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虽然现在农村居民生活和居住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农村地区火灾防控仍旧薄弱,农村火灾不仅给农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也直接危及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分析讨论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农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 火灾防控 建议
一、农村消防安全现状
1.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农村大多留守人员都是老人和儿童,这些弱势群众在火灾面前变得很无力,村民缺少应有的消防常识。近几年随着消防“七进”工作的开展,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还有许多村民消防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消防基础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很少拨打119火警电话,不懂怎样预防或处置初起火灾,自我保护能力低。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惊慌失措, 延误了最佳灭火时机,致使小火酿成大灾,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建筑耐火等级低。受传统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大约80%的建筑为土木泥瓦房、砖木房或简易结构的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建筑耐火等级达不到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可燃材料比例大,耐火等级较低,且农村建筑房屋布局密集,大部分房屋周围堆满柴草等可燃物,一旦失火,极易发生火烧连营的可怕局势。
3.电气线路老化,敷设不规范。大多数农村的电线是最初乡村通电时敷设的,由于年代久远,电线陈旧老化、线芯裸露、电线接头多、接触电阻较大、接头松动、电线接触不良等现象随处可见。其次,加上村民安全用电知识缺乏,私拉乱接电线现象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空调、取暖器等大功率电气设备进入农村家庭,电线超负荷运行常常引发火灾事故。
4.道路狭窄,不便于消防车辆通行。农村一般都距离城区较远,辖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利,消防队难以及时到达现场扑救。例如,枝江市地处平原,乡镇农村距离消防队最短也要10分钟,远的乡镇需要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而山区的乡镇如神农架林区,最远的乡镇距离城市消防站有将近一百公里,最短也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到达。同时,乡村一级的村村通道路较狭窄、路况复杂,严重影响火灾救援。
5.消防设施缺乏,无法有效扑救初期火灾。虽然近年来乡镇一级政府对农村消防设施投入有所加大,但是由于起步晚,历史欠账严重从而造成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乡镇、村办企业大多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配置灭火器材,有的灭火器材已超过规定期限仍在使用,大多数乡镇市政消防栓未安装到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还不够强。
6.水源不足。大多數乡镇缺少消防水源、部分村庄缺少必要的消防水泵等消防设备,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
7.消防灭火网络无法覆盖。农村点多、面广、线长,火灾隐患相对分散,仅仅依靠公安现役消防队很难实现快速灭火救援工作,而农村公安派出所驻片民警、农村基层干部及安全管理人员因工作机制、警力不足、经费缺少等原因,导致灭火救援业务不熟不精,农村多种形式消防力量严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尚未有任何形式的消防组织,消防灭火网络难以实现全覆盖。
8.消防组织不健全。在农村建立专门的扑救火灾的消防组织还比较少,大部分农村都未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明确负责消防的同志,致使一些正常的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无法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缺乏主动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受教育程度不高。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还较低,且受农村散户散居和传播媒介少的影响,农村常常成为集中宣传无法触及的盲区,相当多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缺乏预防火灾常识,对应有的消防法规知识和消防应急常识了解甚少。
2.消防安全宣传不到位。农村消防工作起步较晚,消防管理不到位,且农村受到经济条件、传统观念、文化素质、消防警力等因素的影响,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开展困难,消防宣传教育普及力度还不够大,形式还比较单一,村民接受集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甚至一些边远山区农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大部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仍很淡薄,致使火灾事故时常发生。
3.消防设施投入不大。绝大多数乡(镇)村基层组织都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上,未能使消防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开展,消防设施投入少,公共消防设施严重缺乏,多数乡镇市政消火栓数量严重缺乏,有的甚至无水,自防自救能力差。
4.重视程度不够。农村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是造成农村消防工作薄弱的主要因素。个别村级消防组织名存实亡,消防安全责任状形同虚设,消防工作无人问津,导致农村消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三、农村火灾防控的措施
1.加大投入,完善基础消防设施建设。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乡镇政府应把乡镇经济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投入到消防安全环境建设中,形成发展农村消防工作的良好态势。二是加强农村消防规划。在进行农村发展规划时,把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给水等消防基础设施统一纳入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内,确保村镇建设与消防安全同步发展。三是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乡镇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火灾扑救需要,不断完善消防组织建设,不断建立乡镇专职消防队和农村志愿消防队,配备适合当地实际的消防车辆和必要的消防装备器材,以扑救初起火灾。
