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屌丝”,这个无厘头的网络新词,意指没钱、没背景、没未来的“矮、穷、矬”青年。吊诡的是,这个原本充满鄙视意味的贬义词,已然从网络爆红到现实生活,大量“80后”、“90后”主动接受了这一称谓,有人用它自嘲,有人借它减压,也有人从中获得了共鸣与温暖。
由来:一个低级趣味的发酵
很少有人知道理发师的真实姓名,他们常常为自己取个简单好记的“艺名”,印在或潦草或浮夸的名片上。如果是一家装潢时尚的发廊,听到的一般是“Jack”、“Andy”,而眼下这家北京北二环附近的小店里,只有朴实的“阿春”。
阿春属兔,25岁,一米七上下,瘦瘦小小,顶着一头时髦的蓬发,鬓角在耳边拉得老长,离开湖南老家外出打工已经第8年了。这是他待过的第三家店,刚刚工作了半年多,一个月能赚三千五,没保险。但他自己对现在的工作挺满意:“之前我先学的厨师,太累了,不想干。现在环境比原来好,赚得也多一点。”
没客人的时候,阿春会和其他理发师坐在窗边的沙发上聊天,看杂志,上QQ。吃饭主要在附近的小吃店解决,有时候也用店里的电饭煲自己煮点。阿春最常吃的菜是西红柿炒鸡蛋,“简单,好做又好吃”。他通常只吃一个菜,而且还得快吃,“来了客人不能让人家等太久,随便吃点,饱了就得了。”
对于现状,阿春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我觉得出来走走挺好,不想一直在老家呆着,以后还是想有个自己的店。女朋友?不想找老家那边的,顺其自然吧。”
在客人眼里,阿春完全可以划入“屌丝”的范畴。事实上,现在以“屌丝”自居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凤凰网和腾讯网也纷纷做出专題来解读这个特殊的群体。百度贴吧给出的解释则是——“苦B青年”的自称。
“屌丝”一词,由低级趣味演化而来,最初源于百度的“李毅吧”。因为前国脚李毅曾提及自己的护球像法国球星亨利大帝,所以被冠以“李毅大帝”的名号。顺理成章地,“李毅吧”的简称成了“帝吧”或者“D8”。又因为李毅的粉丝原本叫做“毅丝”,所以在“李毅吧”与另一贴吧——“WOW吧”交恶后,后者取D的谐音,羞辱“毅丝”为“屌丝”。面对挑衅,“毅丝”们温吞地回击:“你说我傻逼又怎样?我本来就是傻逼,你来啊,有本事你就踢我脸,你敢踢我脸?你敢踢我脸我就敢给你跪下。”
此种厚着脸皮的无自尊精神成了众“屌丝”的写照。刚开始,大家互相评论:“嘿!你真像个屌丝。”逐渐地就成为一种自称,大家上网比惨,你“屌丝”,我比你还要“屌丝”!屌丝就发展成了“苦B青年”的自嘲。如今,“屌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涵盖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没钱、没背景、没未来,他们爱DOTA、爱帝吧、爱搬砖;“高富帅”面前,他们只有跪的命;鼓足勇气跟“女神”搭讪,只换来一句“呵呵”。
具体来讲,“屌丝”多指年轻男性,他们出身卑微,称自己的工作为“搬砖”,他们爱“女神”也爱幻想,却缺乏行动力,想做而不敢做;他们内心虚荣,却又不屑“高富帅”而故作清高;他们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他们是善良的,也是懦弱的。
从贴吧到微博,“屌丝”一词迅速占领了各个网络阵地。最牛的当数今年2月20日,大批自称“屌丝”的中国年轻人,以留言评论的方式占领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Google+主页,一眼望去,主页仿佛成了中文版。
而一部原本默默无名的德国搞笑剧,不远万里传到中国,被字幕组将片名《喋喋不休的女人们》译成《屌丝女士》后,也迅速在国内走红,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网友争相观看,想在外国寻找同盟。
