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参与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结构体系的实际需要。目前国内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格局中,并未充分发挥出企业、人们群众、非营利性组织主体的作用,分析和研究如何深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需要加强市场运作机制、多样化运营模式、政社协作机制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约束机制等的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机制;多元化;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保障人们群众文化权利的关键载体。但国内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然采用传统供给模式,即政府自上而下单向供给模式,这种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人们群众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上拥有更多的权力,同时其参与能力与参与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已将这种参与热情投入到各个社会领域中。但怎样才能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构建起常态化、规范化的参与机制,这不但是公共文化参与权利保障的需要,而且也是深入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
一、各角色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中发挥的作用
1.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中政府扮演的角色
政府作为提供文化服务主要机构之一。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营中,政府处于核心地位,承担着主导的责任,扮演着多种角色,如:监督者、管理者、组织者。如下为其主要职能:制定公共文化政策和发展规律;保障公共文化的安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尤其是在保障弱势群体文化权利时,应作出与之相符的制度安排;对公共文化服务生产进行引导和协调;监督和考评公共文化主体。从多方面上而言,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担负着主要职责,既需要确保公共文化作用充分发挥,也要做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稳定有效运行,让公众真正共享到改革开放后的成果。
2.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文化企业扮演的角色
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主体,同时也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之一。综合而言,这种类型的文化机构的产品具有很明显的娱乐性,并负责提供和生产人们群众所需的公共文化产品。但结合我国公共文化产品实际情况而言,存在着供给方式简单、服务质量低、效率低等问题,政府通過实施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引导文化企业能够生产和提供出人们群众日常所需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企业的作用充分发挥,既能够确保公共文化产品实现顺利供给,又能多渠道的获取资金,从而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政府应拓展公共文化建设融资渠道,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顺利、有序进行和开展。
3.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中人民群众扮演的角色
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过程中,人们群众扮演着三种角色,即:参与者、享受者、监督者。一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公众作为服务享受者,而政府为人们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很明显,文化产品服务与供给方式决定着人们群众的需求;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公众作为参与者与推动者,能够有效弥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不足,进而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稳定有序发展。三是,在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公众作为其监督者,公众对公共文化是否满意,对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文化服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营中,公众既是享受者,也是义务承担者,应做好自身的职责工作,帮助政府和社会机构共同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使好自身的权力。
二、公共文化服务中多元化参与机制的构建路径
1.健全市场运营机制,高效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既与市场优势有关,也与市场缺陷相连。某个地区经济发展到某种程度后,在文化领域中市场原则便会渗入其中,从而文化生产不得不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限制。有关实践证明,在确保公益性的基础上,展开有限市场化,显然是我国政府加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正确决断。二是应用合同外包、委托生产和特许经营等运作模式,并且引入市场机制,促使市场配置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确保私企也能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建立健全的规章法律制度,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能平等参与到公共文化竞争中,进而加强公共文化资源使用率,按照竞争法则,淘汰劣质的,留下优质的,以此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强化政府监督和指导,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进行良好互动和交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并不能将经济发展所遗留的所有问题完善解决。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市场机制存在很多问题,非政府主体自利目标与公共文化目标出现矛盾时,致使公共文化服务难以实现最初目标。这就直接表明,在新的运作形式下,政府应扮演好监督者、引导者的身份,通过展开一系列的手段,如:绩效考核、信息公开和惩罚问责等,调动起各方主体力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定有序运行。
2.改进运营机制,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模式
