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同时,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和土地利用不可持续,以及能源、粮食、水等全球性环境和发展的挑战也都使中国在减贫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举步维艰。由此,环境问题的合作自然成为联合国和中国合作的重点领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于1972年,是联合国负责环境事务的牵头机构。在2014年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上,环境署升级为联合国普惠制机构,成员国由原来的58个国家扩展为联合国全体成员国,其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环境署于2003年9月在北京设立驻华代表处。作为环境署为数不多的驻国家办事处之一,它的建立凸显了中国在全球环境问题处理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加强了环境署和中国的合作关系。
与中国政府的密切合作
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18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把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提出要尊重并适应国家和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中国正重新考虑环境的作用,以及在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这样评论,“以生态文明为例,我认为生态文明概念核心思想包括两方面:首先,向绿色经济转型并不是试图创造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其次,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了经济发展。”
面对中国政府发出的经济转型信号,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通过与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环境、气候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政策制定,为将环境问题纳入国家战略提供技术援助,推动和协助项目实施,尤其是在气候变化、污染治理和化学品管理、资源效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自然保护、绿色经济及南南合作等方面。
目前,驻华代表处与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跨部门,都进行了合作。还同北京、贵阳、天津等地方政府,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科研部门,以及私营部门等开展了全面合作。比如与同济大学在2002年合作成立可持续发展环境学院,2011年启动的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2012年成立的全球高效照明中心这些都是环境署在中国的重要资源。
作为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执行机构,环境署在支持国家开发和执行GEF项目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中国,环境署支持的项目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退化、跨境水域和化学品管理等。
随着中国对智库的重视,高层智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同时担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副主席,对中国的重大环境问题给出建议,如“十三五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等。“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不能独立于其他事务之外,是一个系统而长远的经济发展问题,”他说,“作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副主席,我协助国际环境专家与中国专家和政府共同商讨研究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我们希望帮助检验目前的中国环保政策,是否正沿着生态发展轨道上行进。”
中国的绿色经济
环境署于2008年提出了绿色经济倡议,号召各国政府投资绿色行业,发展一种包容增长的经济。而这正是中国政府当前的发展目标。自2009年以来,环境署与中国携手,对绿色经济概念、绿色投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和环保产业统计核算等在理论上进行研究,为中国的环保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潜力做出客观分析,并与国际接轨,将之纳入国民核算体系而努力。
目前,环境署正在中国开展绿色经济行动合作伙伴工作(PAGE)。PAGE是由UNEP,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ID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ILO(国际劳工组织),和UNITAR(联合国训练研究所)这5个联合国机构为解决绿色经济不同方面的问题而开展的项目。合作伙伴的联动能够覆盖绿色经济的主要要素,并提供一套全面的综合性服务及工具来帮助国家战略性地开发绿色经济发展路径。
在中国,PAGE选择江苏省作为省级示范,同江苏省的各个部门就当前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挑战和需求进行了讨论。项目组还实地考察南京、镇江的一些生态项目,最终根据江苏省的具体情况和省政府共同进行绿色经济规划分析,包括部门研究、投资分析及配套政策的制定,以帮助推动江苏省的绿色发展。
可持续能源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秘书长潘基文2009年提出“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全球倡议后,联合国设立了区域能源、建筑、交通、照明、家电设备等多个领域的加速器平台。环境署能源处作为秘书处,以公共-私营伙伴关系(PPP)的合作形式,负责推动此项工作。
2012年,环境署和国家电光源检测中心成立了全球高效照明中心(GELC),希望与中国合作推动LED照明政策推广,以中国的经验和技术为基础,协助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设立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2014年11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全球高效照明论坛。环境署也正在和中国政府以及行业伙伴积极讨论,实现高效家电和设备市场的跨越发展,范围涵盖家用电器,包括照明、空调、冰箱、电动车、信息和通讯技术等高效产品,最终实现降低电力消耗和减缓气候变化。
中国一直在加强推动内需增长,所以,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也是环境署与中国合作的重点。环境署作为全球可持续消费和生产10年框架(10YFP)的秘书处,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消费和生活方式。它推动中国环境和发展国际委员会成立绿色消费课题组,并和城市、非政府组织、行业協会,共同发起了可持续消费伙伴关系,并从2013年开始举办中国可持续消费周。
携手南南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通过南南合作为其他地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也在不断增长。“中国与世界”已成为联合国驻华系统的重要议题,南南合作也是联合国中国发展援助框架中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并与中国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紧密结合。
中国虽然面临了众多环境问题,但是在气候减缓、适应、污染治理方面也开发出了很多成本效益高的技术、产品和经验,非常适于推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很多的地方和城市也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因此更加有意愿参与到国际进程中。这些都为南南合作提供了机会。
“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正在南南合作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核心角色。”阿齐姆·施泰纳说,“如今发展中国家不是追随发达国家脚步决定发展方向,而是发展中国家彼此合作,正在形成一种南南合作的新范例。中国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将为世界绿色经济转型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环境署利用中国政府在2012年捐赠的600万美元信托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环境署在国际层面提供支持,帮助国家合作伙伴寻找最佳技术实践,建立技术转移机制和伙伴关系,认识面临的挑战。
全球城市污水技术转移国际伙伴合作项目就是一个范例。该项目通过一年时间,对中国20多个主要城市已经成功应用的40多种适合技术转移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调研,同时对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污水处理技术需求进行分析,最终在2015年4月成立了“全球污水倡议”亚洲区域中心这一国际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和技术共享,实现资源与需求的对接,推动污水处理领域的南南合作。