委顿:对幸福生活的意淫
有好事者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来表述词义:“屌丝应该是包括了赤贫人群的一部分,是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产业工人,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流氓无产者,困厄的三本生、专科生,属于社会的中下层。”
于是,越发具体的形象被附加在“屌丝”身上:他们大多出身贫寒,没有更多的背景,他们有的很早辍学打工,有的寒窗十二载考上大学,毕业后才发现与理想相去甚远……他们从事着苦与累的工作,拿着并不丰厚甚至是微薄的报酬,在繁华的城市里勉强分得一杯羹。
几乎任何宏大叙事都与“屌丝”无缘,他们不是有志青年、职场精英。“屌丝”在餐馆吃饭总是躲在角落里,看演出坐在最后一排;在读书阶段也没出过风头,简历上受过何种奖励那一栏,很多人都只能填“获得过雪碧‘再来一瓶’奖”;他们当然也不是所谓平民英雄,不是在电视中“感动中国”的那种“80后”或者接班人。他们集辛酸、自嘲、恶毒、恶趣味于一身,很难被感动。在“屌丝”的话语体系里,有一句避世名言,叫做“求别说”。这条卑微的短句,已经取代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了当下“屌丝”的信仰。
“屌丝”喜欢用穷矮丑三个字描述自己,其“天敌”自然就是高帅富。“屌丝”一般都有自己的“女神”,但他们注定只能成为其备胎,甚至连备胎都不是,只能苦苦追求成为备胎的资格。尽管大部分“屌丝”已经走入社会,但感情生活深具校园特征,这在“屌丝”热爱的“备胎文学”中一再出现。
在典型的“屌丝爱情故事”中,女性的角色总是分外单薄,无非就是“土肥圆”,“黑木耳”,“白富美”三种类型。白富美和高帅富属于门当户对,自然是“屌丝”做梦也不敢奢望的;而土肥圆当然也喜欢高帅富,不过却不入高帅富法眼,只能从实际出发,对“屌丝”示好——“屌丝”却看不上;他真正追求的是黑木耳,但黑木耳却只对高帅富情有独钟,被高帅富抛弃之后,才施舍一般接受“屌丝”的追求,但往往已经身怀高帅富的孩子,于是屌丝就“喜当爹”了。
有人不解:“潘金莲跟了西门庆,遭人唾弃,说她是荡妇,说她不守妇道;而Jack和Rose就是真爱,是最美的爱情故事。都是姘头,差距咋这么大?”有人调侃回答:“关键在于西门庆是‘高富帅’,武大郎是‘屌丝’;Karl是‘高富帅’,Jack是‘屌丝’,目前社会‘屌丝’占多数,当然站在‘屌丝’这边,‘高富帅’被不齿和唾弃了。”
还有网友总结说,穷矮矬的女朋友抛弃了他找了个高富帅的是内地剧;穷矮矬与高富帅争同一个女孩,后来女孩选了穷矮矬的是韩剧;高富帅装穷矮矬,爱上一个女孩后透露实情的是台湾剧;一群穷矮矬欢乐地嘲笑高富帅的是美剧;穷矮矬和高富帅们幸福地走到一起的是英剧。
现实中,“屌丝”的共鸣不仅仅在于年轻男性当中,众多女性网民也不甘于“屌丝”被年轻男性垄断。
27岁的“阿卡”打心眼里觉得自己就是个女“屌丝”:“这词儿有点粗俗,我不爱说。不过,我真是一枚‘矮肥圆’的女‘屌丝’。”
一米五六的身高、一百三十斤的体重,以及父母下岗的“劣势”,让“阿卡”相亲两年来,被“相中”的次数寥寥无几。在二十多年的人生中,“阿卡”最辉煌的经历,是在中学的铅球比赛上为班级争到一个第二名,“唯一一次有那么多人‘围观’我,哈哈!”可到了大学,“阿卡”发现运动会成了体育“特招生”的天下,单靠天生的“虎背熊腰”根本创造不了奇迹。
过往的经历没少让“阿卡”难过,“不过,到了这个年纪,已经能很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陷了”。同时追看六部美剧、两部韩剧、两部港剧的“阿卡”,用这些剧集把自己的业余生活填得满满当当,偶尔还到网络论坛上写写剧评,“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娱乐方式啦!”
