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拳法作为搏击的主流技术只一,自古以来就受到各流派的重视,故以前武林中有“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之说。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许多传统的搏击术失去了存在的土壤,逐渐演化成表演娱乐性的技巧。但拳法仍以其应用方式多变,角度刁钻,攻击力强而备受武术爱好者的青睐。
功夫,许多人都称其为拳脚功夫。的确,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拳法和腿法可组成远攻近防,上下兼顾的立体功防体系。在实战中所向披靡,令对手望而生畏,而拳法则独占半壁江山,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从某种程度上讲,拳法比腿法还要重要,因为它更灵活,更实效。
作为武术爱好者的入门工夫,拳法是每一位武术爱好者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如何真正掌握住拳法的真谛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从拳法的技术类型上可分为:直拳、摆拳、勾拳、冲拳、劈拳、架拳、斫拳等。从应用上还有反臂拳、回手拳、掴拳等。从发力上讲可分为鞭拳、钻拳、绷拳等。总之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不一而论。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搏击爱好者要逐一掌握住拳法的各种技术是不太现实的,只能择其中简洁实用的技术练习并加以应用。本文仅就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直拳作以概述。
翻开我们的武术教材,对直拳的技术要求大致如下:蹬地、拧腰、转髋、送肩、力达于拳面。拳法在应用中只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而在这一瞬间我们练习者却要依次注意到五、六个环节,这现实吗?一心二用已属不易,难道我们武术爱好者都变成旷世奇人不成?非也。是教材有误吗?非也。角度的差异罢了。用静态的定型来描述动态的过程,难怪外行看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且作罢,还有些被金钱迷昏了头脑的家伙偏要人为的制造出一些唬头来,让许多内行也糊里糊涂的被骗了去,损失了金钱和宝贵的时间不说,反被搞的一头雾水。例如有人将直拳,摆拳和勾拳并称为鞭拳,将直拳改名为飘拳,并美其名曰自创绝技,一代宗师,大言不惭,究其实质,无外乎为了武术爱好者口袋里的几个铜板罢了。
悟道与得道的话题我在若干年前已在文章中作过探讨,在此不再多讲,总之,希望大家能多作些对比练习,多去领会细小的差别,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古人云: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在本文中,将对那些被拳师们视作不传之密的东西简单化,明了化,方便于大家的练习。直拳作为拳法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拳种之一,其具有攻击距离最长,效果最直接的特点。在实际的格斗中,往往是前手一个刺拳(刺拳也是直拳运用上的一种型态,其运用角度相对较小,以弹性为主,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杀伤力,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破坏对方的攻击节奏。因此,其攻击的目标多为对方的双眼;鼻子等薄弱部位,如果对方快速作出反应,则其攻击为虚,成为名副其实的刺拳。如果对方的反应太慢,则其刺拳就化虚为实,虽然其杀伤力不大,但因眼睛等薄弱部位的神经丰富,受此一击也会痛苦万分,从而为自己的后手攻击创造良机),后手直拳才跟上去。一般的拳手往往会在此吃亏,被对手的假动作迷惑。但有经验的搏击者却不会轻易上当。在格斗开始时,由于不知道对方的实力,其往往会本着"动敌之先动,静敌之先静"的理念,在对方将出未出之时以一记致命的重拳击其虚处,一招定江山,因此,在直拳的应用上一定要小心谨慎,任何一个马虎大意都会使你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直拳的技术并不是很复杂,虽然其要求要达到蹬地;拧腰;转髋;送肩;力达于拳面,实质上只要我们抓住其中心环节转腰即可。大家不妨实验一下,看拧腰的同时后脚是否已产生蹬地的感觉,肩头是否有顺势向前倾送的欲望,致于力达于拳面,只要我们在到达击打目标时顺势握紧拳头即可。
