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究强化手术室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价值,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现状,并对其具体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比较χ2=9.9428(P=0.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能有效保证医院感染的控制,提高手术室的环境,确保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强化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414-02
医院感染是目前临床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手术是外科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主要且有效的方式,不仅肩负着治愈疾病的重担,同时还肩负着挽救患者生命的重担;但手术具有侵入性及创伤性,容易造成院感的发生。手术室是目前医院感染中最严重的科室,若对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不到位,病原微生物会通过不同途径侵入患者的手术部位,造成感染的发生[1]。所以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现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912例,女性588例,年龄8~72岁,平均年龄(52.6±3.1)岁,所有患者均未进行手术室强化管理;另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123例,女性677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53.4±2.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室强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
1.2管理措施
1.2.1手术室院感因素
⑴手术室布局不合理:手术室中物品的清洁路线及污染路线未进行合理的规划,进出口的安排不规范,违背了卫生学要求。⑵制度管理不够完善、严格:由于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深刻,对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没有科学的认知,同时缺乏预防措施及方法,容易造成手术室有章不循或是无章可循[2]。⑶手消毒的控制不够彻底:医护人员的手作为院内感染主要的传播媒介,进行彻底的手消毒是降低感染的重要措施,如洗手方法不正确,导致手消毒不够彻底,容易造成感染的传播。⑷缺乏对隔离消毒的重视:部分医务人员对无菌观念淡漠,缺乏责任心,操作过程不规范,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无菌操作,造成感染几率的增加。⑸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不到位:若手术过程中,使用了未进行彻底消毒的物品或器械,容易造成感染的发生。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不规范,也是造成感染的因素之一。
1.2.2手术室院感的控制及相应措施
⑴手术室布局规范化:手术室布局应满足无菌、院内感染的防控及功能流程的要求,對清洁区、无菌区与污染区进行严格的区分,将手术室的洁净程度进行有效的提升;将污染分流进行有效的区分,对灭菌的设施设备进行改良,为每一间手术室提供高效空气净化设备,提供高效及中效消毒剂;安装感应式的水龙头,洗手池的数量应与手术台的数量相吻合,手术室走廊内每10㎡内安置紫外线灯一盏。⑵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及隔离等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及手卫生等相关原则,同时在院内设置科室质量监控小组,对工作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考核,每周进行一次质检结果的反馈,并根据相关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3]。⑶对物面及空气进行彻底的消毒:对每一间手术室进行臭氧静态消毒,每天两次。手术时间大于30min后可开启空气净化器对空气进行持续性的消毒,降低手术室内的菌尘。手术结束后后,应立即对手术室进行彻底的清洁,采用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对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擦拭,同时关闭门窗进行臭氧消毒。若有接台手术,则在消毒结束后开启空气净化器进行动态消毒[4]。对输氧装置、呼吸机、湿化瓶及呼吸机螺纹,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浸泡时间达2h以上。血压计使用后应放置于手术室内进行同步臭氧消毒。走廊的紫外线灯应采用95%的酒精进行每日擦拭,同时注意监测其强度,监测频率每月一次。对空调过滤网进行每周清洁。⑷术后物品及器械的处理:按照非感染手术及感染手术种类进行物品及器械的处理,对使用后的物品及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对感染手术使用的物品和器械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物品与器械需放置于双高压环境中进行灭菌。⑸术中敷料及卫生洁具处理:使用过的敷料应做好预处理,急诊手术与感染手术应采用一次性仿布辅料单。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使用的洁具应隔离开,并进行彻底的消毒。⑹医疗垃圾处理:手术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均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4]进行处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1.2.3教育及业务知识的强化
医务人员应强化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技术的培训,同时树立牢固的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加强质检人员的业务培训,让质检人员在规范、正确、全面的培训下,对他人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指导及管理。增强医务人员院感的控制意识,并定期组织其进行院感相关制度及管理的学习及培训,或选派医务人员外出学习及培训,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其他人员,提高院感的管理工作。
1.2.4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处理
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严格的管控,采购经卫生部门相关许可证批准的合格产品,同时严把质量关,对相关物品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检测其细菌含量是否合格,确认后方能投入使用,确保一次性手术用品的安全性。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应观察生产日期,按照日期顺序进行发放,若包装出现损毁或霉变,则作废处理。对于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给予专柜进行存放,同时保持柜内的通风及干燥,并定期进行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500mg/L进行30min的浸泡消毒,随后高温焚烧处理。
1.2.5加强微生物的监控与质量标准 对真空高压灭菌效能进行随机监测,每周采用芽孢指示菌片对化学检测及每锅工艺进行灭活试验[5];每月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中消灭菌液进行细菌学检测;每季度对紫外线灯管的强度进行一次测定;对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无感染发生。每月对院内感染进行一次分析汇总,并及时反馈,对于不合格的手术室进行及时的查办,并進行整改。
1.2.6手卫生的强化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洗手制度,上台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外科手卫生规范法进行洗手、彻底消毒,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应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彻底的消毒,若接触污染物品,需从新进行手消毒。洗手与干手物品必须保持规范、清洁、干燥,一用一灭菌[6]。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比较,详见表1.
