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诗人雪莱的这一诗句,可以称得上是当前我国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一句鼓励妙语。元月一日,温家宝总理在海尔集团考察,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向温总理表达决心时,就用不怕寒冬作比喻,他说:“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我们认为,不仅要过‘冬’,还要学会‘冬泳’。”温家宝十分赞同地说:“对,面对寒冷,我们不仅不能避免,还要勇敢地游过去。”这一对话,含义深刻,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振奋力。
寒冬再冷终有头,只要具备战胜寒冬的充足勇气和信心,定能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当前,千方百计保经济增长,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同奋斗目标,其“抗冬”气势,波澜壮阔;其“抗冬”细节,生动感人。然而,为了实现今年保经济增长这一首要任务,在“抗冬”的诸多项目中,有一大亮点或者说备受世人关注的一个方面,正在全国各地陆续展现,那就是为了保增长,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举措,要求各级政府官员和部门树立危机意识,把钱用在“刀刃上”,节约资金“过紧日子”。其行动着实让人欣喜。
保增长必须“过紧日子”
笔者在新闻媒体上看到这样两篇报道:一篇是报道武汉人决定“勒紧裤腰带”保增长。报道说,元旦前夕,武汉市政府决定2009年将严格控制各项行政成本,公款开会、接待、购车、出国等四项行政开支必须控制为“零增长”,市政府要集中有限财力办一批大事,全力保增长。另一篇是报道上海徐汇区今年缩减会务考察等费用2000万元,保增长。报道说,日前上海徐汇区政府在通过2009年预算时,一刀砍掉2000万元的政府业务经费,占总经费的10%。砍掉的这笔经费中主要是会务费。同时,区政府还要求今年区领导出国经费预算实现“零增长”,区政府还将停止新增车辆审批,严控车辆更新的报废标准,机关的电脑报废年限从5年延长至8年,机关办公桌椅尽量调剂使用。
这两篇报道特别是后一篇报道,笔者读后浮想联翩。是啊,上海一个区压缩今年经费开支高达2000万元,试想,如果全国各省市区都像徐汇区那样自觉增收节支,那么节省下来的经费将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这说明保增长“过紧日子”,不仅完全必要,而且大有潜力可挖。据报道,财政部长谢旭人对今年的财政支出压力很大。日前他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预计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同时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为此,他对保增长“过紧日子”,压缩经费开支,表示积极推动和支持。其实,压缩经费开支,“过紧日子”,并非是我国的“专利”,就说曾经财大气粗的美国,面对眼下“捉襟见肘”的经济困难,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纽约市政府计划今年3月末之前,将政府下属部门的非紧急公务用车消减至少10%,以减少政府开支。市政府“独立预算办公室”发言人道格拉斯·M·图雷茨基说:“当面对巨大财政亏空时,节省的每一份钱都有意义。”这就进一步说明,增收节支,“过紧日子”,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种“时尚”。而对我国来说,“过紧日子”绝对不是可抓可不抓的小事,而是关系今年保增长这一首要任务能否实现的大事,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过紧日子”必须动真格的
保增长,“过紧日子”,体现的是一种政府官员与企业、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的责任与担当。这对那种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尽责型”党员干部来说,是完全能够做到的。而对那种只做官不尽责的“享乐型”官员来说,只靠发个文件、开个会议,向他们吹吹“耳边风”,是不起作用的,或者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在笔者看来,要让这种“享乐型”官员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思维,甚至放下“架子”,降低“档次”,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就必须靠制度、靠法纪,下“猛药”、出“狠招”,彻底封住他们大吃大喝的嘴,捆住他们到处乱跑的腿。有篇文章笔者看了非常吃惊。文章介绍说,元旦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务车开支2008年9000亿”,占国家财政开支的3成。数据显示,1989年“三公”支出仅为370亿,20年内该项支出竟飙升20多倍。据说这9000亿可以造5个三峡工程,兴造90条上海磁悬浮列车铁路,更可为农村修建造价50万的小学180万所……而2008年的“三公”消费,则是在金融风暴呼啸而来,社会消费一片萎缩,失业人员大量增加的前提下快速增长的。这怎能不让人平添一份怒气?!