虽然技术不复杂,但直拳却是一个最易犯错误的拳法,真正要掌握它并非是易事。要深刻理解直拳的精髓除了勤学苦练之外,还得多动脑去思考才行。笔者曾从师习武多年,记得为一个直拳苦练数月而不得入门,被师傅教训过若干次却不知问题的所在,直到有一天下午,看到师傅魁梧的身躯在台上竟如一只纷飞的蝴蝶,轻灵而柔美。直拳竟能打到如此程度,我羡慕不已,于是开始对着镜子模仿起来,经过一次次揣摩和总结,我的直拳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在攻击力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提高,五公分的木板随手可碎,许多师兄弟都不明所以,只有我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
综合直拳的练习和应用,有以下几种错误是我们最常见的:
1、以拳带肩。以肘关节为轴,以拳头为主引导肩向前运动。这种毛病乍一看没什么不妥,除了拳法显得有些呆滞外似乎没什么毛病,但这种毛病才是最可怕的。一当形成了动力定型,则是改之难矣,整个象个机器人似的古怪,这一点尤其是在那些强调力量型的武术爱好者身上表现突出。肌肉倒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打出去的却是推力,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杀伤作用。谁都知道拳法强凋的就是杀伤力,而力量的爆发只能来自高速度的运动。
根据物理学原理,冲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即我们的速度每增加一倍,则击打力增加四倍。我们的速度增加两倍,则杀伤力增加九倍,那麽我们如何提高我们的速度呢?
直拳的整个运动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拧腰作为攻击的发动轴(并不是以肘为轴心),其起到的是一个旋转加速的作用,后脚的蹬地只是一个支撑点维持身体平衡,有许多书刊讲直拳的力来源于脚的蹬地,其实这是一种值得商榷的提法。拧腰加速根据离心力的原理,外界越远,则其冲量越大,速度越快。所以我们在拧腰转髋时肩要顺势向前压,同时重心作相应的前移,但幅度要适中,以自己的感觉顺畅为宜,最大限度不能超过自己的前脚尖。在腿;腰,髋;肩接近或处于一条直线时拳头从肩关节顺势弹出。在整个攻击过程中,胳膊;肘均应保持放松,只有在接触对手的刹那间再用力握紧自己的拳头,则力道就会象排山倒海一样从力点倾泻过去,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2、肩肘含力。几乎每一位初习者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咬牙切齿的凶猛一击,对方却是毫发无损。为什么有效的攻击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为什么在格斗中总觉的比别人慢半拍呢?其实问题往往在于你的肩肘含了力。我们不妨做个实验,肩肘关节用尽最大的力去击打面前的目标,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平时轻松的一击现在却成了无法企及的难题,而且很快就感到筋疲力竭。相反的道理,我们的关节越放松,就会越有弹性,攻击也就越有杀伤力。记住,拳头在未到对手前的1毫米都应是高度放松的,所以古人讲爆发力为寸劲是具有相当科学道理的。
3、拳头后拉。许多练习者为了片面追求杀伤力,在出拳前总是习惯性的将拳头后拉一定距离,这样做其实是很危险的,一.拳头后拉时暴露了你的攻击意图,让对手有所防备,不利于自己的后手攻击。二是失去了宝贵的进攻机会。尤其是在面对强手时这一点更明显,因为你只是习惯性的一晃,对方已足以让你趴下了。因此这一陋习一定要改掉,在攻击前一定要做到不露形于人。,平时的训练也许影响不大,但在面对敌人时则会变的不可原谅,生死攸关,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4、收拳。许多教练在教受拳法时都习惯性称拳头打出后要快速收回,并作大量的练习,从传统的教授方法上看似乎有一定效果,但收拳一说我认为有些勉强。因为在正常发力的情况下,肩肘是不含力的(除了击敌的一瞬间)。人体在拧腰复位的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及根据人体的生理构造特点,拳头会自然快速还原,根本不存在收拳这回事。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收拳,难免有引人误入歧途之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许多人不但达不到拳法快速还原的目的,还会产生拳臂下垂等弊病,给自己制造更大的麻烦。因此,我认为在直拳乃致其它拳法的训练中,应加强转体拧腰发力方面的训练,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而不是将一个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乃致于异化,毕竟结果才是我们最关注的。
