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有吻戏的爱情电影,《庐山恋》让国人如痴如醉,成为影史上的经典。庐山恋影院每天循环上映的只有这一部电影,居然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海峡两岸还没‘三通’,你们就已经通婚了?”
1979年夏,江西九江作家毕必成写出了《庐山恋》剧本。一次偶然的机会,毕必成见到了上影厂的老导演黄祖模,他鼓起勇气将《庐山恋》推荐给黄导演。
上影文学部编辑们看完这部剧本,经过再三讨论,决定投拍这部风景抒情故事片。三天后,黄祖模陪着上影厂老厂长徐桑楚和副厂长石方禹找到毕必成,当面拍板,《庐山恋》投入拍摄!
《庐山恋》描写了一位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周筠回到祖国庐山游览观光,与中共高干的儿子耿华巧遇,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恋爱过程跌宕起伏,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影片中故事的展开以庐山主要景点,如花径、仙人洞、含鄱口、芦林湖、白鹿洞书院、望江亭等十二处为背景,由情带景,由景传情。
剧本中周筠的父辈,是国民党军官,她本人又是从美国回到中国大陆,之后爱上了老革命的后代。这些剧情在当时还比较敏感,涉及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有些看过剧本的人说,你们那个《庐山恋》真够超前的,海峡两岸还没‘三通’呢,你们就已经通婚了?
男女主角都没谈过恋爱
在影片筹备阶段,导演黄祖模看中了一名女演员。她外形条件十分出众,可是徐桑楚觉得,周筠是一个十分天真、单純的阳光女孩,这个女演员却洋派有余,纯真不足。老厂长想到了张瑜。
22岁的张瑜遇到了她演艺生涯中的首个“主要角色”。“当时的我还是个学生,没怎么接触过社会,没谈过恋爱,所以还是蛮符合这个人物的。我相信这也是导演想要的感觉。”
《庐山恋》中的华侨姑娘周筠时不时会“秀”一下英文。张瑜笑着说:“周筠这个角色就难了,和我有比较大的距离,当时不可能去美国体验生活啊,只能去看一些进口片,翻译小说,来了解一些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交际方式。现在看来《庐山恋》中的表演有些表面化,但是当时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导演他们也没有出过国啊,只能告诉你方向。”
回忆起当时拍戏时的情景,张瑜特别说到导演耍的一个“诡计”。“当时庐山还没有完全对游客开放,很多别墅空着,剧组的主创人员都住在庐山的别墅里。大家去炊事班打饭然后回到自己的别墅里吃,比较熟悉了,就常常在一起吃,可是吃着吃着,其他人都不见了,只剩下我跟小郭了。”张瑜微笑着,“导演还会有事没事地支我到小郭的房间。”
导演黄祖模也曾不无遗憾地笑言:“两个人都没有谈过恋爱,平时都腼腆得很。我们想促成他们的初恋,假戏真做有真情实感,但是他们两个就是拉不拢。”
后来,郭凯敏介绍张瑜认识了同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的张建亚。张瑜和张建亚擦出了爱情的火花。郭凯敏也娶妻生子。不管现实中怎么样,22岁的张瑜和21岁的郭凯敏在银幕上完成了他们的初恋。
拍吻戏时紧张得找不到嘴
很多人提起《庐山恋》会不由自主兴奋地说,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有吻戏的电影。事实上,那只是在脸颊上的轻轻一“啄”,可就是这蜻蜓点水似的一吻也震惊了当时的中国人。
“拍之前剧本里是没有这个戏的,导演和其他主创商量后,觉得应该在爱情电影里面增加点色彩。”回想起当时的情境,张瑜描述得云淡风轻,但是那时,她远没有这份轻松。
“拍的时候觉得尴尬,有点别扭,不知道怎么弄好,一直达不到导演的要求。后来导演就假装生气了,说太耽误大家功夫了!”