2014年,环境署还发布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国别合作框架》(2014-2017),框架包含背景、现状分析、合作战略、实施手段、协调和管理安排五个部分,确定了以下优先领域:推动中国的绿色发展,提高中国环境能力和意识,协助推动南南合作。这为未来中国与环境规划署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于1972年,是联合国负责环境事务的牵头机构。在2014年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上,环境署升级为联合国普惠制机构,成员国由原来的58个国家扩展为联合国全体成员国,其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环境署于2003年9月在北京设立驻华代表处。作为环境署为数不多的驻国家办事处之一,它的建立凸显了中国在全球环境问题处理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加强了环境署和中国的合作关系。
与中国政府的密切合作
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18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把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提出要尊重并适应国家和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中国正重新考虑环境的作用,以及在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这样评论,“以生态文明为例,我认为生态文明概念核心思想包括两方面:首先,向绿色经济转型并不是试图创造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其次,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了经济发展。”
面对中国政府发出的经济转型信号,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通过与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环境、气候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政策制定,为将环境问题纳入国家战略提供技术援助,推动和协助项目实施,尤其是在气候变化、污染治理和化学品管理、资源效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自然保护、绿色经济及南南合作等方面。
目前,驻华代表处与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跨部门,都进行了合作。还同北京、贵阳、天津等地方政府,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科研部门,以及私营部门等开展了全面合作。比如与同济大学在2002年合作成立可持续发展环境学院,2011年启动的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2012年成立的全球高效照明中心这些都是环境署在中国的重要资源。
作为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执行机构,环境署在支持国家开发和执行GEF项目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中国,环境署支持的项目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退化、跨境水域和化学品管理等。
随着中国对智库的重视,高层智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同时担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副主席,对中国的重大环境问题给出建议,如“十三五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等。“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不能独立于其他事务之外,是一个系统而长远的经济发展问题,”他说,“作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副主席,我协助国际环境专家与中国专家和政府共同商讨研究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我们希望帮助检验目前的中国环保政策,是否正沿着生态发展轨道上行进。”
中国的绿色经济
环境署于2008年提出了绿色经济倡议,号召各国政府投资绿色行业,发展一种包容增长的经济。而这正是中国政府当前的发展目标。自2009年以来,环境署与中国携手,对绿色经济概念、绿色投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和环保产业统计核算等在理论上进行研究,为中国的环保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潜力做出客观分析,并与国际接轨,将之纳入国民核算体系而努力。
目前,环境署正在中国开展绿色经济行动合作伙伴工作(PAGE)。PAGE是由UNEP,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ID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ILO(国际劳工组织),和UNITAR(联合国训练研究所)这5个联合国机构为解决绿色经济不同方面的问题而开展的项目。合作伙伴的联动能够覆盖绿色经济的主要要素,并提供一套全面的综合性服务及工具来帮助国家战略性地开发绿色经济发展路径。
在中国,PAGE选择江苏省作为省级示范,同江苏省的各个部门就当前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挑战和需求进行了讨论。项目组还实地考察南京、镇江的一些生态项目,最终根据江苏省的具体情况和省政府共同进行绿色经济规划分析,包括部门研究、投资分析及配套政策的制定,以帮助推动江苏省的绿色发展。
可持续能源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秘书长潘基文2009年提出“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全球倡议后,联合国设立了区域能源、建筑、交通、照明、家电设备等多个领域的加速器平台。环境署能源处作为秘书处,以公共-私营伙伴关系(PPP)的合作形式,负责推动此项工作。
2012年,环境署和国家电光源检测中心成立了全球高效照明中心(GELC),希望与中国合作推动LED照明政策推广,以中国的经验和技术为基础,协助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设立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2014年11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全球高效照明论坛。环境署也正在和中国政府以及行业伙伴积极讨论,实现高效家电和设备市场的跨越发展,范围涵盖家用电器,包括照明、空调、冰箱、电动车、信息和通讯技术等高效产品,最终实现降低电力消耗和减缓气候变化。
中国一直在加强推动内需增长,所以,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也是环境署与中国合作的重点。环境署作为全球可持续消费和生产10年框架(10YFP)的秘书处,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消费和生活方式。它推动中国环境和发展国际委员会成立绿色消费课题组,并和城市、非政府组织、行业協会,共同发起了可持续消费伙伴关系,并从2013年开始举办中国可持续消费周。
携手南南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通过南南合作为其他地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也在不断增长。“中国与世界”已成为联合国驻华系统的重要议题,南南合作也是联合国中国发展援助框架中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并与中国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紧密结合。
中国虽然面临了众多环境问题,但是在气候减缓、适应、污染治理方面也开发出了很多成本效益高的技术、产品和经验,非常适于推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很多的地方和城市也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因此更加有意愿参与到国际进程中。这些都为南南合作提供了机会。
“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正在南南合作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核心角色。”阿齐姆·施泰纳说,“如今发展中国家不是追随发达国家脚步决定发展方向,而是发展中国家彼此合作,正在形成一种南南合作的新范例。中国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将为世界绿色经济转型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环境署利用中国政府在2012年捐赠的600万美元信托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环境署在国际层面提供支持,帮助国家合作伙伴寻找最佳技术实践,建立技术转移机制和伙伴关系,认识面临的挑战。
全球城市污水技术转移国际伙伴合作项目就是一个范例。该项目通过一年时间,对中国20多个主要城市已经成功应用的40多种适合技术转移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调研,同时对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污水处理技术需求进行分析,最终在2015年4月成立了“全球污水倡议”亚洲区域中心这一国际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和技术共享,实现资源与需求的对接,推动污水处理领域的南南合作。
2014年,环境署还发布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国别合作框架》(2014-2017),框架包含背景、现状分析、合作战略、实施手段、协调和管理安排五个部分,确定了以下优先领域:推动中国的绿色发展,提高中国环境能力和意识,协助推动南南合作。这为未来中国与环境规划署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