事实说明,对保增长“过紧日子”,遏制“三公”支出,这种事关全局的事,必须动真格的,紧抓不放,否则,只靠耍嘴皮子是不行的,更不能全指望干部自律。上海徐汇区在通过今年预算时,能挥“刀”把2000万元砍了下来,就是力求从制度上、源头上解决问题,可以称得上他们动真格的了,来硬的了。可以想象,在徐汇区这一“刀”砍过之后,财政不拨款,领导不签字,会计不走帐,即便哪位领导再想搞点“特殊情况”、“下不为例”,也就不容易了,因为这笔钱已经被卡住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反之,如果在预算中多了那2000万元,领导花起来就随意多,到年底花不完,怕是还得想办法突击花钱呢!这进一步说明,所谓公款,并不是抽象的、虚拟的,而是实实在在国库里的真金白银,也是咱们每个老百姓的钱。用法纪和制度维护公款,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老百姓的利益,真抓实干,才会大见成效。
“过紧日子”必须领导干部带头
在这里,谈领导干部带头,可能有老调重弹之嫌,可它却是一剂“常效药”,离开了这剂“常效药”,诸多“病症”就会常治不愈,更何况要铲除被人称之为“毒瘤”的“三公”支出。笔者认为,毛泽东同志早年指出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句至理明言,对现实保增长“过紧日子”,还是非常管用的。试想一下,上海徐汇区砍掉的那2000万元经费,如果没有区党委书记、区长带头主张和支持这样做,他们能砍得动吗?!一位同仁说的更干脆:“保增长‘过紧日子’,‘一把手’不带头抓、带头干,其他都是胡扯淡!”这话虽然有点偏颇,但许多事实也确实如此。既然领导干部带头是实现保增长“过紧日子”的关键,我们的“父母官”们就应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拿出“父母官”的姿态、责任、干劲,去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
谈起保增长“过紧日子”领导干部要带头这个话题,笔者想起了一篇非常令人感动的文章,题目为《温总理日本之行不过夜是面镜子》。文章说,13日赴日本福冈出席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的温家宝总理外访不过夜,晨8点飞机,晚12点回北京。因为不过夜,代表团未在酒店租房,节省了开支和时间,却又办成了大事情。温家宝在与使馆工作人员见面时说,我们在灾难中失去的,一定会从进步中得到补偿。笔者想,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一个鬓发斑白的六十多岁的老人,况且每天还如此辛劳,即使在日本休息一宵,第二天回国,国人又会说什么呢?然而,温总理为了节省每一个铜板,还是昼出夜归,于当天深夜回到北京。其精神着实令人感叹不已。金融一场海啸,经济一片深寒。如何实现保增长“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共渡难关?温总理的作风,无疑已经给我们的各级政府官员做出了榜样。
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艰苦朴素,温家宝总理经常呼吁要共克时艰,广大民众天天都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拼搏,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身体力行,在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奋斗中,不仅要“喊破嗓子”,还要积极做出样,在实现保增长“过紧日子”中,当先锋,做模范。
寒冬再冷终有头,只要具备战胜寒冬的充足勇气和信心,定能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当前,千方百计保经济增长,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同奋斗目标,其“抗冬”气势,波澜壮阔;其“抗冬”细节,生动感人。然而,为了实现今年保经济增长这一首要任务,在“抗冬”的诸多项目中,有一大亮点或者说备受世人关注的一个方面,正在全国各地陆续展现,那就是为了保增长,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举措,要求各级政府官员和部门树立危机意识,把钱用在“刀刃上”,节约资金“过紧日子”。其行动着实让人欣喜。
保增长必须“过紧日子”
笔者在新闻媒体上看到这样两篇报道:一篇是报道武汉人决定“勒紧裤腰带”保增长。报道说,元旦前夕,武汉市政府决定2009年将严格控制各项行政成本,公款开会、接待、购车、出国等四项行政开支必须控制为“零增长”,市政府要集中有限财力办一批大事,全力保增长。另一篇是报道上海徐汇区今年缩减会务考察等费用2000万元,保增长。报道说,日前上海徐汇区政府在通过2009年预算时,一刀砍掉2000万元的政府业务经费,占总经费的10%。砍掉的这笔经费中主要是会务费。同时,区政府还要求今年区领导出国经费预算实现“零增长”,区政府还将停止新增车辆审批,严控车辆更新的报废标准,机关的电脑报废年限从5年延长至8年,机关办公桌椅尽量调剂使用。
这两篇报道特别是后一篇报道,笔者读后浮想联翩。是啊,上海一个区压缩今年经费开支高达2000万元,试想,如果全国各省市区都像徐汇区那样自觉增收节支,那么节省下来的经费将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这说明保增长“过紧日子”,不仅完全必要,而且大有潜力可挖。据报道,财政部长谢旭人对今年的财政支出压力很大。日前他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预计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同时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为此,他对保增长“过紧日子”,压缩经费开支,表示积极推动和支持。其实,压缩经费开支,“过紧日子”,并非是我国的“专利”,就说曾经财大气粗的美国,面对眼下“捉襟见肘”的经济困难,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纽约市政府计划今年3月末之前,将政府下属部门的非紧急公务用车消减至少10%,以减少政府开支。市政府“独立预算办公室”发言人道格拉斯·M·图雷茨基说:“当面对巨大财政亏空时,节省的每一份钱都有意义。”这就进一步说明,增收节支,“过紧日子”,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种“时尚”。而对我国来说,“过紧日子”绝对不是可抓可不抓的小事,而是关系今年保增长这一首要任务能否实现的大事,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过紧日子”必须动真格的
