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分完了咋办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分队分得砖渣不剩。
  腰窝镇八队小青年刁满恒两口儿去串亲戚回来,队就只剩个名称,实质性的东西没了。队里所有财产已分完。
  刁满恒吃着烟在街上转悠。分队,人不全就分吗?能漏掉一户吗?没地吃啥?队里弟兄四个的,要了台手扶拖拉机。弟兄三个的,要台195柴油机。弟兄俩的要头牛,弟兄一人的要头驴,一个七十多的老太婆要只羊哩。
  谁胳膊粗谁是老大!若是弟兄五个要啥,队里又没汽车,要大队书记当儿子吗?!
  他转到大门楼跟前,书记家到了,他大摇大摆地走进去。
  书记在家吗?书记挺着大肚子出来了。吆,是满恒啊?屋里坐。不啦书记,你怪忙的别耽误你宝贵时间。有事啊?对,有。是这样,书记。俺串亲戚回来队里分完了,要么没么啦!兴这个吗?俺不是队里的人吗?
  书记抓着火柴棒剔牙里的鸡肉,“啪”吐出一块来,说,分完了,没法啦。你看有上级文件,规定分完地三年不变。我也没办法。
  满恒伸手抓出嘴里吃的那根烟,狠劲摔地上,右脚踩住对仇人似的碾碎。
  噢,书记没法啦!扭腚扬长而去。
  “操!你还日天的本事。”书记打了个饱嗝。
  刁满恒回家找出切菜刀,在磨刀石上“嚯嚯”地磨刀,随磨随摸刃。
  他媳妇劝他,别真生气,千万不能杀人。气病了自己受,别人看哈哈笑。
  他说,我不杀人,我找死阿。我有那么憨吗。走,跟我往舔水井上去。去哪干嘛?走哇,去了你就知道了。
  八队几百个人吃这口甜水井的水。别的井水苦,洗衣服干别的用。
  满恒说他媳妇,你坐到井沿上,守住井口,谁来打水,一挑水五毛钱。六亲不认,谁不交钱也不行,先交钱后打水。我抓着菜刀坐在旁边,抽烟。
  旗开得胜,来担水的啦,对不起,我没分地,也没分财产,分这口井。
  脾气好的立马掏钱,也有耍赖的,那你到别处打水去,这井不叫你打水。白天他两口在甜水井上死看死守,基本没跑冒滴漏。
  晚上他们回家了,甜水井忙起来,社员们家家户户去,打着灯笼、提灯打水。几乎把井水打干了。
  天明他两口来到井台一看哩啦的水,早晨也没来担水的,就明白了。
  人们夜里把水担走了,他们就收不到钱了。
  满恒立马决定给甜水井盖房子,把井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他叫媳妇守井口,满恒找人拉砖,两天把砖、土、木料、苇子等拉来,大干三天在井上盖起了小屋。
  吃住在小屋。晚上、白天都有人看井,偷水不可能了。
  这真成问题了,没水吃可是大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更是人的命脉。社员反映到书记那儿,咋办?得想法解决啊!
  书记第二天来到井上,对小屋喊,满恒,爷们儿。满恒懒洋洋地从小屋里钻出来,吆,书记驾到,有事吗?来我寒舍。书记递给满恒颗烟,满恒使劲伐打火机的轮子不着火。书记的火机兰火苗一蹦一蹦的,书记破天荒地给社员点烟。
  是,有点事。你把井控制起来这样不行啊,社员吃水不方便,关键是还吃水交钱。找遍全国也没咱这么弄的啊。
  是,你还找遍全国?找遍全省、全专区、全县、全公社有不分给社员口粮地的吗?
