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双碳目标的历史背景下,控制并减少农村地区的碳排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深入研究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选取2000-2016年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影响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因素的STIRPAT模型.结果显示,在17年间,居民人口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活用能传统能源占比与生活碳排放量呈正相关,恩格尔系数与生活碳排放量呈负相关,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减碳工作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利用Kuznets曲线进一步阐释了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活碳排放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指出促进高
【机 构】
: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0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双碳目标的历史背景下,控制并减少农村地区的碳排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深入研究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选取2000-2016年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影响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因素的STIRPAT模型.结果显示,在17年间,居民人口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活用能传统能源占比与生活碳排放量呈正相关,恩格尔系数与生活碳排放量呈负相关,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减碳工作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利用Kuznets曲线进一步阐释了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活碳排放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指出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是推动碳排放量到达拐点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动态维护,做好规划实施工作,以陕北某县为例,分别从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出发,构建一套可量化、可评估、可监测的指标体系,采用指标监测分析方法,对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展开分析,找准现状问题及发展短板,为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奠定基础.评估结论显示,该县在生态保护、绿色生产、对外开放、创新发展、共享维度等方面整体发展较好,但在底线管控、城乡融合、集约发展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长效运作离不开村民主体的广泛参与.通过对陕西M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的实地调查,发现以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为要素的社会资本,对控制村民私利最大化倾向、促进村民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有明显正向作用.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有助于促进村庄利益沟通协调,增强利益共识,化解利益冲突;社会规范能够约束村民的环境行为,提高个体对其他村民参与集体行动的确定性,增强村民的参与信心;社会信任有助于推动优势资本交换,吸纳村民为人居环境治理投资,降低人居环境治理成本.三者共同作用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可依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地方各级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农机设备推广工作,推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传统种植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种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大量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人地矛盾、城乡差距、环境污染等.为了推动生态农业转型,讨论了当前主流生态农业经济结构,明确其对农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推进作用,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明确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由于先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为主要战略考量,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能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观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路线,推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长江经济带应该以这些理论为指导,优先进行绿色发展,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业塑料薄膜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产量,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又可能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以陕西省1999—2017年的农业产值与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作为基础数据,探究农业塑料薄膜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建立有关于农业产值与农业塑料薄膜使用量的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农业产值与农业塑料薄膜使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说明农业塑料薄膜的使用促进陕西省农业产值提高.
选取中储粮辽宁分公司三个直属库,通过在储藏期内不同仓型不同储粮温度条件下稻谷营养成分、脂肪酸值、新鲜度和食味值的分析研究不同仓型粳稻谷储藏全周期、粮堆各点层温度与稻谷品质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老边直属库浅圆仓内稻谷温度变化振幅最小,稻谷水分损失最少,高大平房仓内下层稻谷脂肪酸值增加最少,食味值增加的最大.储藏温度与稻谷食味值存在负相关,稻谷的水分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和新鲜度呈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值、出米率和食味值呈负相关.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以ZS市为例,分析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及问题,探讨构建面向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体系.研究发现,ZS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法治建设、规划建设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在监管防治、设施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有待加强.因此,构建面向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生态环境政策体系应积极从顶层政策与机制设计、基础设施建设、长效发展机制、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等层面深入探索.
为了研究市面不同发育时期黄秋葵花茶的总黄酮的含量及其累积规律,以色泽黄亮和色泽暗淡的两种黄秋葵花茶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60%乙醇水浴加热回流2 h,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水浴加热回流法的总黄酮提取含量明显高于水浴超声波提取含量,两种不同色泽的黄秋葵花在花蕾第3期中总黄酮含量均为最高,1期总黄酮含量也均为最低,并且色泽黄亮的黄秋葵花茶的总黄酮含量相对高于色泽暗淡的.
利用1989-2019年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采取降水倾向率法、5年趋势滑动法、克里金插值法等分析河南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30年河南省年平均降水量为773.5mm,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平均降水量呈波动性减少;②年降水量的51.2%集中在夏季,四季降水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降幅最大的是夏季,春、冬季的降水倾向率基本相当,秋季降水呈现微弱的增长趋势;③河南省降水量空间分布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南部降水量大于北部地区,空间分布不均匀.
水资源是支撑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要加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就需要把节水和水资源保护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建立更为全面的水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分析发现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中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欠缺明晰的责任划分和协调结合,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探讨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法与对策,以实现节水型社会的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