3结论
对手术进行科学的布局,让其功能流程更加合理性,同时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无菌操作措施,提高手卫生的管理,有效降低手术带来的侵入性操作感染。微生物学监测能有效提高院内感染质量,同时促进医务人员提高院感危害性的意识,对各个科室进行随机抽样检测,不仅能真实的反映各个科室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质量,同时还能体现监测的实际意义。通过监测结果进行有效的反馈,并合理的整改,形成良好的循环,促进手术室消毒质量与灭菌工作水平的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环境,降低或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也明显降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院内感染的特征也在随之改变。采用循证医学对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进行有目的性的改进,不仅能提高手术室院内感染的防控,同时还能杜绝手术切口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有效的提升手术质量,为患者的健康作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慧敏,张皖瑜,尹湘毅等.空气洁净技术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感染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369-1371.
[2] 徐玉云,邹群飞,陈利芬等.流程再造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3-84.
[3]戚红岩,王淑云,赵丽娜等.手术室环节管理质量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018- 5019,5075.
[4] 胡洁,田荣辉.美容外科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242-243.
[5] 兰小米,高颖.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 (21):128-129.
[6] 洪海珠,林凤,陈连娣等.探讨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3):2024-2025.
【关键词】强化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414-02
医院感染是目前临床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手术是外科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主要且有效的方式,不仅肩负着治愈疾病的重担,同时还肩负着挽救患者生命的重担;但手术具有侵入性及创伤性,容易造成院感的发生。手术室是目前医院感染中最严重的科室,若对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不到位,病原微生物会通过不同途径侵入患者的手术部位,造成感染的发生[1]。所以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现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912例,女性588例,年龄8~72岁,平均年龄(52.6±3.1)岁,所有患者均未进行手术室强化管理;另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123例,女性677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53.4±2.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室强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
1.2管理措施
1.2.1手术室院感因素
⑴手术室布局不合理:手术室中物品的清洁路线及污染路线未进行合理的规划,进出口的安排不规范,违背了卫生学要求。⑵制度管理不够完善、严格:由于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深刻,对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没有科学的认知,同时缺乏预防措施及方法,容易造成手术室有章不循或是无章可循[2]。⑶手消毒的控制不够彻底:医护人员的手作为院内感染主要的传播媒介,进行彻底的手消毒是降低感染的重要措施,如洗手方法不正确,导致手消毒不够彻底,容易造成感染的传播。⑷缺乏对隔离消毒的重视:部分医务人员对无菌观念淡漠,缺乏责任心,操作过程不规范,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无菌操作,造成感染几率的增加。⑸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不到位:若手术过程中,使用了未进行彻底消毒的物品或器械,容易造成感染的发生。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不规范,也是造成感染的因素之一。
1.2.2手术室院感的控制及相应措施
⑴手术室布局规范化:手术室布局应满足无菌、院内感染的防控及功能流程的要求,對清洁区、无菌区与污染区进行严格的区分,将手术室的洁净程度进行有效的提升;将污染分流进行有效的区分,对灭菌的设施设备进行改良,为每一间手术室提供高效空气净化设备,提供高效及中效消毒剂;安装感应式的水龙头,洗手池的数量应与手术台的数量相吻合,手术室走廊内每10㎡内安置紫外线灯一盏。⑵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及隔离等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及手卫生等相关原则,同时在院内设置科室质量监控小组,对工作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考核,每周进行一次质检结果的反馈,并根据相关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3]。⑶对物面及空气进行彻底的消毒:对每一间手术室进行臭氧静态消毒,每天两次。手术时间大于30min后可开启空气净化器对空气进行持续性的消毒,降低手术室内的菌尘。手术结束后后,应立即对手术室进行彻底的清洁,采用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对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擦拭,同时关闭门窗进行臭氧消毒。若有接台手术,则在消毒结束后开启空气净化器进行动态消毒[4]。对输氧装置、呼吸机、湿化瓶及呼吸机螺纹,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浸泡时间达2h以上。