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重塑策略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xo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教育信念问题决定着教师对社会、教育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决定着教师的实践活动。本文对教师的教育信念进行释义,阐述教师教育信念的现实异化,探究教师教育信念的重塑策略。
  【关键词】教师教育信念 释义 现实异化 重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2
  对教育本身来说,教育是人(教育者教师)培养人(受教育者学生)的基于信念的文化活动。教育信念是指教师个体在教育活动中对自身价值体现的一种内在需求,它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信念,并超出教育的范畴。教师的教育信念问题对于教育事业举足轻重。现代社会,教师教育信念逐渐异化,教师参与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一、教育信念释义
  Calderhead(1996)关于教师教育信念结构的研究,他认为教育信念主要基于学科教学,并提出了教育信念的五大领域:关于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关于教学活动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怎样教学的信念、关于自我和教师角色的信念,并指出各个领域是相互关联的。但人是孕育于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之中,形成的依托于其文化系统的信念,而信念又影响并体现于社会活动与行为中。对于大环境中的教师角色而言,教师的教育信念内隐或者外显的改变决策于各种社会活动、教学活动中。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斯宾格勒所说:“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传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制约着教育过程的进行和人们养育子女的方式”。
  Clarke和Hollingsworth于2002年提出一个关于教师改变进程的模式,认为教师的改变受个体、外部、实践和结果四个领域影响,形成一个教师变化的复杂系统。
  金爱冬,马云鹏于2013年提出的文化生态理论:教师的教育信念产生于教师实践和教师生存环境,受制于其所处环境中的价值观和文化。改善社会文化、政策层面的大环境,可以引领教育信念的改变。
  由此可见,信念依托于教师本人人生经验的把握、文化历史的熏陶、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对生命信仰的理解、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对职业理想的选择。教师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与自我信仰,社会理想还有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认识与思考,从而让教师对教育系统认识、对学校教育理解、对教学活动体悟、对学生学习成长了解,从而决定教师如何在特定教学环境做出不同的实践选择。所以教育信念超出教育范畴,在文化生态理论的角度来剖析,把教育信念置于教师所在的即时社会环境(课堂、学校、家庭、国家和社会)中,教育信念与教学行为并非因果的关系,而是处于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即教育信念产生于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师生存环境,受制于其所处环境中的价值观和文化,同时影响和指导教师的实践活动,反之教师通过实践活动的反思和积累的经验可以改变教师已有的教育信念。
  综上所述,本文教育信念的定义是: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信念)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且又动态的、带有一定意动成分的认知结构,具有强烈个体意义的、带有情感性的、不为主体意识到的假定。教育信念的形成、稳定、改变、再形成、再稳定、再改变不断地循环,形成一个信念变化的循环系统:
  二、教师的教育信念的现实异化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在社会文化的不断演变,历史年轮的不断倾轧,时代思想的不断更迭中,教师的教育的信念也不断改变着。
  1.古代的教师信念
  (1)权威性
  古代教师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并且相对于学生而言社会地位较高,有较强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对“礼”的重视,深化了阶级之间的差别,强调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加強了教师与统治阶级的权威。
  (2)荣誉感
  从教学目的而言,教育价值与入仕当官、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繁荣高度一致。儒家的社会理想就是让圣贤之人来“平天下”,因此“学而优则仕”成为了普遍现象,故此教师一般会有极高的人生理想,他们是为了培养辅佐君王的贤臣或报效万民的父母官而教书育人,从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则是他们人生三乐之一,他们将自己的职业抱负、自我价值实现与远大的社会理想相伴,有相当大的教育责任感与满足感。
  (3)有德行
  古代对“仁义”的重视,让教师把德行修养或者说德育看做教育中的重点,韩愈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并不仅仅教授知识,更多的是价值观、人格的培养。从这个方面来说,对教师本人的德行也有极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仁义礼智,从而拥有师道尊严。
  (4)有才华
  自古以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职业规范,唯有有才学、有名气的人才有教书育人,广收弟子的资格。
  (5)高地位
  教师在古代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春秋时《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古人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天地君亲师”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可见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还有例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都表明了教师的特殊的地位。
  2.现代教师教育信念异化
  (1)文化流失,教育目的功利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模仿西方教育体系、学科体系来培养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自身文化土壤的断层,传统文化不断流失、加上各类思潮不断涌入,中国人在信仰的文化认同、价值选择、人格崇拜上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迷茫,国人面临着道德失范和信任危机,把金钱收入作为人生价值评判的标准,让教师失去了教师职业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2)追求效率,教育方式机械性
  教育进入近代,学校的教育的重点转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将学校教育变为了经济社会的劳动加工场。教师在教育管理体系的层层压迫中,在追求经济效率与工作效率的管理模式的压迫下机械性的被动工作,与教育活动规律与宗旨背道而驰
  (3)追求数量,教师素质屡降低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封建社会由乡绅阶级与贵族阶级垄断的知识教育,义务教育的迅速实施,使教育对象迅速扩大,导致教师的急剧扩张,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培养标准与考核标准相对降低。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更加健全的教师教育系统与全面的监督考核模式,培养出才高身正的好教师。
  (4)功利主义,教师满足感速延缓
  由于西方功利主义浪潮以及教师不高的工资,教师职业失去了旧日的光环,而教师素质的降低更加扩张了公众的观感,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更注意成绩而非心灵,更加降低了教师对于教师责任的认同感与满足感。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自我标准降低――社会观感降低――教师职业感降低――教师标准降低。
  三、教师教育信念的重塑策略
  1.个人:重视教师自我建构
  “教育的意义在于给人战胜自己的力量和胜任于社会、开拓人类未来的能力”,而为了使教育达到培育“人”的目的,这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第一需要拥有足够的学科知识以及相对应的实践能力。他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拥有自己的理解和反思,而不是“无活力”的知识,而是能产生推动能力的知识,可以熟练的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并影响到他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其二,教师需要教育技能的提升。“教师的热情和教育方式是教育的灵魂”,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学校及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及策略、学生发展及心理素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法律法规等教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师变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者、改革者。其三,教师需要用“爱”温暖学生。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是“站在学生立场”的温情,而不是在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的激励下机械性的学习教书。
