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家,母亲是不懂烹饪,也不大进厨房的。问原因,她回答:“我是西医内科,不动刀。”小时候不懂西医内科究竟是什么,只觉神秘。放学后去诊所等她下班,认真打量她工作的样子,想参透其中奥秘。发现她会向病人细细提问,略作思考,说出病症的名字,然后快速写出一张药单,病人道谢,去药房取药。我问她:“病会好吗?”她说:“当然会啊。”我又问:“那是因为你猜对了病的名字吗?”她笑:“我不是猜的,但你说的也对。”
  更小的时候我最怕刮大风,总觉得大风里藏了什么会掳人的怪物。那时依旧在世的外婆也不叫我捂耳朵,只是眯起眼侧头细听,说:“啊呀,那是条黄毛大狗,个头大却没有爪,只会叫,不要紧。这只呢,是长尾鸟啊,胆子还没麻雀大,就是嗓门比较吓人。你听……你听到没有?”年幼的我学她的样子侧头辨认着屋外的聲音,努力在风声中听出一条狗与一只鸟来,很快忘记了害怕。据说这认真的神情,后来一直没有改掉。
  这是我童年听过的最初的童话,只为我一个人编的故事。
  说中就是解脱,说出名字的那刻,就被赐予了痊愈的能力,也获得了直面的勇气。
  我想,除了刻苦学习,母亲可以迅速“猜中”病症的能力,多少也是遗传自外婆听风的能力吧。这能力传到我这里,就成了把听来的故事写成文字,落在白纸上,字字分明起来。
  那些陌生人从不同的风景里走来,将心事托付于我。我从断续或简短的叙述里听到他们内心的隐痛,就像母亲从病患的诸多病症中推测出病因;我从沉默或叹息的间隙听到他们无从摆脱的忧惧期盼,像外婆从风声里听出怪物的名字。
  你说,我听,以此,我们之间建立契约。如果我写对了,你就从困住你的咒语中站起身来,你就自由。
  所以我认真地遣词造句,谨慎地推敲人物性格,遵循你的渴求描画一个美好结局。
  很多时候,坐在明亮的灯下面对发光的电脑屏幕,却如坐在沉沉黑暗中,寻不到故事的线头,理不清命运的针脚,千头万绪之间惊恐顿生。这时我会想起外婆,想起她侧头细听,想要听清楚一个名字。于是我对故事里的人说:请告诉我你的名字。你自哪里来,你要去往哪里?他们略作停顿,克服最初的拘谨之后开始诉说。
  我把答案一一写下,就像我的母亲,用蓝色墨水写一张药单。看它们经由一双双勤勉细心的手,付梓成书流转成另一段命运,方才醒悟,原来我要医治的,正是自己。
  (田龙华摘自《把你交给时间》)
其他文献
嵩山,属于伏牛山的一支余脉,主体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以后,以嵩山位居中央,定嵩山为中岳。它与山东的东岳泰山、陕西的西岳华山、湖南的南岳衡山、山西的北岳恒山并称为“五岳”。嵩山绝顶,即峻极峰,是中岳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嵩高峻极”和“峻极于天”之说。  嵩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哪座山像嵩山一样特殊,是儒、释、道三教的策源地。它还被史学界赞为“文化圣山”,因为它处在黄河和
期刊
如果你独自驾车,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奔跑,车里的录音机再放一点音乐,你跑着跑着,就会觉得自己整个身心已然和车外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只要看一看听一听他们的民歌、散文、小说、绘画,都会明白,他们的灵魂原是来自于大自然的。   在莫斯科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里,我终于撞见了那些神交已久的名作。看着这些画,我特别想弄明白,他们是怎样去揭示大自然的灵魂的。  当阳光从斜上方穿入森林,林中的空气竟然是绝对透明的,
期刊
冬天的存在,时刻提醒迟钝的世人,心怀暖意去聆听诗人们很久很久以前写下的句子: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夜幕初降,白居易与知己欢聚一室,一杯新酒,暖了心,驱了寒意。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鸟飞远,人踪灭。谪居永州的柳宗元定格在寒江孤舟之上,蓑衣斗笠凝固成一幅充满留白艺术的中国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二次出塞,送别归京使臣。塞外苦寒,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期刊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旅行者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没有一滴水,旅行者把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他想留下一些钱,但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旅行者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旅行者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期刊
保彼得·勃鲁盖尔是16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欧洲独立风景画的开创者。农村是勃鲁盖尔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环境,由于擅长描写居住乡间的乡民生活,他被亲切地称为“农民的勃鲁盖尔”。勃鲁盖尔以宏大的构图,描绘尼德兰壮观的自然景色,这些风景画不是假想和拼凑的,而是经过了认真的观察写实,将景色和人物融合为一个整体。这些画作往往在尺幅之间展现出一个庞大的世界,细细品味,就能发现画面中没有任何东西是偶然出现的
期刊
沈昌文,著名出版人、文化学者,1951年开始从事编辑工作,在他半个多世纪的编辑生涯中,策划出版了《情爱论》《宽容》《第三次浪潮》《随想录》《蔡志忠漫画》《金庸选集》《新世纪万有文库》等中外文化、文学著作,引发广泛影响。其主编的知名杂志《读书》,被誉为中国图书界的典范,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近日,这位出版界的泰斗级人物因病去世,享年90岁。  ●小伙计出身的文化人  沈昌文1931年出生
期刊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诗,一只蚂蚁,看起来弱小,但它并没有因为“小”而显得卑微,奔波、劳累和责任也不曾减少分毫,它生机勃勃、满怀信心地在大地上搬运,甚至像骏马一样奔跑,要“跨过日出与日落”。  诗篇开头就以“奔跑”奠定了蚂蚁灵性而自信的形象,它奔跑在青草尖上,坦荡而自在,就像在自己的草原上一样无拘无束。将蚂蚁比成姿态优美、擅长奔跑的骏马,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比喻,凸显出了小身躯中
期刊
“空气里满是桂花的味道,突然很想念你。” ——题记  我喜欢桂花,这是全家都熟知的,每至深秋,家里都是桂花的芳香。今年,他走得很远,远得让人望不到头,每隔两三个月才有一次通话。  就在前几天,刚结束第三次通话后,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今年的秋天他不回来了。“今年的秋天就不回去了,工期没到。”即使知道他很忙,但也觉得伤心难过,不是矫情,他确实是答应过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陪我。说话做事都要算数,这也是他
期刊
弈园、竹韵园、荷塘月色、染尽铅华、茶风、玉门春风……17个让人怦然心动的中国式小花园,统统出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以及园林专业一群95后学生们之手。而这些美景,源于一门课程的期末作业。  取名为“屋里乡”的小花园,红砖外墙上有网上淘来的“洛川东路200弄”的号码牌、自己铺设的地砖、留声机、滴答的时钟、上了年代的行李箱、上海里弄里左邻右舍在小竹椅上“嘎三胡”(闲聊)的意境都扑面
期刊
我当老师后,一直顺风顺水。学校突然安排我接手二年级的一个困难班。这个班级的各项表现都比较差,尤其是课堂纪律糟糕。  接手的第一年,我绞尽脑汁想要镇住这帮“匪娃”,但都失败了。班级如同一盘散沙,每天我疲于应付其他班级学生的告状、各种各样的通报批评。  在痛苦的自我否定之后,我问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认真反思后,我忽然意识到,这些焦虑和痛苦有很大部分来自过去荣誉建立的虚荣心。当我陶醉在荣誉的光环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