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末“新政”中的西藏地方教育发展--以近代边疆教育为视阈

来源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udahua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促生了我国西藏地方近代教育发展,这段历时短暂的边疆教育在政策定位、推进模式与推行路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摸索,体现了边疆治理与教育发展双重因素对边疆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交织着中央与地方不同层面的政策诉求,不仅体现了边疆教育的一些典型特征,更饱含着当时中国人富国强边的期待。
其他文献
一七一五年,郎世宁(原名朱塞佩·卡斯蒂廖内,教名约瑟,意大利人)抵达北京;一七六六年,七十八岁的郎世宁在北京去世。这位宫廷画师历经康雍乾三朝,效力宫廷凡五十年。他的墓碑(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委党校内)刻有乾隆白壬帝的上谕,这是清廷对墓主人的最高肯定:「西洋人郎世宁,自康熙年间入值内廷,颇著勤慎,曾赏给三品顶带。今患病逝。念其行走年久,齿近八旬,着照戴进贤之例,加恩给予侍郎衔并赏内府银三百两,料理丧事以示优恤。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