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潭水中还层次分明的倒影,一下子模糊起来,没有了层次,剩下的只是乱影迷离。
目光自然投向了远处,远处的风景于雾霭的飘离中,有的清新如水洗,有的似隔着毛玻璃,有的在若隐若现中浮泛。这种亦静亦动的风景,让感觉有了分明的层次。因为视觉差异,构架成风景的空间物像,并非都是清朗明白,一目了然。于是由近及远的景致,在清晰与模糊之间,形成了近景、中景、远景。
现实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其实也是有层次之分的。就像一幅画,因为色彩覆盖和细节的关系,你放近了看和隔远了看,得出来的结论可能完全不一样。现实生活的层次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一个人所处的位置,一个人拥有的心境。所以有人说,一个人的层次决定了一个人所能看到的风景。
学者杨奇函就有这样的见地:“人和人之间是有层次差异的,层次间的风景也就有所区别。只有能力在山脚存活的蝼蚁,看到的只有山脚的草木;有能力爬到山腰的力士,可以领略到针叶林的气派;而有实力居于山巅的王者,则可以一览众山,俯瞰天下。你是什么层次的人,你才配什么层次的景。”
世界永远是客观存在,如果一个人只有抱怨,就难以看到参天古木,皑皑白雪,盎然生机。站不到一定层次的人,所能领略的风景也只有黄沙滚滚,草木萧条。如果有幸攀登至一个新的高度,才会知道什么叫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才会相信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不是没有风景,只是层次不够。
《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女孩看《仕女图》,发出“古人的那种惬意在今天已经没有了”的感慨。旁边有人说:“历代《仕女图》讲的都是上层妇女的豪奢生活,其实那种惬意在今天还广泛存在于上流社会。不是社会没有惬意的生活了,只是你没有过上那种惬意的生活而已。”旁人所表达的观点,可谓实在、中肯、深刻。
就像绘画一样,如果你是一个懂得它的人,无论是迷雾般的自然风景、层次分明的静物、色彩绚丽的花朵,还是淡定自若、清纯明朗的人物画像,都会充满无穷的艺术魅力;如果你是一个游离在绘画艺术之外的人,就算再怎么动人的画面,也无力勾动你内心的情感。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殊的。
生活如风景,居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情形大不相同,有的看偏了,有的看模糊了,有的是根本没有机会看到。因为不能看到,便多了几分狐疑,少了几分理解。孰不知,有层次的生活同有层次的风景一样,一直都在。你看不到,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层次,还需要不断地付出努力,否则,你永远没有机会抵达梦中才有的风景。
选自《扬子晚报》
目光自然投向了远处,远处的风景于雾霭的飘离中,有的清新如水洗,有的似隔着毛玻璃,有的在若隐若现中浮泛。这种亦静亦动的风景,让感觉有了分明的层次。因为视觉差异,构架成风景的空间物像,并非都是清朗明白,一目了然。于是由近及远的景致,在清晰与模糊之间,形成了近景、中景、远景。
现实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其实也是有层次之分的。就像一幅画,因为色彩覆盖和细节的关系,你放近了看和隔远了看,得出来的结论可能完全不一样。现实生活的层次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一个人所处的位置,一个人拥有的心境。所以有人说,一个人的层次决定了一个人所能看到的风景。
学者杨奇函就有这样的见地:“人和人之间是有层次差异的,层次间的风景也就有所区别。只有能力在山脚存活的蝼蚁,看到的只有山脚的草木;有能力爬到山腰的力士,可以领略到针叶林的气派;而有实力居于山巅的王者,则可以一览众山,俯瞰天下。你是什么层次的人,你才配什么层次的景。”
世界永远是客观存在,如果一个人只有抱怨,就难以看到参天古木,皑皑白雪,盎然生机。站不到一定层次的人,所能领略的风景也只有黄沙滚滚,草木萧条。如果有幸攀登至一个新的高度,才会知道什么叫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才会相信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不是没有风景,只是层次不够。
《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女孩看《仕女图》,发出“古人的那种惬意在今天已经没有了”的感慨。旁边有人说:“历代《仕女图》讲的都是上层妇女的豪奢生活,其实那种惬意在今天还广泛存在于上流社会。不是社会没有惬意的生活了,只是你没有过上那种惬意的生活而已。”旁人所表达的观点,可谓实在、中肯、深刻。
就像绘画一样,如果你是一个懂得它的人,无论是迷雾般的自然风景、层次分明的静物、色彩绚丽的花朵,还是淡定自若、清纯明朗的人物画像,都会充满无穷的艺术魅力;如果你是一个游离在绘画艺术之外的人,就算再怎么动人的画面,也无力勾动你内心的情感。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殊的。
生活如风景,居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情形大不相同,有的看偏了,有的看模糊了,有的是根本没有机会看到。因为不能看到,便多了几分狐疑,少了几分理解。孰不知,有层次的生活同有层次的风景一样,一直都在。你看不到,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层次,还需要不断地付出努力,否则,你永远没有机会抵达梦中才有的风景。
选自《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