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小鼠模型的建立,观察红藤虎杖复方免煎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取KM雌雄性小鼠各36只,称重后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小鼠足踝肿胀法、观察扭体次数进行抗炎症痛实验;取KM雌雄性小鼠各48只,称重后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尿酸腹腔注射小鼠,进行高尿酸血症试验。 结果 抗炎实验0h小鼠右足踝直径模型组与阳性组、中药中、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h、3h、4h小鼠右足踝直径模型组与阳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小鼠扭体次数模型组与阳性组、中药高、中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与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中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空白组与模型组、阳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阳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与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说明红藤虎杖复方免煎剂有较好的抗炎、镇痛、降低血尿酸的效果。
关键词:红藤虎杖复方免煎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9-0075-0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的最常见首发症状,是尿酸钠盐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引起的急性反应炎症,在国内发病率接近0.3%,如不及时治疗,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痛风石的沉积,致使出现痛风石、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等[1]。笔者通过临床病例观察[2],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了动物实验,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KM雌雄性小鼠共216只,清洁级,体重20-25 g,购自重庆腾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CXK(川)2015-30。
1.2 实验药物 红藤虎杖复方免煎剂(红藤15 g,虎杖20 g,土茯苓30 g,苍术15 g,车前子15 g,蜈蚣6 g,地龙15 g等药组成,由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苯溴马隆片,50 mg/片,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40348;双氯芬酸钠肠溶片,25 mg/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1102164;吲哚美辛肠溶片,25 mg/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01。
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血尿酸(BUA)测定试剂盒,美国贝克曼公司,批号:AUZ4528;TDZ5-WS台式低速离心机,湖南湘鹰离心机有限公司;Au680全自动生化仪,美国贝克曼公司。
2 方法
2.1 抗炎镇痛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采用小鼠肿胀法时,取KM雌雄性小鼠各36只,称重后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吲哚美辛肠溶片)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60 mL、30 mL、15 mL(kg-1·d-1)。连续给药4 d,用尿酸钠造模成功后,观察记录小鼠足踝直径。观察扭体次数时,取KM雌雄性小鼠各30只,称重后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40 mL、20 mL、10 mL(kg-1·d-1)。连续给药3 d,用0.6%的醋酸造模后,观察小鼠出现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
2.2 高尿酸血症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取KM雌雄性小鼠各48只(30±2)g,称重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苯溴马隆片)、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60 mL、30 mL、15 mL(kg-1·d-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尿酸腹腔注射小鼠[3];中药各剂量组从d1开始予以中药,连续3天,d2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灌胃给药,d4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定小鼠血尿酸(BUA)值。
2.3 观察指标 测量各组给药前后小鼠足踝肿胀变化;观察扭体次数和发生反应的鼠数为疼痛定量指标;测定小鼠血尿酸(BUA)值。
2.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方差齐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 T3进行检验。
3 实验结果
因饲养、灌胃等因素,小鼠肿胀实验死亡小鼠5只,剩余55只,每组死亡1只;观察扭体次数实验时死亡小鼠7只,剩余53只,其中模型组以及中药中、低剂量组死亡1只,阳性组及中药高剂量组死亡2只;高尿酸血症实验时死亡小鼠9只,剩余87只,其中空白组及中药高剂量组死亡3只,模型组死亡2只,中药中剂量组死亡1只。
5.1 抗炎实验 经方差分析,0h、2h、3h、4h小鼠右足踝直径空白组与模型组、阳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0h小鼠右足踝直径模型组与阳性组、中药中、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h、3h、4h小鼠右足踝直径模型组与阳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模型小鼠右足踝肿胀度结果(x±s)
注:與模型组比较,*P<0.01
5.2 镇痛及高尿酸血症实验 扭体法镇痛实验经方差分析,模型组与阳性组、中药高、中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与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中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高尿酸血症实验经方差分析,空白组与模型组、阳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阳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与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模型小鼠扭体次数、血尿酸结果(x±s)
注:扭体次数中,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与阳性组比较,△P<0.05;血尿酸值中,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阳性组比较,△P<0.05
6 讨论
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饮食失宜,湿浊内蕴,日久化热,阻滞经络,以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4]。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中说:“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认为该病起于血分受热,复加外受风寒湿邪所致,与一般痹证之病起于外受风寒湿等六淫之邪不同。并提出“更节厚味自愈矣”,说明已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痛风的发病及治疗与饮食有关。方中红藤,苦平,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虎杖,苦寒,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解毒的功效;苍术健脾利湿;土茯苓、车前子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蜈蚣、地龙祛风解痉止痛等,诸药合用,共凑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6],红藤含有生物堿、苷类,具有排泄尿酸及抗炎作用;虎杖有抗炎、镇痛作用,所含的蒽醌衍生物大黄素具有细胞毒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蜈蚣、地龙具有抗炎、镇痛等。基于我们对红藤虎杖复方免煎剂的初期动物实验研究,特别是该方药具有降低血尿酸、抗炎、镇痛的效果,对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讨该方药对缓解本病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生元.扶阳理论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86-287.