  2.学校:优化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教师、学生和校长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教师所在的学校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认知、标准、价值以及决策等,教师信念的确立与所在学校的学校文化息息相关。优化学校文化建设其一,学校可以让教师参与到改革当中去,赋予教师更多的职能和权利,让他们可以参与到课程决策、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中,可以确保其在教学现场可以坚持自己的信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不是被外部环境所异化,屈从于学校的规定或者其他现实因素。这需要学校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创新性的文化氛围,可以使教师忠于自己的信念,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其二,在学校内部,依据专业发展规划,进行教师的职前教育、在职提高等培养计划,实现教师层递性的学习与反馈。这需要学校提供一个系统的评价模式,公平公正的提供教师各种教育机会。其三,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让有共享目标、统一信念的教师组成学习群体,互惠式的交流学习,达到成果共享、共同发展。由于拥有共同目标,可以使各个教师的信念相互促进,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引领教师共同体一步步实现目标。
  3.社会:加强人文精神培养
  教师信念的减弱归根到底就是由于中国当下出现的文化危机。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大力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每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选择与积淀而形成的智慧结晶。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传播与发展,包括对于其他优秀文化的吸收与反思。文化在教育中的功能,就是“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和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与作用方式,是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叶澜,1999)。正是凭借这种力量,教育才能真正完成“所谓教育,是生命的触发事业,使构筑幸福的力量开花”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维平. 浅析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09):64. [2017-10-10].
  [2]金爱冬,马云鹏. 国内外教师信念问题研究综述[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01):75-83. [2017-10-10]. DOI:10.16154/j.cnki.cn22-1025/c.2013.01.020
  [3]马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信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4]李家黎. 教师信念的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5]林一钢. 教师信念研究述评[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79-84. [2017-10-10].
  [6]谢翌,马云鹏. 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变革[J]. 比较教育研究,2007,(06):31-35+85. [2017-10-10].
  [7]吕国光. 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8]趙昌木. 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实习这一年尤其重要,这是他们从学生到医生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在实习医院,他们要面对新的老师、同学以及病人,除了要学习临床的知识,同时还要处理好跟周围人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纷繁复杂的境遇。由于带教老师工作的特殊性,他们不可能像辅导员一样能付出所有的时间和耐心,来帮助学生解决眼前的问题。一旦相关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学生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结合现在医学院校学生
期刊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多校区的建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现象,因此在现阶段,高校分校区的管理是我国的新难题,因此应该重视高校分校区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对高校分校区的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本文在社区管理制度得领导下,进行对高校分校区现阶段的管理模式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在社区管理的前提下,进行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分校区管理的科学化和
期刊
【摘要】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运用特殊的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音乐与绘画,表演等艺术形式不同,人类利用听觉从乐曲中提炼出创作者和演奏者的中心思想,而绘画、表演等艺术能使人类利用视觉直观地体会名画精髓、表演者感情。虽然音乐不同与其他艺术,但对人的素质和全面塑造依然拥有异曲同工之妙。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样离不开音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欣赏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开设音乐课程的益处和必要性,以及
期刊
【摘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到上学这段时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入学之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可缺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仅要树立早期教育理念、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  【关键词】家庭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2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1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我一辈子在做老师,一辈子在学做老师。前辈的肺腑之言自是谦虚之至,但也是说明了一个深刻而普通的道理:教学,没有止境,必须及时反思,才能不断进步。现笔者就以本人讲授的一节公开课《年轻时应该去远方》为例,还原课堂本真,深入反思得失。  一、讲课时,我用手机录下了整个过程,回来反复地听 
期刊
【摘要】2017年全国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部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并在提高试题质量的同时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察,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时代相结合。本文以2017年高考全国II卷历史试题为例,分析试题为以后指导历史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考 历史试题 备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44-02  高考,是指中
期刊
【摘要】教育学者要厘清人类自身与教育学的关系,明确教育学对人类生活的根本价值。人的生存发展与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教育学的关照与指引。那么,教育学的根本价值在于以复杂科学理论关注复杂的教育生活;植根于生活世界并创新生活意义;追逐生活的幸福和化解生活的苦难;成为人类本真存在的幸福生活常态。  【关键词】教育学 价值取向 幸福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艺术水平的提高,舞蹈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针对这种现状对新时期背景下中等专业学校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模式进行改进和研究,通过结合实际改革中等专业学校舞蹈教学观念,同时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主情感意识,帮助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新时期背景 中等专业学校 舞蹈教学 情感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学校发展计划起源于英国,但是自进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也试图将其本土化,吸取精华,“明德教育公益项目”以明德小学为基点,以学校发展计划和校长培训为把手,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展开,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从外部支持和内部运行两个方面對学校发展计划的实施困境进行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推广提供方向和方法。  【关键词】学校发展计划 外部支持 内部运行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老子的全部思想都集中在老子著作《道德经》中,全篇81篇,言简意赅的阐述了道家的主要思想,具有极强的哲学性。而“无为而治”是老子精神的精华所在。具体到教育上,老子主张非强制性教育,支持自然教育,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使学生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接受知识,儿童成长初期,对事物存在感知和好奇,因此本文重点强调在儿童成长的学前教育阶段,将老子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遵从儿童内心发展的观点有效的融合在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