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同学一听说写一件事,就犯愁,觉得无事可记。其实,生活中有不少事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对话即事,事就在对话中。对话完了,事也就结束了。
请看下面一篇有趣的作文。
改名的故事
爸爸、妈妈就我这一个宝贝女儿,因此给我起了个“似玉”的名字。再加上我姓花,连起来就是“花似玉”。可是,我越长越黑,爸妈说我的长相也不如小时候俊了。他们担心我的将来会跟名字相反,于是“酝酿”给我改名儿。
一天晚上,爸爸对我说:“我给你起名‘似玉’,就是想你洁白如玉,可你越长越——我给你改个名字吧!”
奶奶一听,生气了,说:“个人的好赖与名字有什么相干?听说现在有的地方成立了‘起名公司’,专门给工厂、商店和小孩子起名的。起个好名儿就能有好运?我才不信呢!我大舅叫‘潘得富’,可是一辈子穷得叮当响。‘似玉’这个名字就不错!人黑怕什么?心眼好,有文化就行!”
我说:“我都上小学五年级了,‘花似玉’这个名字同学们都喊惯了,还改什么呀!改个名我就能变白了?再说了,花也有黑的嘛,黑牡丹、墨菊不都是黑的吗?人们不照样喜欢?”
可是爸妈一心想给我起个称心如意的名字,一有空就翻字典。
前天,爸爸开完家长会回来,欢天喜地地对奶奶和妈妈说:“今天,老师表扬了似玉,说她品学兼优。学校的光荣榜上,第一张照片就是咱似玉的!照片下面写着‘花似玉’三个字。我越看心里越觉得美!
孩子的名字就不改了!”
奶奶乐了,把我搂在怀里,说:“俺孙女就是玉嘛!”
这是个故事吗?当然是的!有时间、地点、人物,也有起因、经过、结果,怎么不是?只不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大都在人物对话中进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交代出来罢了。
我们一定要会听,要善于从平时人们的对话中捕捉事情。对话的过程就是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写对话的过程,就是叙事的过程。因此,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对话叙事”。
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就多了一双发现事物的眼睛,就多了一份细心和思考,就多了一种叙事的本领。于是你就会发现,同学之间的争论、讨论,师生之间的交流(包括表扬、批评等),买与卖之间的讨价还价,甚至邻里之间的“摩擦”,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如果你把它们写下来,一定会富有生活气息,很有情趣。
我有一位学生很善于倾听。一则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居然都成了他的写作素材。这则公益广告是这样的: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啊!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怎么,来劲了是吧?
老年人: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相信这则公益广告许多同学都听过。我的这位学生不但听了,而且用它写出了一篇出色的作文!可惜由于受篇幅限制,这篇作文就不能给大家看了。如果你感兴趣,请你展开想象:这三个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这三个人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会是什么样的?两位年轻人(一女一男)听了老人的劝告又会怎样?你这么一想,一篇作文就出来了。
如果你写出来了,就会进一步体会到:我们之所以能通过对话来叙事,就是因为——我刚才说了好几遍了——生活中有些事是在对话中进行的。
请看下面一篇有趣的作文。
改名的故事
爸爸、妈妈就我这一个宝贝女儿,因此给我起了个“似玉”的名字。再加上我姓花,连起来就是“花似玉”。可是,我越长越黑,爸妈说我的长相也不如小时候俊了。他们担心我的将来会跟名字相反,于是“酝酿”给我改名儿。
一天晚上,爸爸对我说:“我给你起名‘似玉’,就是想你洁白如玉,可你越长越——我给你改个名字吧!”
奶奶一听,生气了,说:“个人的好赖与名字有什么相干?听说现在有的地方成立了‘起名公司’,专门给工厂、商店和小孩子起名的。起个好名儿就能有好运?我才不信呢!我大舅叫‘潘得富’,可是一辈子穷得叮当响。‘似玉’这个名字就不错!人黑怕什么?心眼好,有文化就行!”
我说:“我都上小学五年级了,‘花似玉’这个名字同学们都喊惯了,还改什么呀!改个名我就能变白了?再说了,花也有黑的嘛,黑牡丹、墨菊不都是黑的吗?人们不照样喜欢?”
可是爸妈一心想给我起个称心如意的名字,一有空就翻字典。
前天,爸爸开完家长会回来,欢天喜地地对奶奶和妈妈说:“今天,老师表扬了似玉,说她品学兼优。学校的光荣榜上,第一张照片就是咱似玉的!照片下面写着‘花似玉’三个字。我越看心里越觉得美!
孩子的名字就不改了!”
奶奶乐了,把我搂在怀里,说:“俺孙女就是玉嘛!”
这是个故事吗?当然是的!有时间、地点、人物,也有起因、经过、结果,怎么不是?只不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大都在人物对话中进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交代出来罢了。
我们一定要会听,要善于从平时人们的对话中捕捉事情。对话的过程就是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写对话的过程,就是叙事的过程。因此,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对话叙事”。
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就多了一双发现事物的眼睛,就多了一份细心和思考,就多了一种叙事的本领。于是你就会发现,同学之间的争论、讨论,师生之间的交流(包括表扬、批评等),买与卖之间的讨价还价,甚至邻里之间的“摩擦”,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如果你把它们写下来,一定会富有生活气息,很有情趣。
我有一位学生很善于倾听。一则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居然都成了他的写作素材。这则公益广告是这样的: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啊!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怎么,来劲了是吧?
老年人: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相信这则公益广告许多同学都听过。我的这位学生不但听了,而且用它写出了一篇出色的作文!可惜由于受篇幅限制,这篇作文就不能给大家看了。如果你感兴趣,请你展开想象:这三个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这三个人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会是什么样的?两位年轻人(一女一男)听了老人的劝告又会怎样?你这么一想,一篇作文就出来了。
如果你写出来了,就会进一步体会到:我们之所以能通过对话来叙事,就是因为——我刚才说了好几遍了——生活中有些事是在对话中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