  那不是因为你不在家吗,再说过去的事啦。不在家就开除俺队籍啊!你不是口口声声有文件吗,我看看开除我队籍的文件。
  我就分了这口井,俺家没地种粮食,吃啥,俺就吃井。
  爷们儿别说气话了,咱咋办啊?咱总得解决,要不这样吧,我分的地你种行吧。我不能种你的地,你吃啥。
  大队书记忽然想起,大队里还有几十亩杏树行吗,这吧爷们儿,你种大队的杏树行,那儿归你了。
  满恒转念一想,行。你说了当真?看看我书记说了不当家。你还变吗。不变。那得签合同。行,签合同。我种杏树行子,三年不行,三年我还没把地弄好就收回不行,最少也要三十年。三十年就三十年,你赶快把小屋拆了,打扫干净。
  满恒种了几十亩杏树行发大财了。在杏行子里盖楼了,底下养鸡,树上结杏。鸡散养不喂饲料,土鸡蛋供不应求。
其他文献
父亲与话题  往昔,身着粗布大衫,犁田耕地,时爆粗口的平头百姓,叫布衣。  相对世俗的布衣而言,有着独立人格的,知书达理的,注目仕途的读书人,就是文人了。  按理儿说,布衣是布衣,文人是文人,属两个阶级,扯不到一块儿。  却不然,我父亲的人生旅程中,兼而有之,似乎打破了这个理儿。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夫——  永葆农民本色,闲话农桑,有着农耕之乐;  父亲又是个纯粹的文人——  洋溢着文人气息,有着
期刊
【北京野狐禅】  网眼看书坛(三十三)  中国书法馆与中国国家美术馆将在一起正式开建  网站:www.ddsfw.cn   帖主:值班编辑  发帖时间:2011年9月16日  当代书法网北京讯(记者 张晓龙 湫河人),2011年9月6日,记者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召开的“关于尽快落实建立中国书法馆”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获悉,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把中国书法馆与中国国家美术馆合在一起立项建设。   当天
期刊
美丽的检查员  暴躁的阳光烘烤着大地,草儿佝偻着发蔫的身躯;一丝炽热的微风飞进工作间,拂理着她秀美鬓发下的细密汗滴。漏到检测件上的斑斑阳光,像一枚枚闪光的胸针,别在她青春的襟上。一双勤劳的手,用轻轻触摸零件的沙沙聲,和钳工一起将调试的模具叫醒。  精确地测量数据,她把众多的等待变成了速度,奔驰着融入模具品质提升的节奏;伴随着检测点辐射散开,青春便走进了车间,走进了调试现场,走进了整装待发的模具里。
期刊
董玮,号师鼎堂、钝庐。1974年生于河南郸城。2005年就读于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艺术中国》《尚艺书法》杂志副主编、“五号线”书法社团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艺术硕士。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获奖、入展,并发表于《东方艺术·书法》、《书法》、《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书法报》曾做专题介绍。出版有《痕迹·中国书法院助教
期刊
赵薇《致青春》大火,也点燃了年轻人或者不再年轻的人怀旧的热情,感慨热议纷纷,仿佛所有人都已经变老。怀旧在某种程度上说,反映的是对现实的不满,所以连《人民日报》也出来撰文,批评青年暮气沉沉,精神早衰。但从另一方面说,集体怀旧产生的基础是集体记忆。那些集体记忆,是引起我们情感共鸣的无形纽带,是我们明白自己所以是谁的精神证据。对于我们在这个公司大集体里的人来说,这个纽带就是那个感触复杂意味深长让人欲说还
期刊
一  泊客。旅者。被你内心  瘫痪掉的旅程呢。起点和终点  漏掉多少咫尺与蜿蜒  一缕月光,将它夹进书册  然后被自己的影子折叠、涂改  天空静止在一棵树上  连一朵偷窥的云也没有飘过  只有升上来的时间  在把午后多余部分倒出。它把光线  从头顶一步步推倒、盘算  直至被晚风擦黑  这个中秋夜却什么也没看见  伸出去的手,碰到了自己  今晚的月亮  降低了它的弧度,围坐在油灯下  仿佛那些老邻居
期刊
偶尔与当今的80、90后们谈及现时社会的一些时髦趣事,勾起我对当年一些时尚旧事的回忆,摘记如下。  军装、军帽、军书包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人是全民的偶像,当年姑娘择偶的首选必是军人。爱屋及乌,军人的用品亦成了社会上的时髦品。满大街的流行色便是军装。绿色军装固然招人喜爱,那种洗得泛白色的军装更衬出青少年的俊美来。而军装毕竟有限,于是军帽亦成为人们的“抢手货”。一顶正宗的军帽戴在头上,顿时令人刮
期刊
想不到,多年以后,我居然见到了王仁元,在这个人流如注的省会城市。  在接到他的电话的那一瞬间,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酸菜汤,然后,慢慢才是他的名字。  王仁元约我在市中心的一家酒楼聚聚。我当然立即应下。我离开家乡县城多年了,老友的邀请,我没有理由拒绝。  王仁元显然是发福了,举止上也显得有些夸张。他见到我的兴奋,早已压过了我见到他的惊奇。  席间,我故意问他,要不,我们也点一盆酸菜汤?  他一阵大笑,
期刊
蛇年的春节日渐临近,转眼已是立春。立春之后,冬季冷厉的西北风,就将渐渐转化为和煦的东风。  我忽然想到一个词语“东风西渐”。这个词语的本意是古老的中国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渐渐传入西方,如风水、中医,五行学说等等,就被称为“东风西渐”。与之相对应的一个词语是“西风东渐”。其本意是19世纪末期,欧洲侵略者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的价值观、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相区别称为西学,清末大量的西学影响着一代中国人
期刊
刚子坐在店里,目光伸到窗外,雨下得飘飘洒洒。吸引刚子目光的不是这场雨,而是不远处的那棵柳树。柳树下曾经有他美好的回忆。如今,孤零零的柳树像一个等待亲人回家的老者。雨似乎懂得刚子的心思,飘落中满含了伤感。  今天的柳树下还有一个年轻人,样子有些古怪。虽然拿了一把伞,却夹在了腋下,任凭雨水打湿他的衣衫。他每隔段时间擦一下脸上的雨水,然后便以一个固定的姿势伫立在那里。看他眉清目秀的不像是精神有问题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