心理:不安、焦虑与自我设障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曾把这样的网络亚文化现象概括为“一场语言的狂欢”。几乎所有出身平常或寒微的人,似乎都有过一蹴而就的翻身梦。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有人成功了,有人继续悲催。
社会在疾速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较多的不公正因素,使屌丝们“被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他们的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社会的不公正,屌丝们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也无缘更多优良的社会资源和机遇,即便遇上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不一定能把握住,因为资质太差了。不过“屌丝”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只觉得社会太不公正。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屌丝”的性格有许多硬伤:他们缺乏行动力,敢想却不敢做;他们虚荣又故作清高;害羞却又自作多情;他们自卑自贱却又自以为是;他们是善良的,但对别人的成功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也没有冷静而正确的理解。渴望成功,却没有勇气克服困难去努力。
有关“屌丝”的报道,离不开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大四女生孟令“屌丝”来做毕业论文的事。孟令制作的问卷,收到近1200份回复。问卷的开头即问:“屌丝除了矮矬穷外,还有哪些特征?”回答多是无奈、自嘲、不安与焦虑。“多数人是有自我意识、自我觉醒,才主动归类为屌丝。”孟令说,她感兴趣的,是这一类人。所以问卷里还有一问:“如果你不符合屌丝的特征,那么你称自己为屌丝的原因是?”
有受访者回答:降低成功期望,心理学叫“自我设障”,这样成功的话会感觉很好,失败的话也没那么不舒服。
有文化学者在微博上批判说,“屌丝文化”是一种对社会拜金风潮的无奈掺杂的产物,亦充满了格调不高的低俗气。不过网民对此不买账。其实, “屌丝”一词只是用于自嘲,跟“咆哮体”和“伤不起”是一个性质,没有必要上升至道德层面——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其并不属于主流社会,还称不上有害。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会不会因为某个网络词语发生大倒退,当然,“屌丝”文化不是毫无问题,其中对于女性的态度以及对女性有侮辱的词汇流行就不妥当。
“屌丝”亚文化下,看起来嬉皮笑脸满不在乎面孔的背后,其实和这个社会中其他所有人一样,他们所需要的,是爱。也有一些“屌丝”故事,让人闻到了泥土的芬芳。“以前贴吧里也流行过炫富,而‘屌丝’们营造出了一个无论贫富贵贱都能畅所欲言的环境。”网友“彩色哥”说。
一个“屌丝”吧友“晒”农村网吧的图文流传很广,这家离铁轨不远,只有十四台电脑的网吧,被戏谑为“本地最大、田园主题”,连记账用的粗糙纸本也被赞叹为“人工智能收费系统”;和秀美食晒大牌的网帖大相径庭。
另一篇被吧内“屌丝”们津津乐道的帖子,题为《往南方开,沿途只有一朵向阳花》。发帖的“屌丝”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自己用十二天的时间,骑自行车从武汉到南宁的经过:九百块钱的二手山地车、六块的炒面、三块的河粉、二十块一晚的住宿彰显了“屌丝”本色。
“只要是凭借自己的奋斗,照样能受到吧友的热捧,这种精神比炫富要可贵得多”,“彩色哥”说:“其实,吧里推崇的是个人奋斗。网上自嘲,现实中还是要奋斗的。”
李毅也勉励“屌丝”们:“碰到困难的时候,记住深呼一口气。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凡事可以自嘲,但是不要暴躁。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男人还是女人,每个人都有梦想。当你的梦想搁浅时,一定要告诉自己不能放弃,绝不放弃!我们可以自嘲,但是千万不要自暴自弃!”
