,也夹杂了一些新疆元素,让人觉得别有一番韵味。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上,整齐地栽植着一些班公柳和红柳树,杆儿深红,叶儿翠绿,风一刮就软软地摆。街上的人多为游客,口音有好几种,肤色也大不同,他们匆匆地停下车,或进商店买点东西,或进饭馆里吃口饭,然后就駕车往各景点去了。
县城边上,是一条弯曲的河流,清澈的河水把县城浸润得一派生机。正是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只见河边坐满了纳凉的人,有河卵石上坐的,有草甸上躺的,有灌木丛中站的,有大石头背后隐的,三五一群,两人一伙,散散地拉话,悠闲地抽烟,谁也不碍谁的事。小娃娃们来的少,但仅有的几个也都淘气,不是扔一块石头溅起了河里的水,就是踢一个飞腿蹬翻了谁身边的饮料,整得娘老子忙忙跑过来招呼。有几对诧生的青年男女嫌人多,牵着手向河的上游走去,影子消失在灰蒙蒙的暮霭里。
凉风轻拂过面颊,夜鸟鸣叫在幽谷,徜徉在日土县城的河畔上,我不觉得自己是在世界屋脊上行走,而像在南方的某个公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