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品德课上“动”起来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yy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在品德课上“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从具体操作上看,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让学生不盲“动”;要制定活动规则,让学生按序“动”;要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想要“动”;要教给活动方法,让学生学会“动”。
  【关键词】 品德课教学 效率提升 调动学生
  学生在品德课上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以及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是每位品德教师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品德课堂学习的效率呢?笔者认为,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在品德课上“动”起来。
  一、明确活动目标,让学生不盲“动”
  活动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如果没有明确的活动目标作为指南,就犹如航行在大海的船只缺少罗盘,学习活动也必然会散漫而无目的。漫无目标或者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就必然无法提升教学效果,无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的深化。
  我认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重视明确活动目标。目前,不少品德课教师只是关注教学目标,而不看重具体细化的活动目标。为了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教师应该在学生开展活动前明确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避免活动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脱节,陷入“为了活动而活动”的怪圈。比如,我在教学《让我们来寻根》一课前,分组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任务,其中一个小组的任务是每人查找一个中国远古人类遗址的资料,内容包括他们生活的年代、发现的地点、属于的流域等,并根据这些想象他们生活的场景,例如吃什么、穿什么、住哪里、有哪些生产活动等。我要求学生将资料整理成300字左右的短文交给组长选用。这个课前搜集资料的学习活动目标明确,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
  二、制定活动规则,让学生按序“动”
  有了活动规则,就能有效地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混乱的局面,还可以节省教师的指导时间,减轻师生的压力。规则的数量不宜多,一般五条左右比较适宜。对提出来的那些规则要进行充分讨论、斟酌,以便把真正需要的规则制定出来。
  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遍性的,具体要求为: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要提问或交头接耳;交流发言时声音要能让全班同学听得到;小組交流起立时,动作要快,动腿不动嘴,不要拥挤;交流离座时,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讨论时,要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上台展示或发言的同学,在针对黑板上问题阐述时,要站于黑板一侧并面向倾听者,以免挡住同学们的视线。
  另一类是特殊性的。所谓特殊性,是指针对某一课的活动临时制定的规则。比如教学《让我们来寻根》一课时,制定的临时规则有:每位组员把搜集的中国远古人类资料交给组长,组长从中挑选四个不同的资料,由资料提供者课上向全班同学讲述,凡提供资料的,奖励10分,被推荐发言的,再奖励10分。
  要让活动规则深入学生内心,并能牢牢遵守,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加以巩固,使遵守规范成为学生的习惯。
  三、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想要“动”
  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果能使学生在竞争性活动中分出高低,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自然会主动“动”起来。因为,他们对这种竞争性的活动感兴趣,希望自己能成为佼佼者,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比如,我在教学《我为祖先而骄傲》一课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先默读课文后举手发言,就很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认真看书,我就采取了比赛的方式,课前布置大家按照我发的查找资料的提纲搜集资料,然后小组长按照要求选拔几名“中国古代艺术旅行团导游”,课上在我的引导下,分别上台模拟导游讲解,邀请中队委和班级任课老师做评委,从资料的完整度、讲解的流畅度、讲解有无感情等几个维度打分,最后看哪个小组的得分最高。这样做,学生热情高涨,先要做到认真搜集有关资料,然后交给组长挑选,组长再认真推荐“高手”代表该组上台“导游”。这样一来,不仅台上的同学“动”起来了,台下同学也都跟着“动”起来。
  四、教给活动方法,让学生学会“动”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去讨论一个问题,学生讨论之后回答的时候,说不到点子上;让学生去调查或者采访,交的调查报告或者采访记录质量令人难以满意;让学生去查找资料,结果是简单的复制、打印,课上照本宣科要读好长时间。这说明教师没有教给学生讨论或者调查的方法,学生“不会动”。所以,我在课堂上,如果想让学生动脑又动手,就会先给予指导;组织学生讨论时,就会指导学生从某个角度去讨论;组织学生调查采访前,就给学生列出调查采访提纲,写明调查目的、对象、地点、要点和注意事项,并提出具体的课堂汇报分工要求;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时,就给学生列出包括字数、内容、交流的要点在内的具体要求,避免学生不假思索地摘取资料,照本宣读;组织学生表演小品,就在语言、动作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总之,只有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他们才会“动”,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我们在行动》一课时,从课题来看这是一堂活动课,所以课前我布置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以下调查活动:
  1.结合本班实际,参照课本上的例子设计一个“比一比”活动计划,准备课堂上用,此计划由中队长负责整理;
  2.根据“比一比”内容,班委会通过以下途径分四组了解其他班级:采访其他班级同学和同学、进行调查问卷并统计结果、课上请其他班级老师介绍、课上请其他班级同学介绍;
  3.每位同学试着思考一下,本班有哪些优势和问题,填写在相应表格中,准备课上讨论;
  4.中队委先根据本班目前存在的问题拟一个“班级工作改进计划”草稿,准备课上修改后发布。
  为了让学生顺利地采访,我给他们列了两条采访提纲,余下的第三、第四乃至第五条提纲由学生自己补充,例如采访本年级任课老师的两条提纲是:
  老师,您好!我是五( )班的同学,想耽误您几分钟时间采访您,可以吗?   1.请问您觉得五年级哪些班的课堂纪律最好?
  2.请问您觉得五年级哪些班的学习风气最好?