由来:一个低级趣味的发酵
很少有人知道理发师的真实姓名,他们常常为自己取个简单好记的“艺名”,印在或潦草或浮夸的名片上。如果是一家装潢时尚的发廊,听到的一般是“Jack”、“Andy”,而眼下这家北京北二环附近的小店里,只有朴实的“阿春”。
阿春属兔,25岁,一米七上下,瘦瘦小小,顶着一头时髦的蓬发,鬓角在耳边拉得老长,离开湖南老家外出打工已经第8年了。这是他待过的第三家店,刚刚工作了半年多,一个月能赚三千五,没保险。但他自己对现在的工作挺满意:“之前我先学的厨师,太累了,不想干。现在环境比原来好,赚得也多一点。”
没客人的时候,阿春会和其他理发师坐在窗边的沙发上聊天,看杂志,上QQ。吃饭主要在附近的小吃店解决,有时候也用店里的电饭煲自己煮点。阿春最常吃的菜是西红柿炒鸡蛋,“简单,好做又好吃”。他通常只吃一个菜,而且还得快吃,“来了客人不能让人家等太久,随便吃点,饱了就得了。”
对于现状,阿春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我觉得出来走走挺好,不想一直在老家呆着,以后还是想有个自己的店。女朋友?不想找老家那边的,顺其自然吧。”
在客人眼里,阿春完全可以划入“屌丝”的范畴。事实上,现在以“屌丝”自居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凤凰网和腾讯网也纷纷做出专題来解读这个特殊的群体。百度贴吧给出的解释则是——“苦B青年”的自称。
“屌丝”一词,由低级趣味演化而来,最初源于百度的“李毅吧”。因为前国脚李毅曾提及自己的护球像法国球星亨利大帝,所以被冠以“李毅大帝”的名号。顺理成章地,“李毅吧”的简称成了“帝吧”或者“D8”。又因为李毅的粉丝原本叫做“毅丝”,所以在“李毅吧”与另一贴吧——“WOW吧”交恶后,后者取D的谐音,羞辱“毅丝”为“屌丝”。面对挑衅,“毅丝”们温吞地回击:“你说我傻逼又怎样?我本来就是傻逼,你来啊,有本事你就踢我脸,你敢踢我脸?你敢踢我脸我就敢给你跪下。”
此种厚着脸皮的无自尊精神成了众“屌丝”的写照。刚开始,大家互相评论:“嘿!你真像个屌丝。”逐渐地就成为一种自称,大家上网比惨,你“屌丝”,我比你还要“屌丝”!屌丝就发展成了“苦B青年”的自嘲。如今,“屌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涵盖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没钱、没背景、没未来,他们爱DOTA、爱帝吧、爱搬砖;“高富帅”面前,他们只有跪的命;鼓足勇气跟“女神”搭讪,只换来一句“呵呵”。
具体来讲,“屌丝”多指年轻男性,他们出身卑微,称自己的工作为“搬砖”,他们爱“女神”也爱幻想,却缺乏行动力,想做而不敢做;他们内心虚荣,却又不屑“高富帅”而故作清高;他们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他们是善良的,也是懦弱的。
从贴吧到微博,“屌丝”一词迅速占领了各个网络阵地。最牛的当数今年2月20日,大批自称“屌丝”的中国年轻人,以留言评论的方式占领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Google+主页,一眼望去,主页仿佛成了中文版。
而一部原本默默无名的德国搞笑剧,不远万里传到中国,被字幕组将片名《喋喋不休的女人们》译成《屌丝女士》后,也迅速在国内走红,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网友争相观看,想在外国寻找同盟。
委顿:对幸福生活的意淫