看着两个人有点怕了,“导演说,现在要正式地试一遍,你们一定要争取‘接触’上!我说,噢,那就试试,当时就对小郭说,你就忍一忍吧,晚上请你吃饭。当时我就想好我会亲他的嘴,但是因为太紧张了,嘴都找不到了,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就跑了,小郭当时不知道我会亲他,导演告诉我了,但是没告诉他,他没有任何准备,吓坏了,脸嗞一下就红了。现场的工作人员哄堂大笑,才把他惊醒。这场戏只拍了一遍就过了,再拍就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对于这场“吻戏”,摄像单联国还回忆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拍吻戏的时候,事先还进行了清场,但是有一个记者偷偷留了下来,想拿相机拍下来,照明组的一位工作人员拿起反光板,一挡,说:‘不许拍,防扩散!’当时大家都笑了,但是张瑜却非常感动,晚上买了一大堆水果,来感谢照明组的同志们。”
82分钟换了43套衣服
电影《庐山恋》上映后引起了巨大轰动,很多观众都在问影片中的那些漂亮衣服都是在哪做的。电影中周筠每一次出场都精心装扮,82分钟的电影,一共出现了43套衣服。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这五彩缤纷的各式衣服,让大家开了眼界。当时剧组认为内地的服装不够洋气,这些衣服大部分是剧组特意从香港买的。好看是好看,穿上这些让人曲线毕露的衣服,却让张瑜非常难为情。
虽然突破了当时的传统观念,电影《庐山恋》的审查还比较顺利。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总的史东明,当年参与了《庐山恋》的审片工作。史东明说:“1980年刚刚改革开放不久,电影局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审查影片的组织,也没有明确的审查标准,都是按照当时领导讲话的精神和对文艺方针的理解来审。”
“《庐山恋》过得比较顺利,个别镜头做了修改,主要是大家觉得这个片子比较清新,虽然有吻戏,但是很清纯。”对于爱情的表达,《庐山恋》还是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电影把男女爱情和爱国之情,嫁接在一起,为恋爱找到了合适的土壤,这也是电影审查顺利通过的一个重要因素。
即便如此,这段爱情还是遭到了批判。电影上映后最严重的指责说,“两人四处游玩,谈情说爱,这种用享乐来美化生活的办法,将给我国青年带来消极影响。”尽管争论很多,《庐山恋》还是以90多万张观众选票获得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张瑜获得最佳女演员奖,选票达100多万张。
每个人都渴望属于自己的恋歌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许多年轻人拿着《大众电影》杂志,跑到裁缝店,让师傅照着《庐山恋》剧照里的服装款式裁剪衣服。电影中张瑜使用的快速成像相机也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时髦用品。张瑜成了时尚的代名词。
已成明星的张瑜免不了要与“粉丝”打交道,当年影迷的追星方式与今天有很大不同,“就是寄信,寄到上影剧团,后来太多了,实在看不过来了,上影厂就请了专门的人来帮我看信。后来通过《大众电影》写了一些公开信,表达了对观众的感谢之情。”
20世纪70年代,张瑜作为上影厂的职工,工资是每月43块钱,大红大紫后的她并没有什么特殊待遇。1985年,面对如日中天的人气,张瑜却选择了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出国深造,对于这个多数人都不理解的决定,她自己却显得那么释然:“拍完《庐山恋》后,很多导演遇到这样的角色就想起了我,我不断地重复一样的角色,时间一长就有一种疲劳感,但是想要演其他有点深度的角色,就凭我这点知识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决定出国深造。”
1995年,回国不久的张瑜第一次独立制作并主演影片《太阳有耳》,获得了第46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1996年,张瑜拍摄了电影《太阳火》,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张瑜陆续又拍摄了多部影视剧,并成立了“张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至今独身的张瑜依然渴望爱情,《庐山恋》不仅是她艺术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她最为“纯真”的美好回忆。
“它是电影改革开放的标志,大家发现生活是有色彩的,美好是可以追求的,就像压抑中,突然窗户被人打开,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张瑜这样形容《庐山恋》。生在那个躁动时代的年轻人,谁的心中不渴望自己的那曲恋歌呢!
