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定点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县2008年的社会扶贫工作强化五项措施、确保帮扶效果,为于都农村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受扶对象的高度赞誉。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强化制度、精心组织,务实了社会扶贫的工作基础。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社会扶贫工作,将社会扶贫工作纳入了民生工程的考核范畴:县委办下发了于办字[2008]95号文件《关于印发于都县县直(驻县)单位定点帮扶扶贫开发村工作方案的通知》;县政府办下发了于府办字[2008]2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对社会扶贫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二次定点帮扶单位领导座谈会和工作调度会。并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对社会扶贫工作专门下发了于办字[2008]150号《关于单位定点帮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情况的通报》。通过强化制度、精心组织和严格督查,县委县政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社会扶贫工作。
(二)强化沟通、注重实效,确保了社会扶贫的工作成效。县扶贫办及时加强与定点帮扶单位的工作联系和沟通,有效地确保了各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成绩。
1 安排了122个单位进行定点帮扶,其中省安排帮扶单位4个,市安排帮扶单位6个,县安排帮扶单位112个。安排定点扶贫“民生工程”53个单位帮扶52个重点村,超过市下达的帮扶村任务4个;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095户,超过市下达任务10户。定点帮扶资金达260余万元,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资金达80.38万元。
2 完成了企业帮村带户帮扶工作任务,动员和组织了四家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帮村带户”扶贫。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帮扶资金达280万元。
3 搞好社会捐赠服务工作,成功引进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圆梦2008阳光操场”建设项目,为8村8小学各新建了一个标准化的阳光操场,累计金额达32万元;成功引进了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健康扶贫办公室、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清友先生向我县捐赠价值1464.22万元的医疗设备。
4 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捐赠,善款用于新农村建设、学校建设、卫生服务建设以及资助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子女上学等,累计资金达600万元。在捐赠过程中,县内涌现了大批乐施善助的典型人物和企业,他们已成为带动我县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
(三)强化宣传、弘扬正气,提升了社会扶贫的社会效果。2008年,我县社会扶贫宣传工作成效显著,真正实现了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文、杂志上有物、网络上有稿的全方位宣传。分别在《人民日报》、《经济时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日报》、《大江网》、《中国江西新闻网》、《中国江西网》、《老区建设》、《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赣州晚报》、《赣州扶贫简报》等报道了《“圆梦2008"公益活动到江西于都》等22篇稿件,其中国家级报刊11篇、省级报刊4篇、市级报刊7篇。通过宣传报道先进帮扶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帮扶的工作热情,有效地提升了我县社会扶贫的工作成效。
(四)强化跟踪、健全档案,完善了社会扶贫的工作档案资料。我办安排专人抓社会扶贫档案建设工作,对单位定点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企业帮村带户、社会捐赠、社会扶助项目库等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分析、梳理、协诃帮扶问题,并进行有效指导,收集和发掘帮扶典型,进行分门别类归档,真正完善了帮扶档案管理。
(五)强化考核、奖罚分明,激发了社会扶贫的工作热情。通过考核,对单位定点扶贫、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认真负责的单位和个人,县政府给予了通报表彰;对表现突出的帮扶个人报市扶贫办进行了通报表彰;对帮扶工作不主动、不认真的单位也敢于碰硬,进行了通报批评,真正实现了奖优罚劣的工作氛围。通过考核、通报表彰和批评,大力推动了各项帮扶工作。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政府主导,制定方案,动员部门、单位、党员干部、非公有制企业及社会个人积极参与帮扶,是推动社会扶贫工作的基础。社会扶贫好像“空手道”,只有将强有力的措施和始终不渝的工作作风作为内功,才能有效发动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才能形成帮扶合力,实现帮扶效果的最大化。
(二)强化社会扶贫考评机制并认真抓好督查落实,通过考评和督查,鼓励先进、激发后进,是促进社会扶贫持续开展并取得成效的关键举措。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动员和考核激励机制,社会扶贫工作难以持续,帮扶效果难以巩固。只有用考核机制来激发帮扶热情,才能实现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群体,发挥乐施善助的最大效能。
(三)加强工作沟通、感情沟通,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做好社会扶贫工作、确保帮扶效果的根本保证。只有把帮扶单位、参与帮扶人员的帮扶感情真正调动起来并真情投入,并加强和受助对象的密切联系,才能产生社会扶贫的“共鸣”作用,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社会帮扶效果。
(四)发掘帮扶先进典型事迹并做好宣传报道,是倡导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激发全社会参与帮扶热情的有效手段。做好宣传报道,关键在于勤于收集整理、善于积累素材,勇于投稿、不怕失败。只要大家认真发掘和紧紧抓住信息资源,及时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宣传媒体踊跃投稿,就有可能被采纳;即使不被采纳,也是对帮扶单位和个人最好的礼物。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单位定点帮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驻点不相吻合。不少单位既要驻点帮扶贫困村,又要驻点搞新农村建设,而两驻点往往不相统一。这导致了帮扶效果分散,有些单位不愿同时参加两个村的驻点工作。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与定点帮扶工作结合起来,并向需要帮扶的定点贫困村倾斜。同时,还要将这项工作纳入新村办、组织部、扶贫办三家联合检查范围,成立联合办公室,进行统一布置,统一评定奖罚,以利整合帮扶资源,推动定点帮扶工作。
