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的花鸟动物,其动态、色彩是千变万化的,怎样去描绘才能使之适合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之中呢?前人在花鸟画创作实践中对于花鸟画的立意、构图、用色用笔等方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即:立意,构图以及笔墨。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感染人,不仅仅是画面的形式美,更是通过形式美来表现的内在美,这个美即是“意”浓缩成的作者的审美趣味。“意”是抽象的,所以其表达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物抒情”。
写意花鸟在形象的刻画上保留了一定的形似成分,但又不是把形似放在唯一位置,追求“神似”和“不似之似”,所以我们在创作写意花鸟画时,首先是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具体的意象景致结合在一起。就好像母鸡在下蛋时,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引窝蛋”来做引导,蛋是很难下出来的。没有形象,“意”难以寄托。
翻开青藤、八大、缶翁、白石诸前辈的画册,那高度简洁的笔墨,塑造的形象似真似幻,以一种醉梦天机之趣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人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失意孤寂和对社会、对民众的情感,画家的作品再现了他们的品性、节操和人格价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在洞庭湖观察体验生活时,看到苇花丛中那天真,快乐的小麻雀,他的千姿百态、自由交谈、聚散有致。它们聚在一起,跟我们人类有什么区别呢?它们要面对洞庭风雨,要飞越洞庭,要实现心中的理想。我的《相聚论飞越》构思就是从此而来。每当我们观察那些婀娜多姿的翠竹时,特别是在雨洗之后显得玉叶一般,一层又一层,看不到竹杆和竹枝,自然使人想到“复涧藏高节,重林隐劲杆”等佳句,自然就把世间美好的人和事与竹融合在一起了,逐影生情,予以表达。这就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怀,一种独具魅力的写意花鸟画艺术。
写意花鸟画营造的是一种精神世界,按照画家的意愿随心所动的创作。然而它又不是凭空的臆造,它顺应自然而不逾规矩,既融合了画家的个性,又贯通于无限广阔的自然的精神世界。它的本质应和自然精神一致,这就是写意花鸟画的精神所在,也是她能够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魅力所在。
构图处理是创作成功的关键,只注重造型和笔墨技巧,而忽略整体构思、布局的作品,即便是花了很多时间,费尽心机仍是下品。散点透视是写意花鸟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和西洋画的焦点透视相较,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写意花鸟画的点景构图,与山水画不同,往往要求从近景取材,不能要求有极目千里之势。但也必须在画面上分出层次先后,强弱远近距离感觉,不然满纸物象乱作一团。
具体到构图之中则主要考虑六个方面的内容:宾主关系,虚实关系,疏密关系,交错关系,留白以及印章。
既要注意全局的严整、清新、灵活,又要极力避免充塞、繁琐、板实、重叠、对称、均匀、松散、空薄等,整体要有主和宾,局部亦是如此,一丛花有主有宾,一花一鸟也需分出主从详略。在写意花鸟画中,一只鸟通常头眼精细,尾翅从简,突出点睛之笔,若全身都画工细精就会呆板,成了一幅标本。
花鸟画的空白也是构图的重要部分,空白可以表现空间距离,白云,天空或者水面。画面上虚灵生动的感觉往往要靠空白来表现,空白是画中之画,也是画外之画,是构图中的一部分,虚实变化靠它为之。
对写意花鸟画来说,取势极为重要,“势”在中国画里的构图中包含两种意思,动势和气势。“动势”是画面形象运动的具体化,是指起承转合中的动态变化;“气势”则是指在作画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精神和感受。取势也是构图,笔墨相生之道在于势,势的由来去向,气的贯通起承转合,能增加画面的韵味和节奏感。势密则疏,势分则破,势险则扶。
写意花鸟画的构图反应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温和、敦厚、宽容、大度,它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缺一不可。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构图,一幅赏心悦目的写意花鸟画作品。
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境界,可用“简、朴、省、妙”四个字来概括。
把“简”字排在第一,可见其重要,简在这里不能认作简单,而是简洁,简练。
“朴”,顾名思义即朴素,在写意花鸟画中,墨色的浓淡,就代表色彩的变化,以墨当色,比如画中用墨色来表现各种叶子,或者以淡彩铺底,墨色勾勒,所有花和叶都可以加入主观意识任意配色,不需按照自然界中的景物来描摹,这就是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最大区别。为了突出主体,使画面更为生动,花鸟画中的用色是根据画面需要而定的。它不是什么颜色都要使用,而要古意为之,忌讳太鲜。
“省”指的是在简朴的基础上多思考省悟,调整,指的是一个通过视觉和思考对画面进行分析调整的过程。要随机应变,要有预见性,实可而真,墨色的干和湿是有很大差别的,要不断积累经验,让画始终为表达思想感情而服务。
