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女生比男生更难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就业市场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招工难。教育部部长周济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教育专家对这种近几年一再上演的社会现象指出,与以前相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矛盾已经从“入口”转移到“出口”,从入学难转移到就业难。而且在大学生就业难这股浪潮中,女生就业难更为突出。
  
  就业就像“战争”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将达559万人,比2007年的495万人增加64万人,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之严峻由此可见一斑。面对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增大,有人预言:2008年将是中国的就业高压年。
   就业难毋庸置疑,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2008年将会有不少的毕业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困境。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联是: “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批“愿读服输”。对联的内容虽然夸张,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严重的下岗失业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在新世纪10年中最为严峻的发展挑战。”他认为,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一场没有硝烟的就业战争将在21世纪的中国爆发。“中国正面临一场就业战争。如何创造就业正成为政府面临的最大任务。”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结构调整,在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大量摧毁着旧的工作岗位,而且摧毁的速度远远大于创造的速度,由此引发的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加剧了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经济增长未必带动就业的增长,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资本深化现象,正迫使企业为提高竞争力而减少用工。低级发展阶段的制造业,不仅不能作为就业机器,还排斥就业。
  胡鞍钢认为,中国应该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单纯地把经济增长作为政府追求的目标,势必压制就业目标的实现,并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因此,政府应当实行就业优先,而不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以就业率作为自己的考核指标,将就业政策作为最为优先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
  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这么快却吸纳不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本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为什么会陷入了找不到工作的就业“战争”?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都是扩招惹的祸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老话题,但今年的一系列因素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近几年毕业生基数和增长数量都很大,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数增量并不多,就业难度肯定会增大。山东人才网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单位岗位数与之前比增幅不到10%,岗位绝对增量远低于毕业生的增长量。
  有不少专家谈到今年的就业形势,认为扩招背景不能不提。为了求大求强,不少大学都在拼命地扩招,但师资力量却没有同步扩充,教师短缺和透支问题严重,加上大学管理也没有跟上扩招步伐,教育质量滑坡,问题学生增多。同时,高校的功利化倾向日益清晰地表现出来。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石爱中指出,由于不断扩招,不少高校都进行了巨额贷款而负债累累,他们想方设法捞钱并加大贷款额度,而忽略了教学质量。在西方国家,大学规模与高校培养能力是相匹配的,其规模的扩充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展开的,类似于我们这样的跳跃式扩招的做法,世界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而且,一些教师出于利益的考虑,把学生当成了低廉的“劳动力”进行压榨,这一点在研究生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西方国家,一位研究生导师一般最多只能带四到五名研究生,而我国由于导师有限,一人带一群人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粗放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质量。实际上,扩招这一计划本身就非常值得商榷。
  于是,一方面是快速的扩招,另一方面是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同时,由于大学门槛下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不愿意就读技校等职员院校,导致我国此类技术人才严重不足。而在现实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尤其在南方一些城市更是出现了技工高薪难求,大学生求职无门的状况。当一些技工拿的工资比博士生还高的时候,我们不仅有必要对大学持续的扩招进行反思,应该对我国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理念进行反思,更应该对这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反思。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鹿立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前文、史、哲、教、法等专业都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专业调整不及时有很大关系。她认为,高校是自主办学主体,专业设置应该面向市场,当前专业设置过多、过滥、过于急功近利之风急需刹车。如果这样的问题不能引起高校及政府的关注,大学生们就业难的现象会一直蔓延且不断扩展。
  
  女生就业更难
  
  每到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候,很多女生感慨命运对自己不公。云南省妇联、云南省社科院等部门不久前合作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已找到就业单位并签约的)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是女生的2倍!……女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对6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已经延续了十几年。现在,某些胆子大的用人单位已经敢公开或者半公开地在招聘时就打出女生不要的“前提说明”,而另些单位暗中把握“性别尺度”,以各种理由把前来应聘的女生卡掉。
  华东师范大学2005级中文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李玲说,她去年9月份就开始投简历、参加校内校外的招聘会,但从4月份开始她再也不去什么招聘会了,因为那种地方根本没有机会。她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过一个很中意的企业,但在通过一系列程序后,人事部的主管人员却告诉她,她的条件完全符合要求,他们也很需要人,但是领导要求必须要男生,他也没有办法。
  听听用人单位的说法,似乎也在理:女生过不了几年就结婚怀孕,一旦长期休产假,她留下的工作谁来做?所以,他们总是提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单位女职工太多了,要考虑男女平衡;比如有些工作劳动强度大,女生不适合干等。
  分析起女生就业相对男生为什么更难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的张鸣教授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女生尤难,但美女大学生除外,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几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尤其是政府和国企,都倾向于男生优先,除了关系不得不用的女大学生外,如果招收女生必挑美女做花瓶,起码是兼做花瓶。
  事实上,绝大多数女生,包括她们的家长,在就业性别歧视上选择了忍受和沉默。在社会上,很多号称女权主义者的女性,往往斤斤计较于私人生活方面,但对于女性权益,却并不十分在意,至少没见到谁为此大声疾呼,奔走呼号。
  女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难在个别女生、个别单位,而是难在普遍的社会潜意识里,有一套歧视女性的社会规则在起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实现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尚需要社会共同努力、继续努力。
  