[2]郑德勇,刘峻承.红藤虎杖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3例[J].中医杂志,2013,54(3):250-251.
[3]杨韬,陈真.高尿酸血症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和评价[J].安徽医药,2014,18(8):1582-1583.
[4]阎小萍.常见风湿病诊治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61-162.
[5]高学明.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10-542.
[6]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5-306.
(收稿日期:2018-05-08)
关键词:红藤虎杖复方免煎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9-0075-0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的最常见首发症状,是尿酸钠盐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引起的急性反应炎症,在国内发病率接近0.3%,如不及时治疗,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痛风石的沉积,致使出现痛风石、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等[1]。笔者通过临床病例观察[2],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了动物实验,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KM雌雄性小鼠共216只,清洁级,体重20-25 g,购自重庆腾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CXK(川)2015-30。
1.2 实验药物 红藤虎杖复方免煎剂(红藤15 g,虎杖20 g,土茯苓30 g,苍术15 g,车前子15 g,蜈蚣6 g,地龙15 g等药组成,由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苯溴马隆片,50 mg/片,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40348;双氯芬酸钠肠溶片,25 mg/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1102164;吲哚美辛肠溶片,25 mg/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01。
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血尿酸(BUA)测定试剂盒,美国贝克曼公司,批号:AUZ4528;TDZ5-WS台式低速离心机,湖南湘鹰离心机有限公司;Au680全自动生化仪,美国贝克曼公司。
2 方法
2.1 抗炎镇痛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采用小鼠肿胀法时,取KM雌雄性小鼠各36只,称重后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吲哚美辛肠溶片)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60 mL、30 mL、15 mL(kg-1·d-1)。连续给药4 d,用尿酸钠造模成功后,观察记录小鼠足踝直径。观察扭体次数时,取KM雌雄性小鼠各30只,称重后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40 mL、20 mL、10 mL(kg-1·d-1)。连续给药3 d,用0.6%的醋酸造模后,观察小鼠出现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
2.2 高尿酸血症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取KM雌雄性小鼠各48只(30±2)g,称重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苯溴马隆片)、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60 mL、30 mL、15 mL(kg-1·d-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尿酸腹腔注射小鼠[3];中药各剂量组从d1开始予以中药,连续3天,d2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灌胃给药,d4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定小鼠血尿酸(BUA)值。
2.3 观察指标 测量各组给药前后小鼠足踝肿胀变化;观察扭体次数和发生反应的鼠数为疼痛定量指标;测定小鼠血尿酸(BUA)值。
2.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方差齐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 T3进行检验。
3 实验结果
因饲养、灌胃等因素,小鼠肿胀实验死亡小鼠5只,剩余55只,每组死亡1只;观察扭体次数实验时死亡小鼠7只,剩余53只,其中模型组以及中药中、低剂量组死亡1只,阳性组及中药高剂量组死亡2只;高尿酸血症实验时死亡小鼠9只,剩余87只,其中空白组及中药高剂量组死亡3只,模型组死亡2只,中药中剂量组死亡1只。
5.1 抗炎实验 经方差分析,0h、2h、3h、4h小鼠右足踝直径空白组与模型组、阳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0h小鼠右足踝直径模型组与阳性组、中药中、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h、3h、4h小鼠右足踝直径模型组与阳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模型小鼠右足踝肿胀度结果(x±s)
注:與模型组比较,*P<0.01
5.2 镇痛及高尿酸血症实验 扭体法镇痛实验经方差分析,模型组与阳性组、中药高、中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与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中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高尿酸血症实验经方差分析,空白组与模型组、阳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阳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与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模型小鼠扭体次数、血尿酸结果(x±s)
注:扭体次数中,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与阳性组比较,△P<0.05;血尿酸值中,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阳性组比较,△P<0.05
6 讨论
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饮食失宜,湿浊内蕴,日久化热,阻滞经络,以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4]。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中说:“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认为该病起于血分受热,复加外受风寒湿邪所致,与一般痹证之病起于外受风寒湿等六淫之邪不同。并提出“更节厚味自愈矣”,说明已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痛风的发病及治疗与饮食有关。方中红藤,苦平,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虎杖,苦寒,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解毒的功效;苍术健脾利湿;土茯苓、车前子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蜈蚣、地龙祛风解痉止痛等,诸药合用,共凑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6],红藤含有生物堿、苷类,具有排泄尿酸及抗炎作用;虎杖有抗炎、镇痛作用,所含的蒽醌衍生物大黄素具有细胞毒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蜈蚣、地龙具有抗炎、镇痛等。基于我们对红藤虎杖复方免煎剂的初期动物实验研究,特别是该方药具有降低血尿酸、抗炎、镇痛的效果,对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讨该方药对缓解本病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生元.扶阳理论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86-287.
[2]郑德勇,刘峻承.红藤虎杖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3例[J].中医杂志,2013,54(3):250-251.
[3]杨韬,陈真.高尿酸血症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和评价[J].安徽医药,2014,18(8):1582-1583.
[4]阎小萍.常见风湿病诊治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61-162.
[5]高学明.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10-542.
[6]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5-306.
(收稿日期: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