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在尽情享受着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却无情地丢失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灿烂的民族文化,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也就更加令人担忧。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应当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在课堂上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承民族文化;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她所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如历久弥香的美酒,足够华夏子孙世世代代品味和体悟。可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令人堪忧的现象:过洋节盛于过传统节日,尤其是青少年,对于外国习俗的了解远远多于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对这种民族传统文化失宠的现象感受得尤为深刻。
  一、民族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
  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到民间采风去》活动,我们更能看到当前青少年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几乎就是空白,令人担忧。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在开展活动之前,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让我惊讶,100多名学生中,能对中国戏曲一知半解,说出皮毛就算是很了不起了。因此,我开始布置活动任务,可以说很细致,指导得也比较到位,可是在正式活动时,效果却还是非常令人失望,本该在准备材料过程中了解的知识、记忆的常识,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得出来。后来我分析,厚重的文化是长久以来积存下来的,哪能通过几天的突击就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呢!对国粹尚且如此,对待其他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可想而知了!
  精美的服饰,优雅的唱腔,虚拟的场景,奇妙的脸谱……在我们看来是美仑美奂,神奇无比,而在学生眼里却是幼稚可笑,枯燥异常。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而且又有许多少数民族,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到民间采风去》,准备阶段我向学生们了解了他们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其中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比较熟悉的,一方面因为现在这些节日到时放假,另一方面因为这些节日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食联系在一起,比如春节的饺子(或团圆饭)、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等。但是对于其由来和意义知道的就不多了,至于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就更是知之甚少了。
  二、简析现象原因
  之所以产生以上漠视民族传统文化的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大,使学生疲于应付眼前的学业压力,有时连当前的国家大事都无心问津,更无暇去接触文化精粹。不知道,不了解,当然不感兴趣了。
  二是他们大多数的课余时间被各种补习班、流行歌曲、各种娱乐项目占据。尤其是现在人们进入了E时代,外界新鲜刺激的诱惑太多了,与之相比,典雅厚重的民族文化需要长久的研习和感悟,难免就会认为那些都是过时的东西,所以人们认为缺少学习的必要性和实用价值。
  三是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人们对学科成绩的要求远远高于对学生健康人生构建的要求。现在一些学校开设了《弟子规》、《道德经》等讲授国学的课程,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大多数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并不能真正地触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真谛。由此可想,大人们都不重视不尊重的事情,怎么能要求孩子们去重视和尊重呢?
  三、语文教学对于传承民族文化的有利条件及有效方式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对此种情况,我觉得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因为语文学科对此有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语文学习的空间比较广阔,与生活联系紧密,更有利于向丰富的生活延伸。在拓展延伸中就可以充分地做到这一点。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较强,在所编排的课文中,可以适当地渗透或是讨论有关传统文化的问题,自然就达到了了解传统文化的目的。
  最后,语文,无论是课本的编排,还是教育思想,都是几代人的摸索、实践的劳动结晶,是把“国学”的体系加以完善、加以创新而得来的,它植根于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它的枝叶又接受着其他文化形式的熏陶,因此是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
  要肩负起这项重任,首要的因素是语文教师应具备必要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语文教师首先对这个任务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自己能够积累和运用渊博的民族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把传授内容和民族文化有机结合,灵活渗透,充实学生的心灵。
  利用取之不竭的生活资源是关键因素。合理运用语文教材是有效的方式。
  新课标实施后,语文教材的编写更具有人文思想,也更加利于操作,如介绍精湛的民间手工艺的《泥人张》《核舟记》,介绍民间绝技的《口技》《安塞腰鼓》《吆喝》,介绍民风民俗的《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以及优秀的古诗文等等。这些篇目都是学习民族文化的经典教材,理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在学习民族文化的同时,必将会激起学生们的爱国之情。尤其是加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后,语文课的容量更大了,这些综合性题目的确立不仅紧扣本单元的内容,而且深入挖掘学生的心理,探讨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关注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问题。
  事在人为,只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科学地利用生活中的文化资源,使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必定会让传统文化在语文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直至开出绚丽的花朵。
  (编辑:李敏)
其他文献
在物理练习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论证和估算能力的训练。通过论证,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表述的条理性,运用数理知识的灵活综合性。学生在问题的估算训练中,能学会设计解题
<正> 一、插图的错误新编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二册的第96页关于“饱和汽压跟体积无关”这个实验的插图(如图1所示)是错误的,其表现有二:笫一,对图1进行严密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并
【摘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语文学习情况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其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工作应该注重三个方面:突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科学评价,积极引导,注重细节。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语文教学;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
【摘要】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研究,将是新课改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此,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通过认真观察、调查和分析,对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综合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通过某一种专题学习活动才可以体现出来,也不仅仅是“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学习
<正> 在高中进行“音调、响度、音品”三要素教学时,大多数学生感性认识是不足的。我用电子琴和示波器配合教材做了一组演示实验,收效甚佳。用带有插头的屏蔽线从电子琴的耳
<正> 学生都有课本,可以自己看,为什么还要教师讲?如果教师只是照课本复述一遍,或者仅仅改变一下顺序或挑出重点讲讲,那么,学生看不懂的靠教师讲一遍,不见得就能听懂。究竟为
<正> 课堂提问是一种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逐步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常用教学方法。然而,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产生的反响的积极程度是不尽相同的,
【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要求都是围绕学生主体这个核心来开展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领会新课改的精髓,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实施教学。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多样化的提问以及发展学生思维等方面对学生主体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主体;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
利用改进的硫酸铜沉降反应和氯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快速平行竞争反应体系,在直径0.476m的反应釜内,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0%,0.1%和0.5%)的羟乙基纤维素体系中,在排除硫酸铜副反应干扰的情况
【摘要】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写作明确提出了其阶段性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詞句。小学三年级进入了第二学段,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