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领会文本主题的意义。很显然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体系当中,这个目的属于较高水平的目的,因为在此之前学生还有大量的词汇学习、语法学习等等,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日常教学的相当一部分精力,都花在词汇、短语以及语法的学习上,大量的背诵与默写,也正是冲着这些目的的达成而进行的。尽管如此,依然必须认识到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高级水平的听说读写,而从读的角度来看,只有当学生能够读懂篇章文本时,才能认为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前者以教材为本,而后者则强调的是课外英语资料的阅读。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初中学生已经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课外英语资料,这就为课外阅读奠定了物质基础。而要通过课外阅读去领会文本的主题意义,还需要学习理念作为支撑。在诸多课本阅读的学习理念当中,笔者发现“学习活动观”在促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领会文本主题意义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此话题阐述笔者的一些浅显观点。
1. 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意义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活动是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丰富学习方式的内涵,可以让活动成为有效学习的重要推动力。从英语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使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习活动观理论之下,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活动的特征是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学习活动观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通过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在探究中学习语言知识,获得文化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能力的提升。
今天的初中英语教学无疑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当中,“学习能力”就是四个要素之一。英语学习首先是英语信息的输入,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信息输入有两种途径,一是听,二是读。相比较而言,读是更重要的信息接受通道,尤其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足量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充分的信息输入通道,而利用课外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加工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其主题意义。
结合学习活动观,在面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应当要求英语教师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从阅读内容出发,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思维训练以及文化体验,在深度阅读中实现思维、文化以及语言的融合,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也体现在这样的过程当中。
将上面的观点综合起来,笔者以为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意义,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让学生在对课外英语内容的加工过程中,丰富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并在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2. 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
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题过于分散,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建立主题阅读的课外阅读模式。相比较一般的阅读方式而言,英语主题阅读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教学途径。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还需要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明确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同时就是还要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以提高鉴别和评判能力。也就是说,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运用主题阅读的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活动观的要求,因为在学习活动观之下,学习是目的,而活动是手段,要达到目的与手段的完美结合,就必须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明确一些主题。
举个例子,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人们的普遍追求,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就这一主题去寻找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部分学生借助于英语阅读APP,寻找到了“Vienna holds off Melbourne to top EIU ranking of most livable cities”这一课外阅读材料。在这个材料中,有这样的一段介绍:
Vienna has held off Melbourne to retain the top on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s Global Livability Index for 2019, further strengthening its reputation as the world’s most pleasant city.
The Austrian capital, which attracts tourists for its classical music scene and imperial history but also has abundant green spaces and excellent public services, last year ended Melbourne’s seven-year run at the top of the survey of 140 cities.
...
在课外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笔者所教的两个班当中,各有10个左右的学生被这篇课外阅读材料所吸引。于是笔者尝试将这篇文章向全体同学推荐,这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于是笔者就将这则材料印發给学生,并且再次给学生明确了一个主题——全球宜居。由于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所以他们的阅读活动就比较丰富,有的学生建立了一个小群,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去重点讨论这篇文章;有的学生则将文章中的一些重要词句挑选出来,利用课后的时间互相交流并讨论;也有的学生基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去寻找国内宜居的城市,并在此过程中生成了对何谓宜居的一些认识。
这样的一个课外阅读过程,是满足学习活动观的要求的。因为这样的过程当中,既有学习行为,也有活动过程,活动促进了学生的高效阅读,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更高。 3. 在课外阅读中领会文本的主题意义
由于课外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领会文本的主题意义,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并不是一个自由阅读的过程,除了要给学生明确一个主题之外,还需要让学生领略到阅读材料自身的特点。在明确了课外阅读需要让学生领会文本的主题意义之后,就必须明确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材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阅读材料的适切性、可利用性、可读性、真实性和教育性。从主题意义领会的角度来看,其实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基于阅读材料的主题意义;二是基于课外阅读方式的主题意义。
对于阅读材料的主题意义而言,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精细加工,知道文本说的主题是什么,知道文本是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方式来凸显这一主题的。比如在上面那个材料中,笔者跟学生明确的主题是“宜居”,但学生在实际阅读的时候,其实是可以生成自己的观点的,比如有学生就希望在我们的国家能够寻找到宜居城市,于是他们仿照材料的内容,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写下了这样的阅读后感:What I need is a city that can satisfy my life needs, spiritual needs and make me learn something.这样的读后感看起来好像比较稚嫩,但是仔细分析下来会发现,其与上面那则材料的主题其实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讲,学生在学习活动观的指引之下,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了上述阅读材料的主题。
