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高期”是泛指老年人的高龄与高发病两个时期。高龄期一般指70周岁以上的老人;高发病期是指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增大,因身体的各项机能的自然衰老而带来的多种老年疾病集中多发和频发的时期。
(一)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管理模式。老同志进入“双高期”,处于人生旅程最困难的阶段,从物质到精神多层次的种种需求,单靠家庭、单位已不能得到满足,必须由各层面、各部门齐抓共管、统筹解决。央企的离退休职工一般都是由本企业负责管理,还没有能够融入社区管理,政府投入的大社区所发挥的作用一般不能惠及到企业离退休职工。所以,企业应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成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的集人、财、物于一体大老年工作机构,建立起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护理、心理咨询等多层面的服务网络,构筑起以养老助老为主旨、以家政服务为重点、以医疗卫生为基础、以文化教育为特色、以司法维权为保障等全方位的为老服务体系。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对子女不在身边,空巢独居、长期卧床、身患重病的老同志,通过“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服务”等方式,为其提供生活日常照料、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提供服务,切实做到“需有所应、困有所助、急有所救”,只有这样,才能把有限的资源效应放大,才能形成重点聚焦、力量聚积和资源聚合,才能集中力量使“双高期”老同志享受到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
(二)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需要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因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当老同志离退休后,家庭就成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对子女照料的期望值极高。如果一个家庭和和睦睦、相处融洽,就会对老同志的精神生活、环境适宜、心理调节、强身健体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即使单位搞的再好也代替不了家庭,外界人员服务再周到也代替不了子女。从这一方面讲,家庭服务胜于社会服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把服务工作延伸到家庭,充分发挥子女照顾老同志的作用,是离退休工作进一步走向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因此,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强化家庭服务老同志的功能。这就需要对年轻人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子女照料高龄父母是不可推卸的义务,并通过设立“养老道德评议台”、签订“养老协议书”、评选“敬老好儿女”等形式,激励和引导子女孝敬老人。
(三)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需要营造全社会重视老年工作氛围。当前,老年群体面临的主要矛盾有三:一是“高”与“低”。老年群体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高”,社会对于老年问题的实际解决力度“低”。二是“强”与“弱”。老年群体要求得到社会帮助的意愿强烈,而当前涉老机构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实施力度较弱。三是“实”和“虚”。老年群体对于社会服务的需要“实”,社会对于老年群体的有效帮助“虚”。作为进入“双高期”的老同志,他们更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需要安慰和体贴,需要关心和帮助,需要倾诉和表现,需要鼓励和赞美,需要沟通和认同。他们不仅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方面最基本的自下而上的需求,他们更有老有所爱、老有所伴的感情需求,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发展需求,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价值需求,以及老有善终的归宿需求。在当前老龄化社会全面到来的情况下,不仅要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风尚,更要完成思想认识上从吃饱穿暖到精神有依托、生活有质量、健康有尊严的转变,形成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事顾及老同志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离退休工作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双高期”老同志的人性化、亲情化服务才能得到更好的加强。
(四)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需要加强对老年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有资料显示,老年疾病70%-80%是与心理精神因素有关。因此,要使“双高期”老同志健康养老,开展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十分必要。老年人的心理大多有“四喜四怕”:喜欢热闹,怕受寂寞;喜人尊重,怕受冷落;喜忆往事,怕失传统;喜讲寿道,怕听哀音。处在“双高期”的老同志也是如此,不但生理方面发生改变,心理上也产生相应变化,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特征。比如一些老年人往往比较固执己见,喜欢沉缅于回忆往事,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使老同志增强老年自我保健意识,尤其是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实现健康老龄化。通过对老年心理学的研究,使离退休工作者充分了解老年心理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想老同志之所想,急老同志之所急,站在老同志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提出符合老年心理特点的对策及其科学依据,使老同志真正得益。
(五)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离退休工作队伍。当前,离退休工作人员队伍状况与现实工作的客观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交流空间小、交流难度大以及被边缘化的现象,使离退休工作者难以批量“吐故纳新”,导致离退休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工作吸引力不强等,影响和制约了离退休工作的全面发展。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建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激发工作热情与解决后顾之忧、改善各方待遇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离退休工作人员的内动力。一是在政治上要给待遇。对素质好、能力强、贡献大、有潜力的离退休工作者,应适时安排、优先推荐走上领导岗位;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重点宣传;对从事离退休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二是在经济上要得实惠。适当提高离退休工作人员固定补贴,在收入方面缩小与主体员工的差距,使离退休工作者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在素质提升上要有平台。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研讨班和外出考察交流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学习借鉴先进的服务管理理念和方法,有效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双高期”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工作涉及理论研究、制度建设方方面面,工作实践需经历初创、发展、完善的过程,日常工作繁重而复杂,既要立足现实,量力而行,又不能畏手畏足,要在充分考虑愿望与效果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实实在在地为“双高期”老同志解决实际需求,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一)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管理模式。