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报纸副刊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迄今已有200年。1815年8月5日创刊的中文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该报纸出现了“非新闻类体裁”的作品。报纸副刊的定义,《辞海》的副刊条目说:“一般指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显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副刊的定义已远远超出上述所言。作为正刊的延伸和深化,副刊具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因此,党报党刊的副刊不能也不可能远离时代主旋律,从组稿、编稿到排版,编辑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把握时代主旋律,把副刊办成宣传党的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润物细无声地去影响读者。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读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党报党刊的编辑要积极跟随时代的变化,创新副刊的制作。笔者在党报党刊工作多年,认为党报党刊的副刊创新,可以从观念、内容、版式几方面入手。
观念创新——副刊编辑要主动迎合各种改变
副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报纸的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副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个过程即是报纸自身的完善,也是编辑思维的成长过程。如今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党报党刊的副刊编辑,更应该从观念上重视副刊的创新,以留住和吸引更多读者。
以前党报党刊的副刊比较注重艺术性,多刊发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培养作家的文学阵地。从《宁夏日报》《银川日报》《固原日报》等几家党报可以看出。现在的副刊融合了知识性、实用性、服务性、新闻性,早已“变身”为综合性版面。副刊编辑应该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加强副刊内容的丰富性。
读者的阅读日渐开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党报党刊的副刊编辑仍单纯靠网络摘录稿件,势必跟不上读者的阅读口味。从全国多家党报的副刊可以看出,如今的副刊更注重本地传统文化的挖掘,成为全面介绍地方文明史的文化性副刊。这要求我们的编辑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采访鲜活的东西。新时期党报党刊的副刊编辑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自媒体时代副刊编辑还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借鉴电视、广播、网络等业界同行的经验,更新知识结构,在副刊编辑的实践中优化传播结构。如建立党报党刊的副刊微信公众号,精选内容每天进行推行,缩短副刊的发行周期,加大传播力度,《人民日报》副刊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内容创新——深挖本地人文资源,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重视副刊的新闻性。副刊作为报纸的组成部分,应该具有报纸的基本属性——新闻性。副刊虽然偏重文学艺术性,但新闻性的缺乏会使其失去活力,事实证明新闻性正成为很多报纸副刊创新的选择。党报党刊的副刊编辑应该拓宽视野,关注时事热点,在相关领域挖掘新闻线索,以副刊特有的形式进行展现。新闻版面出现的热点文化新闻,或者文化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冷点、空点,副刊可以及时跟进,既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又不与报纸的新闻版冲突。
新闻性的另一形式是策划性报道。这类报道对时下人文类热点、话题进行纵深探讨,以多版面多角度进行呈现,注入编辑的人文思考,体现人文关怀和平民化视角,这样的副刊才是读者喜爱的。党报党刊重在宣传党的政策,副刊完全可以以更加柔和的方式去表达。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区内一些党报党刊深挖红军长征在宁夏的报道资源,在副刊上进行连续报道。副刊编辑与前方记者联合采访,深入一线,挖掘鲜活素材,其娓娓道来的清新文风、独特的视角再一次让读者感受到本地人文历史的厚重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也滋润着一份报纸一份刊物的情怀。党报党刊的副刊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文化变迁的记录者、观察者。新媒体时代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报道,鲜活地呈现一个地方的民俗、历史、地理,是副刊的优势,同时也是保持党报党刊独特性的有效途径。
与新媒体的融合。如今微信成为读者选择阅读的重要途径,不少党报党刊都在经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尤以《人民日报》的公众号最具代表性,其一改党报的严肃面孔,推送重点放在了百姓关注的吃穿住行等“小事”上,获得了众多粉丝的青睐,其推送的每篇文章阅读量都在10万以上。这给了党报党刊副刊如何创新一个很好的启示。
微信、微博因其丰富、多元、大众性的内容和方便快捷的阅读体验,深受网民的青睐,成为时下一种颇具活力的话语表达方式。党报党刊的副刊一方面可以考虑进行微信、微博内容的推送,方便读者阅读,同时可以“拿来主义”,将点击量高的一些文章,结合版面加以编辑利用,扩大报刊选稿的范围,实现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渗透和整合。
版面创新——重视副刊版面的包装
阅读方式的改变,使报纸、杂志密密麻麻的传统版式失去了活力。副刊作为报纸、杂志的“后花园”,对版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党报党刊副刊都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新版式。
版式如同报纸的“脸”。副刊内容再精致新鮮,如果不好好包装,也无法吸引读者的眼球。副刊版式的创新,不仅是对旧有模式的突破,更是版式与内容完美融合的需求,是版式适应不同读者对象的必然。
以《银川日报》的副刊为例,其文学副刊版式清秀淡雅,非常符合版面的阅读体验,文字排版结构疏朗,透气感很强,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局部浅灰色底纹修饰,既清晰又分明,同时加以手绘插图,很富有情趣。《读书》版雅致隽永,图文搭配错落有致,色调温暖清新,让人感受到书卷带来的美感。《艺藏》版则古朴大气,藏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图片,经过美编的设计,搭配得当,很有厚重感……这些版面的设计与内容相得益彰,特色鲜明,颇具观赏性。独具特色的栏图、版面长短稿件的精心搭配、适当的留白,都是副刊版面可以借鉴的处理方式。如内蒙古的《锡林郭勒日报》,为增加可读性、读者参与性,在周末专刊上开设了《周末谈》《情感空间》《百姓故事》等品牌栏目,并在每个栏目设计了简洁明快又意味隽永的栏头,同时突出草原文化的特点,展现出版面的个性之美。