想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公众对公共文化的多样化需求,需解决当前运营及管理有关的问题,鼓励和支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到公共文化管理中,进而扩大公共服务供給量。一是,公益性文化单位运作体系。这一体系由如下几环节组成,政府针对于各文化单位的职能和权限,通过采用指定方式或者其他方式选择运营机构,并与运营机构签订双方协议,明确规定出双方应负的责任,并制定服务标准,对人事制度与薪酬待遇进行优化和整合,构建合理可行的激励制度,设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并以此作为文化事业单位领导晋升的主要依据。二是,营利性组织运营结构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结构体系中,针对于营利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再结合政府合作方式, 其盈利组织运营模式共分为委托生产、特许经营和合同外包三种形式。三是,非营利性组织运营结构模式。根据非营利性组织所具有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采用服务代替、协同增效、拾遗补缺三种模式。无论那种运营模式,都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3.完善政社协作机制,展现非营利性组织优势
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灵活性、志愿性和亲民性等特质,直接决定着要积极吸纳非营利性组织參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这也是完善政府工作的主要手段。一是,创新和健全非营利性组织登记管理机制,打破管理体制的不足,推行民政统一登记,促使非营利性组织有更多的收入来源。二是,孵化机制的健全,构建非营利性组织成长支持体系。非营利性组织存在很多内在问题,如:缺乏创新动力、管理能力低下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公共服务能力的发挥。所以,应构建起非营利性组织孵化机制,培育起多方主体的支持体系,以此来不断提高非营利性组织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其他机构的优势。三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转移机制的创新,对各项非营利性组织空间进行拓展。一方面政府应给予非营利性组织多种资源,并构建起与之相符的资金保障体系;另外一方面探索多样性合作方式,提高非营利性组织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是,非营利组织监管体系的创新,并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体系。通过建立起社会各方参与的评估管理机制,加强建设非营利性组织管理制度,构建起约束格局,进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信力。
三、结语
总之,构建起与我国当前实际状况相符的多元公共文化参与机制,可以说是一个紧迫性的课题。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不但包括对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器物性有效供给,而且也包括对文化参与机制的供给。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成熟和发展,政治民主体制日益健全,公民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公众自治力逐渐提升。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不管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还是文化参与机制供给,都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公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这样,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才能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良.文化参与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制度供给--以宁波市鄞州区为分析对象[J].学习与实践,2012,(07):122-127.
[2]徐昌义,李洁.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参与研究--以成都市创新实践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5,(04):63-66.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机制;多元化;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保障人们群众文化权利的关键载体。但国内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然采用传统供给模式,即政府自上而下单向供给模式,这种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人们群众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上拥有更多的权力,同时其参与能力与参与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已将这种参与热情投入到各个社会领域中。但怎样才能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构建起常态化、规范化的参与机制,这不但是公共文化参与权利保障的需要,而且也是深入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
一、各角色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中发挥的作用
1.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中政府扮演的角色
政府作为提供文化服务主要机构之一。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营中,政府处于核心地位,承担着主导的责任,扮演着多种角色,如:监督者、管理者、组织者。如下为其主要职能:制定公共文化政策和发展规律;保障公共文化的安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尤其是在保障弱势群体文化权利时,应作出与之相符的制度安排;对公共文化服务生产进行引导和协调;监督和考评公共文化主体。从多方面上而言,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担负着主要职责,既需要确保公共文化作用充分发挥,也要做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稳定有效运行,让公众真正共享到改革开放后的成果。
2.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文化企业扮演的角色
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主体,同时也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之一。综合而言,这种类型的文化机构的产品具有很明显的娱乐性,并负责提供和生产人们群众所需的公共文化产品。但结合我国公共文化产品实际情况而言,存在着供给方式简单、服务质量低、效率低等问题,政府通過实施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引导文化企业能够生产和提供出人们群众日常所需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企业的作用充分发挥,既能够确保公共文化产品实现顺利供给,又能多渠道的获取资金,从而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政府应拓展公共文化建设融资渠道,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顺利、有序进行和开展。
3.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中人民群众扮演的角色
