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宁金矿位于猫岭—卧龙泉金矿床集中区,北西向和北东向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辽河群盖县组含炭质、泥质陆源碎屑沉积建造是金矿成矿的矿源层。中生代岩浆活动为矿床形成提供热源和成矿物质,促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定位,形成新宁金矿床。
关键词:载金矿物;蚀变分带;矿化带;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388-01
1 区域地质概况
新宁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部,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之西段。
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盖县组及早元古界晚期榆树砬子群,晚元古界青白口系永宁组及新生界第四系。
区域内岩浆岩出露广泛,可分为印支期侵入岩和燕山期侵入岩。印支期侵入岩主要有卧龙泉岩体,燕山期侵入岩主要有梁屯和矿洞沟碱性杂岩体和四张滚子岩体。
区域构造位于虎皮峪背斜南翼,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褶皱和断裂构造均很发育,在卧龙泉-猫岭金矿床集中区的褶皱构造受后期岩体侵入的影响,轴向转变为北西西~北西向。断裂构造以北西向的韧~脆性剪切断裂为主,还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断裂构造。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根据原岩特征、变质岩石组合特征,其层位为辽河群盖县组一段地层,以片状岩石为主,夹少量粒状岩石。地层总体走向为310°~ 330°,受褶皱构造影响,矿区南部地层倾向北东,倾角40°~ 80°;矿区北部地层倾向南西,倾角25°~ 50°。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体部分产在该地层中,是矿区的主要围岩。
2.2 构造
矿区内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褶皱和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在本区内主要为太阳沟向斜,该向斜位于矿区的中部,轴向沿300°方向延伸,转折端向北西翘起,两翼不对称,南翼北东倾,倾角40~80°;北翼南西倾,倾角25~50°。
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依走向可分为北西向、北北西向及北东向三组断裂。
北西向断裂,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是矿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早期为猫岭~王家崴子~冷家堡子韧性剪切带的一部分,呈北西向贯穿全区,其主断裂和它的次级断裂控制了矿区内含矿带的分布和产出。是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
北北西向断裂,主要有两条,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及中部,早期表现为张性,晚期表现为压扭性,其形成于北西向成矿断裂之前,但后期再次活动,对北西向成矿断裂起破坏作用。
北东向断裂,分布于矿区北部的卧龙泉岩体中,为左行压扭性断裂,走向60°左右,南东倾,倾角45~75°,延长1800m左右,控制了矿区内北东向含矿带的分布和产出,为卧龙泉岩体内主要的控矿构造。
2.3 岩浆岩
矿区岩浆活动强烈,矿区的北东部为印支期侵入的卧龙泉岩体,岩性为似斑状花岗岩,与围岩呈侵入接触;矿区的南部为燕山期侵入的四张磙子岩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围岩呈侵入接触。脉岩发育,主要有辉绿岩脉、煌斑岩脉、闪长岩脉和石英脉。金成矿与中酸性脉岩活动有关。
3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内金矿主要赋存于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中,以充填注入和热液交代方式,呈脉状、
薄脉状和扁豆状产出。已发现金矿体10条,分别产于辽河群盖县组片岩与印支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燕山期黑云二长花岗岩之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其中最具工业价值的为1、2号矿体。
3.1 矿体规模
1号金矿体规模最大,为含金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断续延长1600m,幅宽一般0.8~2.62m,最宽达5.5m,延深较大,已知侧伏延深达290m尚未尖灭,矿脉走向115°,倾斜NE,倾角60~75°,并向南东方向侧伏,脉体较规整,产状稳定,金品位一般为1.27~20.50×10-6,最高达20.50×10-6,矿体平均品位为8.51×10-6。
2号金矿体由数条断续的小脉组成,整个脉带断续延长700m,幅宽0.14~1.9m,平均宽0.84m,矿体延深一般为30~50m,最大延深为100m,矿体平均金品位为16.19×10-6,最高达239×10-6。
3.2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中所见金属矿物主要有: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硫铁银矿、自然铋、辉钼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黝铜矿、胶状黄铁矿、磁铁矿等组成;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碳酸盐矿物、绢云母、石墨、萤石、绿泥石、白云母、电气石。
