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司法制度改革之评价

来源 :中外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7月开始的日本第三次司法制度改革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本次司法制度改革由日本内阁根据《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设置法》(1999年6月9日公布,法律第68号)特设“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以下简称“审议会”)主持进行。根据该法,审议会应在2001年7月,将经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在重视司法整体性的前提下协调各种意见之关系而作成的《司法制度改革意见报告书》提交给内阁。目前,日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司法制度改革的讨论并力陈灼见,以推动日本实现此次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进行的真正意义的现代司法制度改革。
其他文献
人格权是民事权利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民事主体的人身须臾不可分离。人格权存在的基本价值,乃是实现和维护法律主体基于人身而生的基本利益。为了实现人格,法律要求尊重个人的尊严与价值,促进个人自主性人格的释放,实现个人的身体、思想、言论等方面的自由,这就是人所具有的高级需要在法律上的表现。
这些年来,“现代化与法治”无疑是中国法学界的一个时髦话题。说其时髦,不仅仅是指参与讨论的人数众多,发表的论文数量可观,更重要的是在热闹的争执中所显示出来的这一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但是,一个令人失望的事实是,这一话题始终未曾深入下去。
引言 一百年前,“立宪”始成为中国仁人志士的共识。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不但立了宪,而且不厌其烦地立了近一打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不过,宪法是有得越多,就有得越少。有鉴于新中国五十年“有”四部宪法的事实,人们很自然地渴望现行宪法得到实际的遵守,
导言:“人的模式”的构造是法理学研究的起点 科学的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范式,[1]这既是学术传承的必需,也是建立学术规范的客观要求。那么,法学研究需要什么样的范式呢?应当承认,在前提预设、立场定位、陈述格式、理论检验等方面,国内的法学研究均很难说已达到了纯科学的程度。个中的问题之一,
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口号,我国政府在20多年前已经提出并正在尽力实践中。“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1999年)标志着第五个现代化即法制现代化正式启动。刑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公司管理层在公司收购中的意向非常重要,如果目标公司的董事、经理(以下简称“管理层”)对于收购行为持肯定态度,主动配合收购人,提供目标公司财务说明,劝告股东接受收购出价,商讨收购的具体步骤,最终协成股权的顺利登记过户,则收购行为成功的机率将大大增加,收购的进展也将大为便利。
在迈向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当下的中国为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治国方略的调整,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涉及法院内部和外部的司法改革。
在刑事司法中,始存在着制度设计上和实际操作中如何保障司法公正、效率、权利保护等诸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目前被热烈讨论的司法改革话题下,刑事司法制度和程序在设计和操作中如何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就是其当然的范围。就此问题而言,存在着一个经常被提及而又未被详细论述的问题,即对刑事司法的监督问题。在一些人看来,刑事司法不论是从制度设计还是从实际操作这两个方面来看,都存在着监督不力的问题。
引言 作品中的表达与作品之间的实质相似是有关著作权保护的两个关键而又复杂的问题。在面对一部被控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作品时,法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原被告作品中的表达是什么,两部作品之间的表达是否实质相似。根据对实质相似的认定结果,才能得出被告是否侵权的结论。
当前,司法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关于司法改革的讨论中,焦点之一是检察体制的改革。本文拟从刑事法治的理念出发,对检察权的设置与行使及其正当根据进行法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