老同志进入“双高期”,处于人生旅程最困难的阶段,从物质到精神多层次的种种需求,单靠家庭、单位已不能得到满足,必须由各层面、各部门齐抓共管、统筹解决。央企的离退休职工一般都是由本企业负责管理,还没有能够融入社区管理,政府投入的大社区所发挥的作用一般不能惠及到企业离退休职工。所以,企业应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成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的集人、财、物于一体大老年工作机构,建立起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护理、心理咨询等多层面的服务网络,构筑起以养老助老为主旨、以家政服务为重点、以医疗卫生为基础、以文化教育为特色、以司法维权为保障等全方位的为老服务体系。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对子女不在身边,空巢独居、长期卧床、身患重病的老同志,通过“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服务”等方式,为其提供生活日常照料、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提供服务,切实做到“需有所应、困有所助、急有所救”,只有这样,才能把有限的资源效应放大,才能形成重点聚焦、力量聚积和资源聚合,才能集中力量使“双高期”老同志享受到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
(二)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需要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因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当老同志离退休后,家庭就成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对子女照料的期望值极高。如果一个家庭和和睦睦、相处融洽,就会对老同志的精神生活、环境适宜、心理调节、强身健体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即使单位搞的再好也代替不了家庭,外界人员服务再周到也代替不了子女。从这一方面讲,家庭服务胜于社会服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把服务工作延伸到家庭,充分发挥子女照顾老同志的作用,是离退休工作进一步走向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因此,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强化家庭服务老同志的功能。这就需要对年轻人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子女照料高龄父母是不可推卸的义务,并通过设立“养老道德评议台”、签订“养老协议书”、评选“敬老好儿女”等形式,激励和引导子女孝敬老人。
(三)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需要营造全社会重视老年工作氛围。当前,老年群体面临的主要矛盾有三:一是“高”与“低”。老年群体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高”,社会对于老年问题的实际解决力度“低”。二是“强”与“弱”。老年群体要求得到社会帮助的意愿强烈,而当前涉老机构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实施力度较弱。三是“实”和“虚”。老年群体对于社会服务的需要“实”,社会对于老年群体的有效帮助“虚”。作为进入“双高期”的老同志,他们更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需要安慰和体贴,需要关心和帮助,需要倾诉和表现,需要鼓励和赞美,需要沟通和认同。他们不仅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方面最基本的自下而上的需求,他们更有老有所爱、老有所伴的感情需求,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发展需求,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价值需求,以及老有善终的归宿需求。在当前老龄化社会全面到来的情况下,不仅要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风尚,更要完成思想认识上从吃饱穿暖到精神有依托、生活有质量、健康有尊严的转变,形成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事顾及老同志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离退休工作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双高期”老同志的人性化、亲情化服务才能得到更好的加强。
(四)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需要加强对老年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有资料显示,老年疾病70%-80%是与心理精神因素有关。因此,要使“双高期”老同志健康养老,开展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十分必要。老年人的心理大多有“四喜四怕”:喜欢热闹,怕受寂寞;喜人尊重,怕受冷落;喜忆往事,怕失传统;喜讲寿道,怕听哀音。处在“双高期”的老同志也是如此,不但生理方面发生改变,心理上也产生相应变化,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特征。比如一些老年人往往比较固执己见,喜欢沉缅于回忆往事,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使老同志增强老年自我保健意识,尤其是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实现健康老龄化。通过对老年心理学的研究,使离退休工作者充分了解老年心理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想老同志之所想,急老同志之所急,站在老同志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提出符合老年心理特点的对策及其科学依据,使老同志真正得益。
(五)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离退休工作队伍。当前,离退休工作人员队伍状况与现实工作的客观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交流空间小、交流难度大以及被边缘化的现象,使离退休工作者难以批量“吐故纳新”,导致离退休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工作吸引力不强等,影响和制约了离退休工作的全面发展。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建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激发工作热情与解决后顾之忧、改善各方待遇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离退休工作人员的内动力。一是在政治上要给待遇。对素质好、能力强、贡献大、有潜力的离退休工作者,应适时安排、优先推荐走上领导岗位;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重点宣传;对从事离退休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二是在经济上要得实惠。适当提高离退休工作人员固定补贴,在收入方面缩小与主体员工的差距,使离退休工作者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在素质提升上要有平台。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研讨班和外出考察交流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学习借鉴先进的服务管理理念和方法,有效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双高期”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工作涉及理论研究、制度建设方方面面,工作实践需经历初创、发展、完善的过程,日常工作繁重而复杂,既要立足现实,量力而行,又不能畏手畏足,要在充分考虑愿望与效果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实实在在地为“双高期”老同志解决实际需求,提升晚年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