“妙”是对前面三个字进一步要求,它要求用笔、用墨、用色要恰到好处,要有情趣。要求画中之物要比客观事物更美,要出其不意、发人深思、不落俗套、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笔划的起承转合使得花鸟画的出枝、造势更有精神、更具艺术魅力,从而使得画面造型,用笔用色等方面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跳跃。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感染人,不仅仅是画面的形式美,更是通过形式美来表现的内在美,这个美即是“意”浓缩成的作者的审美趣味。“意”是抽象的,所以其表达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物抒情”。
写意花鸟在形象的刻画上保留了一定的形似成分,但又不是把形似放在唯一位置,追求“神似”和“不似之似”,所以我们在创作写意花鸟画时,首先是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具体的意象景致结合在一起。就好像母鸡在下蛋时,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引窝蛋”来做引导,蛋是很难下出来的。没有形象,“意”难以寄托。
翻开青藤、八大、缶翁、白石诸前辈的画册,那高度简洁的笔墨,塑造的形象似真似幻,以一种醉梦天机之趣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人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失意孤寂和对社会、对民众的情感,画家的作品再现了他们的品性、节操和人格价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在洞庭湖观察体验生活时,看到苇花丛中那天真,快乐的小麻雀,他的千姿百态、自由交谈、聚散有致。它们聚在一起,跟我们人类有什么区别呢?它们要面对洞庭风雨,要飞越洞庭,要实现心中的理想。我的《相聚论飞越》构思就是从此而来。每当我们观察那些婀娜多姿的翠竹时,特别是在雨洗之后显得玉叶一般,一层又一层,看不到竹杆和竹枝,自然使人想到“复涧藏高节,重林隐劲杆”等佳句,自然就把世间美好的人和事与竹融合在一起了,逐影生情,予以表达。这就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怀,一种独具魅力的写意花鸟画艺术。
写意花鸟画营造的是一种精神世界,按照画家的意愿随心所动的创作。然而它又不是凭空的臆造,它顺应自然而不逾规矩,既融合了画家的个性,又贯通于无限广阔的自然的精神世界。它的本质应和自然精神一致,这就是写意花鸟画的精神所在,也是她能够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魅力所在。
构图处理是创作成功的关键,只注重造型和笔墨技巧,而忽略整体构思、布局的作品,即便是花了很多时间,费尽心机仍是下品。散点透视是写意花鸟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和西洋画的焦点透视相较,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写意花鸟画的点景构图,与山水画不同,往往要求从近景取材,不能要求有极目千里之势。但也必须在画面上分出层次先后,强弱远近距离感觉,不然满纸物象乱作一团。
具体到构图之中则主要考虑六个方面的内容:宾主关系,虚实关系,疏密关系,交错关系,留白以及印章。
既要注意全局的严整、清新、灵活,又要极力避免充塞、繁琐、板实、重叠、对称、均匀、松散、空薄等,整体要有主和宾,局部亦是如此,一丛花有主有宾,一花一鸟也需分出主从详略。在写意花鸟画中,一只鸟通常头眼精细,尾翅从简,突出点睛之笔,若全身都画工细精就会呆板,成了一幅标本。
花鸟画的空白也是构图的重要部分,空白可以表现空间距离,白云,天空或者水面。画面上虚灵生动的感觉往往要靠空白来表现,空白是画中之画,也是画外之画,是构图中的一部分,虚实变化靠它为之。
对写意花鸟画来说,取势极为重要,“势”在中国画里的构图中包含两种意思,动势和气势。“动势”是画面形象运动的具体化,是指起承转合中的动态变化;“气势”则是指在作画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精神和感受。取势也是构图,笔墨相生之道在于势,势的由来去向,气的贯通起承转合,能增加画面的韵味和节奏感。势密则疏,势分则破,势险则扶。
写意花鸟画的构图反应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温和、敦厚、宽容、大度,它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缺一不可。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构图,一幅赏心悦目的写意花鸟画作品。
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境界,可用“简、朴、省、妙”四个字来概括。
把“简”字排在第一,可见其重要,简在这里不能认作简单,而是简洁,简练。
“朴”,顾名思义即朴素,在写意花鸟画中,墨色的浓淡,就代表色彩的变化,以墨当色,比如画中用墨色来表现各种叶子,或者以淡彩铺底,墨色勾勒,所有花和叶都可以加入主观意识任意配色,不需按照自然界中的景物来描摹,这就是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最大区别。为了突出主体,使画面更为生动,花鸟画中的用色是根据画面需要而定的。它不是什么颜色都要使用,而要古意为之,忌讳太鲜。
“省”指的是在简朴的基础上多思考省悟,调整,指的是一个通过视觉和思考对画面进行分析调整的过程。要随机应变,要有预见性,实可而真,墨色的干和湿是有很大差别的,要不断积累经验,让画始终为表达思想感情而服务。
“妙”是对前面三个字进一步要求,它要求用笔、用墨、用色要恰到好处,要有情趣。要求画中之物要比客观事物更美,要出其不意、发人深思、不落俗套、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笔划的起承转合使得花鸟画的出枝、造势更有精神、更具艺术魅力,从而使得画面造型,用笔用色等方面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