对于直拳在学术界尚有几个问题有些争议,一是直拳是否以水平为准。在教学中大多数都主张以水平为准,但也有的人认为应稍向下压,其好处在于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重力加大击打力度,又有利于拳锋的着力,在本力一定的情况下,以减小着力面增强攻击效果。甚至有人认为应稍向上扬,无论是向上;向下还是水平,我认为争论的价值都不大,这三种情况在格斗中都会出现,我们应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必一味强求标准而扬此抑彼。
对于"直拳好还是平拳好"这一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只要发力方法正确,在攻击力上是没有差别的,关键是我们的习惯问题,只要我们自己觉得顺畅,就行了。在李小龙的功夫片中,李小龙总是习惯用立拳痛殴对手,认为立拳在格斗中有一个旋转的动作,有利于劲道的穿透,许多截拳道的朋友们也持此观点。但也有许多武术爱好者认为平拳更利于旋转发力。
有人提出"直拳的运行轨迹问题"。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但在现实中看到有些爱好者的偏执行径,觉得轨迹还是一个大问题。截拳道中讲拳应与肩在一条直线上,这本无不当,但许多练习者却把经给念歪了。李小龙的愿意为发力时拳锋,肩;腰外侧;支撑腿处于或接近于一条直线,只有达到这一要求,击距才会最长,攻击力才能发挥到极致。倘若真的象有些人那样每天脑后放个棍子练习出拳,我看还不如不练,无论什么时候,拳法都应保持顺畅,这是不能违背的基本原则。
关于直拳的训练,许多杂志都做过系统的介绍,在此我只对一些重点的东西作些补充,大家可以作些参考。
肩关节的灵活性训练。肩作为直拳的一个重要中转环节,其灵活度不仅影响拳速;杀伤力,还会影响到拳法的攻击角度,因此可见,肩关节的训练是我们学好拳法的必经阶段,常见的方法如下:压肩;扩胸(注意胳膊要保持一定曲度);冲拳;环肘等,瑜珈中的跪伏压肩和弹肩也有良好功效,大家不妨几种方式交替练习,动静结合,以在增大肩关节活动范围的同时仍保持其弹性。
腰作为攻击的发动机,对搏击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点在太极拳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其实究到底,任何拳法腿法都可以用太极拳的原理来解析,只是我们许多人不知道罢了。
腰部的训练方法也很多,如下腰;踢腿;挺髋;拧腰等,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我们关键要注意体会那种拧的感觉,只有领列到拧的妙处,我们才能真正步入搏击之殿堂。
基础功夫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正式进入到拳法的练习中了,第一步,确定一个目标(要轻而小,有乒乓球大即可),然后确定一个适当的距离(一般以双肩平伸,再后退0.5米左右为宜),用左右拳轮番击打,要求尽力击中目标,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动作要轻快流畅。第二步,以原目标为中心,充分运用多种步法,从多个角度攻击和闪避,以此锻炼全身的协调性,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力争做到身法.步法.拳法的三者合一。第三步.击打沙袋,在增加本力的同时纠正拳法的不足。第四步.进行移动靶的练习,熟悉攻击的节奏感。第五步.双人至多人的实战练习,总结格斗的经验,在间隙配以弹性练习和负荷练习,例如加橡皮筋或打千层纸,以提高综合的搏战能力。
直拳的练习最终目的是要投入到实战中去,有许多爱好者平时打起来虎虎生风,在对敌时却不知所措,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心理素质因素,也有实战经验不足的影响,同时还有拳法运用上的技术问题。实战中双方总是不断的进行攻防转换,甚至寓攻于防,寓防于攻,因此正确的对拳法进行运用也是搏击训练的一大难点。
直拳因其攻击的线路最短,击打力较强而具有难以防备的特点,但这并不是说面对直拳的攻击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闪避、格、阻挡、下潜、反击等。具体针对直拳的反击技术我将在下期的文章中作详细的解析,在此不再多说,希望本文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功夫,许多人都称其为拳脚功夫。的确,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拳法和腿法可组成远攻近防,上下兼顾的立体功防体系。在实战中所向披靡,令对手望而生畏,而拳法则独占半壁江山,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从某种程度上讲,拳法比腿法还要重要,因为它更灵活,更实效。
