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考试考核作为检测学生综合知识的学习效果,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主要手段。本文结合标志与VI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介绍了考核的实施思路、要求和评定方式。
关键词:高职标志与VI设计考试考核
随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开展,各高职院校就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考试考核作为检测学生综合知识的学习效果、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主要手段。全面反映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建立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科学综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1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考核的现状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目前主要实施以下几种考核方式。
1.1 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学生的卷面成绩较好地反映了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仅应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毛泽东思想、中国设计史等。
1.2 平时实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考核的分值比例为:平时实验40%+平时表现20%+期末考试40%。平时实验包括课题作业、上机实验任务等;平时表现主要为出勤、讨论等;期末考试指卷面考试或技能操作(在两个小时内独立完成某项目的制作或操作)。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在我院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运用比较广泛。
1.3 职业资格证代替考试成绩。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通过参加职业资格或等级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免考本门课程,以相关的技能证书替代该课程的成绩。这一方式应用于PHOTOSHOP、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1.4 采用综合实训作品的考核方式。课程中或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实训题目完成综合作品,教师根据作品的质量来给予评分,如应用于毕业综合实训等课程。
以上几种考核方式是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结合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所进行的尝试。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习的过程的监督管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等,基本上起到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监测作用,体现了工作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但我们也发现了其中也存在不足,如:
①主要针对个人能力的考核,没有涉及到团队能力和职业合作能力的考核。
②考核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评价地位。
③考核的内容与社会岗位的联系不够紧密,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
④有的课程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值大。但期末考试的时间短,要求学生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一个项目的制作,很难起到真正的检查作用。
2 《标志与VI设计》考试改革的思路及要求
按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加强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我院艺术专业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基础上,结合《标志与VI设计》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1 注重实践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按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本课程的考核应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既检查学生在岗位中对平面设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创新思维,还要检查学生搜集设计信息、与人交流、团队合作、自我学习、诚实守法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
2.2 过程性与结果性评定相结合
过程性评定要求课程把知识点被分解到每一个单元课题(任务)训练中,对学生在每一课题(任务)训练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协助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每一个教学任务的学习。结果性评定主要指课程结束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2.3 考核与反馈相结合
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时将考核情况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中自身的长处,对其具有激励作用,也可帮助其查找不足的原因,更好地推动学习,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考核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考核情况总结教学实施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度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4 发挥教师、学生参与评价的能动性
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不断强化了团队小组、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考核也应该是教师、学生、团队小组共同参与。如团队小组的评分采取组长评分、组员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另外,也可由学生推荐出若干同学跟老师一起组成考核组,这样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成绩的认可度,保证成绩的公平性。
2.5 考核标准具体化
课程考核方式由多方面共同组成,涉及范围广,环节多,难度比较大,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对考核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包括项目的选题、数量、难易程度、进度时间等;其次教师要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结构及各个指标的分值,考核标准具体化,便于考核环节中能有效实施。
3 具体的实施方案
我院的《标志与VI设计》把工作室、项目竞赛法引入教学。将学生强弱搭配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约四人,组长一名,兼任设计总监,成员担任设计师,以企业、组织、网络媒体公开的VI竞标题目作为教学的真项目,合理分工,从“设计提案—调研—构思—评估—改进—定稿—印刷”全程仿真教学。
根据教学特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
基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学习评定占70%(团队完成项目的制作50% + 个人课堂表现30%+组员测评20%) + 基于个人专业能力操作的评定占30%。
3.1 基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学习评定。
根据团队小组对总项目中的每一个单元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考核。包括:团队完成项目的制作、个人课堂表现、组员测评;
3.1.1 团队完成项目的制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在团队小组完成每个单元任务时进行。本课程共分为15个单元任务,为标志设计、标准字体、色彩、组合规范、象征图形、吉祥物、办公用品、公关礼品、环境识别、服装等等。如学习“办公用品类”任务的开发时,教师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对团队小组完成的信纸、档案盒、文件夹、光盘等物品的设计构思、创意、进度、效果等进行评分。
3.1.2 个人的课堂表现是针对个人在团队中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如课堂考勤、参与小组完成任务设计的情况。
3.1.3 组员测评包括两部分。一是组长评分。组长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在项目的实施中,起着分配任务、组织监督、综合意见等作用,对组员的学习情况最清楚,组长的评分可督促不积极的学生服从管理,参与到团队的训练中来。二是组员互评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针对其他组员参与项目设计的学习态度、讨论交流、创新制作等情况给予评分。相互评分可以发扬团队成员的民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制约在团队中混水摸鱼、不积极参与的个别同学。
3.2 基于个人专业能力操作的评定
主要采取期末的专业技能综合测试方式。规定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题目、要求等完成作品的综合设计。考察学生对标志与VI设计的创意构思、草图绘制、电脑正稿制作等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做到团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过程评定、结果评定等多元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全面发展,同时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顾卫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8年51期.
[2]曹春华.高职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 年25期.