保增长,“过紧日子”,体现的是一种政府官员与企业、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的责任与担当。这对那种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尽责型”党员干部来说,是完全能够做到的。而对那种只做官不尽责的“享乐型”官员来说,只靠发个文件、开个会议,向他们吹吹“耳边风”,是不起作用的,或者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在笔者看来,要让这种“享乐型”官员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思维,甚至放下“架子”,降低“档次”,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就必须靠制度、靠法纪,下“猛药”、出“狠招”,彻底封住他们大吃大喝的嘴,捆住他们到处乱跑的腿。有篇文章笔者看了非常吃惊。文章介绍说,元旦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务车开支2008年9000亿”,占国家财政开支的3成。数据显示,1989年“三公”支出仅为370亿,20年内该项支出竟飙升20多倍。据说这9000亿可以造5个三峡工程,兴造90条上海磁悬浮列车铁路,更可为农村修建造价50万的小学180万所……而2008年的“三公”消费,则是在金融风暴呼啸而来,社会消费一片萎缩,失业人员大量增加的前提下快速增长的。这怎能不让人平添一份怒气?!
事实说明,对保增长“过紧日子”,遏制“三公”支出,这种事关全局的事,必须动真格的,紧抓不放,否则,只靠耍嘴皮子是不行的,更不能全指望干部自律。上海徐汇区在通过今年预算时,能挥“刀”把2000万元砍了下来,就是力求从制度上、源头上解决问题,可以称得上他们动真格的了,来硬的了。可以想象,在徐汇区这一“刀”砍过之后,财政不拨款,领导不签字,会计不走帐,即便哪位领导再想搞点“特殊情况”、“下不为例”,也就不容易了,因为这笔钱已经被卡住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反之,如果在预算中多了那2000万元,领导花起来就随意多,到年底花不完,怕是还得想办法突击花钱呢!这进一步说明,所谓公款,并不是抽象的、虚拟的,而是实实在在国库里的真金白银,也是咱们每个老百姓的钱。用法纪和制度维护公款,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老百姓的利益,真抓实干,才会大见成效。
“过紧日子”必须领导干部带头
在这里,谈领导干部带头,可能有老调重弹之嫌,可它却是一剂“常效药”,离开了这剂“常效药”,诸多“病症”就会常治不愈,更何况要铲除被人称之为“毒瘤”的“三公”支出。笔者认为,毛泽东同志早年指出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句至理明言,对现实保增长“过紧日子”,还是非常管用的。试想一下,上海徐汇区砍掉的那2000万元经费,如果没有区党委书记、区长带头主张和支持这样做,他们能砍得动吗?!一位同仁说的更干脆:“保增长‘过紧日子’,‘一把手’不带头抓、带头干,其他都是胡扯淡!”这话虽然有点偏颇,但许多事实也确实如此。既然领导干部带头是实现保增长“过紧日子”的关键,我们的“父母官”们就应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拿出“父母官”的姿态、责任、干劲,去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
谈起保增长“过紧日子”领导干部要带头这个话题,笔者想起了一篇非常令人感动的文章,题目为《温总理日本之行不过夜是面镜子》。文章说,13日赴日本福冈出席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的温家宝总理外访不过夜,晨8点飞机,晚12点回北京。因为不过夜,代表团未在酒店租房,节省了开支和时间,却又办成了大事情。温家宝在与使馆工作人员见面时说,我们在灾难中失去的,一定会从进步中得到补偿。笔者想,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一个鬓发斑白的六十多岁的老人,况且每天还如此辛劳,即使在日本休息一宵,第二天回国,国人又会说什么呢?然而,温总理为了节省每一个铜板,还是昼出夜归,于当天深夜回到北京。其精神着实令人感叹不已。金融一场海啸,经济一片深寒。如何实现保增长“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共渡难关?温总理的作风,无疑已经给我们的各级政府官员做出了榜样。
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艰苦朴素,温家宝总理经常呼吁要共克时艰,广大民众天天都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拼搏,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身体力行,在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奋斗中,不仅要“喊破嗓子”,还要积极做出样,在实现保增长“过紧日子”中,当先锋,做模范。