对于课外阅读方式的主题意义而言,笔者想强调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培养学生在课外进行英语阅读的自觉性。只有当学生开始提醒自己主动地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他们才会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价值,并从中形成较好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在笔者的实践当中,无论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课外阅读任务,还是比较自由的课外自由选读,结果发现只要培养好学生的这一习惯,那他们相应的学习能力就有可能形成。而众所周知,对于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而言,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加上学习能力,可以让英语教师的教学处于高度省心的状态。
因此课外阅读中探寻文本的主题意义,既要关注文本本身,也要关注阅读本身,当学生、阅读、文本三个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时,课外阅读的所有意义都能彰显。
4. 学习活动观驱动英语教学发展思考
回过头来再看学习活动观,可以发现其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尤其是课外阅读而言,确实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教学理论。说白了学习活动观就两个关键词,一是学习,二是活动。如同上面所说的一样,当学习与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学习就具有了活动的意味,而活动可以驱动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如果英语教师建立了学习活动观,那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习惯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然后去结合主题意义的探究进而整合阅读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的课程目标。
在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探究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的教学实践中,其实笔者一直致力于将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充分的活动元素,另一方面又保证这些活动有明确的学习指向。实践表明这一教學理念是正确的,尤其是在驱动学生进行高效课外阅读方面,活动的自由性加上学习的目的性,使得学生在解析课外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是变得更加高效。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借助于学习活动观理念,既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在文本阅读中发现主题意义,更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品质,因此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
[1] 尹丽男. 学习活动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落实[J]. 教育, 2019(17).
[2] 周航. 有效思考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中学英语深层阅读教学实践[J]. 校园英语, 2019(16).
[3] 陈亚红. 初中英语主题阅读策略探究[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9(6).
[4] 沈颖.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 英语教师, 2017(17).
[5] 周祥.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中学英语深层阅读教学实践[J]. 英语教师, 2018,18(20).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
1. 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意义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活动是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丰富学习方式的内涵,可以让活动成为有效学习的重要推动力。从英语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使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习活动观理论之下,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活动的特征是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学习活动观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通过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在探究中学习语言知识,获得文化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能力的提升。
今天的初中英语教学无疑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当中,“学习能力”就是四个要素之一。英语学习首先是英语信息的输入,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信息输入有两种途径,一是听,二是读。相比较而言,读是更重要的信息接受通道,尤其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足量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充分的信息输入通道,而利用课外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加工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其主题意义。
结合学习活动观,在面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应当要求英语教师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从阅读内容出发,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思维训练以及文化体验,在深度阅读中实现思维、文化以及语言的融合,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也体现在这样的过程当中。
将上面的观点综合起来,笔者以为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意义,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让学生在对课外英语内容的加工过程中,丰富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并在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2. 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
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题过于分散,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建立主题阅读的课外阅读模式。相比较一般的阅读方式而言,英语主题阅读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教学途径。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还需要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明确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同时就是还要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以提高鉴别和评判能力。也就是说,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运用主题阅读的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活动观的要求,因为在学习活动观之下,学习是目的,而活动是手段,要达到目的与手段的完美结合,就必须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明确一些主题。
举个例子,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人们的普遍追求,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就这一主题去寻找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部分学生借助于英语阅读APP,寻找到了“Vienna holds off Melbourne to top EIU ranking of most livable cities”这一课外阅读材料。在这个材料中,有这样的一段介绍:
Vienna has held off Melbourne to retain the top on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s Global Livability Index for 2019, further strengthening its reputation as the world’s most pleasant city.
