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时节 祛寒保暖有说法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雪,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月的起始,从大雪节气开始,大风降温一场接一场,降雪的频率也开始增加。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讲,大雪正是进补的好时节。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进而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重点部位要保暖
  寒冷的冬天,保暖尤为重要。有些人为了追求漂亮而衣着单薄。按中医经络养生来说,这些暴露受寒的地方,都是重要的经络穴位,如风池、风府、神阙、犊鼻、关元、命门等。
  一些爱打扮的女孩子虽然在年轻时身体还感觉不到有何不适,但步入中年以后,就会出现一些不适,如颈椎病、肩周炎、肠胃病、月经不调、腰背痛、膝骨关节病等。
  人体的头部也是需要保暖的。因为头部散热快,气温越低,头部散出的体热越多。寒冷空气不仅使头、颈部血管收缩,甚至发生痉挛,也会反射性引起全身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甚至诱发中风。
  寒邪致病的4大特点:寒象:面色苍白晦暗、舌质淡,舌苔白滑、形寒、怕冷、四肢不温等、腹背部寒冷感、关节冷痛、战栗等;冷缩:筋骨紧缩,身体卷曲卷卧;冷痛:寒胜则痛,关节冷痛;内寒性排泄:肺寒痰液清稀、肾寒而尿液多而清、脾胃寒而大便稀溏,或如水样或有消化不全的食物等。
  冬季冷浴需注意
  用冷水洗脸、擦身或冬泳能抗寒健身,预防感冒,甚至能包治百病,这种说法多年来一直流行于国内外,虽然其健身作用不可否认,但如果方法不当,很容易诱发危险。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和其他血管疾病的朋友,千万别心血来潮,跟风模仿这些健身法。这样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卒中或猝死等严重问题。
  人们在浴盆或浴池中,用热水泡澡,是否能促进血循环,抗寒健身呢?我们说,这种方法对健康的人还可以,但对有心脑血管或下肢血管有梗塞倾向的患者,由于在浴盆中洗烫澡时,外层周围血管充血,而心脑血管一时供血不足,或血管中的血栓脱落,都会引起血管堵塞,发生意外。因此,对有心脑血管疾患倾向的人,特别是老年患者,洗盆浴时一定要有家属照看,以免发生危险。
  冬季用洗浴方法来防寒,比较安全的方法,还是用稍热的水,或在水中加些中药来泡脚,因为泡脚水的温度和泡脚的时间都可以随时调整。
  驱寒保暖食疗方
  温脾暖肾姜桂红茶枣蜜饮
  原料:红茶约3克,桂枝约2克,生姜丝适量(根据个人口感)、枣花蜜适量。
  做法:将红茶、桂枝、生姜先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浸泡片刻,再加入蜂蜜,调匀即可饮用,边饮边添加沸水,味淡为止。
  功效:每日1-2次,具有温暖脾胃功能,适用于胃寒腹痛,尿频,下肢发凉,疼痛等患者。
  驱寒温肾健骨粥
  原料:枸杞子约50克,羊肾1-2个(去筋膜、臊腺,切成碎块),糯米约50克,姜末、葱末、水各适量。
  做法:将上述原料放入砂锅内,加水后以小火煨烂成粥。
  功效:分顿食用,食前可调加葱、姜。经常食用本品,除具有驱寒作用外,尚有补肾、强腰膝和健下肢的功效。适合于肾虚或老年腰膝酸痛,脚跟疼痛等症的患者。
  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的高发期,正如中医所说:“寒则凝,凝则滞,滞则不通”,也如西医所说,寒冷可致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高等,致使发病。
  需要提醒的是,中老年朋友在冬季突发任何身体的不适,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去检查,不要忍病、扛病、拖延病,以免贻误病情,危及生命。
其他文献
<正>工艺美术作为文化载体,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使命;而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就必须贴心服务行业,积极反映大师需求,力争为工艺美术注入新风,形成
提起山药,相信不少读者都会有“又爱又气”的感受,爱它或清脆或绵柔的口感,气它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引发过敏反应,譬如手臂皮肤瘙痒,长红斑等。然而说到底,还是爱的人远远多于气的人,原因也简单:好吃不贵,高营养低热量。那么,好吃的山药究竟有何神奇疗效?如何保存?又有何烹饪良方呢?  不只是传说:故事里的神奇食物  山药,又称“薯蓣”、“玉延”,是最早的食物之一,在我国主要产于河南、江苏、广西、湖南等地。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