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各大城市在发展中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不断的涌现了出来。在这些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由于其自身荷载重的特点而对于基础工程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模式。地下式结构作为一种传统而又新颖的空间结构,其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一直处于潮湿的土壤或者地下水包围之中,因此一旦出现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技术不科学的现象,极容易引起整个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从而造成工程效率和效益的影响。因此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如何良好可靠的做好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水工作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目前施工的重点环节。本文就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要点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地下工程 防水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地下工程施工已成为目前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施工质量要求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达到防潮、防渗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要求。由于在过去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人们对于地下室工程防渗认识不够,造成了渗透隐患在地下室工程中较为常见,这也使得地下室各种物件损坏现象较为严重,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也给工作人员和居民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地下室工程项目中,采用防水混凝土进行施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成为预防和控制地下室渗透现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1.地下工程渗漏水病害分析
就过去多年的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而言,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地下室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究这诸多的工程项目和地下室结构中,渗透现象是一项最为常见且影响最大的工程质量隐患,其出现不仅造成了地下室防水性、整体性缺陷,甚至造成地下室内部设备、工具损坏现象,更是容易造成工程基础出现一定的变化和影响,给人们生活带来心里负担和精神压力。就目前的地下工程项目中,常见的病害现象主要是由混凝土裂缝造成的,因此究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1.1设计因素
由于在施工设计中对于地下水规律的认识不足,工程防水和标高的确定不够科学与合理,再加上在施工的过程中忽视了上层滞水危害,该设计方案在应用的过程中未曾对这方面进行分析与处理,使得其中个还存在着各方面设计不合理,不科学现象。同时在施工项目中,所选择的方案与设计标准与当地环境不适应,不完整。同时在细部构造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得细部构造出现了选材不当、施工方案不科学等隐患,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施工质量缺陷。
1.2施工因素
侧墙与底板之间的连接措施和连接工艺选择不科学、不完善,造成了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多的质量缺陷与隐患,进而引发接缝渗水现象,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本身存在着一定的质量缺陷。变形缝是引起地下室渗漏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最为常见的混混凝土渗透缺陷之一,而引起变形缝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施工的过程中止水带施工选择不合理,造成了滞水带功能的影响,甚至是不曾发挥功能和作用;其次在施工中对于材料选择质量不科学,容易引起混凝土施工不密实,进而造成了渗水现象的产生与存在。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缝造成的地下室漏水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其在处理中一旦处理技术不科学,极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现象,进而造成较大的渗水通道和渗水现象产生。
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
2.1自防为主的原则
砼结构自防水,是以工程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实现防水功能的一种防水做法。这类工程,工序简单,工期较短,造价较低,且能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高层建筑地下防水,基本采用三道设防,即砼结构防水(自防)+外包柔性防水层+灰土辅助防水层。而结构自防水是抗渗漏的关键。工程自防水结构通常采用C30防水砼,在外加剂方面一般选用PNC砼早强膨胀剂。
2.2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
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工程围护结构的迎水面上粘贴防水卷材或涂刷涂料防水层,然后做保护层,再做好回填土和地面防水,达到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施工中我们主要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1)严把材料关,俗话说“材料是基础”,对材料要保证:材料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的质量抽检必须合格而且有出厂合格证和准用证。(2)精心施工,施工包括管理和操作两个方面。施工管理主面应做好交底,跟踪检查要旁站监督及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返工。
3.地下工程细部构造处理及注意事项
3.1地下工程外墙施工缝的构造处理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顶板、底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体上。在施工缝处必须加强防水措施,常采用凹缝、凸缝、阶梯缝、止水钢板带等来延长其渗水路线。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施工縫上浇灌混凝土之前,应将施工缝内的杂物清理干净,表面的浮浆要去掉并凿毛,用水冲洗干净。(2)对拉螺栓上的防水圈的焊接质量要严格检查,焊渣要全部除掉,不符合要求的拒绝使用。(3)要注意模板的拆除时间,如果模板拆得过早,在拆除时很容易引起对拉螺栓的松动,这样易造成工程渗漏水。(4)模板拆除后,要在对拉螺栓周围的混凝土上凿出一个直径为50mm、深20mm的小坑,然后在根部割掉对拉螺栓,最后用水泥砂浆把小坑修补平整。
3.2地下工程后浇带的构造处理
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平面尺寸一般比较大,目前在设计中一般都不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而是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混凝土的早期干缩和结构不同部位的沉降差问题。后浇带的混凝土属于二期混凝土,与一期混凝土的交接处是地下室防水的薄弱部位,非常容易引起渗漏。
3.2.1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没考虑。一般认为,后浇带的施工在两边的混凝土浇筑完1个月后即可进行。其实不然,沉降施工缝主要是防止基础沉降时结构产生不良影响而设置的,它应保留至主体结构完成1个月后再进行施工;伸缩后浇带主要是防止混凝土后期的各类收缩以及温度变形而设置的,它应保留到两边混凝土浇筑完2个月后再进行施工。
3.2.2后浇带的钢筋处理不妥。目前施工后浇带的钢筋一般采用直通加弯的形式。这种钢筋能消除混凝土因温度胀缩、干缩等引起的变形影响,但对于沉降后浇带,则不利于其沉降变形。针对这种情况,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可先留出搭接焊接位置,待结构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后浇带钢筋的焊接。
4.结束语
