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谧里远征(组诗)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re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城墙遗址
  一些沉重的方砖
  矗立在北京城的东南角
  手拉手,怕被拆散
  它们不知道早就被遗忘
  还在惊恐四顾
  在四季里,挤挤挨挨
  永远抱团取暖
  在久居的地方,在出生地
  周围的花草树木都经过精心修剪了
  只有它们,颓废,倾圮
  野草将根须用力地刺进砖缝
  伸出两片手掌
  邀请散兵游勇一样的风雨霜雪
  把新鲜的青色,盗取干净
  晨练的老者,目光笃定
  默守着它们的身世
  匆匆的路人,脚步杂沓
  漠然地看着路上的坑
  旁边是生机勃勃的火车站
  人们拿着车票,成为新生的乘客
  那里是忧伤的春天
  盛产别离
  或许总有一些探问的观望
  从人潮里伸出来
  可是不明就里,装满了疑惑
  有人向旁边的陌生人问话
  那里怎么还有一段城墙
  陌生人说,谁知道呢
  隆安寺
  天色从广阔的天宇
  一步步退到白桥大街上
  像即将落幕的剧场
  那些黑,忙着没收白天的剧情
  路灯的光斑
  很规矩,在一贯地发呆
  七八家餐馆把人们日子里的
  酸甜苦辣咸呈在盘碗
  照例发售出去
  细细的胡同,羊肠一般
  最深处镶嵌着个隆安寺
  寺院圈养的清净
  惹人观瞻
  外地客来敲门
  寺门紧闭
  门缝里有人好言劝退
  一问一答间,那些口音
  相距数千里
  到了寺门,却见不到佛面
  见不到也好
  那些留白
  就像佛法
  比寺院更广大
  夕照寺
  在北京搬家,其中三次
  住在夕照寺的周边
  如同流浪途中
  暂栖在水草丰美的湖畔
  之后,大批的日子不断流过那里
  目光时常停留片刻,思绪沉浸一会儿
  陷入壮丽黄昏一般的辞藻
  面对的路,笔直通向天坛
  那个距离上天最近的地方
  每一天,我就像朝圣者
  在路上,偶尔走一下神
  途经和栖息,是一对姐妹
  都带着魅惑的格调
  我途经夕照寺
  明明从未进去
  却好像是一位常客
  点朱唇
  窗外,树木成群结队
  加入奔向春天的行列
  寒意丢失了洁白的尾巴
  仍把房屋含在嘴里
  露出料峭的獠牙
  新春矜持,藏着掖着
  在大地的纵深,萌动
  如同幼年的笋
  衣领刚从污水中挣脱
  挂在阳台,闪着光
  屋内,牛奶在冒泡
  温热的漩涡夺走
  六十二平方米的静谧
  数叠纸张,在黑色字迹的见证下
  宣告它的开阔 坦荡
  一颗种子般的心
  突破外壳,透出生机
  这一天,像菩萨的神态
  缺乏温度,却富有慈悲
  这样的底色很饱满
  白白的,准备停当
  只等热闹的色
  点朱唇
  野草远征
  叶片敞开了胸怀,叶芯昂起
  尖刻的头,如同柳叶刀片
  划开时间的表皮
  一些光,一些黑
  纷纷飘荡,落下的雪般
  没有方向,四散,逃亡
  风雨在撩拨,不舍昼夜
  野草点点头,欢欣雀跃
  清点岁月的账目
  你的身,就是你的心
  纯净,像稻草人
  扎根大地
  就那样站立着
  存在著,没有解释
  不为意义
  蒲公英和芦苇
  含情脉脉,让种子和花朵启程
  你却从未自上阵
  默默从绿到黄
  从荣到枯
  一次次远征
其他文献
社 火  岐阳城里耍社火。  第一次看见武喜儿时,韩清芳骑在高大的红马上,他的羊皮袄下别着短枪,短枪上拴了红绸。  锣鼓夹道,抬社火和高跷社火欢腾地走过,紧跟的马社火穿过石板街中的木牌楼。正月十六日,阳光洒满了街市。火铳巨响,青瓦颤着余音,雀鸟惊吓得尖叫。木牌楼上的鸟窝里正落下白色的羽毛。  木碑楼上是只啥鸟?没人知晓。上年岁的人说,是窝朱鹗,有人说是鹭鸟,有人说是从天而降的鹤。总的说来,白鸟醒着
期刊
江师傅做了19年邮递员。  退休后,他和老伴每年夏天到在珠海当律师的儿子家避暑,去时烈日炎炎,归后菊黄蟹肥,五年过去,年年如此。尤其老伴生日在那做,场面温馨,一家人开心。这年元旦,儿子回乡在盛大世纪城买了一套小三居送给父母,郊区边缘,地势偏僻,开春时暴雨连天,由于排涝不力,马路中段积水没腰,淹没不少车辆,被拍客们在网络曝光,惊动了县长热线。江师傅却很中意。他在这条路上跑了19年。每个晴日黄昏,二老