著名新闻人范敬宜曾说:“版面,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当然,更是一种政治。版面语言是办报人立场、观点、感情和审美眼光的自然流露。”与都市报相比,因党报党刊的特殊性质,其副刊版面在设计上自然不能过于大众化,应该保持一种即严谨又不失大气活泼的风格。
(作者单位:《共产党人》杂志社)
责任编辑:章 立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读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党报党刊的编辑要积极跟随时代的变化,创新副刊的制作。笔者在党报党刊工作多年,认为党报党刊的副刊创新,可以从观念、内容、版式几方面入手。
观念创新——副刊编辑要主动迎合各种改变
副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报纸的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副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个过程即是报纸自身的完善,也是编辑思维的成长过程。如今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党报党刊的副刊编辑,更应该从观念上重视副刊的创新,以留住和吸引更多读者。
以前党报党刊的副刊比较注重艺术性,多刊发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培养作家的文学阵地。从《宁夏日报》《银川日报》《固原日报》等几家党报可以看出。现在的副刊融合了知识性、实用性、服务性、新闻性,早已“变身”为综合性版面。副刊编辑应该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加强副刊内容的丰富性。
读者的阅读日渐开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党报党刊的副刊编辑仍单纯靠网络摘录稿件,势必跟不上读者的阅读口味。从全国多家党报的副刊可以看出,如今的副刊更注重本地传统文化的挖掘,成为全面介绍地方文明史的文化性副刊。这要求我们的编辑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采访鲜活的东西。新时期党报党刊的副刊编辑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自媒体时代副刊编辑还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借鉴电视、广播、网络等业界同行的经验,更新知识结构,在副刊编辑的实践中优化传播结构。如建立党报党刊的副刊微信公众号,精选内容每天进行推行,缩短副刊的发行周期,加大传播力度,《人民日报》副刊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内容创新——深挖本地人文资源,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重视副刊的新闻性。副刊作为报纸的组成部分,应该具有报纸的基本属性——新闻性。副刊虽然偏重文学艺术性,但新闻性的缺乏会使其失去活力,事实证明新闻性正成为很多报纸副刊创新的选择。党报党刊的副刊编辑应该拓宽视野,关注时事热点,在相关领域挖掘新闻线索,以副刊特有的形式进行展现。新闻版面出现的热点文化新闻,或者文化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冷点、空点,副刊可以及时跟进,既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又不与报纸的新闻版冲突。
新闻性的另一形式是策划性报道。这类报道对时下人文类热点、话题进行纵深探讨,以多版面多角度进行呈现,注入编辑的人文思考,体现人文关怀和平民化视角,这样的副刊才是读者喜爱的。党报党刊重在宣传党的政策,副刊完全可以以更加柔和的方式去表达。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区内一些党报党刊深挖红军长征在宁夏的报道资源,在副刊上进行连续报道。副刊编辑与前方记者联合采访,深入一线,挖掘鲜活素材,其娓娓道来的清新文风、独特的视角再一次让读者感受到本地人文历史的厚重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也滋润着一份报纸一份刊物的情怀。党报党刊的副刊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文化变迁的记录者、观察者。新媒体时代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报道,鲜活地呈现一个地方的民俗、历史、地理,是副刊的优势,同时也是保持党报党刊独特性的有效途径。
与新媒体的融合。如今微信成为读者选择阅读的重要途径,不少党报党刊都在经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尤以《人民日报》的公众号最具代表性,其一改党报的严肃面孔,推送重点放在了百姓关注的吃穿住行等“小事”上,获得了众多粉丝的青睐,其推送的每篇文章阅读量都在10万以上。这给了党报党刊副刊如何创新一个很好的启示。
微信、微博因其丰富、多元、大众性的内容和方便快捷的阅读体验,深受网民的青睐,成为时下一种颇具活力的话语表达方式。党报党刊的副刊一方面可以考虑进行微信、微博内容的推送,方便读者阅读,同时可以“拿来主义”,将点击量高的一些文章,结合版面加以编辑利用,扩大报刊选稿的范围,实现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渗透和整合。
版面创新——重视副刊版面的包装
阅读方式的改变,使报纸、杂志密密麻麻的传统版式失去了活力。副刊作为报纸、杂志的“后花园”,对版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党报党刊副刊都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新版式。
版式如同报纸的“脸”。副刊内容再精致新鮮,如果不好好包装,也无法吸引读者的眼球。副刊版式的创新,不仅是对旧有模式的突破,更是版式与内容完美融合的需求,是版式适应不同读者对象的必然。
以《银川日报》的副刊为例,其文学副刊版式清秀淡雅,非常符合版面的阅读体验,文字排版结构疏朗,透气感很强,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局部浅灰色底纹修饰,既清晰又分明,同时加以手绘插图,很富有情趣。《读书》版雅致隽永,图文搭配错落有致,色调温暖清新,让人感受到书卷带来的美感。《艺藏》版则古朴大气,藏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图片,经过美编的设计,搭配得当,很有厚重感……这些版面的设计与内容相得益彰,特色鲜明,颇具观赏性。独具特色的栏图、版面长短稿件的精心搭配、适当的留白,都是副刊版面可以借鉴的处理方式。如内蒙古的《锡林郭勒日报》,为增加可读性、读者参与性,在周末专刊上开设了《周末谈》《情感空间》《百姓故事》等品牌栏目,并在每个栏目设计了简洁明快又意味隽永的栏头,同时突出草原文化的特点,展现出版面的个性之美。
著名新闻人范敬宜曾说:“版面,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当然,更是一种政治。版面语言是办报人立场、观点、感情和审美眼光的自然流露。”与都市报相比,因党报党刊的特殊性质,其副刊版面在设计上自然不能过于大众化,应该保持一种即严谨又不失大气活泼的风格。
(作者单位:《共产党人》杂志社)
责任编辑: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