地下工程由于埋在地下,时刻受地下水的渗透作用,渗漏水现象普遍存在,渗水形式也多种多样。在渗漏水治理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渗水情况,遵循“堵排结合,因地制宜,刚柔相济,综合治理”的原则,灵活运用。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在整个防水系统中尤为重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应永远把质量摆在第一位。目前,在地下工程建筑中,应对每个方面的工程质量问题高度重视。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安全、放心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3]徐峰,陈彦岭,刘兰.涂膜防水材料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沈春林.建筑防水工程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边嫘,孙丽曼.混凝土施工问答实录[M].机械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地下工程 防水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地下工程施工已成为目前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施工质量要求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达到防潮、防渗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要求。由于在过去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人们对于地下室工程防渗认识不够,造成了渗透隐患在地下室工程中较为常见,这也使得地下室各种物件损坏现象较为严重,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也给工作人员和居民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地下室工程项目中,采用防水混凝土进行施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成为预防和控制地下室渗透现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1.地下工程渗漏水病害分析
就过去多年的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而言,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地下室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究这诸多的工程项目和地下室结构中,渗透现象是一项最为常见且影响最大的工程质量隐患,其出现不仅造成了地下室防水性、整体性缺陷,甚至造成地下室内部设备、工具损坏现象,更是容易造成工程基础出现一定的变化和影响,给人们生活带来心里负担和精神压力。就目前的地下工程项目中,常见的病害现象主要是由混凝土裂缝造成的,因此究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1.1设计因素
由于在施工设计中对于地下水规律的认识不足,工程防水和标高的确定不够科学与合理,再加上在施工的过程中忽视了上层滞水危害,该设计方案在应用的过程中未曾对这方面进行分析与处理,使得其中个还存在着各方面设计不合理,不科学现象。同时在施工项目中,所选择的方案与设计标准与当地环境不适应,不完整。同时在细部构造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得细部构造出现了选材不当、施工方案不科学等隐患,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施工质量缺陷。
1.2施工因素
侧墙与底板之间的连接措施和连接工艺选择不科学、不完善,造成了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多的质量缺陷与隐患,进而引发接缝渗水现象,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本身存在着一定的质量缺陷。变形缝是引起地下室渗漏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最为常见的混混凝土渗透缺陷之一,而引起变形缝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施工的过程中止水带施工选择不合理,造成了滞水带功能的影响,甚至是不曾发挥功能和作用;其次在施工中对于材料选择质量不科学,容易引起混凝土施工不密实,进而造成了渗水现象的产生与存在。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缝造成的地下室漏水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其在处理中一旦处理技术不科学,极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现象,进而造成较大的渗水通道和渗水现象产生。
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
2.1自防为主的原则
砼结构自防水,是以工程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实现防水功能的一种防水做法。这类工程,工序简单,工期较短,造价较低,且能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高层建筑地下防水,基本采用三道设防,即砼结构防水(自防)+外包柔性防水层+灰土辅助防水层。而结构自防水是抗渗漏的关键。工程自防水结构通常采用C30防水砼,在外加剂方面一般选用PNC砼早强膨胀剂。
2.2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
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工程围护结构的迎水面上粘贴防水卷材或涂刷涂料防水层,然后做保护层,再做好回填土和地面防水,达到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施工中我们主要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1)严把材料关,俗话说“材料是基础”,对材料要保证:材料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的质量抽检必须合格而且有出厂合格证和准用证。(2)精心施工,施工包括管理和操作两个方面。施工管理主面应做好交底,跟踪检查要旁站监督及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返工。
3.地下工程细部构造处理及注意事项
3.1地下工程外墙施工缝的构造处理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顶板、底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体上。在施工缝处必须加强防水措施,常采用凹缝、凸缝、阶梯缝、止水钢板带等来延长其渗水路线。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施工縫上浇灌混凝土之前,应将施工缝内的杂物清理干净,表面的浮浆要去掉并凿毛,用水冲洗干净。(2)对拉螺栓上的防水圈的焊接质量要严格检查,焊渣要全部除掉,不符合要求的拒绝使用。(3)要注意模板的拆除时间,如果模板拆得过早,在拆除时很容易引起对拉螺栓的松动,这样易造成工程渗漏水。(4)模板拆除后,要在对拉螺栓周围的混凝土上凿出一个直径为50mm、深20mm的小坑,然后在根部割掉对拉螺栓,最后用水泥砂浆把小坑修补平整。
3.2地下工程后浇带的构造处理
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平面尺寸一般比较大,目前在设计中一般都不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而是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混凝土的早期干缩和结构不同部位的沉降差问题。后浇带的混凝土属于二期混凝土,与一期混凝土的交接处是地下室防水的薄弱部位,非常容易引起渗漏。
3.2.1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没考虑。一般认为,后浇带的施工在两边的混凝土浇筑完1个月后即可进行。其实不然,沉降施工缝主要是防止基础沉降时结构产生不良影响而设置的,它应保留至主体结构完成1个月后再进行施工;伸缩后浇带主要是防止混凝土后期的各类收缩以及温度变形而设置的,它应保留到两边混凝土浇筑完2个月后再进行施工。
3.2.2后浇带的钢筋处理不妥。目前施工后浇带的钢筋一般采用直通加弯的形式。这种钢筋能消除混凝土因温度胀缩、干缩等引起的变形影响,但对于沉降后浇带,则不利于其沉降变形。针对这种情况,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可先留出搭接焊接位置,待结构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后浇带钢筋的焊接。
4.结束语
地下工程由于埋在地下,时刻受地下水的渗透作用,渗漏水现象普遍存在,渗水形式也多种多样。在渗漏水治理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渗水情况,遵循“堵排结合,因地制宜,刚柔相济,综合治理”的原则,灵活运用。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在整个防水系统中尤为重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应永远把质量摆在第一位。目前,在地下工程建筑中,应对每个方面的工程质量问题高度重视。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安全、放心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3]徐峰,陈彦岭,刘兰.涂膜防水材料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沈春林.建筑防水工程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边嫘,孙丽曼.混凝土施工问答实录[M].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