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郎静山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所谓艺术摄影必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而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所以二者间道理相同,只是运用之法各有殊异。
关键词:郎静山;摄影;山水意境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36-01
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从14岁起即喜爱摄影。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过手。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郎静山先生是我国摄影界的先驱,同时也是在世界上获得最高荣誉的艺术大师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并因之驰誉于世界艺坛。
郎静山自民国八年(1903年)进入上海南洋中学预科念书,师从李靖兰学习绘画、摄影及暗房技巧以来,至1995年以105岁高龄辞世为止,献身摄影艺术的岁月超过了九十年。郎静山一生有不少创举,如他于民国三十七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摄影学会”,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社团,并且他也是国人中第一位摄影作品得以在国际性展览中出现的人等等,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集锦摄影法”。1939年,郎静山将现代科学摄影技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相结合,创出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他曾说:“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其实西方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人使用“暗房疊放技术”,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法”之所以显得别具风格,主要是他本身具备了深厚的国画造诣与修养,并将国画中的画理与摄影技巧融合为一。郎静山认为,所谓艺术摄影必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是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中国画里所谓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
一般来讲,有影响力、有创建的摄影都与当时的绘画界有深厚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以当时的绘画形象或观念为准而从事摄影艺术,而“画意摄影”的名号不胫而走。郎大师与张大千之兄张善孖是好友,与黃螾虹、林风眠、乐屺、刘粟、齐白石等均有往来,而郎静山少年时又有中国传统国画的基础,这些为郎静山利用画意进行集锦摄影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郎静山一生有不少创举,譬如他于民国三十七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摄影学会”,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社团,并且他也是国人中第一位摄影作品得以在国际性展览中出现的人等等,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当然,还是“集锦摄影法”,这是他在四十七岁那年所创造的。
郎静山认为,所谓艺术摄影必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而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所以二者间道理相同,只是运用之法各有殊异。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媒介和熟练的黑白灰三色,描绘丰富多姿的黑白意蕴,融神气韵为一体。而题材和主题意趣,则多取自古画、古诗词,因此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是阳刚美和柔韧美的交融,又是自然美和与艺术美的结合。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一幅集锦摄影作品的制作,从取材、构图、曝光、接合、重叠十分不易,成功与失败全凭摄影家的艺术技巧和功力。在郎静山的作品中,图片间角度、光线、透视排列与景物时序的关系,都力求符合人们对自然的视觉观念,景物的排置以视觉印象为依据,力求突破呆板的镜头规律限制,仿佛国画中的构图布局,无论背景远近往往都是同样清晰,对主体及宾衬体关系惟以繁简、浓淡区别。在接合底片时,尽力寻出它们相通的脉络,避免出现硬接的痕迹。郎静山在制作接合景物时,多用散光点镜头,将光圈收小,用少许散光放映,照片色调显得格外浑融。如以网线版加在感光纸上套放,补救两底之间的接合痕迹,会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他的《松鹤长春》佳作,是用四张底片集锦合成。“山峰”取材黄山,“松树”取材上海,“山坡”取材苏州,连同仙鹤四景集成,历时33年完成。
而在摹仿国画横幅长卷的《湖山揽胜》图,是郎大师生前作的最有代表性“集锦摄影”作品。原作尺寸为132×18公分,于1982年完成,1984年6月在香港《中国摄影艺术作品展》展出。此照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运用国画山水的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上,从画面最右边的凉亭老翁远眺层峦云雾,到近景的奇石丛树,左边的孤舟,远处的村落及湖边倒影,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景像,就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与世无争。作品中的景物,据郎静山先生所记:右起为法国巴比松树石,接着为南朝鲜亭榭(亭中持书者为画家张大千先生),江西庐山含都鄱岭山坡,张大千在巴西的庄园———八德园上界三峰之石,黄山西海之峰(画面上半部),菲律宾碧瑶之树(画面下半部),法国名胜处之石,最后为南京玄武湖之畔。这幅作品完全是用传统摄影方法,用多底片在暗室多次曝光集锦合成,可以说是“集锦”之高峰。该作品曾于2005年在香港以82.86万元拍出,创下其作品拍价的纪录。
