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校学报总体上影响力不高的现实,文章依托中国知网个刊影响力数据库近4年的数据,分析了高校学报与专业科技期刊的差异及高校学报的特点,找出了提升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几项举措:依托高校优势学科;稳定的读者、作者队伍;加强行业内期刊的联系,使期刊走专业化、特色化办刊之路,可以加快提升高校学报质量,扩大期刊影响力。
关键词:高校学报 学术影响力 专业化 特色化办刊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105-02
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1}。据有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就有6000多种,其中高校学报有1700余种。2009年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15种,高校学报占了15种;E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83种,高校学报50种。在2010年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荣获期刊奖;《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荣获期刊奖提名奖。从期刊数量、学术影响力等各方面看,高校学报已成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历史及高校学报定位等原因,高校学报的刊载内容大都涵盖了本校所有学科,刊载内容的综合化凸显不了高校的优势学科,期刊内容虽然全,但不精、没有特色,不利于读者的查询,不利于检索机构的收录与评价,严重制约了高校学报的影响力的提高。作为高校学报的办刊人,如何在坚持高校学报办刊宗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笔者通过对任职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分析认为,依托高校自身的专业优势,使学报走专业化、特色化办刊之路。打造专业特色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途径,专业化才会有特色和个性。
一、高校学报发展的局限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创建于1959年,经50余年的发展,“学报”从半年刊发展的季刊、双月刊,2010年发展到月刊。多年来,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科和水产学科的特色,学报坚持以海洋、水产特色办刊理念,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学报”连续两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方阵,并连续五届获得“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5年获得总署信息中心、中国期刊协会数字分会的“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期刊”奖。但近年来,随着学校多学科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学报发表的文章涵盖了学校所拥有的所有学科,逐步从以海洋学科为主的办刊宗旨,向综合性期刊发展。而“学报”的影响因子近年呈下降趋势(见表1)。
1.高校学报与专业性科技期刊的差异。《海洋学报》是国内海洋类专业期刊中的佼佼者,所发表文章的范围与海大学报以海洋为特色的办刊理念相近。对比《海洋学报》两种期刊的主要指标可以看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发文量比海洋学报多出15%,总被引频次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影响因子却是海洋学报的64%,学科扩散指数是海洋学报的1倍多,权威因子远低于海洋学报(见表1)。
分析认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发表的文章在刚发表两年内被引频次不高,其半衰期较长,所发表的文章研究热点不够,基础性研究文章较多。学科范围广泛,专业性不强,没有很好地体现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科研水平。
2.高校学报各学科影响力差距悬殊。
从图1可以看出,对学报影响力贡献最大的是基础科学、农业科学和工程科I,这三个学科占到总学科访问量和浏览量的的80%以上,而在学报发表的医药卫生科技、信息技术等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不大。
二、提升高校学报影响力的可行性
1.依托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期刊。众所周知,学科建设是高校的生命,高校学报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维系高校学科建设这样一个系统稳定而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在地球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7大学科(领域)跻身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中国海洋大学学报有足够的基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中挖掘和组织优质稿源,培养自己的作者队伍,建设期刊的特色栏目,进而打造期刊的特色。当然,在依托高校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期刊的过程中,作为期刊的主办者要对期刊有合理的定位,坚定特色化办刊的理念,对期刊那些影响力贡献不大学科的文章要勇于取舍、摒弃难做成规模和影响的学科或选题,以保证期刊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以学术影响力为基础,提高期刊质量。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以及学术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这是科技期刊重要的稿源基础{2}。科技学术期刊一个重要特征是,期刊的作者往往又是读者、审稿者。高校中青年教师多、研究生多,作者队伍庞大而稳定;校内教师、学生又是期刊的重要读者群和利用者,期刊编辑人员可以比较方便、快捷地获得出版反馈信息,调整期刊的选稿标准。期刊的编辑可以从高校科研部门获取教师获得课题资助的情况,及国家重点资助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随时跟踪国际、国内重大课题的研究,组织学术质量高、国家重点发展项目研究成果和国际合作研究成果的稿件,专辑出版或专栏发表,以提高期刊的质量。
3.依托高校稳定的读者、作者队伍,策划、组织稿源。高等院校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水平科技人员的摇篮,高校学报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高级职称(包括院士)、高学历的人员中大约有85%的科研工作者的处女作都是发表在高校学报上的,也就是说是高校学报培养了他们成果总结和发表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学报从来不乏好的稿源和有潜质的作者队伍,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好的稿源挖掘出来,与作者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联系和沟通。这需要期刊编辑做到以下几点: (1)打造高素质的编辑团队。编辑是学术期刊的灵魂,走特色化之路,不仅要求编辑有良好的岗位技能,更要求编辑有特色栏目所涉学科及选题的良好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还要求编辑有敏锐的眼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等{3}。到科研第一线去,与科技工作者交朋友,跟踪重点项目的研究进展,参加其研讨会,在做好栏目和选题策划后,有计划、有目的地约稿。
