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个人从直立到平躺眼压可发生有临床意义的升高,在青光眼患者中这种眼压变化更大。Buys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在白天眼压得到很好控制的进展性青光眼患者中,让其睡姿保持头抬高30°,观察其夜间眼压的变化。结果表明,头高30°与平躺相比,眼压平均下降3.2mmH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从直立到平躺眼压可发生有临床意义的升高,在青光眼患者中这种眼压变化更大。Buys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在白天眼压得到很好控制的进展性青光眼患者中,让其睡姿保持头抬高30°,观察其夜间眼压的变化。结果表明,头高30°与平躺相比,眼压平均下降3.2mmHg。
其他文献
加拿大MathewBujak等在JNeuro—Ophthalmology杂志2011年第3期报告了2例伴有视神经病变及眼部显著充血表现的硬脑膜颈动脉海绵窦瘘自发愈合的情况。硬脑膜颈动脉海绵窦瘘一般分为高流瘘和低流瘘,前者常由外伤引起或自发形成,多需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者多见于老年人及孕妇产后,常自发形成,因其临床表现较轻且有自愈倾向,多不必干预。然而,少数低流瘘可引起眶内眼静脉压升高的表现,这时常考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手段为眼球摘除术、放射治疗或其他方法。其5年生存率不等,在25%~66%之间。随着新治疗手段(如经瞳孔温热治疗)的出现,以及大量较小的黑色素瘤由新技术所诊断,保留患眼的治疗方法重新受到重视,传统的患眼摘除术逐渐减少。
患者男 23岁以右眼视物不见10年,眼胀痛伴头痛7天,于2004年8月20日入院.自幼患双侧颜面部血管瘤,曾在外院诊为双眼先天性青光眼,给予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佳.入院时视力,右无光感,左0.4.眼压右55mmHg,左36mmHg.双侧颌面部、眼睑、耳廓、颈部血管瘤,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右眼角膜水肿,表面可见水泡,角膜横径14mm,竖径13mm,前房深,瞳孔4mm,直接对光反应消失,虹膜表面有散在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组织的第一届神经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神经眼科骨干培训班于2012年6月8—10日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及亚洲泛太平洋地区神经眼科秘书长Satoshi Kashii为大会致辞。来自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及中国台湾的神经眼科专家及大陆各地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放射影像科等300余名医生围绕神经眼科疾病临床
新西兰Auckland大学Patel和Danesh—Meyer在2013年第1期CurrOpinOphthalmol杂志上发表文章,对于青光眼滤过手术(包括小梁切除术与引流物植入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和治疗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由于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进展是较普遍的现象,且白内障手术有可能影响滤过泡功能而导致眼压失控,因此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发生率和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如何降低术后滤过泡失败是一重要话
英国作者PankajKumarAgarwal等医师于2012年7月在Clinical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眼咽肌型营养不良(oculopharyngealmusculardystrophy,OPMD)的综述。作者收集了苏格兰自2002年以来遗传学确诊为OPMD的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了此病的发病症状和延误诊断之间的关系。
心脏白塞氏病罕见,首诊眼科更易误诊,我院眼科收治1例首诊眼部病变的心脏白塞氏病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男42岁双眼视力明显下降1月余,经外院多次治疗无效,来我院眼科诊治.追问病史:患者反复口腔溃疡剧痛5~6年,1年来经常胸闷、气急、近20天加重,并出现心悸,双下肢水肿,曾多次按心脏病治疗效果不明显,收住院治疗.查体:T36.8℃,P118次/min,R24次/min,BP125/80mmHg.视力
目的 为提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方法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用药、水下电凝及可拆除缝线等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结果15例眼压在2.75±0.73千帕,眼压下降成功率为94%,其中1例为4.65千帕,需滴用药物维持正常眼压.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