  就业难的突破口
  
  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将会持续严峻。于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教育战线工作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刘中慧说,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也给家庭造成巨大浪费。对大学生个人来说,不仅有长达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人生时间投入,而且还有家庭巨额的经济负担;对社会来说,教育投资是政府财政支出中很重要的一笔,如果一个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找不到工作,这意味着国家对他的教育投入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
  目前,大学生就业选择北京、上海及东南沿海城市过于集中的问题较为突出。刘中慧认为,政府需要对此加强引导,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此外,政府应积极出台一些解决大学生“失业”的保障措施,鼓励大学生“放心”谋职和独立创业。此外,政府还应该定期组织好人才招聘会,积极开发和利用好网上人才招聘。调查发现,用人单位与大学生都普遍信赖由政府相关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招聘会。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办好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提供更多、更快、更真实的就业信息。同时规范人才市场的运作,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我国人才市场运作不规范、求职方式单一、求职成本高和求职成功率低的问题。
  清华大学就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博士对高校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认为,高等院校应该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须从社会对人才的近期和长远需要出发,进行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重视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觉服从社会的需要,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同时,要通过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咨询,开设《大学生职业指导》等课程,帮助大学生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向大学生系统地传授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了政府、学校对大学生就业作出相应的努力和对策,用人单位改变他们的用人策略,大学生更应该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意识。大学生和家长应当有“高等教育投资也是风险投资”的观念。读大学的投入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每个学生的职业选择必须要有竞争意识,而竞争求胜的根本在于个人的综合实力。
其他文献
法院管理文化之亮点,是法院管理文化建设之动力和关键,是使法院管理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并趣味盎然的源泉——法院管理文化创新。  创新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  法院管理文化创新是以人为中心的,因而也最能表现出人的主体性。  那么,法院管理文化创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促进法院管理文化迈上新台阶,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突破和发展呢?  第一是观念上的创新。法院管理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解放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4次给我写信。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给我写信?落款的名字前又为什么先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后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再后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这类感情色彩浓烈的字眼?时间已过去10多年了,至今我与这位“真诚求助者”也尚未谋面,但他的一次次来信宛如发生在昨天。他的每一次来信,都是对我心灵的一次震撼,都促使我考虑该如何做人,如何当记者。  这是发
一  东风无力逐春寒,  震魔又临添祸端。  华夏儿女连心手,  多难兴邦是真传。    二  风云世道本多艰,  天灾人祸未曾闲。  适才话罢家常事,  顷刻茫茫生死间。    三  一方有难八方牵,  北域南疆爱意绵。  飞雪漫漫浑不顾,  丹心碧血感青天。  四  拯救生灵重若山,  争分夺妙不可耽。  高原缺氧亦无怨,  咬紧牙关夺命还。    五  官家商贾都上演,  学者名流更争先。 
我国1994年10月27日开始施行的《广告法》,15年来一直没有作过修改。对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已经难以规范。如名人代言广告处于我国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  广告,广告就是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广而告之的意思,一个企业和企业的产品向消费者介绍自己,就好选择好的广告代言人。一个知名度高的代言人更容易吸引大众消费者的眼球。所以广告主就会花大价钱去请一些名人来作代言。名人效应包括形象喜爱、偶像崇拜、公信力和公
宁杨锁。生于1942年10月。山西万荣人,甘肃宁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甘肃晋商商业联合会会长。  宁杨锁多年来积极参与传播科技、扶贫济困、新农村建设等活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公司曾被授予“支持甘肃生态环境建设贡献奖”“5·12抗震救灾先进企业”等称号,宁杨锁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省政协委员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他致力扶贫,帮助酒泉科技研究所进行甘酸草的科学实验和
杜文修,男,1965年6月出生,甘肃省陇南人。陇南武都区湾儿下村党支部书记、武都区北茂花椒协会会长。  上世纪90年代初,杜文修就开始从事花椒、中药材的收购赈运。初始阶段,由于受资金、经验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只是小打小闹,勉强糊个口。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他逐渐将花椒、中药材收购贩运生意愈做愈大。  2005年7月,杜文修联络周边10个乡镇从事花椒种植、营销的能人大户,在柏林乡湾儿下村组建了武都区第一
电影界近期有些热闹,沉寂半年的影院开放、上影节带来佳作、数部经典电影复映。但最令华语电影圈激动的事,要数威尼斯电影节大会将“终身成就金狮奖”颁给香港导演许鞍华的消息。  作为国际三大电影节之一,威尼斯电影节至今已有77年历史,而许鞍华是首个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9年前,她在威尼斯影展上大放异彩,一举夺得多项大奖,让香港电影再次受到国际瞩目。  许鞍华说:“我很开心听到这个消息,这个开心无法用言语来表
百色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面积168亩,规划用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学院在职教职员工236人,在校高职生3100多人,中职生4200多人,开设有应用电子技术等30多个专业。  院属百色市机电工程学校于2005年5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广西唯一一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每年负责承担2000人的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2005年以来,在区、市扶贫办的具体指
“恒源祥,羊羊羊”,简单明了。“五秒广告”连播三遍的营销方式,也被誉为广告界的“恒源祥现象”。有的消费者不喜欢,觉得挺烦的。恒源祥总裁刘瑞旗则认为这是对消费者记忆的一种冲击。要让消费者记住,一定是要用差异,就是要用与众不同的方法。    毛线产业的第一品牌——恒源祥    “恒源祥”近代中国的一个老字号羊毛品牌,但是,随着解放后的公私合营和计划经济对于品牌的忽视,人们日渐淡忘了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品
在历经5年的逃亡生涯后,公安部部督A级逃犯邱何水,终于“迎来了”迟到的判决:今年7月1日,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其死刑。  2003年,邱何水单独或伙同他人购买毒品22.31千克,此案在当时被称为建国以来安徽最大的一宗毒品贩卖案件。在警方的严厉打击下,该案团伙6名成员被抓获,但邱何水逍遥法外。2004年11月15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对五大在逃毒枭予以通缉。邱何水与大毒枭刘招华的名字均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