(2)培养学术新人。打造期刊特色,要培养专业化、稳定的作者队伍。办刊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高水平的专业作者是高质量稿源的基础。编辑在关注那些学术大家、名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更多地培养学术新人。在他们科学研究起步阶段,甚至在他们的求学时期,多关注他们的研究,更有耐心和责任感地担当起他们和审稿专家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帮助他们完善其科研成果,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成长提高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们成为期刊稳定的作者队伍。也为期刊培养潜在的“大家”作者。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有相当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专业作者队伍,形成自由资源优势。
4.加强行业内期刊的联系,扩大期刊的影响。构建以特色栏目为平台的学术共同体。与行业内的期刊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协作,建立统一的审稿专家库和作者联系网。根据期刊的定位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栏目,面对共同的作者群,不同的期刊根据自己的特色组织稿件,期刊之间相互支持和协作,打造期刊自己独有的“品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三、结论
高校学报是高校科研成果展示和培养学生的平台。高校整体学术水平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高校学报的质量。因此,“学报”作为高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受到其需服务于学校科研和教学的限制下,要提高学报影响力,必须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发展特色栏目,走特色化办刊之路。要做出特色,形成品牌,要做好以下工作:
1.期刊的主办者对期刊有合理的定位,坚定特色化办刊的理念。依托高校学科优势,打造期刊的特色,切忌学科的大而全,要勇于取舍、摒弃难做成规模和影响的学科或选题。
2.编辑是学术期刊的灵魂,走特色化之路,要求编辑有良好的岗位技能,更要有敏锐的捕捉科研热点的眼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等。
3.编辑在组稿、约稿时,在关注那些学术“大家”、“名家”研究成果的的基础上,应更多地培养学术新人,并培养其归依感,形成良性的互动。
4.加强同专业内期刊的相互联系,形成行业内期刊的协作,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注释:
{1}冯民,王士忠,张士莹.推进高校学报改革,首推应为联合办刊[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682-685
{2}颜帅,郑进宝,佟建国.论高校学报的6种属性[J].编辑学报,2009,21(2):97-98
{3}康敬奎.特色化学术期刊的真正出路[J].评价与管理,2013(2):17-19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山东青岛 266000)
[第一作者简介:徐环(1978—),编辑,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自然科学版]
(责编:若佳)
关键词:高校学报 学术影响力 专业化 特色化办刊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105-02
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1}。据有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就有6000多种,其中高校学报有1700余种。2009年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15种,高校学报占了15种;E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83种,高校学报50种。在2010年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荣获期刊奖;《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荣获期刊奖提名奖。从期刊数量、学术影响力等各方面看,高校学报已成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历史及高校学报定位等原因,高校学报的刊载内容大都涵盖了本校所有学科,刊载内容的综合化凸显不了高校的优势学科,期刊内容虽然全,但不精、没有特色,不利于读者的查询,不利于检索机构的收录与评价,严重制约了高校学报的影响力的提高。作为高校学报的办刊人,如何在坚持高校学报办刊宗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笔者通过对任职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分析认为,依托高校自身的专业优势,使学报走专业化、特色化办刊之路。打造专业特色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途径,专业化才会有特色和个性。
一、高校学报发展的局限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创建于1959年,经50余年的发展,“学报”从半年刊发展的季刊、双月刊,2010年发展到月刊。多年来,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科和水产学科的特色,学报坚持以海洋、水产特色办刊理念,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学报”连续两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方阵,并连续五届获得“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5年获得总署信息中心、中国期刊协会数字分会的“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期刊”奖。但近年来,随着学校多学科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学报发表的文章涵盖了学校所拥有的所有学科,逐步从以海洋学科为主的办刊宗旨,向综合性期刊发展。而“学报”的影响因子近年呈下降趋势(见表1)。
1.高校学报与专业性科技期刊的差异。《海洋学报》是国内海洋类专业期刊中的佼佼者,所发表文章的范围与海大学报以海洋为特色的办刊理念相近。对比《海洋学报》两种期刊的主要指标可以看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发文量比海洋学报多出15%,总被引频次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影响因子却是海洋学报的64%,学科扩散指数是海洋学报的1倍多,权威因子远低于海洋学报(见表1)。
