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睡觉时流涎 表明脾胃不和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人睡觉流口水,大家可能以为只是不雅的问题,但医生提醒,成年人睡觉流口水,其实是脾胃功能不好的一个身体反应。
  25岁的张先生总为一件事感到尴尬:他有睡觉流口水的情况,他的衣肩和枕巾总有异味。张先生对此很苦恼,有时即使只是在办公室打个盹,嘴角都会有唾液流出。张先生担心是否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
  现代医学认为,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假如本身无其他疾病,只是单纯地在睡眠中流口水,只需要注意一下。像张先生这种状况,有可能是脾虚导致。中医认为,“五脏化液,脾为涎。口为脾窍,涎出于口,涎为脾之液”。即为脾统摄液体,脾胃虚寒、阳气亏虚会引起脾功能失调,无法运化津液,造成睡觉流涎。
  成年人脾虚多是从小就造成的,小儿时脾虚流口水,长大后也较易发生脾虚流口水的情况。另外睡眠姿势不当,侧睡、趴着睡时,嘴角被挤开或刺激到唾液腺,导致唾液增多,也会造成流涎的情况出现。脾虚引起的流涎可以服用归脾丸调理,卧姿不当引起的则需调整睡姿,睡觉时尽量保持仰睡。
  
  延伸阅读:老人流涎,注意补肾
  小儿和老人易发生睡觉流口水的情况,但是原因与成人流口水有所不同。小儿流涎多属生理现象,小儿到了四五月大的时候,开始咀嚼食物,同时乳牙萌出,这些都会使牙龈受到刺激,增加唾液的分泌。小儿口腔浅无法及时将唾液咽回,导致流涎。如果是老人,排除了帕金森综合征、中风、面瘫、口腔附近炎症等疾病的情况下,仍易流涎,则要考虑是否为脾胃不好或肾亏。医学专家认为,老人与成人流涎,共同点都为脾胃功能不好,但是老人较成人而言,又增加一个因素:肾亏。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加上年轻时一些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影响,到了老年,肾阳多亏虚。因此,老人流涎,除了健脾益气外,还需温补脾肾。
其他文献
《医学入门》(以下简称《入门》)是由明代医家李梃(tǐng)编著,全书分相当于总论的《卷之首》及相当于各论的内(二卷)、外集(五卷),“内集详于运气、经络、针灸、脉、药;外集详于温暑、伤寒、内伤、杂病、方论”。书末之《习医规格》,对习医者的业务和医德提出要求。自谓“医能知此内外门户,而后可以设法,治病不致循象执方,夭枉人命,故题之曰《医学入门》”(《卷之首·集例》)。此书正文引经据典且多为歌赋,以
七十多岁的刘老师退休前曾以记忆力好出了名,可现在却越来越“糊涂”了。清晨出去散步忘了回家的路;才吃过饭又坐到了饭桌旁,硬说刚才没吃过;以前把小孙子视为心肝,现在有了好吃的却不再给他吃了,而是藏起来直到食物发霉,自己也想不起来吃。人上了年纪会有很多变化,有些老人的行为举止表现得像小孩儿一样,脑子糊涂、智力减退、性情怪异,被戏称为“老小孩儿”。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衰老的正常表现,是一种自然过程,无须诊治,
妇女操持家务的机会比男性要多,在每天的衣物洗涤、锅碗的洗刷和消毒、室内的驱虫和除秽等家务中,她们的肌肤和身心健康有可能正遭受这些化学用品的侵害。皮肤受损:洗衣粉、洗涤剂、杀虫剂、洁厕灵等家庭用清洁化学品中含有碱、发泡剂、脂肪酸、蛋白酶等有机物,其中的酸性物质能从皮肤组织中吸出水分,使蛋白凝固;而碱性物质除吸出水分外,还能使组织蛋白变性并破坏细胞膜,损害比酸性物质更加严重。洗涤用品中所含的阳离子、阴
白露是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
1.定期到医院体检在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的保健意识很强,许多家庭都有私人医生,尽管身体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也会按时进行体检。因此,如果有肿瘤等不易发现的疾病就能够及时查出。而我国大多数人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只要身体没有不适,就不到医院体检。但是,一旦感觉有病以后,再到医院诊治,往往小病成了大病,可治之病成了不治之病。因此,为了确保身体健康,我们要改变没有病就不去医院的习惯,定期到医院做体检,做到防患于
我今年91岁,可谓九十初度。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活这么大岁数。眼下精气神特别好,思维一点不差,吃饭饭香,睡觉觉甜,自行车照骑,跳舞一两个小时不累。体检查下来基本没病。老龄委给了我一个“全国健康老人”的荣誉称号。拿过金灿灿的证书和奖章,看看证书上“金寿高”三个字,我就像做梦一般,心想,是不是小时父母给我起的这个名字好啊!  当然,这是调侃之语。我幼时家贫,缺吃少穿,名字再好听,养的还是瘦骨伶仃。是共
小暑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
当一套带着浓浓墨香的《农民卫生保健丛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我眼前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像一位刚刚分娩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婴儿一般。这套书从选题策划到付梓出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作为该套书的副主编及特约编辑,我全程参与了丛书的策划、论证、审稿、编辑加工及整体设计。我清楚地看到,这16本书300多万字中,饱含了以主编马智老师为首的编委会十余位专家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凝结着参与审读、编辑加工及装帧设
生活中,性是爱的生命信息,能使情绪紧张、生理无序的状态消除。性是灵与肉的结合,对很多病症都有意想不到的缓解和抑制作用。性生活可以治病并不是天方夜谭,美好的性爱,对疾病的缓解和抑制具有不可估量的魔力。  症状一:皮肤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粉刺、暗斑等皮肤病。整个办公室就数你脸色最晦暗,你为此苦恼不堪。  性的介入:适度的性爱会加速血液循环,均衡新陈代谢,让皮肤光洁细嫩,并起到防治皮肤病的作用。  症状二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