[3]俞敏燕.关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几点思考[EB/OL].
关键词:高职标志与VI设计考试考核
随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开展,各高职院校就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考试考核作为检测学生综合知识的学习效果、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主要手段。全面反映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建立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科学综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1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考核的现状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目前主要实施以下几种考核方式。
1.1 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学生的卷面成绩较好地反映了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仅应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毛泽东思想、中国设计史等。
1.2 平时实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考核的分值比例为:平时实验40%+平时表现20%+期末考试40%。平时实验包括课题作业、上机实验任务等;平时表现主要为出勤、讨论等;期末考试指卷面考试或技能操作(在两个小时内独立完成某项目的制作或操作)。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在我院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运用比较广泛。
1.3 职业资格证代替考试成绩。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通过参加职业资格或等级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免考本门课程,以相关的技能证书替代该课程的成绩。这一方式应用于PHOTOSHOP、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1.4 采用综合实训作品的考核方式。课程中或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实训题目完成综合作品,教师根据作品的质量来给予评分,如应用于毕业综合实训等课程。
以上几种考核方式是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结合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所进行的尝试。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习的过程的监督管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等,基本上起到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监测作用,体现了工作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但我们也发现了其中也存在不足,如:
①主要针对个人能力的考核,没有涉及到团队能力和职业合作能力的考核。
②考核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评价地位。
③考核的内容与社会岗位的联系不够紧密,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
④有的课程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值大。但期末考试的时间短,要求学生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一个项目的制作,很难起到真正的检查作用。
2 《标志与VI设计》考试改革的思路及要求
按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加强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我院艺术专业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基础上,结合《标志与VI设计》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1 注重实践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按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本课程的考核应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既检查学生在岗位中对平面设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创新思维,还要检查学生搜集设计信息、与人交流、团队合作、自我学习、诚实守法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
2.2 过程性与结果性评定相结合
过程性评定要求课程把知识点被分解到每一个单元课题(任务)训练中,对学生在每一课题(任务)训练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协助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每一个教学任务的学习。结果性评定主要指课程结束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2.3 考核与反馈相结合
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时将考核情况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中自身的长处,对其具有激励作用,也可帮助其查找不足的原因,更好地推动学习,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考核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考核情况总结教学实施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度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4 发挥教师、学生参与评价的能动性
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不断强化了团队小组、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考核也应该是教师、学生、团队小组共同参与。如团队小组的评分采取组长评分、组员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另外,也可由学生推荐出若干同学跟老师一起组成考核组,这样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成绩的认可度,保证成绩的公平性。
2.5 考核标准具体化
课程考核方式由多方面共同组成,涉及范围广,环节多,难度比较大,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对考核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包括项目的选题、数量、难易程度、进度时间等;其次教师要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结构及各个指标的分值,考核标准具体化,便于考核环节中能有效实施。
3 具体的实施方案
我院的《标志与VI设计》把工作室、项目竞赛法引入教学。将学生强弱搭配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约四人,组长一名,兼任设计总监,成员担任设计师,以企业、组织、网络媒体公开的VI竞标题目作为教学的真项目,合理分工,从“设计提案—调研—构思—评估—改进—定稿—印刷”全程仿真教学。
根据教学特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
基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学习评定占70%(团队完成项目的制作50% + 个人课堂表现30%+组员测评20%) + 基于个人专业能力操作的评定占30%。
3.1 基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学习评定。
根据团队小组对总项目中的每一个单元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考核。包括:团队完成项目的制作、个人课堂表现、组员测评;
3.1.1 团队完成项目的制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在团队小组完成每个单元任务时进行。本课程共分为15个单元任务,为标志设计、标准字体、色彩、组合规范、象征图形、吉祥物、办公用品、公关礼品、环境识别、服装等等。如学习“办公用品类”任务的开发时,教师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对团队小组完成的信纸、档案盒、文件夹、光盘等物品的设计构思、创意、进度、效果等进行评分。
3.1.2 个人的课堂表现是针对个人在团队中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如课堂考勤、参与小组完成任务设计的情况。
3.1.3 组员测评包括两部分。一是组长评分。组长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在项目的实施中,起着分配任务、组织监督、综合意见等作用,对组员的学习情况最清楚,组长的评分可督促不积极的学生服从管理,参与到团队的训练中来。二是组员互评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针对其他组员参与项目设计的学习态度、讨论交流、创新制作等情况给予评分。相互评分可以发扬团队成员的民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制约在团队中混水摸鱼、不积极参与的个别同学。
3.2 基于个人专业能力操作的评定
主要采取期末的专业技能综合测试方式。规定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题目、要求等完成作品的综合设计。考察学生对标志与VI设计的创意构思、草图绘制、电脑正稿制作等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做到团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过程评定、结果评定等多元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全面发展,同时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顾卫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8年51期.
[2]曹春华.高职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 年25期.
[3]俞敏燕.关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几点思考[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