3.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压碎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团块状构造发育地段金矿化较富,在它形~半自形粒状构造及交代溶蚀构造发育地段金矿化较富富,特别是在黄铁矿被交代的地段金矿化强。脉状及网脉状构造发育处金矿化微弱。
3.4 金矿的赋存状态
本区所见金为银金矿,赋存状态可见有三种类型:包体金、间隙金、裂隙金,形态可分为等轴状(粒状、乳滴状、不规则粒状)和延伸状(蠕虫状、长粒状、细脉状、树枝状),金粒径最大为0.08mm,最小为0.001mm,一般为0.02~0.05mm。
3.5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比较发育,主要为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矽化、透闪石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的是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矽化。离矿脉越近蚀变越强,远脉者弱,蚀变范围在0.3~10.0m不等。
4 找矿标志
(1)化探异常,特别是Au、As、Pb元素组合异常是寻找金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2)物探低视电阻率、高極化率、自然电场零值异常呈带状分布,异常之间有较好吻合的地段。
(3)石墨、绿泥绢云石英片岩带中的断裂带是矿化富集的有利场所,所以寻找石墨、绿泥绢云石英片岩带成为找矿直接找矿标志。
(4)片理化发育的地段中常有中基性岩脉侵入,在其侵入的部位边缘或附近构造带内是金成矿的有利部位。
(5)石英脉呈灰白色,节理、裂隙发育,裂隙中充填有细粒、团块状的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时金的品位较高。
(6)围岩蚀变标志,分布在断裂带内及其附近,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矽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这些蚀变是寻找金矿是直接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 中国北东部金矿主要类型及找矿方向 吉林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研究所。1979.
[2] 金矿床地质学.张成喜.沈阳黄金专科学校地质系.1982
[3]矿床学.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主编 地质出版社。1984.
[4]中国金矿地质及普查勘探方法.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85.
[5] 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地质出版社2010.
关键词:载金矿物;蚀变分带;矿化带;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388-01
1 区域地质概况
新宁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部,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之西段。
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盖县组及早元古界晚期榆树砬子群,晚元古界青白口系永宁组及新生界第四系。
区域内岩浆岩出露广泛,可分为印支期侵入岩和燕山期侵入岩。印支期侵入岩主要有卧龙泉岩体,燕山期侵入岩主要有梁屯和矿洞沟碱性杂岩体和四张滚子岩体。
区域构造位于虎皮峪背斜南翼,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褶皱和断裂构造均很发育,在卧龙泉-猫岭金矿床集中区的褶皱构造受后期岩体侵入的影响,轴向转变为北西西~北西向。断裂构造以北西向的韧~脆性剪切断裂为主,还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断裂构造。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根据原岩特征、变质岩石组合特征,其层位为辽河群盖县组一段地层,以片状岩石为主,夹少量粒状岩石。地层总体走向为310°~ 330°,受褶皱构造影响,矿区南部地层倾向北东,倾角40°~ 80°;矿区北部地层倾向南西,倾角25°~ 50°。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体部分产在该地层中,是矿区的主要围岩。
2.2 构造
矿区内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褶皱和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在本区内主要为太阳沟向斜,该向斜位于矿区的中部,轴向沿300°方向延伸,转折端向北西翘起,两翼不对称,南翼北东倾,倾角40~80°;北翼南西倾,倾角25~50°。
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依走向可分为北西向、北北西向及北东向三组断裂。
北西向断裂,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是矿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早期为猫岭~王家崴子~冷家堡子韧性剪切带的一部分,呈北西向贯穿全区,其主断裂和它的次级断裂控制了矿区内含矿带的分布和产出。是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
