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ryhappy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及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适应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甚至成为阻碍教改深入推进的“绊脚石”。本文从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评价体系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出发,提出改善中职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路,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价 学生 全面发展 改善 多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6-01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服务于教学决策。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和研究的重点,人们开始对教学评价体系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一、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评价体系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纵观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依然有着传统教学思想的痕迹。其最突出的问题有:
  (一)重结果,轻过程
  我国中职学校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基本上是经过一两次的考核就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下结论,显然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汗水,未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有违教育规律。
  (二)重考核,轻引导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中职教育的方针,也决定了中职学校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但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偏重于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没有培养起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三)评价指标片面化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指标过于客观和量化,罔顾教师的自身能力、个性和特长,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兴趣及情感等主观因素,使出于良性目的的教学评价体系变得僵化、死板,甚至不符合人的发展,与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理念背道而驰。
  (四)评价主体单一化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教师是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主体。然而,有些教师本身与企业实际联系不够密切,给出的评价未必客观、科学,甚至对学生的发展提供不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另外,教师的职业能力、道德素养都有可能影响教学评价的结果。评价主体单一化对学生发展是不利的。
  (五)评价形式单一化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反观目前各中职学校,在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乃至综合素质方面的教学评价,无一例外地采取笔试、试卷的形式,这与中职教育提倡的“高素质”“应用型”是不相符的。
  二、改善中职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路
  (一)重新定位教学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从多元智力理论出发,学生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因而教学评价也应是多元的,应用多维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实行教学评价,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方面,作为教师应深谙教学评价的这个定位,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考察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行为考核,如课堂提问、课堂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练习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合作表现、岗位实习表现、考试诚信度等项目,适当增加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评价中的比例,适当增加平时表现在总评定中的比重;一方面,中职学校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例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以及情感体验等项目,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从多角度、多层次给予学生综合评价;另一方面,评价主体可多元化,教师、家长、同学甚至学生本人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互评和自评加强教学活动各方的沟通协商,完善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成为各方共同参与的活动。
  (二)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类予以评价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学生个体之间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通用型的教学评价显然缺乏合理依据,不适合对每个学生进行统一的评价。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兼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分层进行个体差异评价。例如,对学优生,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中等生,可给予更多激励,激发其向学优生看齐,奋勇追赶;对学困生,可以表扬评价为主,努力发掘其闪光点,给予其多点鼓励,及时表扬进步表现,帮助其消除自卑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细节,尽量使每个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得到正面的评价。
  (三)及时更新考试内容,灵活拓展评价方式
  考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考查、惩罚或是鼓励,目的不同,其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在现行教育制度下,纸笔考试仍然是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评定的基本形式,这是改变不了的。但在中职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力争使教学评价针对中职教学现状,切合学生实际,更新考试内容,灵活拓展评价方式,还是可行的。在改革考试内容方面,应避免出现繁难偏旧一类的题目,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厚度,强化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加自设题、自选题、操作题等开放性题目的分量,重在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在拓展评价形式方面,除了可以引入口头型、操作型、合作型之类的考核评价方式外,还可以加入行业企业的第三方评价,由行业企业参与制定中职人才培养标准、专业核心课程考试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考试题型。另外,也可以由行业企业每年对中职学生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作出评价,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校方或有关教育部门,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摆脱传统执笔考试的做法限制。
  三、结语
  教学评价可谓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制约着中职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中职学校发展及学生成长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关各方应重新审视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重新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层评价,及时更新考试内容,灵活拓展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宏.中职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2):94-95
  [2]王雪燕.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探讨[J].卷宗,2011(07):49-5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6-02  在仍以课堂为学习主阵地的今天,“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其发生主体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交流对话、合作探究,充分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思维,并相互启发、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培养多元化思维能力的目的。其好处实在太多,已深入人心,无需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07-01  一所现代型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特色办学和文化建设方面动脑筋、下功夫,在不同时期要不断赋予新的思想和内涵,使之富有生命力,以促使学生的发展愿望和教师的价值取向同学校的管理目标、主体文化协调一致,和谐发展。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学校发展的战略。  1.结盟战略  联盟是学校发展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要讲究“度”的。“度”就是恰到好处。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度”字,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把握好教学中的“度”。  【关键词】课堂教学 恰到好处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1-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8-0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改变学习方式、知识自主建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运用到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效果是显著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动防滑差速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它可以防止汽车在驱动过程中发生车轮滑转,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轮式工程机械
【摘要】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2-0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人的课程目标。有老师私下议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教学质量搞题海、多练、多考以记住知识,现在我们是不敢、不想让学生多练多考。”不敢,是因为怕“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想,可能是因为在“减负”了学生的同时,也“减负”了自己。然而,现今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