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过程中,人们群众扮演着三种角色,即:参与者、享受者、监督者。一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公众作为服务享受者,而政府为人们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很明显,文化产品服务与供给方式决定着人们群众的需求;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公众作为参与者与推动者,能够有效弥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不足,进而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稳定有序发展。三是,在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公众作为其监督者,公众对公共文化是否满意,对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文化服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营中,公众既是享受者,也是义务承担者,应做好自身的职责工作,帮助政府和社会机构共同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使好自身的权力。
二、公共文化服务中多元化参与机制的构建路径
1.健全市场运营机制,高效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既与市场优势有关,也与市场缺陷相连。某个地区经济发展到某种程度后,在文化领域中市场原则便会渗入其中,从而文化生产不得不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限制。有关实践证明,在确保公益性的基础上,展开有限市场化,显然是我国政府加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正确决断。二是应用合同外包、委托生产和特许经营等运作模式,并且引入市场机制,促使市场配置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确保私企也能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建立健全的规章法律制度,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能平等参与到公共文化竞争中,进而加强公共文化资源使用率,按照竞争法则,淘汰劣质的,留下优质的,以此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强化政府监督和指导,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进行良好互动和交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并不能将经济发展所遗留的所有问题完善解决。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市场机制存在很多问题,非政府主体自利目标与公共文化目标出现矛盾时,致使公共文化服务难以实现最初目标。这就直接表明,在新的运作形式下,政府应扮演好监督者、引导者的身份,通过展开一系列的手段,如:绩效考核、信息公开和惩罚问责等,调动起各方主体力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定有序运行。
2.改进运营机制,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模式
想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公众对公共文化的多样化需求,需解决当前运营及管理有关的问题,鼓励和支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到公共文化管理中,进而扩大公共服务供給量。一是,公益性文化单位运作体系。这一体系由如下几环节组成,政府针对于各文化单位的职能和权限,通过采用指定方式或者其他方式选择运营机构,并与运营机构签订双方协议,明确规定出双方应负的责任,并制定服务标准,对人事制度与薪酬待遇进行优化和整合,构建合理可行的激励制度,设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并以此作为文化事业单位领导晋升的主要依据。二是,营利性组织运营结构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结构体系中,针对于营利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再结合政府合作方式, 其盈利组织运营模式共分为委托生产、特许经营和合同外包三种形式。三是,非营利性组织运营结构模式。根据非营利性组织所具有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采用服务代替、协同增效、拾遗补缺三种模式。无论那种运营模式,都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3.完善政社协作机制,展现非营利性组织优势
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灵活性、志愿性和亲民性等特质,直接决定着要积极吸纳非营利性组织參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这也是完善政府工作的主要手段。一是,创新和健全非营利性组织登记管理机制,打破管理体制的不足,推行民政统一登记,促使非营利性组织有更多的收入来源。二是,孵化机制的健全,构建非营利性组织成长支持体系。非营利性组织存在很多内在问题,如:缺乏创新动力、管理能力低下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公共服务能力的发挥。所以,应构建起非营利性组织孵化机制,培育起多方主体的支持体系,以此来不断提高非营利性组织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其他机构的优势。三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转移机制的创新,对各项非营利性组织空间进行拓展。一方面政府应给予非营利性组织多种资源,并构建起与之相符的资金保障体系;另外一方面探索多样性合作方式,提高非营利性组织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是,非营利组织监管体系的创新,并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体系。通过建立起社会各方参与的评估管理机制,加强建设非营利性组织管理制度,构建起约束格局,进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信力。
三、结语
总之,构建起与我国当前实际状况相符的多元公共文化参与机制,可以说是一个紧迫性的课题。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不但包括对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器物性有效供给,而且也包括对文化参与机制的供给。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成熟和发展,政治民主体制日益健全,公民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公众自治力逐渐提升。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不管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还是文化参与机制供给,都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公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这样,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才能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良.文化参与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制度供给--以宁波市鄞州区为分析对象[J].学习与实践,2012,(07):122-127.
[2]徐昌义,李洁.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参与研究--以成都市创新实践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5,(0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