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地位;发展模式;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20—01
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而教师质量的提高过程,归根结底是教师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近年来,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模式问题,已是国内外教育体制改革思考和探究的核心问题。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教育市场的开放程度也愈来愈高,针对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如何巩固原有的体制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发展模式,解放教育生产力,改善和提高教育品质则成为重要的教育课题。
一、教师教育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核心与主导地位
1. 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教育,创新型的教育亟需创新型的师资,创新的主体就是广大人民教师。因此,教师教育的层次和质量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处在最前沿、最基层的人民教师在整个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估量。优秀的教师队伍将直接关系到教育体制改革的兴衰与成败,进而关系到全民族的基本素质,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2. 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是教师教育市场开放态势下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教师教育培养体制,较以往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深刻变革,国家向全社会开放教师教育市场,许多实力强劲的综合性大学纷纷涉足师资培养领域,并利用其雄厚的学科力量和扎实的专业背景对师范大学的传统领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但是,教师在岗位上所接受的教育没有切实的规则或者说是教育培训仅限于其专业,抑或是所任课程,局限性很大,教师的岗位教育制度不完善,教师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职前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岗前教育与岗后教育不连贯,岗后教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师资的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大幅提升。
二、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式的战略定位
1. 牢固确立教师教育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核心、主导地位,稳步推进教师教育“双优先”发展战略。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因此,在新的教育体制下,优先发展教育的同时,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确立“双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扶持与改革力度,吸引优质生源,振兴教师教育,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优秀的教师。
2. 优化学科结构,加强科学导向,全面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逐步完善教师培养创新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教师教育改革與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培养一直都是以独立定向的师范教育院校为主体的。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扩张,原先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几乎都有大量的非师范专业出现,这对促进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要防止过度无序地向非师范扩张,以致主副倒置、失去师范的主体地位与特色优势,这亟需从当前师范院校的实际出发,参照国内外举办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等板块结构,形成以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主干,以通识教育为辅助的相融互补的学科架构。
3. 建立岗位教师教育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师教育在教育体制中的核心主导地位。教师教育的出路在改革,而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有其独特的使命与功能,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教师有其独特的专业、学科结构,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岗位教师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岗位练兵”,建立开放的、多元的教师教育体系,因地制宜,各级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共同合作,加强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师教育层次与质量。如此,才能保障和促进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将优先发展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双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先进的、真正能够兴国的教育。一种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已是时代的必然需要,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一场有效的教育变革,应当是政府、社会与学校的良性互动,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导向与自下而上的社会需求、市场力量的有机结合。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保持良好的教育自觉和教育自信,坚持不懈地努力。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20—01
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而教师质量的提高过程,归根结底是教师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近年来,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模式问题,已是国内外教育体制改革思考和探究的核心问题。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教育市场的开放程度也愈来愈高,针对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如何巩固原有的体制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发展模式,解放教育生产力,改善和提高教育品质则成为重要的教育课题。
一、教师教育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核心与主导地位
1. 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教育,创新型的教育亟需创新型的师资,创新的主体就是广大人民教师。因此,教师教育的层次和质量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处在最前沿、最基层的人民教师在整个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估量。优秀的教师队伍将直接关系到教育体制改革的兴衰与成败,进而关系到全民族的基本素质,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2. 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是教师教育市场开放态势下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教师教育培养体制,较以往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深刻变革,国家向全社会开放教师教育市场,许多实力强劲的综合性大学纷纷涉足师资培养领域,并利用其雄厚的学科力量和扎实的专业背景对师范大学的传统领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但是,教师在岗位上所接受的教育没有切实的规则或者说是教育培训仅限于其专业,抑或是所任课程,局限性很大,教师的岗位教育制度不完善,教师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职前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岗前教育与岗后教育不连贯,岗后教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师资的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大幅提升。
二、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式的战略定位
1. 牢固确立教师教育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核心、主导地位,稳步推进教师教育“双优先”发展战略。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因此,在新的教育体制下,优先发展教育的同时,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确立“双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扶持与改革力度,吸引优质生源,振兴教师教育,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优秀的教师。
2. 优化学科结构,加强科学导向,全面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逐步完善教师培养创新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教师教育改革與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培养一直都是以独立定向的师范教育院校为主体的。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扩张,原先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几乎都有大量的非师范专业出现,这对促进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要防止过度无序地向非师范扩张,以致主副倒置、失去师范的主体地位与特色优势,这亟需从当前师范院校的实际出发,参照国内外举办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等板块结构,形成以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主干,以通识教育为辅助的相融互补的学科架构。
3. 建立岗位教师教育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师教育在教育体制中的核心主导地位。教师教育的出路在改革,而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有其独特的使命与功能,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教师有其独特的专业、学科结构,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岗位教师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岗位练兵”,建立开放的、多元的教师教育体系,因地制宜,各级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共同合作,加强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师教育层次与质量。如此,才能保障和促进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将优先发展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双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先进的、真正能够兴国的教育。一种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已是时代的必然需要,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一场有效的教育变革,应当是政府、社会与学校的良性互动,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导向与自下而上的社会需求、市场力量的有机结合。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保持良好的教育自觉和教育自信,坚持不懈地努力。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