2.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普及消防常识。一是抓好重点时机宣传。在重大节日、农业收获季节以及“119消防宣传日”、安全生产月、“12.4法制宣传周”等重要时机,出动消防宣传车辆和张贴消防宣传条幅,上门发放消防知识传单,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基本常识。二是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定期组织乡镇(村)干部、村(社区)网格管理员、乡镇中小型企业负责人、中小学生等群体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培训,推动每个村(社区)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自查自纠本地区火灾隐患,提升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多媒体宣传渠道作用。通过“村村响”广播、电视台消防专栏、手机短信提示、微信微博等多种平台定期播放防火、灭火、逃生知识及消防安全提示,提高广大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 3.建立消防组织,完善灭火救援体系。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政府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同研究部署,同检查考核,强化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层、每一个人,形成一层抓一层、一级抓一级的农村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二是成立农村消防群防群治网络。乡镇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小组,负责全面落实农村火灾防控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建立形式多样的群众义务消防队伍,不断增强群众自防自救能力。三是建立联防与关照机制。在每个村建立联防灭火小组,实行强弱搭配,每五至十户成立一个联防小组,做到一旦发生火灾时有人进行扑救。同时建立邻里关照制度,大力鼓励村民關照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失去劳动力等最需要关爱的群体的消防安全。
4.治理各种隐患,做好防控。一是落实网格化排查。充分发挥政府、网格管理员、社会组织的作用,有效整合资源,定期组织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火灾隐患移交制度,针对在排查中发现的不能整治的火灾隐患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或消防部门移交,确保隐患整治到位。二是加强派出所消防监管能力。基层派出所设立规范化的消防办公室,成立分管所长对本辖区的消防工作负总责、专职消防干警具体抓的消防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消防监督职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及时查处火灾隐患,杜绝农村消防安全失控漏管、滞后的现象发生。
5.推出试点,完善救济机制。一是培养典型、经验推广。善于总结、提炼农村消防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及时查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长效机制,推动试点社区(行政村)创新消防安全管理的经验推广。二是完善农村救济机制。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有效的、全覆盖的农村救济机制,落实消防器材装备保障,夯实消防安全基础,确保有条件的乡镇成立专职消防队,提高灭火救援能力。农村消防工作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工作不仅仅是消防部门的职责,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单位、辖区广大群众加强自主管理和约束。因此,通过加大对农村消防工作的投入、大力开展宣传、治理好各类火灾隐患,完善各级消防组织,适时推出典型等有效措施,能有效的将农村火灾发生率降到最低,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繁荣昌盛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卫华,《浅议如何做好农村火灾的防治工作》,中国消防在线.
[2]龙清林,《农村火灾防控工作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1.
作者简介:钟乾(1979.02—)男。民族:汉。籍贯:湖北神农架。大学本科学历,消防专业技术九级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火灾预防及火灾调查。
关键词:农村 火灾防控 建议
一、农村消防安全现状
1.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农村大多留守人员都是老人和儿童,这些弱势群众在火灾面前变得很无力,村民缺少应有的消防常识。近几年随着消防“七进”工作的开展,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还有许多村民消防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消防基础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很少拨打119火警电话,不懂怎样预防或处置初起火灾,自我保护能力低。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惊慌失措, 延误了最佳灭火时机,致使小火酿成大灾,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建筑耐火等级低。受传统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大约80%的建筑为土木泥瓦房、砖木房或简易结构的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建筑耐火等级达不到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可燃材料比例大,耐火等级较低,且农村建筑房屋布局密集,大部分房屋周围堆满柴草等可燃物,一旦失火,极易发生火烧连营的可怕局势。
3.电气线路老化,敷设不规范。大多数农村的电线是最初乡村通电时敷设的,由于年代久远,电线陈旧老化、线芯裸露、电线接头多、接触电阻较大、接头松动、电线接触不良等现象随处可见。其次,加上村民安全用电知识缺乏,私拉乱接电线现象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空调、取暖器等大功率电气设备进入农村家庭,电线超负荷运行常常引发火灾事故。
4.道路狭窄,不便于消防车辆通行。农村一般都距离城区较远,辖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利,消防队难以及时到达现场扑救。例如,枝江市地处平原,乡镇农村距离消防队最短也要10分钟,远的乡镇需要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而山区的乡镇如神农架林区,最远的乡镇距离城市消防站有将近一百公里,最短也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到达。同时,乡村一级的村村通道路较狭窄、路况复杂,严重影响火灾救援。
5.消防设施缺乏,无法有效扑救初期火灾。虽然近年来乡镇一级政府对农村消防设施投入有所加大,但是由于起步晚,历史欠账严重从而造成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乡镇、村办企业大多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配置灭火器材,有的灭火器材已超过规定期限仍在使用,大多数乡镇市政消防栓未安装到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还不够强。
6.水源不足。大多數乡镇缺少消防水源、部分村庄缺少必要的消防水泵等消防设备,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
7.消防灭火网络无法覆盖。农村点多、面广、线长,火灾隐患相对分散,仅仅依靠公安现役消防队很难实现快速灭火救援工作,而农村公安派出所驻片民警、农村基层干部及安全管理人员因工作机制、警力不足、经费缺少等原因,导致灭火救援业务不熟不精,农村多种形式消防力量严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尚未有任何形式的消防组织,消防灭火网络难以实现全覆盖。
