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教师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让儿童受到艰苦困难条件的磨练,经历挫折和失败的体验,以培养起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和奋发进取精神。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社会越发达,生活水平越好,对下一代的挫折教育就更显得其必要性。
关键词:误区;随机设难;把握;正确评价;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0
一次,班上有个小朋友笑笑10点多才来园,我关心地问了一下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或有事情耽误了,家长笑着说:早上睡懒觉,躲在被窝里不肯起来了。知道原委后,在放学时我特别提醒幼儿早上要按时到园,不能睡懒觉,而且指出因睡懒觉而迟到的幼儿在一周的红花栏中不能得红花,谁知笑笑哇地一下子哭了起来,刚好碰到家长来接,于是出现了尴尬的一面,不管老师家长怎么哄,笑笑大哭不止,并表示明天不愿意来上幼儿园了。
由于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另外,一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幼儿的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幼儿应付挫折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的原因。让孩子全面成长,挫折教育应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所谓幼儿的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而获得的。
一.认清挫折教育的误区,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其实不然,这种强行措施不仅很难生效,往往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漫骂和严厉的责打或者与孩子对着干。
二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3.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三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无论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最后,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要自己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颓丧的情绪。如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长两短。孩子碰到一些困难,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这种情绪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幼儿,使他们变得敏感,不能吃一点苦头。这是家长暗示的结果。在这类问题上,家长要以勇敢的姿态和积极饱满的情绪面对挫折,展示给幼儿,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要锻炼孩子的顽强毅力,使他敢于面对困难。一提到要磨练孩子的意志,有的家长就认为要带孩子搏击大海,勇攀高峰。有条件当然可以这么做。其实足不出户同样可以训练孩子的吃苦精神。比如说,幼儿刚学走路时,他的父母可以引导他跨步,并向前挪动,即使摔倒了,父母把他扶起来继续走,通过反复训练,孩子很快就能自己行走。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他的毅力比较坚强。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
关键词:误区;随机设难;把握;正确评价;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0
一次,班上有个小朋友笑笑10点多才来园,我关心地问了一下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或有事情耽误了,家长笑着说:早上睡懒觉,躲在被窝里不肯起来了。知道原委后,在放学时我特别提醒幼儿早上要按时到园,不能睡懒觉,而且指出因睡懒觉而迟到的幼儿在一周的红花栏中不能得红花,谁知笑笑哇地一下子哭了起来,刚好碰到家长来接,于是出现了尴尬的一面,不管老师家长怎么哄,笑笑大哭不止,并表示明天不愿意来上幼儿园了。
由于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另外,一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幼儿的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幼儿应付挫折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的原因。让孩子全面成长,挫折教育应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所谓幼儿的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而获得的。
一.认清挫折教育的误区,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其实不然,这种强行措施不仅很难生效,往往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漫骂和严厉的责打或者与孩子对着干。
二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3.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三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无论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最后,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要自己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颓丧的情绪。如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长两短。孩子碰到一些困难,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这种情绪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幼儿,使他们变得敏感,不能吃一点苦头。这是家长暗示的结果。在这类问题上,家长要以勇敢的姿态和积极饱满的情绪面对挫折,展示给幼儿,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要锻炼孩子的顽强毅力,使他敢于面对困难。一提到要磨练孩子的意志,有的家长就认为要带孩子搏击大海,勇攀高峰。有条件当然可以这么做。其实足不出户同样可以训练孩子的吃苦精神。比如说,幼儿刚学走路时,他的父母可以引导他跨步,并向前挪动,即使摔倒了,父母把他扶起来继续走,通过反复训练,孩子很快就能自己行走。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他的毅力比较坚强。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