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新技术回顾与展望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新技术在我省试验、示范、推广已经历了七个年头,遍布我省20余市县,累计推广面积达10万余亩,给农民创收5000余万元。得到了栽培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2008年11月12日经黑龙江省科技信息中心查新:该技术在国内除出自本查新委托人报道外未见其他报道。
  
  一、回顾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农业技术人员曾经试验、探索套种栽培技术。当时在大豆田中套种玉米:3加1、4加1、大豆地中“全面间、普遍穿”等种植模式(没有人想到把玉米种到垄沟里)。由于当时作物的品种尤其是科技水平的局限,曾多次反复的试验、探索均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002年五常市景坤农业技术开发研究所在搞大豆、玉米4:1模式垄上栽培示范过程当中,偶然发现地头掉到垄沟的多株玉米比垄台上的玉米生长茂盛,且都有果穗。因此研究所工作人员产生了垄沟种玉米,垄上种大豆的浓厚兴趣。2003年分别做了二垄加一沟、三垄加一沟、四垄加一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垄加一沟的种植模式试验中,因玉米的株数没有减,所以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特别大,大豆还算偏收,效益可谓。2004年分别在川地、岗地、南北垄、东西垄、黑土地(肥地)、黄土地(瘦地)等不同地块,选择不同品种做的大量试验,获得了有关科学数据。2005年10月14日《农村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记者陈斌采编的“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效益一亩顶三亩”的科技新闻,并加了编者按,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自从关景坤同志被济南农博士农业专家团聘为大田作物专家、北方区首席讲师后,又为立体栽培技术的推广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2006年10月10日研究所的示范田,引来了中国农科院作物栽培研究所赵明院士和董志强研究员的参观兴趣,近400米长的栽培田,他们冒雨从这头走到那一头,边走边拍照,连声叫好!2007年哈尔滨市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新农村”专题节目给立体栽培在延寿县青川乡百合村崔金富的示范情况予以报导。
  2008年4月8日(农村报)6版(种植版)头条刊登了由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研究员李庆孝撰写的“大豆隔沟种玉米,一地双收巧夺粮”一文,给立体栽培技术做了充分肯定。
  立体栽培新技术在延寿县引起了省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2008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新华网、黑龙江日报、省农村报、科技报等网站、报刊曾多次报道,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重视,纷纷到延寿参观。他们一致认为;立体栽培是旱作农业的又一次革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立体栽培新技术在我县大面积顺利推广,现把几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
  1、种植户的思想观念还拘泥于传统的栽培模式当中。种植玉米的穴距、每穴的株数还按照常规方式,将0.5米穴距放大到0.6米、0.7米、0.8米,有的甚至放大到0.9~1.5米,减少了垧保苗株数;将每穴播种4-5粒仅限定在2-3粒,出苗后又怕过密不结棒,又一次的间苗,穴保苗在1-2株。由于公顷达不到技术规程要求,实际公顷保苗率仅达到技术要求的40~60%。
  2、肥料投入不足。一亩施肥应是两亩的量,可农户施肥的标准仅是要求的50-70%,导致旺长期或后期脱肥。
  3、大豆播种量不适当。平川地应减量播种,岗地适量增加播量。从秋季田间调查来看,川地播量过多发生倒伏,岗地播种量不足而减产。
  4、整地达不到技术要求。播种大豆后隔沟种植玉米,整地时应该捞重拉子,将复种玉米的垄沟捞成稍见垄沟为妥。有的捞拉子过轻,垄沟过深,使复种的玉米种子下窖,播种过深,致使玉米种子距化肥近,产生化肥烧苗现象。
  5、多年浅翻、浅打垄导致土壤表面积水造成大豆早衰。
  6、化控剂喷施过晚。因此起不到矮化作用,使大豆旺长,植株高大,出现大豆落花、落蕾、落角现象。
  
  二、展望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立体栽培新技术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项目,无论是对国家粮食安全还是实现我省千亿斤粮食工程,都有着积极作用。
  1、制定农民致富工程的总体规划。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分步进行实施,把立体栽培和玉米、大豆产业化作为我市农业发展的一部分,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组织有关部门,把立体栽培的发展当作我市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全力抓好。
  2、组织农户算好经济账。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好种植计划。
  3、搞好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专业人员,采取市培训骨干、乡镇培训农户等方法,达到立体栽培户,户户都有明白人。
  4、搞好生产资料的筹备。要选择好适应我市立体栽培的玉米、大豆优良品种。选择和配备适应立体栽培的肥料,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
  5、搞好高产攻关试验。采用当代先进技术,机械设备,进行各种模式的高产攻关试验(实现立体栽培全程机械化)。
  6、优化种植结构。我市部分水稻灌溉以客水为主,以地下水为辅。近几年的干旱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匮乏,地下水位下降;水稻生产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滑。水田面积年年增加,灌区负载超标,灌溉能力下降,水田渴水严重。要有计划的调整种植结构,适量的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立体栽培种植面积,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使我市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从当前制材工业普遍采用短工艺,使用小型带锯机,锯机精度不足,摇尺偏差大,产品多样化,加工越来越细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制材工业的特点,对推进制材新工艺的发展将起促进作
小镇上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一个是富翁西巴斯汀,另一个是穷人伯伦。西巴斯汀在城里开着一家很大的酒店,但伯伦每天只能等着别人的施舍才能吃饱肚子。   有一天,西巴斯汀在小镇的街上遇见了伯伦,觉得他很可怜,就希望能给予一些帮助。小镇的郊外有一大片草地,西巴斯汀觉得如果送两头小奶牛给伯伦,他就可以利用那片草地把奶牛养大,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再也不必依靠别人的施舍和帮助了。   当西巴斯汀把两头小奶牛送给伯
建设现代化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普遍追求的目标。城市文化是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内在气质,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发展中创造并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保护历史的连续性,  保留城市的记忆和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  一座城市经济越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越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越显得重要。因为城市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不要小看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山区、丘陵地区发生重,只要条件适宜,容易流行成灾。农民也称它为"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等。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