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及课堂教学经验,依据中职生自身特征调查其逃课行为的心理表现,提出相应的预防与矫正对策。
关键词:工科类中职生 心理 预防与矫正
在各类中职、高职性质的院校当中,中职学生,尤其是机械、电子、模具、数控、汽车等工科类专业中职生逃课业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直接旷课,此为显性逃课,而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遐想、聊天等行为已有学者把它称之为隐性逃课,这两种逃课现象,在工科类中职课堂教学当中都大量存在。逃课现象的大量存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学生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尤其是直接旷课),因此我们中等职教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各种逃课现象。关于中职生逃课的外部因素,已有众多的学者在各类报刊杂志上论述的非常的清楚,本文就不再赘述,仅仅想结合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及课堂教学经验,依据中职生的自身特征调查其逃课行为,提出相应的预防与矫正对策。
1 调查分析
为了客观而真实地掌握工科类中职生逃课的各种内心想法,本人在我院逃课严重的11级、12级两届工科类专业的8个中专班级,进行了一次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合格答卷330份,答卷经过统计分析后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逃课心理表现统计分析表
■
根据上表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工科类中职生逃课的心理因素是十分复杂的,甚至一些逃课行为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预防与矫正策略
工科类中职生大量“逃课”行为的预防与矫正,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在此主要讨论中职学校的作用。
2.1 深化教学与管理改革,吸引学生。①革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中等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就业教育,工科类专业更是如此,所以那些偏重于理论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删减,加大实践性课程及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室教师粉笔式的授课方式,改在实验实训室采用多媒体边讲边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这些都能够很好的满足中职生潜意识中谋求快乐与自由的心理。②加强 “双师型”师资和软、硬件设施建设。学校要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课堂含金量,提高教师人格魅力、语言艺术,增强课堂吸引力,让学生学有所成。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教学氛围,从根本上扭转逃课的局面。
2.2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格考勤管理制度。①加强中职生组织纪律性教育。让其认识到逃课对自身的危害,理解老师严格管理是为他自己好,使其养成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做到有事请假,事后销假。②加强学生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当前学习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③严格考勤制度,增强工科类中职生的服从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建立畅通的家校联系平台,防止出现责任事故。逃课多节应全校通报,对违背校规校纪要坚决处理,但在处理逃课行为时,要有耐心和技巧,要千方百计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恩威并施,尤其不能因为工科类中职生难管而懊恼,达到既要“打鬼”,又让他叫好的艺术境界。
2.3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其逃课心结。①坚决同网瘾、游戏瘾作斗争。对于已经上瘾的同学可联系家长没收其手机,生活费用全部充饭卡,自然玩不成手机,上不成网络。再利用各种校园社团组织,培养出其它爱好,分散其注意力,“瘾”必慢慢消除。②开展心理咨询,为各类情绪泄洪。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关注每位同学,一经发现某些情绪严重者立即找其谈心、聊天,舒缓其内心压力。③开展自我探究,帮其实现自我同一性。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自我反省、自我探究课堂,分析现实自我,对照理想自我,使之逐步与现实自我的潜能相符。改变某些同学内心的自卑心理,案例分析前辈学长的成功,告知其现在读中专工科,未来前程照样辉煌。
2.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释放青春自我的舞台。青春期是一个激情澎湃的阶段,要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各种环境,来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拥有一个释放自我过剩精力的平台。学生通过活动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得到褒奖和承认,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校、对课堂不再恐惧,“逃课”也就相应减少。
参考文献:
[1]何念波.中职教育毕业班逃课现象分析研究[J].新西部,2009(20):116.
[2]汤绚霞.开展心理咨询,干预中职生逃课行为[J].科教文汇,2008(3):66.
[3]余锋,徐大真.中职生攻击行为的心理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50-51.
[4]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0-170.
作者简介:陈弛文(1982-),男,江西九江人,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助教,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职业教育。
关键词:工科类中职生 心理 预防与矫正
在各类中职、高职性质的院校当中,中职学生,尤其是机械、电子、模具、数控、汽车等工科类专业中职生逃课业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直接旷课,此为显性逃课,而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遐想、聊天等行为已有学者把它称之为隐性逃课,这两种逃课现象,在工科类中职课堂教学当中都大量存在。逃课现象的大量存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学生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尤其是直接旷课),因此我们中等职教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各种逃课现象。关于中职生逃课的外部因素,已有众多的学者在各类报刊杂志上论述的非常的清楚,本文就不再赘述,仅仅想结合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及课堂教学经验,依据中职生的自身特征调查其逃课行为,提出相应的预防与矫正对策。
1 调查分析
为了客观而真实地掌握工科类中职生逃课的各种内心想法,本人在我院逃课严重的11级、12级两届工科类专业的8个中专班级,进行了一次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合格答卷330份,答卷经过统计分析后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逃课心理表现统计分析表
■
根据上表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工科类中职生逃课的心理因素是十分复杂的,甚至一些逃课行为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预防与矫正策略
工科类中职生大量“逃课”行为的预防与矫正,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在此主要讨论中职学校的作用。
2.1 深化教学与管理改革,吸引学生。①革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中等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就业教育,工科类专业更是如此,所以那些偏重于理论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删减,加大实践性课程及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室教师粉笔式的授课方式,改在实验实训室采用多媒体边讲边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这些都能够很好的满足中职生潜意识中谋求快乐与自由的心理。②加强 “双师型”师资和软、硬件设施建设。学校要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课堂含金量,提高教师人格魅力、语言艺术,增强课堂吸引力,让学生学有所成。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教学氛围,从根本上扭转逃课的局面。
2.2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格考勤管理制度。①加强中职生组织纪律性教育。让其认识到逃课对自身的危害,理解老师严格管理是为他自己好,使其养成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做到有事请假,事后销假。②加强学生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当前学习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③严格考勤制度,增强工科类中职生的服从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建立畅通的家校联系平台,防止出现责任事故。逃课多节应全校通报,对违背校规校纪要坚决处理,但在处理逃课行为时,要有耐心和技巧,要千方百计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恩威并施,尤其不能因为工科类中职生难管而懊恼,达到既要“打鬼”,又让他叫好的艺术境界。
2.3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其逃课心结。①坚决同网瘾、游戏瘾作斗争。对于已经上瘾的同学可联系家长没收其手机,生活费用全部充饭卡,自然玩不成手机,上不成网络。再利用各种校园社团组织,培养出其它爱好,分散其注意力,“瘾”必慢慢消除。②开展心理咨询,为各类情绪泄洪。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关注每位同学,一经发现某些情绪严重者立即找其谈心、聊天,舒缓其内心压力。③开展自我探究,帮其实现自我同一性。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自我反省、自我探究课堂,分析现实自我,对照理想自我,使之逐步与现实自我的潜能相符。改变某些同学内心的自卑心理,案例分析前辈学长的成功,告知其现在读中专工科,未来前程照样辉煌。
2.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释放青春自我的舞台。青春期是一个激情澎湃的阶段,要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各种环境,来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拥有一个释放自我过剩精力的平台。学生通过活动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得到褒奖和承认,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校、对课堂不再恐惧,“逃课”也就相应减少。
参考文献:
[1]何念波.中职教育毕业班逃课现象分析研究[J].新西部,2009(20):116.
[2]汤绚霞.开展心理咨询,干预中职生逃课行为[J].科教文汇,2008(3):66.
[3]余锋,徐大真.中职生攻击行为的心理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50-51.
[4]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0-170.
作者简介:陈弛文(1982-),男,江西九江人,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助教,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