分析认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发表的文章在刚发表两年内被引频次不高,其半衰期较长,所发表的文章研究热点不够,基础性研究文章较多。学科范围广泛,专业性不强,没有很好地体现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科研水平。
2.高校学报各学科影响力差距悬殊。
从图1可以看出,对学报影响力贡献最大的是基础科学、农业科学和工程科I,这三个学科占到总学科访问量和浏览量的的80%以上,而在学报发表的医药卫生科技、信息技术等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不大。
二、提升高校学报影响力的可行性
1.依托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期刊。众所周知,学科建设是高校的生命,高校学报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维系高校学科建设这样一个系统稳定而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在地球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7大学科(领域)跻身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中国海洋大学学报有足够的基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中挖掘和组织优质稿源,培养自己的作者队伍,建设期刊的特色栏目,进而打造期刊的特色。当然,在依托高校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期刊的过程中,作为期刊的主办者要对期刊有合理的定位,坚定特色化办刊的理念,对期刊那些影响力贡献不大学科的文章要勇于取舍、摒弃难做成规模和影响的学科或选题,以保证期刊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以学术影响力为基础,提高期刊质量。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以及学术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这是科技期刊重要的稿源基础{2}。科技学术期刊一个重要特征是,期刊的作者往往又是读者、审稿者。高校中青年教师多、研究生多,作者队伍庞大而稳定;校内教师、学生又是期刊的重要读者群和利用者,期刊编辑人员可以比较方便、快捷地获得出版反馈信息,调整期刊的选稿标准。期刊的编辑可以从高校科研部门获取教师获得课题资助的情况,及国家重点资助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随时跟踪国际、国内重大课题的研究,组织学术质量高、国家重点发展项目研究成果和国际合作研究成果的稿件,专辑出版或专栏发表,以提高期刊的质量。
3.依托高校稳定的读者、作者队伍,策划、组织稿源。高等院校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水平科技人员的摇篮,高校学报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高级职称(包括院士)、高学历的人员中大约有85%的科研工作者的处女作都是发表在高校学报上的,也就是说是高校学报培养了他们成果总结和发表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学报从来不乏好的稿源和有潜质的作者队伍,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好的稿源挖掘出来,与作者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联系和沟通。这需要期刊编辑做到以下几点: (1)打造高素质的编辑团队。编辑是学术期刊的灵魂,走特色化之路,不仅要求编辑有良好的岗位技能,更要求编辑有特色栏目所涉学科及选题的良好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还要求编辑有敏锐的眼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等{3}。到科研第一线去,与科技工作者交朋友,跟踪重点项目的研究进展,参加其研讨会,在做好栏目和选题策划后,有计划、有目的地约稿。
(2)培养学术新人。打造期刊特色,要培养专业化、稳定的作者队伍。办刊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高水平的专业作者是高质量稿源的基础。编辑在关注那些学术大家、名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更多地培养学术新人。在他们科学研究起步阶段,甚至在他们的求学时期,多关注他们的研究,更有耐心和责任感地担当起他们和审稿专家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帮助他们完善其科研成果,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成长提高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们成为期刊稳定的作者队伍。也为期刊培养潜在的“大家”作者。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有相当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专业作者队伍,形成自由资源优势。
4.加强行业内期刊的联系,扩大期刊的影响。构建以特色栏目为平台的学术共同体。与行业内的期刊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协作,建立统一的审稿专家库和作者联系网。根据期刊的定位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栏目,面对共同的作者群,不同的期刊根据自己的特色组织稿件,期刊之间相互支持和协作,打造期刊自己独有的“品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三、结论
高校学报是高校科研成果展示和培养学生的平台。高校整体学术水平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高校学报的质量。因此,“学报”作为高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受到其需服务于学校科研和教学的限制下,要提高学报影响力,必须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发展特色栏目,走特色化办刊之路。要做出特色,形成品牌,要做好以下工作:
1.期刊的主办者对期刊有合理的定位,坚定特色化办刊的理念。依托高校学科优势,打造期刊的特色,切忌学科的大而全,要勇于取舍、摒弃难做成规模和影响的学科或选题。
2.编辑是学术期刊的灵魂,走特色化之路,要求编辑有良好的岗位技能,更要有敏锐的捕捉科研热点的眼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等。
3.编辑在组稿、约稿时,在关注那些学术“大家”、“名家”研究成果的的基础上,应更多地培养学术新人,并培养其归依感,形成良性的互动。
4.加强同专业内期刊的相互联系,形成行业内期刊的协作,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注释:
{1}冯民,王士忠,张士莹.推进高校学报改革,首推应为联合办刊[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682-685
{2}颜帅,郑进宝,佟建国.论高校学报的6种属性[J].编辑学报,2009,21(2):97-98
{3}康敬奎.特色化学术期刊的真正出路[J].评价与管理,2013(2):17-19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山东青岛 266000)
[第一作者简介:徐环(1978—),编辑,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自然科学版]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