作为武术爱好者的入门工夫,拳法是每一位武术爱好者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如何真正掌握住拳法的真谛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从拳法的技术类型上可分为:直拳、摆拳、勾拳、冲拳、劈拳、架拳、斫拳等。从应用上还有反臂拳、回手拳、掴拳等。从发力上讲可分为鞭拳、钻拳、绷拳等。总之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不一而论。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搏击爱好者要逐一掌握住拳法的各种技术是不太现实的,只能择其中简洁实用的技术练习并加以应用。本文仅就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直拳作以概述。
翻开我们的武术教材,对直拳的技术要求大致如下:蹬地、拧腰、转髋、送肩、力达于拳面。拳法在应用中只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而在这一瞬间我们练习者却要依次注意到五、六个环节,这现实吗?一心二用已属不易,难道我们武术爱好者都变成旷世奇人不成?非也。是教材有误吗?非也。角度的差异罢了。用静态的定型来描述动态的过程,难怪外行看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且作罢,还有些被金钱迷昏了头脑的家伙偏要人为的制造出一些唬头来,让许多内行也糊里糊涂的被骗了去,损失了金钱和宝贵的时间不说,反被搞的一头雾水。例如有人将直拳,摆拳和勾拳并称为鞭拳,将直拳改名为飘拳,并美其名曰自创绝技,一代宗师,大言不惭,究其实质,无外乎为了武术爱好者口袋里的几个铜板罢了。
悟道与得道的话题我在若干年前已在文章中作过探讨,在此不再多讲,总之,希望大家能多作些对比练习,多去领会细小的差别,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古人云: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在本文中,将对那些被拳师们视作不传之密的东西简单化,明了化,方便于大家的练习。直拳作为拳法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拳种之一,其具有攻击距离最长,效果最直接的特点。在实际的格斗中,往往是前手一个刺拳(刺拳也是直拳运用上的一种型态,其运用角度相对较小,以弹性为主,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杀伤力,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破坏对方的攻击节奏。因此,其攻击的目标多为对方的双眼;鼻子等薄弱部位,如果对方快速作出反应,则其攻击为虚,成为名副其实的刺拳。如果对方的反应太慢,则其刺拳就化虚为实,虽然其杀伤力不大,但因眼睛等薄弱部位的神经丰富,受此一击也会痛苦万分,从而为自己的后手攻击创造良机),后手直拳才跟上去。一般的拳手往往会在此吃亏,被对手的假动作迷惑。但有经验的搏击者却不会轻易上当。在格斗开始时,由于不知道对方的实力,其往往会本着"动敌之先动,静敌之先静"的理念,在对方将出未出之时以一记致命的重拳击其虚处,一招定江山,因此,在直拳的应用上一定要小心谨慎,任何一个马虎大意都会使你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直拳的技术并不是很复杂,虽然其要求要达到蹬地;拧腰;转髋;送肩;力达于拳面,实质上只要我们抓住其中心环节转腰即可。大家不妨实验一下,看拧腰的同时后脚是否已产生蹬地的感觉,肩头是否有顺势向前倾送的欲望,致于力达于拳面,只要我们在到达击打目标时顺势握紧拳头即可。
虽然技术不复杂,但直拳却是一个最易犯错误的拳法,真正要掌握它并非是易事。要深刻理解直拳的精髓除了勤学苦练之外,还得多动脑去思考才行。笔者曾从师习武多年,记得为一个直拳苦练数月而不得入门,被师傅教训过若干次却不知问题的所在,直到有一天下午,看到师傅魁梧的身躯在台上竟如一只纷飞的蝴蝶,轻灵而柔美。直拳竟能打到如此程度,我羡慕不已,于是开始对着镜子模仿起来,经过一次次揣摩和总结,我的直拳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在攻击力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提高,五公分的木板随手可碎,许多师兄弟都不明所以,只有我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
综合直拳的练习和应用,有以下几种错误是我们最常见的:
1、以拳带肩。以肘关节为轴,以拳头为主引导肩向前运动。这种毛病乍一看没什么不妥,除了拳法显得有些呆滞外似乎没什么毛病,但这种毛病才是最可怕的。一当形成了动力定型,则是改之难矣,整个象个机器人似的古怪,这一点尤其是在那些强调力量型的武术爱好者身上表现突出。肌肉倒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打出去的却是推力,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杀伤作用。谁都知道拳法强凋的就是杀伤力,而力量的爆发只能来自高速度的运动。
根据物理学原理,冲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即我们的速度每增加一倍,则击打力增加四倍。我们的速度增加两倍,则杀伤力增加九倍,那麽我们如何提高我们的速度呢?
