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称代式提示成分“祥林嫂”由句首移位到句尾,说明说话人四婶言语心理的微妙变化。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祥林嫂苦苦挣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惨遭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关键词】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称代式提示成分 祈使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54-01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
“祥林嫂,你放着!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这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中,在鲁家两次准备年终大典——“祝福”之际,四婶不准许祥林嫂碰动祭祀器具时所说的三句话。从句子的语气类型看,这三句话属同一句类,都是祈使句,表示四婶对祥林嫂的举动有所要求。但由于语境的变化,称代式提示成分“祥林嫂”由句首移位到句尾,则形象地说明了说话人四婶言语心理的微妙变化。
从句子的结构形式看,“祥林嫂”是四婶称呼的对象。作为称呼语,它是独立于句外的,跟句子中句法成分之间没有结构上的关联,是脱离句子的组织而独立存在的一个语言单位,因而属于独立成分的一种。同时,从语义关系的角度讲,“祥林嫂”这个称呼语,又和句子的主语代词“你”构成复指。在这种情况下,“祥林嫂”则可看作是称代式提示成分。这种成分,就其位置而言,一般位于句首。句中用相应的代词予以复指。在特殊的情况下,出于表达的需要,可将其移位于句尾。
所谓表层结构,是指句子形式上的成分安排或组合。“祥林嫂,你放着罢!”表示的是要求,即四婶阻止祥林嫂触碰祭具,因而表层结构是理解句意的起点。相形之下,深层结构则是建构在表层结构之上的传达句子言外之意的基础形式,是理解句意的终极目的。“你放着罢,祥林嫂!”在不准许祥林嫂接触祭具的同时,还带有你是一个“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的人之意。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语意距离,可作为句子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语言的加工方式而言,表层结构“祥林嫂,你放着罢!”和深层结构“你放着罢,祥林嫂!”都含有命令语气,同时也暗含着劝说的意味。两句中相同的语气词“罢”的使用,便说明了这一点。
通常在交際场合中,语言使用最重要的一条基本规则便是礼貌。在具体的语境下,说话人的目的就是试图改变听话人的行为。从语言心理角度讲,称代式提示成分“祥林嫂”和句中代词“你”位置以及由此产生的距离,引发听话人的知觉反应也不一样。作为称代式提示成分的“祥林嫂”和主语“你”,仅一个逗号之隔,从词频的效应性上看,由于使用频率高,容易形成听话人习惯上的顺应性,并习以为常,从而使警示作用的程度有所减弱。
此外,为了强化表达命令内容的严肃性,在动词的使用上,采用了动词“放”加“着”的肯定式结构样式。从语用上讲,这种特殊类型的祈使句,通常用来表示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处于某种状态而不要随意改动。从小说的内容看,改嫁后再回到鲁家做工的祥林嫂,在祭祀时的举动,本是按照惯例在做自己本职分内的事情,因而当她看到“桌子放在堂中央”时,便“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形下,在“讪讪的缩了手”的同时,又本能地“去取烛台”。由此可见,听话人祥林嫂的举动,是正在改变自己原来所处的“清闲”状态,她希冀借助祭具的摆放,让人们“宽恕”自己的“罪过”,进而重新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另一方面,动词“放”和“着”构成的祈使句,还表示说话人要求听话人让某物处于某种放置状态而不能改动。捐了门槛,自以为“罪过”已赎的祥林嫂,“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的时候,“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罢,祥林嫂!”面对听话人准备改变祭具的举动,情急之下,四婶本能地对她发出指令,劝阻其行为。
从语用上讲,表达命令类的祈使句,一般采用肯定式的表述方式。表层结构“祥林嫂,你放着罢!”,句子的主语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但从深层结构讲,“你放着罢,祥林嫂!”句子的祈使主语“我(让)”并未出现。在这种情形下,句中的主语“你”则是祈使的对象了。在具体的交际场合中,这是经济省时原则的体现。正是称代式提示成分的后移,使祥林嫂觉察出了四婶说话时前后态度的巨大变化,自己由“疑惑”进而“失神”,精神支柱随即崩塌,进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而趋于死地。
参考文献:
[1]肯尼斯·J·格根,赵旭东,方文,郭秀玲.语境中的社会构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1-98.
[2]周明强.现代汉语使用语境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6-89.
[3]许力生.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建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58-165.
