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长平先生曾是一水之隔的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民间桥梁,他在香港建起寻亲驿站,为海岸之隔的同胞寻找失散的亲人;他于1984年曾在家乡安海投资创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鸿港联合公司,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尽心尽力;现在,他又在香港上环经营着燕窝庄。从旅社到投资办厂,及至今天的燕窝庄,他身上闪现着福建人敢闯敢拼、求新求变的精神。已是耳顺之年的蔡长平先生,“助人为乐,与众同乐,知足常乐”是其为人处世的态度,随着岁月的沉淀,他愈加懂得此“三乐”之重要。
寻亲驿站情义浓
你是否还记得这样一首小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七十年代初,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唤醒了多少人深藏心底的往事和哀愁,他们在内心深处默默呐喊:我的母亲,我的兄弟姐妹!
二十七年前的一段往事,是蔡长平先生一生之中最珍贵的记忆,最不同寻常的一段人生历程,因为这里有浓浓的情、深深的爱。1984年至1990年间,蔡长平先生在香港上环开了一家名为“金丰”的旅社,也许,在旅社遍地的香港它没有任何奇异之处,然而,蔡长平先生却将它变成了一个幸福的寻亲驿站。
谈起这段往事,蔡长平先生娓娓道来:“当时大陆和台湾的人都可以到香港,但是大陆和台湾之间不能直接往来,于是人们便住在我的旅社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而蔡长平先生不仅为他们提供食宿,穿针引线,还热情主动地帮助他们,写信,托人,做担保,忙前忙后,他不但分文不取,还乐此不疲。就这样,他的“金丰旅社”逐渐演变成了寻亲中转站,这里充满人间温暖和团聚希望,也正是如此,时隔二三十年,蔡长平先生依旧念念不忘,将其视为人生最珍贵的记忆。
198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在新华社发表谈话时,阐述了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张,再次呼吁“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然而,改革开放不久,大陆和台湾仍未实现自由往来,可是却有很多亲人两岸相隔,不仅仅是无法相见,更甚者是无法知道彼此现在身在何方、是否在世。
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蔡长平先生所做的才更加显得有情有意,时至今日他仍然记得当初失散多年的亲人重逢时的感人情景,以及其中的无奈和辛酸。他回忆说:“当时有一对分离于海峡两岸,长达三四十年的夫妻。在他们分开时,妻子年轻貌美,而久别重逢时,她已年迈,即使在电梯里相遇,却不相识,直至找到我的旅社里,才知道他们就是结髪夫妻、是彼此失散多年的爱人。当年,丈夫是一名老兵,在离开家乡时,妻子已怀有身孕,四十年来,孩子不知父亲何在,妻子不知丈夫生死,当他们一家三口在我的旅社有幸重逢、相聚相认时,久久哽咽着,难以称呼彼此。另外,有两个兄弟亦是失散数十年,其中一个已在家乡丹东为久不归来的兄弟立了坟冢,在我这重逢后才知道彼此都活着。还有一个人寻找到最后,发现自己的长辈和同辈都已不在人世,他唯一的亲人只有一个侄儿……”夫妻相遇不相识,坟冢已立亲犹在,众里寻亲仅一脉,何其哀伤!而蔡长平先生的寻亲驿站,无疑是他们人生中最温暖的一站。
像这样的真实故事还有很多,蔡长平先生至今还保留着一整箱寻亲信件,每当看到那些信件时,这些往事便会历历在目。他说:“那时寻亲最多的是老兵,广西、山东,福建乃至全国各地。”那些老兵身上是洗不去的弹痕,与此同时,家乡和亲人也成为了他们一生的牵挂。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这风尘仆仆的寻亲路上,有许多人都已青丝成雪,而这正是“金丰”驿站最美的风景,蔡长平先生最美的回忆。
四海兄弟众乐乐
1978年蔡长平先生和兄弟一起闯香港,两年后他便回乡开厂做服装加工,1982年他在安海和政府合作投资,创办了全镇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公司,主要进行羽绒加工。
他说:“我父亲在台湾有朋友,当时加工羽绒的机器就是从台湾运回来的,后来原材料成本增加,呢绒大占市场,1988年便歇业了。”这些起起伏伏,没有打败蔡长平先生,随后他又风生水起的开办燕窝庄,如今已经六年了,现在他年事已高,主要交由儿子打理。服装、旅社、燕窝,蔡长平先生敢闯敢拼、求新求变,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书写人生。而今回忆起这些的时候,他一笑而过,坦然处之,将过去所有的荣誉和豪情都只是看做简单的历史。