北北西向断裂,主要有两条,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及中部,早期表现为张性,晚期表现为压扭性,其形成于北西向成矿断裂之前,但后期再次活动,对北西向成矿断裂起破坏作用。
北东向断裂,分布于矿区北部的卧龙泉岩体中,为左行压扭性断裂,走向60°左右,南东倾,倾角45~75°,延长1800m左右,控制了矿区内北东向含矿带的分布和产出,为卧龙泉岩体内主要的控矿构造。
2.3 岩浆岩
矿区岩浆活动强烈,矿区的北东部为印支期侵入的卧龙泉岩体,岩性为似斑状花岗岩,与围岩呈侵入接触;矿区的南部为燕山期侵入的四张磙子岩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围岩呈侵入接触。脉岩发育,主要有辉绿岩脉、煌斑岩脉、闪长岩脉和石英脉。金成矿与中酸性脉岩活动有关。
3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内金矿主要赋存于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中,以充填注入和热液交代方式,呈脉状、
薄脉状和扁豆状产出。已发现金矿体10条,分别产于辽河群盖县组片岩与印支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燕山期黑云二长花岗岩之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其中最具工业价值的为1、2号矿体。
3.1 矿体规模
1号金矿体规模最大,为含金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断续延长1600m,幅宽一般0.8~2.62m,最宽达5.5m,延深较大,已知侧伏延深达290m尚未尖灭,矿脉走向115°,倾斜NE,倾角60~75°,并向南东方向侧伏,脉体较规整,产状稳定,金品位一般为1.27~20.50×10-6,最高达20.50×10-6,矿体平均品位为8.51×10-6。
2号金矿体由数条断续的小脉组成,整个脉带断续延长700m,幅宽0.14~1.9m,平均宽0.84m,矿体延深一般为30~50m,最大延深为100m,矿体平均金品位为16.19×10-6,最高达239×10-6。
3.2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中所见金属矿物主要有: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硫铁银矿、自然铋、辉钼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黝铜矿、胶状黄铁矿、磁铁矿等组成;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碳酸盐矿物、绢云母、石墨、萤石、绿泥石、白云母、电气石。
3.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压碎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团块状构造发育地段金矿化较富,在它形~半自形粒状构造及交代溶蚀构造发育地段金矿化较富富,特别是在黄铁矿被交代的地段金矿化强。脉状及网脉状构造发育处金矿化微弱。
3.4 金矿的赋存状态
本区所见金为银金矿,赋存状态可见有三种类型:包体金、间隙金、裂隙金,形态可分为等轴状(粒状、乳滴状、不规则粒状)和延伸状(蠕虫状、长粒状、细脉状、树枝状),金粒径最大为0.08mm,最小为0.001mm,一般为0.02~0.05mm。
3.5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比较发育,主要为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矽化、透闪石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的是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矽化。离矿脉越近蚀变越强,远脉者弱,蚀变范围在0.3~10.0m不等。
4 找矿标志
(1)化探异常,特别是Au、As、Pb元素组合异常是寻找金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2)物探低视电阻率、高極化率、自然电场零值异常呈带状分布,异常之间有较好吻合的地段。
(3)石墨、绿泥绢云石英片岩带中的断裂带是矿化富集的有利场所,所以寻找石墨、绿泥绢云石英片岩带成为找矿直接找矿标志。
(4)片理化发育的地段中常有中基性岩脉侵入,在其侵入的部位边缘或附近构造带内是金成矿的有利部位。
(5)石英脉呈灰白色,节理、裂隙发育,裂隙中充填有细粒、团块状的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时金的品位较高。
(6)围岩蚀变标志,分布在断裂带内及其附近,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矽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这些蚀变是寻找金矿是直接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 中国北东部金矿主要类型及找矿方向 吉林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研究所。1979.
[2] 金矿床地质学.张成喜.沈阳黄金专科学校地质系.1982
[3]矿床学.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主编 地质出版社。1984.
[4]中国金矿地质及普查勘探方法.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85.
[5] 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地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