作者简介:
霍文博(1989-),男,汉族,吉林省扶余市人,吉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读博士,中国社会语言学会成员,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成员,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关键词】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称代式提示成分 祈使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54-01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
“祥林嫂,你放着!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这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中,在鲁家两次准备年终大典——“祝福”之际,四婶不准许祥林嫂碰动祭祀器具时所说的三句话。从句子的语气类型看,这三句话属同一句类,都是祈使句,表示四婶对祥林嫂的举动有所要求。但由于语境的变化,称代式提示成分“祥林嫂”由句首移位到句尾,则形象地说明了说话人四婶言语心理的微妙变化。
从句子的结构形式看,“祥林嫂”是四婶称呼的对象。作为称呼语,它是独立于句外的,跟句子中句法成分之间没有结构上的关联,是脱离句子的组织而独立存在的一个语言单位,因而属于独立成分的一种。同时,从语义关系的角度讲,“祥林嫂”这个称呼语,又和句子的主语代词“你”构成复指。在这种情况下,“祥林嫂”则可看作是称代式提示成分。这种成分,就其位置而言,一般位于句首。句中用相应的代词予以复指。在特殊的情况下,出于表达的需要,可将其移位于句尾。
所谓表层结构,是指句子形式上的成分安排或组合。“祥林嫂,你放着罢!”表示的是要求,即四婶阻止祥林嫂触碰祭具,因而表层结构是理解句意的起点。相形之下,深层结构则是建构在表层结构之上的传达句子言外之意的基础形式,是理解句意的终极目的。“你放着罢,祥林嫂!”在不准许祥林嫂接触祭具的同时,还带有你是一个“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的人之意。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语意距离,可作为句子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语言的加工方式而言,表层结构“祥林嫂,你放着罢!”和深层结构“你放着罢,祥林嫂!”都含有命令语气,同时也暗含着劝说的意味。两句中相同的语气词“罢”的使用,便说明了这一点。
通常在交際场合中,语言使用最重要的一条基本规则便是礼貌。在具体的语境下,说话人的目的就是试图改变听话人的行为。从语言心理角度讲,称代式提示成分“祥林嫂”和句中代词“你”位置以及由此产生的距离,引发听话人的知觉反应也不一样。作为称代式提示成分的“祥林嫂”和主语“你”,仅一个逗号之隔,从词频的效应性上看,由于使用频率高,容易形成听话人习惯上的顺应性,并习以为常,从而使警示作用的程度有所减弱。
此外,为了强化表达命令内容的严肃性,在动词的使用上,采用了动词“放”加“着”的肯定式结构样式。从语用上讲,这种特殊类型的祈使句,通常用来表示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处于某种状态而不要随意改动。从小说的内容看,改嫁后再回到鲁家做工的祥林嫂,在祭祀时的举动,本是按照惯例在做自己本职分内的事情,因而当她看到“桌子放在堂中央”时,便“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形下,在“讪讪的缩了手”的同时,又本能地“去取烛台”。由此可见,听话人祥林嫂的举动,是正在改变自己原来所处的“清闲”状态,她希冀借助祭具的摆放,让人们“宽恕”自己的“罪过”,进而重新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另一方面,动词“放”和“着”构成的祈使句,还表示说话人要求听话人让某物处于某种放置状态而不能改动。捐了门槛,自以为“罪过”已赎的祥林嫂,“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的时候,“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罢,祥林嫂!”面对听话人准备改变祭具的举动,情急之下,四婶本能地对她发出指令,劝阻其行为。
从语用上讲,表达命令类的祈使句,一般采用肯定式的表述方式。表层结构“祥林嫂,你放着罢!”,句子的主语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但从深层结构讲,“你放着罢,祥林嫂!”句子的祈使主语“我(让)”并未出现。在这种情形下,句中的主语“你”则是祈使的对象了。在具体的交际场合中,这是经济省时原则的体现。正是称代式提示成分的后移,使祥林嫂觉察出了四婶说话时前后态度的巨大变化,自己由“疑惑”进而“失神”,精神支柱随即崩塌,进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而趋于死地。
参考文献:
[1]肯尼斯·J·格根,赵旭东,方文,郭秀玲.语境中的社会构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1-98.
[2]周明强.现代汉语使用语境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6-89.
[3]许力生.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建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58-165.
作者简介:
霍文博(1989-),男,汉族,吉林省扶余市人,吉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读博士,中国社会语言学会成员,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成员,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