关键词:郎静山;摄影;山水意境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36-01
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从14岁起即喜爱摄影。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过手。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郎静山先生是我国摄影界的先驱,同时也是在世界上获得最高荣誉的艺术大师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并因之驰誉于世界艺坛。
郎静山自民国八年(1903年)进入上海南洋中学预科念书,师从李靖兰学习绘画、摄影及暗房技巧以来,至1995年以105岁高龄辞世为止,献身摄影艺术的岁月超过了九十年。郎静山一生有不少创举,如他于民国三十七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摄影学会”,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社团,并且他也是国人中第一位摄影作品得以在国际性展览中出现的人等等,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集锦摄影法”。1939年,郎静山将现代科学摄影技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相结合,创出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他曾说:“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其实西方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人使用“暗房疊放技术”,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法”之所以显得别具风格,主要是他本身具备了深厚的国画造诣与修养,并将国画中的画理与摄影技巧融合为一。郎静山认为,所谓艺术摄影必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是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中国画里所谓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
一般来讲,有影响力、有创建的摄影都与当时的绘画界有深厚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以当时的绘画形象或观念为准而从事摄影艺术,而“画意摄影”的名号不胫而走。郎大师与张大千之兄张善孖是好友,与黃螾虹、林风眠、乐屺、刘粟、齐白石等均有往来,而郎静山少年时又有中国传统国画的基础,这些为郎静山利用画意进行集锦摄影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郎静山一生有不少创举,譬如他于民国三十七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摄影学会”,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社团,并且他也是国人中第一位摄影作品得以在国际性展览中出现的人等等,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当然,还是“集锦摄影法”,这是他在四十七岁那年所创造的。
郎静山认为,所谓艺术摄影必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而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所以二者间道理相同,只是运用之法各有殊异。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媒介和熟练的黑白灰三色,描绘丰富多姿的黑白意蕴,融神气韵为一体。而题材和主题意趣,则多取自古画、古诗词,因此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是阳刚美和柔韧美的交融,又是自然美和与艺术美的结合。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一幅集锦摄影作品的制作,从取材、构图、曝光、接合、重叠十分不易,成功与失败全凭摄影家的艺术技巧和功力。在郎静山的作品中,图片间角度、光线、透视排列与景物时序的关系,都力求符合人们对自然的视觉观念,景物的排置以视觉印象为依据,力求突破呆板的镜头规律限制,仿佛国画中的构图布局,无论背景远近往往都是同样清晰,对主体及宾衬体关系惟以繁简、浓淡区别。在接合底片时,尽力寻出它们相通的脉络,避免出现硬接的痕迹。郎静山在制作接合景物时,多用散光点镜头,将光圈收小,用少许散光放映,照片色调显得格外浑融。如以网线版加在感光纸上套放,补救两底之间的接合痕迹,会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他的《松鹤长春》佳作,是用四张底片集锦合成。“山峰”取材黄山,“松树”取材上海,“山坡”取材苏州,连同仙鹤四景集成,历时33年完成。
而在摹仿国画横幅长卷的《湖山揽胜》图,是郎大师生前作的最有代表性“集锦摄影”作品。原作尺寸为132×18公分,于1982年完成,1984年6月在香港《中国摄影艺术作品展》展出。此照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运用国画山水的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上,从画面最右边的凉亭老翁远眺层峦云雾,到近景的奇石丛树,左边的孤舟,远处的村落及湖边倒影,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景像,就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与世无争。作品中的景物,据郎静山先生所记:右起为法国巴比松树石,接着为南朝鲜亭榭(亭中持书者为画家张大千先生),江西庐山含都鄱岭山坡,张大千在巴西的庄园———八德园上界三峰之石,黄山西海之峰(画面上半部),菲律宾碧瑶之树(画面下半部),法国名胜处之石,最后为南京玄武湖之畔。这幅作品完全是用传统摄影方法,用多底片在暗室多次曝光集锦合成,可以说是“集锦”之高峰。该作品曾于2005年在香港以82.86万元拍出,创下其作品拍价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