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报研究——对此问题及将来工作方向的个人见解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nuz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作者于1983年访华期间接受中国学术刊物的请求而撰写的。文中指出,地震应力在数量上相当小,因此它的效应一定很微妙,需要有灵敏的仪器去觉察它们。文中对压磁效应、波速比、应变、地倾斜、大地测量、电阻率、水氡和前震等各国常用的地震预报手段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建议。结论为,虽然注意到了 Brune(1979)关于“在原理上地震可能是不可预报的”强有力的论证,但作者并不那样悲观。认为地壳可能十分不均匀,它的状态可能是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拥有大量数据。所以必须同时使用几种方法和大量的仪器进行观测。更多的注意
其他文献
回顾经络本质研究的历史,归纳了14种假说,概括为两种基本的研究思路—以形态结构为侧重点寻找经络的物质基础的形态学思路和侧重于经络功能特点的系统论思路。通过对经络本质
利用ISC及中国台网的资料,研究了琉球岛弧及冲绳海槽的地震分布及震源机制解,讨论了Benioff带的形态及应力状态.m_b≥4.0的地震主要分布于琉球海沟西侧的弧形带,并形成明显的
本文按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水平,分大华北地区成四个子域.并分析了大华北地区1970—1986年地震目录(其中华北平原子域地震目录为1965—1986年)检测得到爆发余震42次.其中7次发生在强震的余震区,17次发生在震群区.研究其余的18次爆发余震与强震关系,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这18次爆发余震与其后强震发生的随机相遇概率小于6%.用许氏 R 值评分方法估算的爆发余震预报强震的效能大于39%.
7级以上的强震并不是在一片空白上突然发生的,而是在一种间歇性的地震活动背景下发生的,研究这种背景地震活动的规律,为判定一个活动期的强震的潜在震源区提供信息。本文通过对华北历史上记录到的18次7级以上强震的震前史和震后史的研究,提出了华北地区强震背景地震活动的四条规律:①强震前多有6级以上的背景地震发生;②并且多有信息地震发生;③短时间近距离的两个强震之间可能出现缓震现象;④强震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
根据地壳岩石所具有的流变特性以及地震发生的一些特点,本文提出了一个模拟断层岩石的流变模型,并对其在地震机制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该模型对断层岩
<正> 近年来,药理研究显示小柴胡汤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其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的热门课题,本文对此综述如下。 1 对淋巴细胞的影响艾滋病毒(HIV)是艾滋病(AID
使用二维矩形破裂模式,导出了大小不同地震的震源位移谱的表达式.位移谱有三个拐角频率f_c1,f_c2,f_c3.f_c1和f_c2分别联系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破裂时间,f_c3联系着震源函数的上升时间.根据三个拐角频率,可以把位移谱u(ω)分成四个区域,在Ⅰ区,f
一、对中风病病因的探讨祖国医学对中风病因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唐宋以前认为是“外风入中”引起;金元至明初是内因论的提出,并经过实践逐渐被重视;自明&#183;张景岳至清
根据络脉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络脉的通畅及渗布功能是心血得以正常运行和发挥营养作用的基本保证;阳气受损或气机痹阻导致的络脉失和是心绞痛的病理基础;血因气病、久病人
<正>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以免疫性炎症和肾血凝障碍为两大发病机制,病理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膜增生性、膜性、局灶增生性、局灶硬化性。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病情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