眼前这位心平气和、知足常乐回忆往事的长者,他本来自福建四大名镇之一的安海。文化古镇安海,历史悠久,自古文风丕展播远誉,文物胜迹甲一方,是闽南的文化古镇和商贸重镇。在这座拥有八九百年的历史古镇里,民间文化渊源流长,无论是美食小吃,还是服装娱乐皆丰富多彩。
在安海出生、成长蔡长平先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1978年和兄弟来到香港后不久,他便加入了香港安海同乡联谊会,藉此平台,他既可常回家看看,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情,亦可将家乡之文化、历史、风情传播开去,让更多人感受自己家乡的魅力。
安海同乡联谊会成立于1969年,对旅居海外的游子而言,同乡会是安海乡亲共同的家。几十年来,他们团结一致为乡亲办好事、辦实事,开展各种康乐活动、医疗服务、敬老尊老、奖学助学、清明拜祭先人等活动,获得了乡亲的认同。蔡长平先生现在还担任着该会总务之职,这也是因为对他对家乡各方面了解颇多的缘故。
他笑称:“大大小小的事情我或多或少都知道些,做起总务就方便多了。”正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总务工作琐碎而繁忙,况且蔡长平先生今年已是七十多岁高龄,在方便他人的同时,何尝又不是方便他自己呢?因为他享受的是助人之乐、与众同乐的美好时光,自知常乐。
在安海的土地上,蔡长平先生亦吸取着知识的养分,他曾在养正中学求学六年,“严、正、勤、实”的优良校风哺育他成长,这六年使他和养正中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86年他和在港的校友一起创办了养正中学香港校友会,这无一不显示其拳拳重教兴国之志,无一不倾注其殷殷爱校利乡之心。做为一个老学长,他以此纪念对母校的感情,回馈母校的培育之恩。
而今,七十多岁的蔡长平先生有四个儿子相伴,子孙承欢膝下,安度晚年岁月,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的呢!此外,和老友品鉴古董、寻宝,互相欣赏爱物,其中真趣,想必他们都心领神会,乐在其中。蔡长平先生如是说:“收藏古董、字画、玉器是我最大的爱好,偶尔和老朋友一起交流交流、欣赏把玩这些有历史的东西,快乐无比。”一家人其乐融融,一帮老友共享余晖,何其美哉!
美好的生活源自一颗美丽的心灵,蔡长平先生有自己的“三乐堂”,“助人为乐,与众同乐,知足常乐”是他的处世之道。当初,他以助人为乐的心情去建造“金丰”寻亲驿站,后来他以与众同乐的情怀关注乡亲和家园,今天以知足常乐的态度泰然面对生命的每一天,而“不贪心,不比较,不计较”亦为他的生活带去阳光。“三乐”“三不”简单而美好,那么,我们何不学习这位长者的人生智慧呢!
“长长短短莫计较,平平安安是幸福。”这是蔡长平先生的人生总结,亦是他的如实描绘!
【人物简介】
蔡长平先生,福大燕窝庄、安平得宝斋董事长,安海同乡联谊会总务董事,1995年间三届任香港汉华中学家庭联会副理事长,晋江收藏协会创会荣誉会长,晋江安海雅颂南音社顾问,香港柯蔡宗亲总会理事,养正中学香港校友会创会董事。
寻亲驿站情义浓
你是否还记得这样一首小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七十年代初,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唤醒了多少人深藏心底的往事和哀愁,他们在内心深处默默呐喊:我的母亲,我的兄弟姐妹!
二十七年前的一段往事,是蔡长平先生一生之中最珍贵的记忆,最不同寻常的一段人生历程,因为这里有浓浓的情、深深的爱。1984年至1990年间,蔡长平先生在香港上环开了一家名为“金丰”的旅社,也许,在旅社遍地的香港它没有任何奇异之处,然而,蔡长平先生却将它变成了一个幸福的寻亲驿站。
谈起这段往事,蔡长平先生娓娓道来:“当时大陆和台湾的人都可以到香港,但是大陆和台湾之间不能直接往来,于是人们便住在我的旅社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而蔡长平先生不仅为他们提供食宿,穿针引线,还热情主动地帮助他们,写信,托人,做担保,忙前忙后,他不但分文不取,还乐此不疲。就这样,他的“金丰旅社”逐渐演变成了寻亲中转站,这里充满人间温暖和团聚希望,也正是如此,时隔二三十年,蔡长平先生依旧念念不忘,将其视为人生最珍贵的记忆。
198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在新华社发表谈话时,阐述了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张,再次呼吁“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然而,改革开放不久,大陆和台湾仍未实现自由往来,可是却有很多亲人两岸相隔,不仅仅是无法相见,更甚者是无法知道彼此现在身在何方、是否在世。