“海峡两岸还没‘三通’,你们就已经通婚了?”
1979年夏,江西九江作家毕必成写出了《庐山恋》剧本。一次偶然的机会,毕必成见到了上影厂的老导演黄祖模,他鼓起勇气将《庐山恋》推荐给黄导演。
上影文学部编辑们看完这部剧本,经过再三讨论,决定投拍这部风景抒情故事片。三天后,黄祖模陪着上影厂老厂长徐桑楚和副厂长石方禹找到毕必成,当面拍板,《庐山恋》投入拍摄!
《庐山恋》描写了一位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周筠回到祖国庐山游览观光,与中共高干的儿子耿华巧遇,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恋爱过程跌宕起伏,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影片中故事的展开以庐山主要景点,如花径、仙人洞、含鄱口、芦林湖、白鹿洞书院、望江亭等十二处为背景,由情带景,由景传情。
剧本中周筠的父辈,是国民党军官,她本人又是从美国回到中国大陆,之后爱上了老革命的后代。这些剧情在当时还比较敏感,涉及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有些看过剧本的人说,你们那个《庐山恋》真够超前的,海峡两岸还没‘三通’呢,你们就已经通婚了?
男女主角都没谈过恋爱
在影片筹备阶段,导演黄祖模看中了一名女演员。她外形条件十分出众,可是徐桑楚觉得,周筠是一个十分天真、单純的阳光女孩,这个女演员却洋派有余,纯真不足。老厂长想到了张瑜。
22岁的张瑜遇到了她演艺生涯中的首个“主要角色”。“当时的我还是个学生,没怎么接触过社会,没谈过恋爱,所以还是蛮符合这个人物的。我相信这也是导演想要的感觉。”
《庐山恋》中的华侨姑娘周筠时不时会“秀”一下英文。张瑜笑着说:“周筠这个角色就难了,和我有比较大的距离,当时不可能去美国体验生活啊,只能去看一些进口片,翻译小说,来了解一些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交际方式。现在看来《庐山恋》中的表演有些表面化,但是当时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导演他们也没有出过国啊,只能告诉你方向。”
回忆起当时拍戏时的情景,张瑜特别说到导演耍的一个“诡计”。“当时庐山还没有完全对游客开放,很多别墅空着,剧组的主创人员都住在庐山的别墅里。大家去炊事班打饭然后回到自己的别墅里吃,比较熟悉了,就常常在一起吃,可是吃着吃着,其他人都不见了,只剩下我跟小郭了。”张瑜微笑着,“导演还会有事没事地支我到小郭的房间。”
导演黄祖模也曾不无遗憾地笑言:“两个人都没有谈过恋爱,平时都腼腆得很。我们想促成他们的初恋,假戏真做有真情实感,但是他们两个就是拉不拢。”
后来,郭凯敏介绍张瑜认识了同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的张建亚。张瑜和张建亚擦出了爱情的火花。郭凯敏也娶妻生子。不管现实中怎么样,22岁的张瑜和21岁的郭凯敏在银幕上完成了他们的初恋。
拍吻戏时紧张得找不到嘴
很多人提起《庐山恋》会不由自主兴奋地说,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有吻戏的电影。事实上,那只是在脸颊上的轻轻一“啄”,可就是这蜻蜓点水似的一吻也震惊了当时的中国人。
“拍之前剧本里是没有这个戏的,导演和其他主创商量后,觉得应该在爱情电影里面增加点色彩。”回想起当时的情境,张瑜描述得云淡风轻,但是那时,她远没有这份轻松。
“拍的时候觉得尴尬,有点别扭,不知道怎么弄好,一直达不到导演的要求。后来导演就假装生气了,说太耽误大家功夫了!”