(二)“321”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部分党员干部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出于应付,帮扶效果不太明显。主要原因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奖罚措施不到位,单靠自愿帮扶,效果不佳。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将此项工作列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指标之一,以利推动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三)社会帮扶工作的开展靠“空手道”去组织动员,没有经费支撑;这对于工作督查、召开帮扶工作座谈会等十分不利。建议上级每年核拨相应办公经费,以利工作开展;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除精神奖励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将多谋划、多动员、多沟通,并创新工作方法,争取使我县的社会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多谋划。根据今年实施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和单位定点帮扶的实际情况,县办已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提出请示,尽量使单位定点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阵地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阵地相一致,从而提高单位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没有结对帮扶的扶贫重点村,要尽力安排帮扶实力较强的单位帮扶,争取实现15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村村都有帮扶单位定点帮扶的工作目标。
(二)多动员。尽量和县工业园区企业以及全县个体私营企业主取得联系,开好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力争使企业结对帮扶工作开创新局面,使非公有制企业等参与帮扶的单位、个人增加30%以上,帮扶资金增加50%以上。
(三)多沟通。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尽早跟进,多协调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尽早落实2009年帮扶计划,为夺取全年社会帮扶新成绩加倍努力。
(四)创新工作方法。“走出去、请进来”,多层次、多渠道地广泛开展对外联络工作,争取更多的县外物资到我县参与社会扶贫。我县采取单位、个人自主选择帮扶村和帮扶贫困农户的方式,改变过去由县委县政府下文强制安排的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单位和个人的帮扶热情。同时,采取领导干部包乡、包村、包户定点帮扶的机制,明确了领导干部引进外资进行帮扶的责任。确保真正实现事事有人管、项项抓落实,工作有创新、效果有增加。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强化制度、精心组织,务实了社会扶贫的工作基础。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社会扶贫工作,将社会扶贫工作纳入了民生工程的考核范畴:县委办下发了于办字[2008]95号文件《关于印发于都县县直(驻县)单位定点帮扶扶贫开发村工作方案的通知》;县政府办下发了于府办字[2008]2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对社会扶贫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二次定点帮扶单位领导座谈会和工作调度会。并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对社会扶贫工作专门下发了于办字[2008]150号《关于单位定点帮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情况的通报》。通过强化制度、精心组织和严格督查,县委县政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社会扶贫工作。
(二)强化沟通、注重实效,确保了社会扶贫的工作成效。县扶贫办及时加强与定点帮扶单位的工作联系和沟通,有效地确保了各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成绩。
1 安排了122个单位进行定点帮扶,其中省安排帮扶单位4个,市安排帮扶单位6个,县安排帮扶单位112个。安排定点扶贫“民生工程”53个单位帮扶52个重点村,超过市下达的帮扶村任务4个;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095户,超过市下达任务10户。定点帮扶资金达260余万元,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资金达80.38万元。
2 完成了企业帮村带户帮扶工作任务,动员和组织了四家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帮村带户”扶贫。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帮扶资金达280万元。
3 搞好社会捐赠服务工作,成功引进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圆梦2008阳光操场”建设项目,为8村8小学各新建了一个标准化的阳光操场,累计金额达32万元;成功引进了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健康扶贫办公室、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清友先生向我县捐赠价值1464.22万元的医疗设备。
4 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捐赠,善款用于新农村建设、学校建设、卫生服务建设以及资助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子女上学等,累计资金达600万元。在捐赠过程中,县内涌现了大批乐施善助的典型人物和企业,他们已成为带动我县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
