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死倒计时》登陆莫斯科各大影院,拍板投资电影的正是普京,俄国家安全局则提供了装甲车、运输机、坦克等一大批真家伙。
俄罗斯酝酿重建“克格勃”。外媒报道,挟执政党狂胜之势,克里姆林宫计划设立庞大的新国家安全部,以取代俄罗斯现有的众多安全机构。
1954年,革命时期的情报机关契卡改名克格勃,克格勃正式成立。它名义上是苏联政府部级机构,实际上只对苏共中央委员会政治局负责。从契卡到克格勃,名称虽异,但性质未变,职能未变,它永远是维护国家政权,镇压异己力量的工具。
苏联有一则政治笑话:在莫斯科的地铁上,突然一个人问另外一个人:“同志,请问您在克格勃工作吗?”“没有。”“那您有亲戚在克格勃工作吗?”“没有。”“那你有朋友在克格勃工作吗?”“也没有。”“那你赶紧给我把脚挪开,你踩着我了!”
从创建的第一天起,无论从机构设置、组织分工、人员编制、财政支出,还是活动规模、运作业绩,克格勃都居世界首位。全盛时期的克格勃,国内150万谍报人员,国外25万线人,每年花费上百亿美金。克格勃的成功,让老对手美国中央情报局、以色列摩萨德和英国军情六处也艳羡不已。
然而,辉煌的过去由于末代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积极参与“8·19政变”灰飞烟灭。特种部队“阿尔法”迟迟无法从克格勃总部接到明确指令,最终丧失逮捕叶利钦的机会。政变失败,克格勃只能愿赌服输,接受被解散的命运。
8月22日,群众怒火转到了克格勃总部捷尔任斯基的雕像上。一群高大威猛的俄罗斯男子爬上去,在雕像脖子上套上绳索,然后在一台起重机的帮助下将之轰然拉倒克格勃特工星散,海外资产失踪。
20世纪90年代,克格勃人员只有一个目标:保存实力,等待东山再起。普京登上总统宝座让他们梦想成真。“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所以我萌生了当间谍的念头”。2000年普京对传记作家吐露心声。这个人理应是对外而不该执行对内镇压的,是用来捍卫国家利益的——这就是普京眼中的间谍。
“克格勃间谍形象帮助塑造了整个一代的苏联青年。”二战期间,克格勃间谍斯维多考洛夫打入德军内部,为苏军立下汗马功劳。1968年,根据他的事迹改编的小说被搬上银幕,电影名叫《盾与剑》。这一年,普京16岁。正是在斯维多考洛夫的感召下,普京萌生了当间谍的想法。
普京不止一次地说:“没有什么比作为一名契卡人更荣光了。”以国家安全局局长身份重回克格勃总部大楼时,普京说:“我回家了!不要为克格勃昔日的历史感到难为情,克格勃有很多英雄,我们要为他们的业绩感到骄傲!”
2004年普京下令,重新恢复捷尔任斯基雕像,尽管是在莫斯科郊区的小村庄。同年圣诞节《生死倒计时》登陆莫斯科各大影院。影片以震惊世界的莫斯科剧院绑架案为蓝本,反映了新一代俄罗斯特工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拍板投资电影的正是普京,俄国家安全局则提供了装甲车、运输机、坦克等一大批真家伙。
普京崛起,俄罗斯情报机构迎来了第二个“黄金年代”。昔日那些呼风唤雨的寡头,一个个退出俄罗斯政治舞台,前克格勃特工笑到最后,纷纷占据重要位置。他们是:谢钦(俄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负责人)、祖布科夫(俄副总理、“俄气”集团领导人)、弗拉德科夫(前总理、对外情报局局长)、伊万诺夫(副总理)等。高峰期俄七成高层政坛人物是前克格勃特工,外界送上绰号:“强力集团”。
叛逃苏联的剑桥五人帮间谍菲尔比预言:“苏联领导层思想非常陈旧,未来的领导人会出现在克格勃里,原因是他们是苏联精英阶层中唯一受教育程度高,外语好,相对而言对外部世界了解较多的群体,而且他们又对国家权力机构的运作了如指掌。”
俄罗斯酝酿重建“克格勃”。外媒报道,挟执政党狂胜之势,克里姆林宫计划设立庞大的新国家安全部,以取代俄罗斯现有的众多安全机构。
1954年,革命时期的情报机关契卡改名克格勃,克格勃正式成立。它名义上是苏联政府部级机构,实际上只对苏共中央委员会政治局负责。从契卡到克格勃,名称虽异,但性质未变,职能未变,它永远是维护国家政权,镇压异己力量的工具。
苏联有一则政治笑话:在莫斯科的地铁上,突然一个人问另外一个人:“同志,请问您在克格勃工作吗?”“没有。”“那您有亲戚在克格勃工作吗?”“没有。”“那你有朋友在克格勃工作吗?”“也没有。”“那你赶紧给我把脚挪开,你踩着我了!”