看着两个人有点怕了,“导演说,现在要正式地试一遍,你们一定要争取‘接触’上!我说,噢,那就试试,当时就对小郭说,你就忍一忍吧,晚上请你吃饭。当时我就想好我会亲他的嘴,但是因为太紧张了,嘴都找不到了,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就跑了,小郭当时不知道我会亲他,导演告诉我了,但是没告诉他,他没有任何准备,吓坏了,脸嗞一下就红了。现场的工作人员哄堂大笑,才把他惊醒。这场戏只拍了一遍就过了,再拍就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对于这场“吻戏”,摄像单联国还回忆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拍吻戏的时候,事先还进行了清场,但是有一个记者偷偷留了下来,想拿相机拍下来,照明组的一位工作人员拿起反光板,一挡,说:‘不许拍,防扩散!’当时大家都笑了,但是张瑜却非常感动,晚上买了一大堆水果,来感谢照明组的同志们。”
82分钟换了43套衣服
电影《庐山恋》上映后引起了巨大轰动,很多观众都在问影片中的那些漂亮衣服都是在哪做的。电影中周筠每一次出场都精心装扮,82分钟的电影,一共出现了43套衣服。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这五彩缤纷的各式衣服,让大家开了眼界。当时剧组认为内地的服装不够洋气,这些衣服大部分是剧组特意从香港买的。好看是好看,穿上这些让人曲线毕露的衣服,却让张瑜非常难为情。
虽然突破了当时的传统观念,电影《庐山恋》的审查还比较顺利。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总的史东明,当年参与了《庐山恋》的审片工作。史东明说:“1980年刚刚改革开放不久,电影局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审查影片的组织,也没有明确的审查标准,都是按照当时领导讲话的精神和对文艺方针的理解来审。”
“《庐山恋》过得比较顺利,个别镜头做了修改,主要是大家觉得这个片子比较清新,虽然有吻戏,但是很清纯。”对于爱情的表达,《庐山恋》还是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电影把男女爱情和爱国之情,嫁接在一起,为恋爱找到了合适的土壤,这也是电影审查顺利通过的一个重要因素。
即便如此,这段爱情还是遭到了批判。电影上映后最严重的指责说,“两人四处游玩,谈情说爱,这种用享乐来美化生活的办法,将给我国青年带来消极影响。”尽管争论很多,《庐山恋》还是以90多万张观众选票获得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张瑜获得最佳女演员奖,选票达100多万张。
每个人都渴望属于自己的恋歌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许多年轻人拿着《大众电影》杂志,跑到裁缝店,让师傅照着《庐山恋》剧照里的服装款式裁剪衣服。电影中张瑜使用的快速成像相机也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时髦用品。张瑜成了时尚的代名词。
已成明星的张瑜免不了要与“粉丝”打交道,当年影迷的追星方式与今天有很大不同,“就是寄信,寄到上影剧团,后来太多了,实在看不过来了,上影厂就请了专门的人来帮我看信。后来通过《大众电影》写了一些公开信,表达了对观众的感谢之情。”
20世纪70年代,张瑜作为上影厂的职工,工资是每月43块钱,大红大紫后的她并没有什么特殊待遇。1985年,面对如日中天的人气,张瑜却选择了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出国深造,对于这个多数人都不理解的决定,她自己却显得那么释然:“拍完《庐山恋》后,很多导演遇到这样的角色就想起了我,我不断地重复一样的角色,时间一长就有一种疲劳感,但是想要演其他有点深度的角色,就凭我这点知识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决定出国深造。”
1995年,回国不久的张瑜第一次独立制作并主演影片《太阳有耳》,获得了第46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1996年,张瑜拍摄了电影《太阳火》,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张瑜陆续又拍摄了多部影视剧,并成立了“张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至今独身的张瑜依然渴望爱情,《庐山恋》不仅是她艺术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她最为“纯真”的美好回忆。
“它是电影改革开放的标志,大家发现生活是有色彩的,美好是可以追求的,就像压抑中,突然窗户被人打开,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张瑜这样形容《庐山恋》。生在那个躁动时代的年轻人,谁的心中不渴望自己的那曲恋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