有好事者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来表述词义:“屌丝应该是包括了赤贫人群的一部分,是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产业工人,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流氓无产者,困厄的三本生、专科生,属于社会的中下层。”
于是,越发具体的形象被附加在“屌丝”身上:他们大多出身贫寒,没有更多的背景,他们有的很早辍学打工,有的寒窗十二载考上大学,毕业后才发现与理想相去甚远……他们从事着苦与累的工作,拿着并不丰厚甚至是微薄的报酬,在繁华的城市里勉强分得一杯羹。
几乎任何宏大叙事都与“屌丝”无缘,他们不是有志青年、职场精英。“屌丝”在餐馆吃饭总是躲在角落里,看演出坐在最后一排;在读书阶段也没出过风头,简历上受过何种奖励那一栏,很多人都只能填“获得过雪碧‘再来一瓶’奖”;他们当然也不是所谓平民英雄,不是在电视中“感动中国”的那种“80后”或者接班人。他们集辛酸、自嘲、恶毒、恶趣味于一身,很难被感动。在“屌丝”的话语体系里,有一句避世名言,叫做“求别说”。这条卑微的短句,已经取代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了当下“屌丝”的信仰。
“屌丝”喜欢用穷矮丑三个字描述自己,其“天敌”自然就是高帅富。“屌丝”一般都有自己的“女神”,但他们注定只能成为其备胎,甚至连备胎都不是,只能苦苦追求成为备胎的资格。尽管大部分“屌丝”已经走入社会,但感情生活深具校园特征,这在“屌丝”热爱的“备胎文学”中一再出现。
在典型的“屌丝爱情故事”中,女性的角色总是分外单薄,无非就是“土肥圆”,“黑木耳”,“白富美”三种类型。白富美和高帅富属于门当户对,自然是“屌丝”做梦也不敢奢望的;而土肥圆当然也喜欢高帅富,不过却不入高帅富法眼,只能从实际出发,对“屌丝”示好——“屌丝”却看不上;他真正追求的是黑木耳,但黑木耳却只对高帅富情有独钟,被高帅富抛弃之后,才施舍一般接受“屌丝”的追求,但往往已经身怀高帅富的孩子,于是屌丝就“喜当爹”了。
有人不解:“潘金莲跟了西门庆,遭人唾弃,说她是荡妇,说她不守妇道;而Jack和Rose就是真爱,是最美的爱情故事。都是姘头,差距咋这么大?”有人调侃回答:“关键在于西门庆是‘高富帅’,武大郎是‘屌丝’;Karl是‘高富帅’,Jack是‘屌丝’,目前社会‘屌丝’占多数,当然站在‘屌丝’这边,‘高富帅’被不齿和唾弃了。”
还有网友总结说,穷矮矬的女朋友抛弃了他找了个高富帅的是内地剧;穷矮矬与高富帅争同一个女孩,后来女孩选了穷矮矬的是韩剧;高富帅装穷矮矬,爱上一个女孩后透露实情的是台湾剧;一群穷矮矬欢乐地嘲笑高富帅的是美剧;穷矮矬和高富帅们幸福地走到一起的是英剧。
现实中,“屌丝”的共鸣不仅仅在于年轻男性当中,众多女性网民也不甘于“屌丝”被年轻男性垄断。
27岁的“阿卡”打心眼里觉得自己就是个女“屌丝”:“这词儿有点粗俗,我不爱说。不过,我真是一枚‘矮肥圆’的女‘屌丝’。”
一米五六的身高、一百三十斤的体重,以及父母下岗的“劣势”,让“阿卡”相亲两年来,被“相中”的次数寥寥无几。在二十多年的人生中,“阿卡”最辉煌的经历,是在中学的铅球比赛上为班级争到一个第二名,“唯一一次有那么多人‘围观’我,哈哈!”可到了大学,“阿卡”发现运动会成了体育“特招生”的天下,单靠天生的“虎背熊腰”根本创造不了奇迹。
过往的经历没少让“阿卡”难过,“不过,到了这个年纪,已经能很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陷了”。同时追看六部美剧、两部韩剧、两部港剧的“阿卡”,用这些剧集把自己的业余生活填得满满当当,偶尔还到网络论坛上写写剧评,“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娱乐方式啦!”