期刊
包厢里有人正唱着《童年》,声音是极度跑调的,仿佛年龄跑偏了之后,那些原本熟悉的旋律也自觉地跟着偏离原来的轨道。可就是这跑调的声音依然引起了林城的回忆,所以不是人的歌声而是屏幕上的歌词“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把微醉的林城带回到了以前。  那是十六岁秋天的一个黄昏,放学之后林城没有回家,也没有与伙伴同行,而是一个人跑到了偏僻的田垄上,看着天边一个劲儿地哭,晚霞越鲜艳美丽,他就哭得越厉
期刊
老城墙  无论是邺城还是麦城  抑或是我以城为名的故乡  一座城,当年  一定气宇轩昂,八面威风  时间是一场浩大的风  故乡成为风中斑驳的倒影  一段城墙深埋  当年的豪情风蚀殆尽  一块儿掉角的墙砖  只能成为乡亲手中的藏品  从此,不用再去保家卫国  不用再想乐业安宁  挖出的一段城墙  仿佛一段暗伤,匍匐  皈依大地。从此  故乡,只剩一段烟尘  一条河流的走向  一条鱼的世界  悠然自得
期刊
因为楼下是一所学校,每天上班,都会看见有老人护送孩子来上学,而且往往都是老人帮孩子背着书包,孩子则空着双手跟在老人身后。有的老人甚至于还帮孩子提着早餐什么的,快要到校门口,才把身上的负担交给孩子。我经常看到住楼上的爷孙俩,还在上小学时,都是爷爷帮孙女背着书包送她上学,现在孙女已经读到初中三年级,都快要中考了,每天上学还是看到那位爷爷帮她背着书包送她上学。很多时候,真想叫那个爷爷把书包放到孙女的肩膀
期刊
初见  苍茫是我一个人的心事  悲伤是,幸福也是  总把精致的孤独当作书签  每一页,都是走失的灯火  那些怀疑的光芒揉入我的眼神  看什么,都笑着,却无表情  深秋,花该落地,应藏起那些红  不必点亮星辰的舍利去照耀朝圣的心  微澜,无弦的琴已被月色镂空  让一个偏旁站成守夜的人  挥手还是招手?暮云还是朝云?  一切的相似都好像还未曾发生  当记忆还没有背叛时间的沙漏  那么可以停一停,从进来
期刊
去阿坝  原本在这个中秋和国庆  大睡一周  用美梦安抚  荒草萋萋的内心  计划不如变化  当看到黄昏的秋风中  一枚红叶作别枝头  我心头一紧  改变了情深似海的初衷  赶着灵魂  去传说中的阿坝  寻找一场人间的浪漫与真诚  洁净心空  从固原到阿坝  用几何的概念  对着地图  将两点之间的距离缩短  化解遥远的羁绊  现实中  我们难能如愿  沿着起起伏伏的曲线  翻过高山  穿越草原 
期刊
旧信件  她把当初我写给她的信  藏了又藏  好像生怕这个事实  多年以后  变成假的  现在,那些捆在一起的信  躺在一个松木盒子里  我和她,躺在一间水泥房子里  彼此的对话,都失去了昵称  如果碰上月色很好的夜晚  而月光恰好照在  那个松木盒子上  她就会说:“打开一次吧,  也许我们还能听见,  那些露水深处冰凉的虫鸣。”  字迹  它停留在一张发黄的相片的背面  像我手停在你最怯懦的部
期刊
1  转眼间,树上的叶子就黄了。  暖阳下,读卡尔维诺的作品,是一份难得的心情。他那看不见的城市,在奇特的构思里,语言仅仅是外衣,发生的故事或许是有传奇色彩的。越过高楼的阳光正好落在书页上,字里行间都是作家奇崛的想象。驶来的汽车声夹杂着孤绝。  卡夫卡敬重小人物。我想留守在乡村的人,是再小不过的小人物了。我也是小人物,但有谁知道我啊。其实,这不要紧的。卡夫卡在孤独中涅槃。而我不是卡夫卡。  一早清
期刊
那些长在竹林的树  常常的,它们显得碍眼和多余  年迈的爷爷,恨不得将它们  砍下山来。砍掉它们,就像砍掉  山林多余的第六指。更何况  在茂密的竹林里。它们深褐色的肉体上  布满乌龟般的脉络。耻笑七年寿命的植物  这些年来,村里拉毛竹的人  日渐稀少。砍树的人们基本已经绝迹  亚热带的雨林。指日可待  多么欢欣的场面。只是那些花豹  怎么样穿越崇山峻岭。重新安家  而爷爷患病之后,耷拉着脑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