从创建的第一天起,无论从机构设置、组织分工、人员编制、财政支出,还是活动规模、运作业绩,克格勃都居世界首位。全盛时期的克格勃,国内150万谍报人员,国外25万线人,每年花费上百亿美金。克格勃的成功,让老对手美国中央情报局、以色列摩萨德和英国军情六处也艳羡不已。
然而,辉煌的过去由于末代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积极参与“8·19政变”灰飞烟灭。特种部队“阿尔法”迟迟无法从克格勃总部接到明确指令,最终丧失逮捕叶利钦的机会。政变失败,克格勃只能愿赌服输,接受被解散的命运。
8月22日,群众怒火转到了克格勃总部捷尔任斯基的雕像上。一群高大威猛的俄罗斯男子爬上去,在雕像脖子上套上绳索,然后在一台起重机的帮助下将之轰然拉倒克格勃特工星散,海外资产失踪。
20世纪90年代,克格勃人员只有一个目标:保存实力,等待东山再起。普京登上总统宝座让他们梦想成真。“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所以我萌生了当间谍的念头”。2000年普京对传记作家吐露心声。这个人理应是对外而不该执行对内镇压的,是用来捍卫国家利益的——这就是普京眼中的间谍。
“克格勃间谍形象帮助塑造了整个一代的苏联青年。”二战期间,克格勃间谍斯维多考洛夫打入德军内部,为苏军立下汗马功劳。1968年,根据他的事迹改编的小说被搬上银幕,电影名叫《盾与剑》。这一年,普京16岁。正是在斯维多考洛夫的感召下,普京萌生了当间谍的想法。
普京不止一次地说:“没有什么比作为一名契卡人更荣光了。”以国家安全局局长身份重回克格勃总部大楼时,普京说:“我回家了!不要为克格勃昔日的历史感到难为情,克格勃有很多英雄,我们要为他们的业绩感到骄傲!”
2004年普京下令,重新恢复捷尔任斯基雕像,尽管是在莫斯科郊区的小村庄。同年圣诞节《生死倒计时》登陆莫斯科各大影院。影片以震惊世界的莫斯科剧院绑架案为蓝本,反映了新一代俄罗斯特工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拍板投资电影的正是普京,俄国家安全局则提供了装甲车、运输机、坦克等一大批真家伙。
普京崛起,俄罗斯情报机构迎来了第二个“黄金年代”。昔日那些呼风唤雨的寡头,一个个退出俄罗斯政治舞台,前克格勃特工笑到最后,纷纷占据重要位置。他们是:谢钦(俄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负责人)、祖布科夫(俄副总理、“俄气”集团领导人)、弗拉德科夫(前总理、对外情报局局长)、伊万诺夫(副总理)等。高峰期俄七成高层政坛人物是前克格勃特工,外界送上绰号:“强力集团”。
叛逃苏联的剑桥五人帮间谍菲尔比预言:“苏联领导层思想非常陈旧,未来的领导人会出现在克格勃里,原因是他们是苏联精英阶层中唯一受教育程度高,外语好,相对而言对外部世界了解较多的群体,而且他们又对国家权力机构的运作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