心理:不安、焦虑与自我设障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曾把这样的网络亚文化现象概括为“一场语言的狂欢”。几乎所有出身平常或寒微的人,似乎都有过一蹴而就的翻身梦。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有人成功了,有人继续悲催。
社会在疾速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较多的不公正因素,使屌丝们“被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他们的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社会的不公正,屌丝们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也无缘更多优良的社会资源和机遇,即便遇上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不一定能把握住,因为资质太差了。不过“屌丝”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只觉得社会太不公正。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屌丝”的性格有许多硬伤:他们缺乏行动力,敢想却不敢做;他们虚荣又故作清高;害羞却又自作多情;他们自卑自贱却又自以为是;他们是善良的,但对别人的成功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也没有冷静而正确的理解。渴望成功,却没有勇气克服困难去努力。
有关“屌丝”的报道,离不开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大四女生孟令“屌丝”来做毕业论文的事。孟令制作的问卷,收到近1200份回复。问卷的开头即问:“屌丝除了矮矬穷外,还有哪些特征?”回答多是无奈、自嘲、不安与焦虑。“多数人是有自我意识、自我觉醒,才主动归类为屌丝。”孟令说,她感兴趣的,是这一类人。所以问卷里还有一问:“如果你不符合屌丝的特征,那么你称自己为屌丝的原因是?”
有受访者回答:降低成功期望,心理学叫“自我设障”,这样成功的话会感觉很好,失败的话也没那么不舒服。
有文化学者在微博上批判说,“屌丝文化”是一种对社会拜金风潮的无奈掺杂的产物,亦充满了格调不高的低俗气。不过网民对此不买账。其实, “屌丝”一词只是用于自嘲,跟“咆哮体”和“伤不起”是一个性质,没有必要上升至道德层面——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其并不属于主流社会,还称不上有害。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会不会因为某个网络词语发生大倒退,当然,“屌丝”文化不是毫无问题,其中对于女性的态度以及对女性有侮辱的词汇流行就不妥当。
“屌丝”亚文化下,看起来嬉皮笑脸满不在乎面孔的背后,其实和这个社会中其他所有人一样,他们所需要的,是爱。也有一些“屌丝”故事,让人闻到了泥土的芬芳。“以前贴吧里也流行过炫富,而‘屌丝’们营造出了一个无论贫富贵贱都能畅所欲言的环境。”网友“彩色哥”说。
一个“屌丝”吧友“晒”农村网吧的图文流传很广,这家离铁轨不远,只有十四台电脑的网吧,被戏谑为“本地最大、田园主题”,连记账用的粗糙纸本也被赞叹为“人工智能收费系统”;和秀美食晒大牌的网帖大相径庭。
另一篇被吧内“屌丝”们津津乐道的帖子,题为《往南方开,沿途只有一朵向阳花》。发帖的“屌丝”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自己用十二天的时间,骑自行车从武汉到南宁的经过:九百块钱的二手山地车、六块的炒面、三块的河粉、二十块一晚的住宿彰显了“屌丝”本色。
“只要是凭借自己的奋斗,照样能受到吧友的热捧,这种精神比炫富要可贵得多”,“彩色哥”说:“其实,吧里推崇的是个人奋斗。网上自嘲,现实中还是要奋斗的。”
李毅也勉励“屌丝”们:“碰到困难的时候,记住深呼一口气。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凡事可以自嘲,但是不要暴躁。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男人还是女人,每个人都有梦想。当你的梦想搁浅时,一定要告诉自己不能放弃,绝不放弃!我们可以自嘲,但是千万不要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