直拳的整个运动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拧腰作为攻击的发动轴(并不是以肘为轴心),其起到的是一个旋转加速的作用,后脚的蹬地只是一个支撑点维持身体平衡,有许多书刊讲直拳的力来源于脚的蹬地,其实这是一种值得商榷的提法。拧腰加速根据离心力的原理,外界越远,则其冲量越大,速度越快。所以我们在拧腰转髋时肩要顺势向前压,同时重心作相应的前移,但幅度要适中,以自己的感觉顺畅为宜,最大限度不能超过自己的前脚尖。在腿;腰,髋;肩接近或处于一条直线时拳头从肩关节顺势弹出。在整个攻击过程中,胳膊;肘均应保持放松,只有在接触对手的刹那间再用力握紧自己的拳头,则力道就会象排山倒海一样从力点倾泻过去,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2、肩肘含力。几乎每一位初习者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咬牙切齿的凶猛一击,对方却是毫发无损。为什么有效的攻击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为什么在格斗中总觉的比别人慢半拍呢?其实问题往往在于你的肩肘含了力。我们不妨做个实验,肩肘关节用尽最大的力去击打面前的目标,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平时轻松的一击现在却成了无法企及的难题,而且很快就感到筋疲力竭。相反的道理,我们的关节越放松,就会越有弹性,攻击也就越有杀伤力。记住,拳头在未到对手前的1毫米都应是高度放松的,所以古人讲爆发力为寸劲是具有相当科学道理的。
3、拳头后拉。许多练习者为了片面追求杀伤力,在出拳前总是习惯性的将拳头后拉一定距离,这样做其实是很危险的,一.拳头后拉时暴露了你的攻击意图,让对手有所防备,不利于自己的后手攻击。二是失去了宝贵的进攻机会。尤其是在面对强手时这一点更明显,因为你只是习惯性的一晃,对方已足以让你趴下了。因此这一陋习一定要改掉,在攻击前一定要做到不露形于人。,平时的训练也许影响不大,但在面对敌人时则会变的不可原谅,生死攸关,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4、收拳。许多教练在教受拳法时都习惯性称拳头打出后要快速收回,并作大量的练习,从传统的教授方法上看似乎有一定效果,但收拳一说我认为有些勉强。因为在正常发力的情况下,肩肘是不含力的(除了击敌的一瞬间)。人体在拧腰复位的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及根据人体的生理构造特点,拳头会自然快速还原,根本不存在收拳这回事。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收拳,难免有引人误入歧途之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许多人不但达不到拳法快速还原的目的,还会产生拳臂下垂等弊病,给自己制造更大的麻烦。因此,我认为在直拳乃致其它拳法的训练中,应加强转体拧腰发力方面的训练,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而不是将一个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乃致于异化,毕竟结果才是我们最关注的。
对于直拳在学术界尚有几个问题有些争议,一是直拳是否以水平为准。在教学中大多数都主张以水平为准,但也有的人认为应稍向下压,其好处在于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重力加大击打力度,又有利于拳锋的着力,在本力一定的情况下,以减小着力面增强攻击效果。甚至有人认为应稍向上扬,无论是向上;向下还是水平,我认为争论的价值都不大,这三种情况在格斗中都会出现,我们应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必一味强求标准而扬此抑彼。