(三)强化宣传、弘扬正气,提升了社会扶贫的社会效果。2008年,我县社会扶贫宣传工作成效显著,真正实现了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文、杂志上有物、网络上有稿的全方位宣传。分别在《人民日报》、《经济时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日报》、《大江网》、《中国江西新闻网》、《中国江西网》、《老区建设》、《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赣州晚报》、《赣州扶贫简报》等报道了《“圆梦2008"公益活动到江西于都》等22篇稿件,其中国家级报刊11篇、省级报刊4篇、市级报刊7篇。通过宣传报道先进帮扶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帮扶的工作热情,有效地提升了我县社会扶贫的工作成效。
(四)强化跟踪、健全档案,完善了社会扶贫的工作档案资料。我办安排专人抓社会扶贫档案建设工作,对单位定点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企业帮村带户、社会捐赠、社会扶助项目库等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分析、梳理、协诃帮扶问题,并进行有效指导,收集和发掘帮扶典型,进行分门别类归档,真正完善了帮扶档案管理。
(五)强化考核、奖罚分明,激发了社会扶贫的工作热情。通过考核,对单位定点扶贫、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认真负责的单位和个人,县政府给予了通报表彰;对表现突出的帮扶个人报市扶贫办进行了通报表彰;对帮扶工作不主动、不认真的单位也敢于碰硬,进行了通报批评,真正实现了奖优罚劣的工作氛围。通过考核、通报表彰和批评,大力推动了各项帮扶工作。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政府主导,制定方案,动员部门、单位、党员干部、非公有制企业及社会个人积极参与帮扶,是推动社会扶贫工作的基础。社会扶贫好像“空手道”,只有将强有力的措施和始终不渝的工作作风作为内功,才能有效发动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才能形成帮扶合力,实现帮扶效果的最大化。
(二)强化社会扶贫考评机制并认真抓好督查落实,通过考评和督查,鼓励先进、激发后进,是促进社会扶贫持续开展并取得成效的关键举措。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动员和考核激励机制,社会扶贫工作难以持续,帮扶效果难以巩固。只有用考核机制来激发帮扶热情,才能实现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群体,发挥乐施善助的最大效能。
(三)加强工作沟通、感情沟通,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做好社会扶贫工作、确保帮扶效果的根本保证。只有把帮扶单位、参与帮扶人员的帮扶感情真正调动起来并真情投入,并加强和受助对象的密切联系,才能产生社会扶贫的“共鸣”作用,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社会帮扶效果。
(四)发掘帮扶先进典型事迹并做好宣传报道,是倡导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激发全社会参与帮扶热情的有效手段。做好宣传报道,关键在于勤于收集整理、善于积累素材,勇于投稿、不怕失败。只要大家认真发掘和紧紧抓住信息资源,及时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宣传媒体踊跃投稿,就有可能被采纳;即使不被采纳,也是对帮扶单位和个人最好的礼物。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单位定点帮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驻点不相吻合。不少单位既要驻点帮扶贫困村,又要驻点搞新农村建设,而两驻点往往不相统一。这导致了帮扶效果分散,有些单位不愿同时参加两个村的驻点工作。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与定点帮扶工作结合起来,并向需要帮扶的定点贫困村倾斜。同时,还要将这项工作纳入新村办、组织部、扶贫办三家联合检查范围,成立联合办公室,进行统一布置,统一评定奖罚,以利整合帮扶资源,推动定点帮扶工作。
(二)“321”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部分党员干部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出于应付,帮扶效果不太明显。主要原因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奖罚措施不到位,单靠自愿帮扶,效果不佳。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将此项工作列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指标之一,以利推动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三)社会帮扶工作的开展靠“空手道”去组织动员,没有经费支撑;这对于工作督查、召开帮扶工作座谈会等十分不利。建议上级每年核拨相应办公经费,以利工作开展;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除精神奖励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将多谋划、多动员、多沟通,并创新工作方法,争取使我县的社会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多谋划。根据今年实施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和单位定点帮扶的实际情况,县办已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提出请示,尽量使单位定点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阵地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阵地相一致,从而提高单位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没有结对帮扶的扶贫重点村,要尽力安排帮扶实力较强的单位帮扶,争取实现15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村村都有帮扶单位定点帮扶的工作目标。
(二)多动员。尽量和县工业园区企业以及全县个体私营企业主取得联系,开好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力争使企业结对帮扶工作开创新局面,使非公有制企业等参与帮扶的单位、个人增加30%以上,帮扶资金增加50%以上。
(三)多沟通。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尽早跟进,多协调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尽早落实2009年帮扶计划,为夺取全年社会帮扶新成绩加倍努力。
(四)创新工作方法。“走出去、请进来”,多层次、多渠道地广泛开展对外联络工作,争取更多的县外物资到我县参与社会扶贫。我县采取单位、个人自主选择帮扶村和帮扶贫困农户的方式,改变过去由县委县政府下文强制安排的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单位和个人的帮扶热情。同时,采取领导干部包乡、包村、包户定点帮扶的机制,明确了领导干部引进外资进行帮扶的责任。确保真正实现事事有人管、项项抓落实,工作有创新、效果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