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题贵州安顺市试题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Q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1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鮮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埘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选贤与能________(2)不独子其子________
  (3)屋舍俨然________(4)寻病终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乃不知有汉,无沦魏晋。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述。(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情况及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确定哪些内容是对“大同社会理想”的构想,进而分析选文写了大同社会哪几个方面的特征,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概括时注意两点:一要全面,不遗漏要点:二要简洁。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准确把握渔人向桃花源人说了什么。根据选文对桃花源美好生活的描写,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可以推测渔人讲述的应该是现实世界中的苛捐杂税、战乱频发等,这和桃花源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所以桃花源人听后才“皆叹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比较阅读能力。首先要找出【甲】、【乙】两文内容上的共同之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们知道“大道”是古代儒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了解了这一点,再根据【甲】、【乙】两文形成的先后,可以判断出“桃花源”是对“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
其他文献
推荐理由:  选文观点新颖,有现实意义。作者认为那些职业普通、岗位平凡,但品格美好、默默奉献、成绩杰出的“小人物”,也是杰出人物,体现出了关怀和尊重“小人物”的人文情怀。命题人紧扣议论文三要素设题.试题简洁明了,集中考查了考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为“小人物”的杰出喝彩  ①一提到杰出,很多人想到的是政治领袖、商业精英、科学巨匠等“明星级”人物。他们确实是令人仰慕、值得学习的杰出人士。可是今天,有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中的小车夫性格倔强,自尊心很强,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年龄和中考考生相仿,考生容易对其产生亲近感。设题点选得巧妙,指向性强,突出考查了考生对选文主旨的理解情况。  寒冷的冬夜  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风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亮光;人一踏上去,就可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构思巧妙,于生活的细节中凸显震撼人心的力量。试题考查全面,第4题围绕选文在情节安排上设置悬念这一突出特点设题,突出了选文的阅读价值。  我的暖,一寸长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
期刊
初三的学生很辛苦,初三的老师也辛苦,但这辛苦中包含着幸福的滋味。  一天,我给学生们讲解一道难度较大的阅读理解题。我几乎把班里所有的学生都提问到了,可仍然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我又给学生们讲解了一遍答题思路,然后鼓励大家:“不要怕,大胆说!这道题谁能回答?请举手!”我刚说完,一个平时成绩并不是很优秀的学生举起手来。尽管有些怀疑,我还是迅速地喊了他的名字。那个学生站起来,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想……
期刊
综观全同80套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从素材来源看,完全从课内选文的有13套,完全从课外选文的有29套,采取课内外比较阅读形式的有38套(其中课外语段和课内语段有某种关联的25套,无关联的13套)。由此看来,课内外比较阅读和纯课外阅读成为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选文的主流。  从选文内容来看,课内的《送东阳马生序》《(孟子)二章》《出师表》《小石潭记》《愚公移山》《诫子书》出现频率比较高;课外选文大多选
期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1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目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
期刊
文言文阅读。(14分)  【甲】今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期刊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期刊
古文阅读。(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5分)  晋太元中……后遂无问津者。  (选文略,见前文)(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阡陌交通_________(2)便要还家________  (3)便扶向路________(4)处处志之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_______________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