血压计使用后应放置于手术室内进行同步臭氧消毒。走廊的紫外线灯应采用95%的酒精进行每日擦拭,同时注意监测其强度,监测频率每月一次。对空调过滤网进行每周清洁。⑷术后物品及器械的处理:按照非感染手术及感染手术种类进行物品及器械的处理,对使用后的物品及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对感染手术使用的物品和器械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物品与器械需放置于双高压环境中进行灭菌。⑸术中敷料及卫生洁具处理:使用过的敷料应做好预处理,急诊手术与感染手术应采用一次性仿布辅料单。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使用的洁具应隔离开,并进行彻底的消毒。⑹医疗垃圾处理:手术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均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4]进行处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1.2.3教育及业务知识的强化
医务人员应强化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技术的培训,同时树立牢固的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加强质检人员的业务培训,让质检人员在规范、正确、全面的培训下,对他人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指导及管理。增强医务人员院感的控制意识,并定期组织其进行院感相关制度及管理的学习及培训,或选派医务人员外出学习及培训,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其他人员,提高院感的管理工作。
1.2.4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处理
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严格的管控,采购经卫生部门相关许可证批准的合格产品,同时严把质量关,对相关物品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检测其细菌含量是否合格,确认后方能投入使用,确保一次性手术用品的安全性。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应观察生产日期,按照日期顺序进行发放,若包装出现损毁或霉变,则作废处理。对于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给予专柜进行存放,同时保持柜内的通风及干燥,并定期进行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500mg/L进行30min的浸泡消毒,随后高温焚烧处理。
1.2.5加强微生物的监控与质量标准 对真空高压灭菌效能进行随机监测,每周采用芽孢指示菌片对化学检测及每锅工艺进行灭活试验[5];每月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中消灭菌液进行细菌学检测;每季度对紫外线灯管的强度进行一次测定;对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无感染发生。每月对院内感染进行一次分析汇总,并及时反馈,对于不合格的手术室进行及时的查办,并進行整改。
1.2.6手卫生的强化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洗手制度,上台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外科手卫生规范法进行洗手、彻底消毒,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应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彻底的消毒,若接触污染物品,需从新进行手消毒。洗手与干手物品必须保持规范、清洁、干燥,一用一灭菌[6]。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比较,详见表1.
3结论
对手术进行科学的布局,让其功能流程更加合理性,同时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无菌操作措施,提高手卫生的管理,有效降低手术带来的侵入性操作感染。微生物学监测能有效提高院内感染质量,同时促进医务人员提高院感危害性的意识,对各个科室进行随机抽样检测,不仅能真实的反映各个科室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质量,同时还能体现监测的实际意义。通过监测结果进行有效的反馈,并合理的整改,形成良好的循环,促进手术室消毒质量与灭菌工作水平的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环境,降低或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也明显降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院内感染的特征也在随之改变。采用循证医学对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进行有目的性的改进,不仅能提高手术室院内感染的防控,同时还能杜绝手术切口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有效的提升手术质量,为患者的健康作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慧敏,张皖瑜,尹湘毅等.空气洁净技术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感染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369-1371.
[2] 徐玉云,邹群飞,陈利芬等.流程再造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3-84.
[3]戚红岩,王淑云,赵丽娜等.手术室环节管理质量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018- 5019,5075.
[4] 胡洁,田荣辉.美容外科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242-243.
[5] 兰小米,高颖.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 (21):128-129.
[6] 洪海珠,林凤,陈连娣等.探讨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3):202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