The Austrian capital, which attracts tourists for its classical music scene and imperial history but also has abundant green spaces and excellent public services, last year ended Melbourne’s seven-year run at the top of the survey of 140 cities.
...
在课外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笔者所教的两个班当中,各有10个左右的学生被这篇课外阅读材料所吸引。于是笔者尝试将这篇文章向全体同学推荐,这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于是笔者就将这则材料印發给学生,并且再次给学生明确了一个主题——全球宜居。由于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所以他们的阅读活动就比较丰富,有的学生建立了一个小群,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去重点讨论这篇文章;有的学生则将文章中的一些重要词句挑选出来,利用课后的时间互相交流并讨论;也有的学生基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去寻找国内宜居的城市,并在此过程中生成了对何谓宜居的一些认识。
这样的一个课外阅读过程,是满足学习活动观的要求的。因为这样的过程当中,既有学习行为,也有活动过程,活动促进了学生的高效阅读,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更高。 3. 在课外阅读中领会文本的主题意义
由于课外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领会文本的主题意义,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并不是一个自由阅读的过程,除了要给学生明确一个主题之外,还需要让学生领略到阅读材料自身的特点。在明确了课外阅读需要让学生领会文本的主题意义之后,就必须明确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材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阅读材料的适切性、可利用性、可读性、真实性和教育性。从主题意义领会的角度来看,其实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基于阅读材料的主题意义;二是基于课外阅读方式的主题意义。
对于阅读材料的主题意义而言,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精细加工,知道文本说的主题是什么,知道文本是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方式来凸显这一主题的。比如在上面那个材料中,笔者跟学生明确的主题是“宜居”,但学生在实际阅读的时候,其实是可以生成自己的观点的,比如有学生就希望在我们的国家能够寻找到宜居城市,于是他们仿照材料的内容,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写下了这样的阅读后感:What I need is a city that can satisfy my life needs, spiritual needs and make me learn something.这样的读后感看起来好像比较稚嫩,但是仔细分析下来会发现,其与上面那则材料的主题其实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讲,学生在学习活动观的指引之下,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了上述阅读材料的主题。
对于课外阅读方式的主题意义而言,笔者想强调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培养学生在课外进行英语阅读的自觉性。只有当学生开始提醒自己主动地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他们才会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价值,并从中形成较好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在笔者的实践当中,无论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课外阅读任务,还是比较自由的课外自由选读,结果发现只要培养好学生的这一习惯,那他们相应的学习能力就有可能形成。而众所周知,对于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而言,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加上学习能力,可以让英语教师的教学处于高度省心的状态。
因此课外阅读中探寻文本的主题意义,既要关注文本本身,也要关注阅读本身,当学生、阅读、文本三个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时,课外阅读的所有意义都能彰显。
4. 学习活动观驱动英语教学发展思考
回过头来再看学习活动观,可以发现其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尤其是课外阅读而言,确实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教学理论。说白了学习活动观就两个关键词,一是学习,二是活动。如同上面所说的一样,当学习与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学习就具有了活动的意味,而活动可以驱动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如果英语教师建立了学习活动观,那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习惯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然后去结合主题意义的探究进而整合阅读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的课程目标。
在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探究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的教学实践中,其实笔者一直致力于将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充分的活动元素,另一方面又保证这些活动有明确的学习指向。实践表明这一教學理念是正确的,尤其是在驱动学生进行高效课外阅读方面,活动的自由性加上学习的目的性,使得学生在解析课外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是变得更加高效。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借助于学习活动观理念,既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在文本阅读中发现主题意义,更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品质,因此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
[1] 尹丽男. 学习活动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落实[J]. 教育, 2019(17).
[2] 周航. 有效思考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中学英语深层阅读教学实践[J]. 校园英语, 2019(16).
[3] 陈亚红. 初中英语主题阅读策略探究[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9(6).
[4] 沈颖.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 英语教师, 2017(17).
[5] 周祥.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中学英语深层阅读教学实践[J]. 英语教师, 2018,18(20).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