对于"直拳好还是平拳好"这一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只要发力方法正确,在攻击力上是没有差别的,关键是我们的习惯问题,只要我们自己觉得顺畅,就行了。在李小龙的功夫片中,李小龙总是习惯用立拳痛殴对手,认为立拳在格斗中有一个旋转的动作,有利于劲道的穿透,许多截拳道的朋友们也持此观点。但也有许多武术爱好者认为平拳更利于旋转发力。
有人提出"直拳的运行轨迹问题"。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但在现实中看到有些爱好者的偏执行径,觉得轨迹还是一个大问题。截拳道中讲拳应与肩在一条直线上,这本无不当,但许多练习者却把经给念歪了。李小龙的愿意为发力时拳锋,肩;腰外侧;支撑腿处于或接近于一条直线,只有达到这一要求,击距才会最长,攻击力才能发挥到极致。倘若真的象有些人那样每天脑后放个棍子练习出拳,我看还不如不练,无论什么时候,拳法都应保持顺畅,这是不能违背的基本原则。
关于直拳的训练,许多杂志都做过系统的介绍,在此我只对一些重点的东西作些补充,大家可以作些参考。
肩关节的灵活性训练。肩作为直拳的一个重要中转环节,其灵活度不仅影响拳速;杀伤力,还会影响到拳法的攻击角度,因此可见,肩关节的训练是我们学好拳法的必经阶段,常见的方法如下:压肩;扩胸(注意胳膊要保持一定曲度);冲拳;环肘等,瑜珈中的跪伏压肩和弹肩也有良好功效,大家不妨几种方式交替练习,动静结合,以在增大肩关节活动范围的同时仍保持其弹性。
腰作为攻击的发动机,对搏击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点在太极拳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其实究到底,任何拳法腿法都可以用太极拳的原理来解析,只是我们许多人不知道罢了。
腰部的训练方法也很多,如下腰;踢腿;挺髋;拧腰等,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我们关键要注意体会那种拧的感觉,只有领列到拧的妙处,我们才能真正步入搏击之殿堂。
基础功夫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正式进入到拳法的练习中了,第一步,确定一个目标(要轻而小,有乒乓球大即可),然后确定一个适当的距离(一般以双肩平伸,再后退0.5米左右为宜),用左右拳轮番击打,要求尽力击中目标,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动作要轻快流畅。第二步,以原目标为中心,充分运用多种步法,从多个角度攻击和闪避,以此锻炼全身的协调性,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力争做到身法.步法.拳法的三者合一。第三步.击打沙袋,在增加本力的同时纠正拳法的不足。第四步.进行移动靶的练习,熟悉攻击的节奏感。第五步.双人至多人的实战练习,总结格斗的经验,在间隙配以弹性练习和负荷练习,例如加橡皮筋或打千层纸,以提高综合的搏战能力。
直拳的练习最终目的是要投入到实战中去,有许多爱好者平时打起来虎虎生风,在对敌时却不知所措,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心理素质因素,也有实战经验不足的影响,同时还有拳法运用上的技术问题。实战中双方总是不断的进行攻防转换,甚至寓攻于防,寓防于攻,因此正确的对拳法进行运用也是搏击训练的一大难点。
直拳因其攻击的线路最短,击打力较强而具有难以防备的特点,但这并不是说面对直拳的攻击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闪避、格、阻挡、下潜、反击等。具体针对直拳的反击技术我将在下期的文章中作详细的解析,在此不再多说,希望本文对大家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