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蔡长平先生所做的才更加显得有情有意,时至今日他仍然记得当初失散多年的亲人重逢时的感人情景,以及其中的无奈和辛酸。他回忆说:“当时有一对分离于海峡两岸,长达三四十年的夫妻。在他们分开时,妻子年轻貌美,而久别重逢时,她已年迈,即使在电梯里相遇,却不相识,直至找到我的旅社里,才知道他们就是结髪夫妻、是彼此失散多年的爱人。当年,丈夫是一名老兵,在离开家乡时,妻子已怀有身孕,四十年来,孩子不知父亲何在,妻子不知丈夫生死,当他们一家三口在我的旅社有幸重逢、相聚相认时,久久哽咽着,难以称呼彼此。另外,有两个兄弟亦是失散数十年,其中一个已在家乡丹东为久不归来的兄弟立了坟冢,在我这重逢后才知道彼此都活着。还有一个人寻找到最后,发现自己的长辈和同辈都已不在人世,他唯一的亲人只有一个侄儿……”夫妻相遇不相识,坟冢已立亲犹在,众里寻亲仅一脉,何其哀伤!而蔡长平先生的寻亲驿站,无疑是他们人生中最温暖的一站。
像这样的真实故事还有很多,蔡长平先生至今还保留着一整箱寻亲信件,每当看到那些信件时,这些往事便会历历在目。他说:“那时寻亲最多的是老兵,广西、山东,福建乃至全国各地。”那些老兵身上是洗不去的弹痕,与此同时,家乡和亲人也成为了他们一生的牵挂。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这风尘仆仆的寻亲路上,有许多人都已青丝成雪,而这正是“金丰”驿站最美的风景,蔡长平先生最美的回忆。
四海兄弟众乐乐
1978年蔡长平先生和兄弟一起闯香港,两年后他便回乡开厂做服装加工,1982年他在安海和政府合作投资,创办了全镇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公司,主要进行羽绒加工。
他说:“我父亲在台湾有朋友,当时加工羽绒的机器就是从台湾运回来的,后来原材料成本增加,呢绒大占市场,1988年便歇业了。”这些起起伏伏,没有打败蔡长平先生,随后他又风生水起的开办燕窝庄,如今已经六年了,现在他年事已高,主要交由儿子打理。服装、旅社、燕窝,蔡长平先生敢闯敢拼、求新求变,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书写人生。而今回忆起这些的时候,他一笑而过,坦然处之,将过去所有的荣誉和豪情都只是看做简单的历史。
眼前这位心平气和、知足常乐回忆往事的长者,他本来自福建四大名镇之一的安海。文化古镇安海,历史悠久,自古文风丕展播远誉,文物胜迹甲一方,是闽南的文化古镇和商贸重镇。在这座拥有八九百年的历史古镇里,民间文化渊源流长,无论是美食小吃,还是服装娱乐皆丰富多彩。
在安海出生、成长蔡长平先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1978年和兄弟来到香港后不久,他便加入了香港安海同乡联谊会,藉此平台,他既可常回家看看,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情,亦可将家乡之文化、历史、风情传播开去,让更多人感受自己家乡的魅力。
安海同乡联谊会成立于1969年,对旅居海外的游子而言,同乡会是安海乡亲共同的家。几十年来,他们团结一致为乡亲办好事、辦实事,开展各种康乐活动、医疗服务、敬老尊老、奖学助学、清明拜祭先人等活动,获得了乡亲的认同。蔡长平先生现在还担任着该会总务之职,这也是因为对他对家乡各方面了解颇多的缘故。
他笑称:“大大小小的事情我或多或少都知道些,做起总务就方便多了。”正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总务工作琐碎而繁忙,况且蔡长平先生今年已是七十多岁高龄,在方便他人的同时,何尝又不是方便他自己呢?因为他享受的是助人之乐、与众同乐的美好时光,自知常乐。
在安海的土地上,蔡长平先生亦吸取着知识的养分,他曾在养正中学求学六年,“严、正、勤、实”的优良校风哺育他成长,这六年使他和养正中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86年他和在港的校友一起创办了养正中学香港校友会,这无一不显示其拳拳重教兴国之志,无一不倾注其殷殷爱校利乡之心。做为一个老学长,他以此纪念对母校的感情,回馈母校的培育之恩。
而今,七十多岁的蔡长平先生有四个儿子相伴,子孙承欢膝下,安度晚年岁月,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的呢!此外,和老友品鉴古董、寻宝,互相欣赏爱物,其中真趣,想必他们都心领神会,乐在其中。蔡长平先生如是说:“收藏古董、字画、玉器是我最大的爱好,偶尔和老朋友一起交流交流、欣赏把玩这些有历史的东西,快乐无比。”一家人其乐融融,一帮老友共享余晖,何其美哉!
美好的生活源自一颗美丽的心灵,蔡长平先生有自己的“三乐堂”,“助人为乐,与众同乐,知足常乐”是他的处世之道。当初,他以助人为乐的心情去建造“金丰”寻亲驿站,后来他以与众同乐的情怀关注乡亲和家园,今天以知足常乐的态度泰然面对生命的每一天,而“不贪心,不比较,不计较”亦为他的生活带去阳光。“三乐”“三不”简单而美好,那么,我们何不学习这位长者的人生智慧呢!
“长长短短莫计较,平平安安是幸福。”这是蔡长平先生的人生总结,亦是他的如实描绘!
【人物简介】
蔡长平先生,福大燕窝庄、安平得宝斋董事长,安海同乡联谊会总务董事,1995年间三届任香港汉华中学家庭联会副理事长,晋江收藏协会创会荣誉会长,晋江安海雅颂南音社顾问,香港柯蔡宗亲总会理事,养正中学香港校友会创会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