8.消防组织不健全。在农村建立专门的扑救火灾的消防组织还比较少,大部分农村都未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明确负责消防的同志,致使一些正常的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无法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缺乏主动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受教育程度不高。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还较低,且受农村散户散居和传播媒介少的影响,农村常常成为集中宣传无法触及的盲区,相当多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缺乏预防火灾常识,对应有的消防法规知识和消防应急常识了解甚少。
2.消防安全宣传不到位。农村消防工作起步较晚,消防管理不到位,且农村受到经济条件、传统观念、文化素质、消防警力等因素的影响,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开展困难,消防宣传教育普及力度还不够大,形式还比较单一,村民接受集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甚至一些边远山区农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大部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仍很淡薄,致使火灾事故时常发生。
3.消防设施投入不大。绝大多数乡(镇)村基层组织都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上,未能使消防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开展,消防设施投入少,公共消防设施严重缺乏,多数乡镇市政消火栓数量严重缺乏,有的甚至无水,自防自救能力差。
4.重视程度不够。农村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是造成农村消防工作薄弱的主要因素。个别村级消防组织名存实亡,消防安全责任状形同虚设,消防工作无人问津,导致农村消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三、农村火灾防控的措施
1.加大投入,完善基础消防设施建设。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乡镇政府应把乡镇经济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投入到消防安全环境建设中,形成发展农村消防工作的良好态势。二是加强农村消防规划。在进行农村发展规划时,把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给水等消防基础设施统一纳入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内,确保村镇建设与消防安全同步发展。三是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乡镇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火灾扑救需要,不断完善消防组织建设,不断建立乡镇专职消防队和农村志愿消防队,配备适合当地实际的消防车辆和必要的消防装备器材,以扑救初起火灾。
2.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普及消防常识。一是抓好重点时机宣传。在重大节日、农业收获季节以及“119消防宣传日”、安全生产月、“12.4法制宣传周”等重要时机,出动消防宣传车辆和张贴消防宣传条幅,上门发放消防知识传单,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基本常识。二是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定期组织乡镇(村)干部、村(社区)网格管理员、乡镇中小型企业负责人、中小学生等群体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培训,推动每个村(社区)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自查自纠本地区火灾隐患,提升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多媒体宣传渠道作用。通过“村村响”广播、电视台消防专栏、手机短信提示、微信微博等多种平台定期播放防火、灭火、逃生知识及消防安全提示,提高广大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 3.建立消防组织,完善灭火救援体系。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政府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同研究部署,同检查考核,强化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层、每一个人,形成一层抓一层、一级抓一级的农村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二是成立农村消防群防群治网络。乡镇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小组,负责全面落实农村火灾防控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建立形式多样的群众义务消防队伍,不断增强群众自防自救能力。三是建立联防与关照机制。在每个村建立联防灭火小组,实行强弱搭配,每五至十户成立一个联防小组,做到一旦发生火灾时有人进行扑救。同时建立邻里关照制度,大力鼓励村民關照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失去劳动力等最需要关爱的群体的消防安全。
4.治理各种隐患,做好防控。一是落实网格化排查。充分发挥政府、网格管理员、社会组织的作用,有效整合资源,定期组织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火灾隐患移交制度,针对在排查中发现的不能整治的火灾隐患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或消防部门移交,确保隐患整治到位。二是加强派出所消防监管能力。基层派出所设立规范化的消防办公室,成立分管所长对本辖区的消防工作负总责、专职消防干警具体抓的消防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消防监督职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及时查处火灾隐患,杜绝农村消防安全失控漏管、滞后的现象发生。
5.推出试点,完善救济机制。一是培养典型、经验推广。善于总结、提炼农村消防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及时查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长效机制,推动试点社区(行政村)创新消防安全管理的经验推广。二是完善农村救济机制。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有效的、全覆盖的农村救济机制,落实消防器材装备保障,夯实消防安全基础,确保有条件的乡镇成立专职消防队,提高灭火救援能力。农村消防工作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工作不仅仅是消防部门的职责,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单位、辖区广大群众加强自主管理和约束。因此,通过加大对农村消防工作的投入、大力开展宣传、治理好各类火灾隐患,完善各级消防组织,适时推出典型等有效措施,能有效的将农村火灾发生率降到最低,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繁荣昌盛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卫华,《浅议如何做好农村火灾的防治工作》,中国消防在线.
[2]龙清林,《农村火灾防控工作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1.
作者简介:钟乾(1979.02—)男。民族:汉。籍贯:湖北神农架。大学本科学历,消防专业技术九级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火灾预防及火灾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