  3.请问……
  五、改变评价方法,让学生喜爱“动”
  单一的评价主体,封闭的评价方式,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品德课程所需要的评价应当是多主体、开放性的。根据品德活动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当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选用或有机整合,促使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及开放性的评价过程形成。
  评价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学生角色的变化,即变被动接受评价者为主动参与评价者,单一的教师为评价主体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随之消失。在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放权”,学生便会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增进了解、相互理解,从而形成积极友好的评价关系,同时孩子们也会因此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参与活动的内驱力顺势激活,水平势必得到大幅提高,成功的体验也随之产生。在活动中实现个体价值,孩子们自然也会喜爱上活动本身。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的角度、态度、温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在同一水平线看待每一个孩子,站在发现者的角度挖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及时予以中肯的评价。评价的“温度”对学生而言则应当是可亲近、适宜的,评价过程中适时的、积极的体态语有助于营造和谐灵动的课堂气氛,使得孩子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表现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得以实现;还应当尊重孩子们的差异性,在准确恰当、层次分明的评价中让真诚和鼓舞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便会在这适宜的“温度”中畅快前行,迸发出参与活动的热情。
  2.学生自评。孩子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反思、自我了解、自我鉴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能反思活动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能确定自身的优势所在,认识到自身不足并找到相应对策。罗杰斯认为,自我评价是使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负责的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评价一方面有助于孩子内省力的提高,能为孩子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借此深入了解学生对待学习成果的态度以及目前的真实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活动效果。
  3.学生互评。互相评价是学生学会沟通合作、形成正确价值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组织学生互评时,教者更加包容一些,引导孩子正视对方缺点;以欣赏为途径,让孩子重视伙伴身上的优点;以相互肯定为桥梁,将孩子的目光从注重活动结果转向注重活动的态度以及取得的进步,这样孩子便会形成尊重、包容、理解、欣赏的评价态度,在和谐的评价氛围中学会取长补短、诚实信任、公正待人,同时在积极肯定的评价中越发喜爱品德活动。
  【参考文献】
  [1]李芳宏.浅谈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课程教学研究, 2013(05).
  [2]肖慈良.怎样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真正“动起来”[J].新课程, 2010(06).
  [3] 许静.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 2012(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绘本以精美装帧、经典演译、真实语境、反复强调、思维发散等特点受到英语教师们,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师的青睐。本文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3 My Day (Revision)一课教學的最后巩固环节为例,从借用绘本自身的“美”,吸引学生;巧用绘本与教学的整合“美”,优化教学;再用绘本语言的“美”,拓展能力三方面阐述英语绘本这种“美”的课程资源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的“美”的
期刊
在古都南京,汉口路属于核心文化教育片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都坐落于此,整个片区环境清新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创建于1933年的南京市汉口路小学正位于这一片区之中。2006年以来,学校加入小班化教学行列,从“励行”的校训精神再出发,坚持“尊重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提出了“在这里,每一个都重要”的办学理念。而“四色教育”更是汉小近年来文化探索的关键词,2014
期刊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创办于1912年,是园区为数不多的几所百年老校之一。学校在“根植于吴淞,叶茂于四海”的办学愿景的引领下,在园区教育局“特色发展铸品牌,素质教育创名校”的办学方针的激励和推动下,决定把象棋定为学校“一校一品”重点特色教育项目。学校把象棋引入课程,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校“人人爱象棋,人人会象棋”蔚然成风,形成了“以棋辅教”“以棋益智”“以棋育德”的良好局面。 
期刊
【摘要】所谓“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其落脚点在“学”,因此,教师“教”的价值一般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得到真正体现。无论教师教得如何,如若不能引发学生真正的学习活动以及相应学习能力的提升,那么,所谓的教学活动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唯有真正引发学生内部发生的学习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此,“让学习真正发生”成了当今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与应然。  【关键词】教学 唤
期刊
【摘要】“互动课堂,学程导航”的教学理念是现代知识教学思想改革的必然趋势。它要求教育者转变知识教学观,重新反省、审视以知识积累与储存为中心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树立以知识的经验、能力、智慧和方法为中心的“再现知识——探索知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构 互动课堂 学程导航 探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
期刊
【摘要】“六大核心素养”的提出,引起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反思,推动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笔者以《谈礼貌》一课为例,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认识,拓宽研课新视角,探究说理文教学的新方法,从目标定位由“本”向“人”,方式变革由“表”入“深”,学习内容由“罔”及“思”三个视角,指向学会学习、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说理文 教学实践  自2014年教育部提出“
期刊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在小学教材里都有涉及,有的以节选的形式出现,如《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笑”;有的是节选加改编,如《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还有的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在单元练习中。我认为教材编者的意图比较明显,就是在减少阅读难度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近古典名著,并由课文出发,由教师引导,通向课外阅读。不过,小学生是否适合
期刊
【摘要】三年级学生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开始独立进行课外阅读。但受识字量、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在阅读时出现读不懂、读不透、读片段等现象,对于整体关联式阅读、人物形象感知、语言形式的妙用等缺少关注,也缺乏相应的方法。基于此,笔者以《夏洛的网》为例,浅谈三年级学生在阅读起始阶段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三年级阅读起始阶段 策略研究 渗透阅读方法 深化阅读感悟 实现
期刊
儿童美术教育家李力加说,美术家的世界是一个“看见”独特风景的世界。这里的 “看见”,我认为是一种“自省”和“静观”。身为小学美术老师,我一直试图打开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能够进入一个美丽的艺术花园。打开花园的门,看到有着不同姿态、不同色彩,甚至在不同季节开放的花朵。有这样几朵小花,也许他们都未在春天开放,但是,在别的季节里,反而长成了最美的姿态。  刚踏入小学校园的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小垚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实例研究来探讨英语创新思维能力的多维培养模式。小学英语教育应摒弃已有的习惯性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同时培养学生乐思、善思、敢思、勤思的创新思维品质。  【关键词】创新思维 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留白 开放式任务 聚合思维 发散思維 批判思维  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思维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为个人乃至国家发展的春天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