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乙型肝炎(乙肝)血源疫苗于1985年底正式投产。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1985~1990年)在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南、上海、广西等5省(市、自治区)约100万人群中进行了大面积的新生儿免疫观察。证明免疫后14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由免疫前的15.2%下降到1.64%,疫苗总保护率为89.2%。疫苗的保护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1]。以阻断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围产期传播而言,10 μg×3(0、1、6月免疫程序),其阻断效果为42.9%;20 μg×3为67.4%;第一针30 μg,第二、三针10 μg的保护率为75.6%;第一针30 μg,第二、三针为20 μg的保护率为80.2%;30 μg×3的保护率为82.3%。因此剂量效应明显。如果以母亲HBsAg阳性为指标,阻断效果10 μg×3为53.5%,30 μg×3增至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